新學期開學,即將參加的學生人人緊張,但這之中不包括塗玉泉。原本想要過單純的學生日子,不過這是一點都不現實的。製衣店那邊沒什麽活兒,但十五元宵節過後,店裏就正式運行起來了,去年臘月從杭州買迴來的那些布料,需要裁縫師傅們把它們變成衣服。


    牛仔布料是一種新型的布料,布店裏都沒有賣的。塗玉泉分別設計了褲子和衣服的款式。喇叭褲被一些人視耍流氓的代表,塗玉泉做的款式是直筒褲,當然喇叭褲也有。牛仔衣褲被製成套裝,當然也有散的,穿上一套,整個人都看起來精神奕奕。衣褲荷包大而且布料耐磨,為穿它的人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實惠。這個分成了五個型號。從七八歲的小孩到成年人都可以穿。


    天氣還比較冷,牛仔服並沒有立即賣出,做了都存到那裏的。


    針車開始投入到使用中,因為針車的原理跟縫紉機差不多,塗玉泉便讓徐敏幫忙物色了一個會裁縫的人,讓她跟著說明書練習使用針車,用針車鎖邊,還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花樣。


    在百貨大樓斜對麵的鋪麵有足夠大,塗玉泉便讓所有的裁縫師傅們都在那邊工作。


    塗玉泉自己不得空,便讓呂大國再跑了一次杭州,就在之前拿貨的那個店裏,去拿了兩千件線織衫,種類跟之前的差不多。上次塗玉泉就留了那個老板的聯係方式,這次呂大國出發前,塗玉泉就借了何黎小叔家的電話跟那邊取得了聯係,所以呂大國過去隻要取貨付錢就好。


    去年那兩百多件試水的線織衫、羊毛衫的效應體現出來了。它們既保暖,又貼身,而且彈力好,比毛衣舒服多了,穿過的人還想買第二件,沒買到的人聽說後也想要,而且去年小範圍火了一把的線織衫經過新年親友之間的宣傳後,已經成為了時髦的代名詞,塗玉泉運來的這一批線織衫可謂是正當時。


    製衣店裏的牆壁上掛滿了線織衫和羊毛衫,塗玉泉這邊的奶茶店裏也一樣。價錢不變,製衣店裏由徐敏負責,經過這兩年的合作,塗玉泉對徐敏非常信任了。而奶茶店裏由周祝美負責,又掀起了一陣線織衫和羊毛衫的購買潮流。


    製衣店那邊要做衣服,又要賣衣服,擠作一團,塗玉泉考慮著增大鋪麵。其實,他想把那個鋪麵買下來,不過聽說那個老板覺得自己鋪麵的位子好,不願意賣。一直租門麵總不是個辦法,塗玉泉想,所以他在物色哪裏有想要賣門麵的,常常跟一些老太太打聽。說實話,這年頭,願意賣房的人可真不多,塗玉泉知道這事急不得,隻能慢慢來。


    何黎心裏裝了事,麵對塗玉泉的時候,總是努力靠近的同時又努力隱藏,他不知道塗玉泉發現了他的心思後,還會不會和他這樣親密無間。


    最近他越來越焦躁,裏初三畢業越來越近,那麽離他走的時間就越來越近,他不想等自己走的時候,塗玉泉還隻是僅僅把他當成最好的朋友,可是隨著小叔的任期結束,家裏是不可能再放自己一個人在這裏的。當初來夔城讀書的真正原因並不是所謂的迷信,隻是爺爺的策略。小叔到這裏來做縣委書記也一樣。爺爺說,槍打出頭鳥,風頭太盛一定不能長久。那時候,爺爺升了,然後爸爸去了軍隊,哥哥也一樣,低調為人;小叔也被調到夔城,爺爺說要做實事,才能真正積累功績,厚積薄發。如今小叔任期將滿,在這邊做的事情也初見效益,走了可惜,小叔正在猶豫著要不要調職,因為畢竟從縣裏再經過省裏一路要升到高處,那會是一場漫長的路途,放過這次機會就要又等幾年。爺爺的意思是讓小叔自己考慮,而給他的安排卻是迴京裏上高中,也許,還有轉寰的餘地。何黎想,自己要留下來的話,首先得是小叔不走。


    怎樣才能讓小叔繼續留任呢?何黎很傷腦筋。


    何黎自己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於是他把事情告訴塗玉泉。在他眼裏,塗玉泉一定能夠想出辦法。當然,他在請塗玉泉幫忙的時候還是隱藏了一些真相,隻說是自己想留在這裏繼續讀高中,但前提是小叔不要調職。


    塗玉泉覺得何黎這個想法有點無理取鬧,哪兒不能讀書,因為這點小事就要他小叔繼續留任。不過這他僅僅隻是在心裏想想罷了,何黎是自己的朋友,自己隻要努力幫他想辦法就好了,指責的事情輪不到自己來做。


    他問何黎,他小叔如果調職會去哪兒,留下來有什麽好處,何黎就他所知一一作了迴答。原本沒有怎麽在意的塗玉泉突然靈機一動:何小叔是縣委書記啊!如果能借此讓夔城這個窮縣城變成富縣,可真不容錯過!


    想到這裏,塗玉泉的思緒就發散開了:沿河一帶種了大量的廣柑樹,再過十來年,夔城就被稱為“臍橙之鄉”了,並且夔城的臍橙聞名全國,沿河一代的人經濟情況普遍遠遠高於其他地區的。在千禧年過後,高山地區也種了棗樹和梨樹,經濟效益也非常不錯,但由於時間非常晚,而且種植不成規模,最終隻能小範圍銷售。如果能讓其他高山地區現在就種上梨樹,棗樹,李樹等,政府像廣柑一樣向進行引導性規模化,那麽,夔城的所有人都會獲益無窮。種了果樹,除了銷售鮮果,還可以把鮮果製成其它製品,縣裏勢必開這方麵的廠子,就業崗位就會增加很多,就不會有那麽多人閑的沒事做,整天打麻將鬥地主泡茶館了。夔城每年的洋芋產量都相當大,如果能改變洋芋在本縣賣幾分錢一斤還滯銷的命運,做幹洋芋塊、薯片等,銷往全國,那麽這將是縣城的又一巨大收益。……


    塗玉泉想得太入神,何黎拿手在他眼前晃了好幾下他才迴神。


    “怎麽樣,想到了嗎?”何黎希望滿滿的問。


    “嗬嗬,有了。不過不知道行不行。”如果何書記自己不願意留下來,什麽都是枉然。


    “說來聽聽唄。”


    “我們夔城縣是一個非常非常窮的縣,全縣一大部分人口都在貧困人口的範疇,要是能把這個貧困縣變成經濟大縣,縣委書記的功勞是不是非常大啊?”塗玉泉眨眨眼,笑眯眯的問何黎。


    何黎看著塗玉泉的臉,還有那雙溢滿生動的眼睛,心裏癢癢的,隻想就那樣親下去。不過他還是老老實實的答問題:“是啊。不過,哪有那麽容易就將夔城變富裕啊。”


    “你隻要迴答是不是就行了。那再問一個問題,你覺得這個變窮為富的政績對你小叔有足夠的吸引力嗎?”


    “有啊。小叔猶豫的其實就是在這裏的政績不夠,調職後難調到好位置,而且這裏的一些政務剛起步,扔下又可惜。”何黎想了想,這麽說。


    “嗯,這樣就好辦了。”塗玉泉點點頭,“我跟你講一下哈。咱們夔城最大特點就是多山,種田無法機械化,被稱為窮鄉僻壤,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咱們多種上經濟作物,比如說果樹,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咱們不能成為糧食大縣,但總有長處。種了果樹,就能把水果運出去賣,價格也會提高,另外,我們可以辦廠,做水果製品,罐頭什麽的。還有一個好處,夔城的陸上交通雖然不夠發達,但別忘了咱們臨水,住在長江邊上,我們有發達的水上交通可以利用啊。還有,未來的旅遊業。夔城有足夠的旅遊資本。光是三峽這一項,就能吸引中外遊客,還有本縣的一個曆史名城——白帝城,自然景觀天坑地縫等,如果能好好把旅遊業發展起來的話,就能帶動全縣的其他產業的發展。”


    塗玉泉覺得自己說得有些淩亂,不知道何黎能不能聽進去,“嗯,那個,說得太亂了,幹脆我寫一個係統的策劃書,然後你拿給你小叔看看,好吧?”


    何黎聽到塗玉泉說的這些,非常吃驚,雖然在現在的條件下看起來有點不切實際,但看著塗玉泉的眼神,他就覺得這些想法是有根據並且一定能實現的。甚至在塗玉泉講述這些想法的時候,他覺得塗玉泉根本就不是一個跟他差不多大小的中學生,雖然塗玉泉一直表現得也不像中學生,但那個時候,塗玉泉整個人展現出來的氣質、氣場,深深的吸引了他。越想越覺得要把這個人抓到手裏。


    兩天後,何黎把塗玉泉寫的十幾頁的《夔城未來十年發展策劃書》交個了他小叔,裏麵包含了所有塗玉泉認為可行的、有效的發展措施,最後還有一句話:“將一顆普通的石子變成最閃亮的明星,那麽這位工匠將受到所有人的矚目。”


    其實,塗玉泉覺得自己那一份策劃書其實就像畫的一個大餅一樣,他不知道何書記會不會看上眼。如果不能,那隻能說夔城縣沒有足夠的福氣,隻能苦哈哈地等到二十年後,還是西南地區的貧困縣。


    一個星期後,塗玉泉接到了何黎的邀約,到何書記家做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拾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會說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會說話並收藏重生之拾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