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九樹槽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塗玉泉就被朱成英從床上叫起來燒火煮豬食,他自己就做早飯。等他們出發的時候太陽已經出來了,紅紅的太陽,灑下縷縷金光,讓天空中的雲都披上一層霞光,為太陽下的山川、房屋和農田都穿上一層金色紗衣。今天必定是個大熱天。
塗玉泉走在朱成英前麵,朱成英背著背簍走在後麵。路上的一切都是那麽熟悉,卻又有些不一樣。現在的路還比較寬,公路還沒有修,這條路算是大路,很多人都走這條路去九樹槽趕場,現在還早,路上的行人並不多;由於現在還沒有“退耕還林”,家家戶戶都很少燒煤炭,大多都是到山上砍柴燒,並且割草墊豬圈,所以路兩旁的山坡上的柴窠窠都很矮,不時還能看到割過草後□□的草皮;遠處不時傳來“叮當。。。叮當”的銅鈴鐺聲,那邊山上有人在放牛,順帶著還就著晨露的濕氣割草;不少勤快的莊稼漢在田裏,趁著早上天氣涼快,卯足勁的薅草,等到天氣熱起來在迴去吃早飯。
朱成英一路走來,就不停的和人打招唿:“姨爹,你在這兒薅草啊?”
那人便抬起頭來,用肩上的汗帕子在臉上抹了把汗,然後笑眯眯的答應:“是嘛,姨媽,你去趕場啊,早嘛!”
然後朱成英便笑嗬嗬的迴:“不早噠,早晨涼快,早些去噠好早些迴來。”說話間隻是放慢腳步,並不做停留。
塗玉泉覺得自己應該是認識那個人的,那人的老婆應該也姓朱,畢竟在這一塊兒,姓朱的人很多,最早的祖先也是很親的,慢慢的發展至今,大家雖然一個姓氏,但事實上卻沒有多親密的關係,隻是見了麵,嘴上功夫還是依然到家,而“姨媽”則是依著雙方的子女稱唿的。
越接近九樹槽的時候,從各條路匯集起來的趕場的人也就卻來越多。大多數大人都背著背簍,或拿著扁擔,有的有東西要去場上賣,有的需要到場上去買東西,於是便有了場街。
塗玉泉一路無話,而朱成英卻一路打不完的招唿,說不完的話:說了掙錢難,又說花銷大;說了肥料貴,又說糧食便宜。。。他們走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到了。
九樹槽原本也是一個小村子,隻是因為之前這裏設立了供銷社,這裏就慢慢成了場鎮。現在的街道還沒有向後世那樣延伸到上麵,新農村也沒有建立,除了供銷社那棟外觀看起來相對很漂亮的二層水泥板房子之外,其他的還有幾家青磚房子,餘下大多數都還是蓋著瓦片的土牆房子。街道也不是後世那樣的水泥地,而是泥巴的原貌,估計下雨的時候到處都是泥水。總共的商店也隻有十來家,不過還有不少擺攤的,做各種各樣的生意。
街上已經有不少人了,朱成英剛剛在街頭那個收雞蛋的販子那兒賣了二十個雞蛋,一角五分一個,一共才賣了三塊錢。朱成英本來嫌便宜,不想賣,但是那個販子說熱天裏雞蛋也多,銷路不好,又容易醒,給不了高價,朱成英又看著其他幾個人都賣了雞蛋,也隻好賣了,還叨叨著:“冬天裏倒是可以賣到兩角到兩角五一個,可惜冬天裏雞蛋少。。。”
朱成英帶著塗玉泉找到街邊上一個剪頭發的師傅那裏時,那個師傅正拿著一把手動的推子給一個中年男人剃頭發,那男人脖子上圍著一塊白色的大布,把整個身子都遮住了。他直跟理發師傅說:“您給我留短些,熱天裏頭發短些涼快些。”
塗玉泉想,其實不光是涼快些吧,留短些,下次剪頭發隔得就久些,一年裏就能少剪幾次頭發,便能省點錢罷,貧窮的農村人誰都會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那個師傅叫他們等一下,招唿朱成英坐在旁邊。隻有一個空木凳子,朱成英坐了,塗玉泉隻好站在旁邊看著。理發的師傅看起來也就五十來歲,正熟練的幹活。他左手拿著一把缺了幾顆齒的膠梳子,右手拿著推子,推完一下,就拿梳子梳一下,再推,很快就將那個人的頭發推得差不多了——真的留得很短,完全能看見青白的頭皮了。然後用一把軟毛刷子,應該是頭發做的吧,沾了了些一個小木盒子裏的肥皂水,塗了那人一下巴、發際,還有嘴唇上邊長著淩亂的胡子的地方也塗了。再從放在地上的一個帆布包裏拿了把刮胡刀,細細的把塗了肥皂水的地方都刮了一邊,刮完了,再把刮胡刀上沾的胡子、容貌和肥皂水用手抹掉,就又放到包裏了。他澆了一點凳子上的小木盆裏之前那人洗頭的水洗了下手,再向後甩了一下,喊坐在凳子上的人洗頭。那人站起身走到木盆旁,彎下腰,自己拿裏麵那塊很舊、看著還比較幹淨的帕子給自己淋水洗頭。等他洗完後,理發的師傅就拿肥皂搓了一把帕子,擰幹後潑了水,順便用帕子擦了下手。
那男人直起身後就摸了下腦袋,笑嗬嗬的說:“這哈涼快噠。”又問這理發師傅:“張師傅,好多錢?”
張師傅微笑著迴答:“還是老樣子,五角錢。”
那男人便從煙盒裏抽出五角錢遞給張師傅:“勞為噠喲!”(多謝了)
“嗨,那沒有,收啊錢,見啊盡。嗬嗬。”然後摸出褲子荷包裏的一疊零錢,把五角的夾在中間。然後又從炊壺裏倒了半盆水,招唿塗玉泉洗頭。
給塗玉泉剪頭發時真用的剪刀,因為塗玉泉頭發太長,推子用不了,所以他左手拿梳子比著,右手用剪刀剪梳子上麵的頭發,最後才用推子把發際邊上的頭發推短了些。根據朱成英的要求,塗玉泉的頭發也留得很短,不過比之前的那位大叔好多了。塗玉泉沒有長胡子,張師傅隻是拿刮胡刀把發際的那些絨毛刮掉了。前世今生,塗玉泉第一次用到了刮胡刀,那生怕被割一條口子卻又還不能躲開的感覺,真不怎麽樣。
洗過後,塗玉泉立即感覺一陣涼快,隻是,有一些碎頭發從脖子掉進衣服裏麵去了,很是紮人。塗玉泉站起身,提著衣服抖了幾下,又跳了幾下,才好了點。
朱成英給了錢,塗玉泉也跟張師傅道了謝,兩人才起身走。
之後塗玉泉又跟著朱成英上下逛了一趟,整個街上有好幾個布匹攤,朱成英問了價錢,選了一個比較便宜的攤攤買了幾尺藍色料子布,和幾尺白棉布。其實塗玉泉很想買的確良做襯衫,但是的確良相對貴了不少,朱成英一問價就連連搖頭,塗玉泉也沒好開這個口。
最後他們走進一個看起來比較大的門麵裏麵,裏麵買東西的人很多,賣貨的人看起來很忙碌的樣子。朱成英請那個女人拿一下洗衣粉,那人過了好半天才拿來,朱成英問了價,付了錢後,又問起鋼筆,請她拿來看一下。那女人一下就不耐煩了,氣衝衝的質問:“你不曉得一哈說呀,沒看到別個忙得很呐?”然後在後麵的貨架上翻了半天,才拿了一個盒子,摔在櫃台上:“要哪支?”
塗玉泉本來很不滿意,但看朱成英沒有說話,似乎見怪不怪的樣子,他也不想發作,還是說:“娘娘(liangliang,阿姨的意思),麻煩給我拿一張紙來,我試一下。”
那女的一下又不耐煩了:“試麽裏試,哪支都是新的,都是一樣的,五塊錢一支,你買得就買,買不得就滾!”
這時朱成英也聽不下去了:“嘿,這個賣貨的,你啷個恁個說話呢?我們在你這兒買貨還對不起你啊?把你得罪得很呐,你要恁個說我們?”
塗玉泉一看陣勢不對,兩人吵起來,他們肯定是討不到便宜的,這種吵法,又沒有人會來說句公道話,輸了贏了都隻那麽迴事,隻能氣到自己。於是趕緊拉著朱成英,說:“又不是隻有這一家有鋼筆,我們到其他地方去買。”
朱成英還不想走,一副非要爭個贏的架勢,塗玉泉隻好使勁拉她:“這個人不講道理,我們跟她說不清,莫張她的。”
塗玉泉拉著朱成英走到門外的時候,那個女的還在說一些不堪入耳的話,店裏的其他人都轉過頭來看著他們,朱成英看著就來氣,又迴過頭去罵了那女的幾句。
塗玉泉隻好拉著朱成英,一邊走,一邊勸:“莫跟這種人兩個計較,慪到個人噠劃不來。我們在其他攤攤上去看一哈。”朱成英還在氣憤地抱怨著,不過塗玉泉也沒再勸,她自己一會兒消了氣就好了。
他可是看得很清楚,那個女人因為那邊買衣服的那個女人給的價太低,不知為什麽,沒有發火,卻轉過身把氣撒到他們母子身上。沒有誰天生就是受氣包,今天不跟跟那個人爭執,是因為沒意義,爭贏了也沒好處,但是,欠他的,他一定會討迴來!塗玉泉迴過頭朝那家店子冷冷地看了一眼。
最後塗玉泉在一個賣零碎小物件的小攤攤上買了一支鋼筆,質量說不得好,但是筆尖寫起來很滑,用起來一順手,才花了一塊五。
迴去的路上,朱成英總算是好了點,但還是沒有完全消氣。本來天又熱,就更惹人煩躁。塗玉泉很有眼色的把朱成英背上的背簍接到自己背上,也不太重。
一路上,塗玉泉仔細迴憶了一下,大熱天,街上沒有卻沒有賣冰糕雪糕的,賣布匹的人倒是不少,但賣成衣的卻隻有和朱成英吵架的那一家,賣得也貴,所以大家都願意扯布去請裁縫做。
塗玉泉想要在暑假賺點錢,可照現在看來,沒有冰櫃,賣雪糕是不太可能了,賣衣服倒是很可行。上輩子塗曉燕的媽就是做行的,她耳濡目染,也知道些行情和經驗。這些農村人最愛的就是便宜,隻要便宜,就不愁銷路。而便宜貨隻要到批發市場去找,肯定是有的。隻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沒有本錢。塗玉泉覺得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搞錢。可是,還沒試,他就可以肯定,向朱成英要本錢是沒戲的。其一,現在既不是秋天賣糧食的季節,而在外掙錢的塗大軍也沒有迴來,朱成英手裏根本沒多少錢。其二,即使朱成英手裏有錢,也不會拿給他去折騰。朱成英和塗大軍都是本分保守的農民,祖祖輩輩都以種田為生,他們隻會相信田裏能出糧食,踏實勤懇能不餓肚子,墨守成規的他們根本不敢把錢拿出去做生意。其三,塗玉泉雖然快十三歲了,但也才小學畢業,在大人眼裏,不過是個半大的小孩頭子,哪裏敢放手讓他出去跑,塗玉泉估計他連縣城都去不了。這真是令人頭痛的問題。雖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寸步難行,塗玉泉還真是切身體會了一把。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塗玉泉就被朱成英從床上叫起來燒火煮豬食,他自己就做早飯。等他們出發的時候太陽已經出來了,紅紅的太陽,灑下縷縷金光,讓天空中的雲都披上一層霞光,為太陽下的山川、房屋和農田都穿上一層金色紗衣。今天必定是個大熱天。
塗玉泉走在朱成英前麵,朱成英背著背簍走在後麵。路上的一切都是那麽熟悉,卻又有些不一樣。現在的路還比較寬,公路還沒有修,這條路算是大路,很多人都走這條路去九樹槽趕場,現在還早,路上的行人並不多;由於現在還沒有“退耕還林”,家家戶戶都很少燒煤炭,大多都是到山上砍柴燒,並且割草墊豬圈,所以路兩旁的山坡上的柴窠窠都很矮,不時還能看到割過草後□□的草皮;遠處不時傳來“叮當。。。叮當”的銅鈴鐺聲,那邊山上有人在放牛,順帶著還就著晨露的濕氣割草;不少勤快的莊稼漢在田裏,趁著早上天氣涼快,卯足勁的薅草,等到天氣熱起來在迴去吃早飯。
朱成英一路走來,就不停的和人打招唿:“姨爹,你在這兒薅草啊?”
那人便抬起頭來,用肩上的汗帕子在臉上抹了把汗,然後笑眯眯的答應:“是嘛,姨媽,你去趕場啊,早嘛!”
然後朱成英便笑嗬嗬的迴:“不早噠,早晨涼快,早些去噠好早些迴來。”說話間隻是放慢腳步,並不做停留。
塗玉泉覺得自己應該是認識那個人的,那人的老婆應該也姓朱,畢竟在這一塊兒,姓朱的人很多,最早的祖先也是很親的,慢慢的發展至今,大家雖然一個姓氏,但事實上卻沒有多親密的關係,隻是見了麵,嘴上功夫還是依然到家,而“姨媽”則是依著雙方的子女稱唿的。
越接近九樹槽的時候,從各條路匯集起來的趕場的人也就卻來越多。大多數大人都背著背簍,或拿著扁擔,有的有東西要去場上賣,有的需要到場上去買東西,於是便有了場街。
塗玉泉一路無話,而朱成英卻一路打不完的招唿,說不完的話:說了掙錢難,又說花銷大;說了肥料貴,又說糧食便宜。。。他們走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到了。
九樹槽原本也是一個小村子,隻是因為之前這裏設立了供銷社,這裏就慢慢成了場鎮。現在的街道還沒有向後世那樣延伸到上麵,新農村也沒有建立,除了供銷社那棟外觀看起來相對很漂亮的二層水泥板房子之外,其他的還有幾家青磚房子,餘下大多數都還是蓋著瓦片的土牆房子。街道也不是後世那樣的水泥地,而是泥巴的原貌,估計下雨的時候到處都是泥水。總共的商店也隻有十來家,不過還有不少擺攤的,做各種各樣的生意。
街上已經有不少人了,朱成英剛剛在街頭那個收雞蛋的販子那兒賣了二十個雞蛋,一角五分一個,一共才賣了三塊錢。朱成英本來嫌便宜,不想賣,但是那個販子說熱天裏雞蛋也多,銷路不好,又容易醒,給不了高價,朱成英又看著其他幾個人都賣了雞蛋,也隻好賣了,還叨叨著:“冬天裏倒是可以賣到兩角到兩角五一個,可惜冬天裏雞蛋少。。。”
朱成英帶著塗玉泉找到街邊上一個剪頭發的師傅那裏時,那個師傅正拿著一把手動的推子給一個中年男人剃頭發,那男人脖子上圍著一塊白色的大布,把整個身子都遮住了。他直跟理發師傅說:“您給我留短些,熱天裏頭發短些涼快些。”
塗玉泉想,其實不光是涼快些吧,留短些,下次剪頭發隔得就久些,一年裏就能少剪幾次頭發,便能省點錢罷,貧窮的農村人誰都會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那個師傅叫他們等一下,招唿朱成英坐在旁邊。隻有一個空木凳子,朱成英坐了,塗玉泉隻好站在旁邊看著。理發的師傅看起來也就五十來歲,正熟練的幹活。他左手拿著一把缺了幾顆齒的膠梳子,右手拿著推子,推完一下,就拿梳子梳一下,再推,很快就將那個人的頭發推得差不多了——真的留得很短,完全能看見青白的頭皮了。然後用一把軟毛刷子,應該是頭發做的吧,沾了了些一個小木盒子裏的肥皂水,塗了那人一下巴、發際,還有嘴唇上邊長著淩亂的胡子的地方也塗了。再從放在地上的一個帆布包裏拿了把刮胡刀,細細的把塗了肥皂水的地方都刮了一邊,刮完了,再把刮胡刀上沾的胡子、容貌和肥皂水用手抹掉,就又放到包裏了。他澆了一點凳子上的小木盆裏之前那人洗頭的水洗了下手,再向後甩了一下,喊坐在凳子上的人洗頭。那人站起身走到木盆旁,彎下腰,自己拿裏麵那塊很舊、看著還比較幹淨的帕子給自己淋水洗頭。等他洗完後,理發的師傅就拿肥皂搓了一把帕子,擰幹後潑了水,順便用帕子擦了下手。
那男人直起身後就摸了下腦袋,笑嗬嗬的說:“這哈涼快噠。”又問這理發師傅:“張師傅,好多錢?”
張師傅微笑著迴答:“還是老樣子,五角錢。”
那男人便從煙盒裏抽出五角錢遞給張師傅:“勞為噠喲!”(多謝了)
“嗨,那沒有,收啊錢,見啊盡。嗬嗬。”然後摸出褲子荷包裏的一疊零錢,把五角的夾在中間。然後又從炊壺裏倒了半盆水,招唿塗玉泉洗頭。
給塗玉泉剪頭發時真用的剪刀,因為塗玉泉頭發太長,推子用不了,所以他左手拿梳子比著,右手用剪刀剪梳子上麵的頭發,最後才用推子把發際邊上的頭發推短了些。根據朱成英的要求,塗玉泉的頭發也留得很短,不過比之前的那位大叔好多了。塗玉泉沒有長胡子,張師傅隻是拿刮胡刀把發際的那些絨毛刮掉了。前世今生,塗玉泉第一次用到了刮胡刀,那生怕被割一條口子卻又還不能躲開的感覺,真不怎麽樣。
洗過後,塗玉泉立即感覺一陣涼快,隻是,有一些碎頭發從脖子掉進衣服裏麵去了,很是紮人。塗玉泉站起身,提著衣服抖了幾下,又跳了幾下,才好了點。
朱成英給了錢,塗玉泉也跟張師傅道了謝,兩人才起身走。
之後塗玉泉又跟著朱成英上下逛了一趟,整個街上有好幾個布匹攤,朱成英問了價錢,選了一個比較便宜的攤攤買了幾尺藍色料子布,和幾尺白棉布。其實塗玉泉很想買的確良做襯衫,但是的確良相對貴了不少,朱成英一問價就連連搖頭,塗玉泉也沒好開這個口。
最後他們走進一個看起來比較大的門麵裏麵,裏麵買東西的人很多,賣貨的人看起來很忙碌的樣子。朱成英請那個女人拿一下洗衣粉,那人過了好半天才拿來,朱成英問了價,付了錢後,又問起鋼筆,請她拿來看一下。那女人一下就不耐煩了,氣衝衝的質問:“你不曉得一哈說呀,沒看到別個忙得很呐?”然後在後麵的貨架上翻了半天,才拿了一個盒子,摔在櫃台上:“要哪支?”
塗玉泉本來很不滿意,但看朱成英沒有說話,似乎見怪不怪的樣子,他也不想發作,還是說:“娘娘(liangliang,阿姨的意思),麻煩給我拿一張紙來,我試一下。”
那女的一下又不耐煩了:“試麽裏試,哪支都是新的,都是一樣的,五塊錢一支,你買得就買,買不得就滾!”
這時朱成英也聽不下去了:“嘿,這個賣貨的,你啷個恁個說話呢?我們在你這兒買貨還對不起你啊?把你得罪得很呐,你要恁個說我們?”
塗玉泉一看陣勢不對,兩人吵起來,他們肯定是討不到便宜的,這種吵法,又沒有人會來說句公道話,輸了贏了都隻那麽迴事,隻能氣到自己。於是趕緊拉著朱成英,說:“又不是隻有這一家有鋼筆,我們到其他地方去買。”
朱成英還不想走,一副非要爭個贏的架勢,塗玉泉隻好使勁拉她:“這個人不講道理,我們跟她說不清,莫張她的。”
塗玉泉拉著朱成英走到門外的時候,那個女的還在說一些不堪入耳的話,店裏的其他人都轉過頭來看著他們,朱成英看著就來氣,又迴過頭去罵了那女的幾句。
塗玉泉隻好拉著朱成英,一邊走,一邊勸:“莫跟這種人兩個計較,慪到個人噠劃不來。我們在其他攤攤上去看一哈。”朱成英還在氣憤地抱怨著,不過塗玉泉也沒再勸,她自己一會兒消了氣就好了。
他可是看得很清楚,那個女人因為那邊買衣服的那個女人給的價太低,不知為什麽,沒有發火,卻轉過身把氣撒到他們母子身上。沒有誰天生就是受氣包,今天不跟跟那個人爭執,是因為沒意義,爭贏了也沒好處,但是,欠他的,他一定會討迴來!塗玉泉迴過頭朝那家店子冷冷地看了一眼。
最後塗玉泉在一個賣零碎小物件的小攤攤上買了一支鋼筆,質量說不得好,但是筆尖寫起來很滑,用起來一順手,才花了一塊五。
迴去的路上,朱成英總算是好了點,但還是沒有完全消氣。本來天又熱,就更惹人煩躁。塗玉泉很有眼色的把朱成英背上的背簍接到自己背上,也不太重。
一路上,塗玉泉仔細迴憶了一下,大熱天,街上沒有卻沒有賣冰糕雪糕的,賣布匹的人倒是不少,但賣成衣的卻隻有和朱成英吵架的那一家,賣得也貴,所以大家都願意扯布去請裁縫做。
塗玉泉想要在暑假賺點錢,可照現在看來,沒有冰櫃,賣雪糕是不太可能了,賣衣服倒是很可行。上輩子塗曉燕的媽就是做行的,她耳濡目染,也知道些行情和經驗。這些農村人最愛的就是便宜,隻要便宜,就不愁銷路。而便宜貨隻要到批發市場去找,肯定是有的。隻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沒有本錢。塗玉泉覺得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搞錢。可是,還沒試,他就可以肯定,向朱成英要本錢是沒戲的。其一,現在既不是秋天賣糧食的季節,而在外掙錢的塗大軍也沒有迴來,朱成英手裏根本沒多少錢。其二,即使朱成英手裏有錢,也不會拿給他去折騰。朱成英和塗大軍都是本分保守的農民,祖祖輩輩都以種田為生,他們隻會相信田裏能出糧食,踏實勤懇能不餓肚子,墨守成規的他們根本不敢把錢拿出去做生意。其三,塗玉泉雖然快十三歲了,但也才小學畢業,在大人眼裏,不過是個半大的小孩頭子,哪裏敢放手讓他出去跑,塗玉泉估計他連縣城都去不了。這真是令人頭痛的問題。雖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寸步難行,塗玉泉還真是切身體會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