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朝堂局勢極不穩定。
朝中人員變化頗大,另還有北方雪災饑寒,南方倭寇水患……外族蠻夷探子知曉這些,竟還發動了進攻!
西麵蠻夷不斷壓境,皇帝自是震怒,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一位新晉武將。
那人亦是從武狀元選拔而來,據說文武雙全,可比肩當年風頭一時的謝驚瀾,皇帝對其亦是信心滿滿,點了十萬兵馬前往西麵。
不曾想。
不過半月,那人才剛到邊境沒幾人,就被蠻夷的先鋒陣殺於城前,將不再,十萬大軍瞬間群龍無首,紛紛被蠻夷軍隊斬殺。
本朝連丟兩城,山河破碎,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對當今聖上也頗有微詞,一時間皇帝的民心掉了許多。
皇帝自是震怒,再要調派可用之人,發現竟是無人可用!
也怪他自己。
自當今聖上自登基以來,心眼頗多,一直秉持著扶持文臣,打壓武將的宗旨,現在手下僅存的幾個將領都派去了四麵鎮亂,可無論北麵的亂民還是難免的倭寇都不好對付,短時間內無法鎮壓,自是騰不出人手來。
當日朝堂皇帝大發雷霆:“朕要你們這些人又有何用?!如今國土陷在危機裏,你們卻隻會在這裏動嘴皮子,真是一群酒囊飯袋!!”
底下朝臣皆是垂首,不敢發一言。
誰人不知,如今朝堂武將稀缺,可不就是皇帝一手造成的嗎?
許久。
等皇帝的怒意發泄了大半,年輕的丞相突然走了出來,“陛下,臣有一人推薦,或可止西麵蠻夷之亂。”
皇帝對這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布衣丞相還是頗為信賴的,語氣好了一些:“是誰?”
“承恩侯謝驚瀾。”
嘶——
四下寂靜。
“柳丞相你可是在說笑的?”
“是啊,誰不知承恩侯如今武功不再,不良於行,不過是一個廢人罷了,派他去往前線?那是置天下蒼生於不顧啊!”
“便是不為謝驚瀾著想,也要為蒼生大計想想啊!”
“那蠻夷攻過來的城池不正是謝驚瀾其夫丟失的幾城麽?柳相,你不是有其將功贖罪的意思?可如今的謝驚瀾早非當初!”
“是啊是啊……”
所有人都覺得年輕丞相說的是天方夜譚,紛紛朝皇帝行禮。
“此事事關重大,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
皇帝聞言,卻是微微眯起了眼眸,因上了年紀顯得有些混沌的眼裏,忽而湧起一絲光亮。
派謝驚瀾去平亂?
就憑他如今這副模樣,平亂可能是做不到的,那到時候再鬧出點事情了,或許便能將承恩侯府百年積累下來的聲望,那最後的一點點猜到穀底,如此算是徹底鏟除了一個心腹大患!
他為天下之主。
隻要著輪椅做的安穩,隻要繁華京城尚在,那損失幾座城池,死掉數幾十萬的賤命又如何?
大學士蘇良秦不愧是最會揣測帝王心的人,皇帝一開始沒有震怒拒絕,他便瞧出了他的意思。
這段時間,皇帝對他戒備頗深,蘇良秦自是感覺到了,可當今聖上疑心病重,他又苦於沒有破解之法,若是能轉移下重心,甚至叫皇帝和謝驚瀾兩敗俱傷的話……
想到這,他朝前走了一部,“臣倒是覺得柳相此計可行。”
蘇良秦是在朝堂混跡多年又聲望極高的大學士,此話從他嘴裏說出,自跟布衣丞相是不同的。
一時間,倒也沒人反駁,眾臣隻如皇帝一般的看向他。
蘇良秦開始闡述種種好處:
“承恩侯如今雖身子不好,不良於行,但畢竟是曾經的將帥之才,過往皆傳承恩侯一門皆是將,自幼熟讀兵書陣法,現如今即便不能上戰場,那排兵布陣亦是可的。”
“臣想,哪怕承恩侯想死,一定也是想同他的父兄一般,最終戰死在沙場之上,而非拘於一室、於病榻之上!”
“且蠻夷進攻時作為據點的那幾座城池,恰是當年老承恩侯所丟失的,謝驚瀾莫不想收迴,而如今國土正處在危難之際,試問哪一個兵將不想拿起武器守衛自己的家園!”
皇帝近段時日都看大學士不順眼,但不得不說畢竟是老狐狸了,今日這一席話字字站在大意,同樣也是落在皇帝心坎上的。
“說得好!”皇帝看向他,“那蘇愛卿以為真點派多少兵馬前往合適呢?”
蘇良秦躬身:
“傳聞承恩侯一門,用兵如神,而先前蔣將軍(已經死掉的那個倒黴鬼)已經率了十萬兵馬過去,現在國土其餘三麵亦在腹背受敵,綜此之下……臣以為,三萬兵馬即可。”
聽到這個數量,最初提出建議的布衣丞相也倒吸了一口冷氣,“陛下——”
三萬……
進攻的蠻夷有十數萬,上次交戰時,蔣大將軍直接戰敗,率領的兵馬被殺的殺,死的死,折損恐在七成以上,而蠻夷幾乎不曾減員。
這個人數,嘴裏說的好聽,實際就是送謝驚瀾去死啊!
皇帝直接打斷了的話,“蘇愛卿說得有理。”
“來人——”
“傳朕旨意,命承恩侯謝驚瀾為平西大將軍,率三萬兵馬,即日前往西方疆域誅殺蠻夷,勢要奪迴我國領土!”
聖旨一出,所有人都是跪拜。
“陛下聖明。”
-
不過半個時辰,傳旨的太監便踏進了承恩侯的門檻。
今日謝驚瀾著一襲白衣,一頭潑墨烏發僅用一根碧玉簪隨意的挽起,那張猙獰麵再次隱在銀麵之下。
遙遙望去,竟有幾分仙人縹緲之感,一靠近,又隻覺得渾身森冷。
太監本想作威作福的,可瞧他這番模樣,又是不敢太造次,現在謝驚瀾雙腿俱殘,無法跪拜,皇帝仁厚,特準許他坐在輪椅上接了聖旨。
這下,又仿佛有了幾分高高在上的意思。
待太監照本宣讀完,所有的護衛俱是臉色一變,唯獨謝驚瀾本尊,臉上沒有湧現半絲波瀾。
他伸手接過那道明黃色代表著至高無上的聖旨,抬眸間卻有一種不在意的冷嘲,吐字仍是冷的。
“臣,謹遵聖旨。”
朝中人員變化頗大,另還有北方雪災饑寒,南方倭寇水患……外族蠻夷探子知曉這些,竟還發動了進攻!
西麵蠻夷不斷壓境,皇帝自是震怒,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一位新晉武將。
那人亦是從武狀元選拔而來,據說文武雙全,可比肩當年風頭一時的謝驚瀾,皇帝對其亦是信心滿滿,點了十萬兵馬前往西麵。
不曾想。
不過半月,那人才剛到邊境沒幾人,就被蠻夷的先鋒陣殺於城前,將不再,十萬大軍瞬間群龍無首,紛紛被蠻夷軍隊斬殺。
本朝連丟兩城,山河破碎,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對當今聖上也頗有微詞,一時間皇帝的民心掉了許多。
皇帝自是震怒,再要調派可用之人,發現竟是無人可用!
也怪他自己。
自當今聖上自登基以來,心眼頗多,一直秉持著扶持文臣,打壓武將的宗旨,現在手下僅存的幾個將領都派去了四麵鎮亂,可無論北麵的亂民還是難免的倭寇都不好對付,短時間內無法鎮壓,自是騰不出人手來。
當日朝堂皇帝大發雷霆:“朕要你們這些人又有何用?!如今國土陷在危機裏,你們卻隻會在這裏動嘴皮子,真是一群酒囊飯袋!!”
底下朝臣皆是垂首,不敢發一言。
誰人不知,如今朝堂武將稀缺,可不就是皇帝一手造成的嗎?
許久。
等皇帝的怒意發泄了大半,年輕的丞相突然走了出來,“陛下,臣有一人推薦,或可止西麵蠻夷之亂。”
皇帝對這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布衣丞相還是頗為信賴的,語氣好了一些:“是誰?”
“承恩侯謝驚瀾。”
嘶——
四下寂靜。
“柳丞相你可是在說笑的?”
“是啊,誰不知承恩侯如今武功不再,不良於行,不過是一個廢人罷了,派他去往前線?那是置天下蒼生於不顧啊!”
“便是不為謝驚瀾著想,也要為蒼生大計想想啊!”
“那蠻夷攻過來的城池不正是謝驚瀾其夫丟失的幾城麽?柳相,你不是有其將功贖罪的意思?可如今的謝驚瀾早非當初!”
“是啊是啊……”
所有人都覺得年輕丞相說的是天方夜譚,紛紛朝皇帝行禮。
“此事事關重大,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
皇帝聞言,卻是微微眯起了眼眸,因上了年紀顯得有些混沌的眼裏,忽而湧起一絲光亮。
派謝驚瀾去平亂?
就憑他如今這副模樣,平亂可能是做不到的,那到時候再鬧出點事情了,或許便能將承恩侯府百年積累下來的聲望,那最後的一點點猜到穀底,如此算是徹底鏟除了一個心腹大患!
他為天下之主。
隻要著輪椅做的安穩,隻要繁華京城尚在,那損失幾座城池,死掉數幾十萬的賤命又如何?
大學士蘇良秦不愧是最會揣測帝王心的人,皇帝一開始沒有震怒拒絕,他便瞧出了他的意思。
這段時間,皇帝對他戒備頗深,蘇良秦自是感覺到了,可當今聖上疑心病重,他又苦於沒有破解之法,若是能轉移下重心,甚至叫皇帝和謝驚瀾兩敗俱傷的話……
想到這,他朝前走了一部,“臣倒是覺得柳相此計可行。”
蘇良秦是在朝堂混跡多年又聲望極高的大學士,此話從他嘴裏說出,自跟布衣丞相是不同的。
一時間,倒也沒人反駁,眾臣隻如皇帝一般的看向他。
蘇良秦開始闡述種種好處:
“承恩侯如今雖身子不好,不良於行,但畢竟是曾經的將帥之才,過往皆傳承恩侯一門皆是將,自幼熟讀兵書陣法,現如今即便不能上戰場,那排兵布陣亦是可的。”
“臣想,哪怕承恩侯想死,一定也是想同他的父兄一般,最終戰死在沙場之上,而非拘於一室、於病榻之上!”
“且蠻夷進攻時作為據點的那幾座城池,恰是當年老承恩侯所丟失的,謝驚瀾莫不想收迴,而如今國土正處在危難之際,試問哪一個兵將不想拿起武器守衛自己的家園!”
皇帝近段時日都看大學士不順眼,但不得不說畢竟是老狐狸了,今日這一席話字字站在大意,同樣也是落在皇帝心坎上的。
“說得好!”皇帝看向他,“那蘇愛卿以為真點派多少兵馬前往合適呢?”
蘇良秦躬身:
“傳聞承恩侯一門,用兵如神,而先前蔣將軍(已經死掉的那個倒黴鬼)已經率了十萬兵馬過去,現在國土其餘三麵亦在腹背受敵,綜此之下……臣以為,三萬兵馬即可。”
聽到這個數量,最初提出建議的布衣丞相也倒吸了一口冷氣,“陛下——”
三萬……
進攻的蠻夷有十數萬,上次交戰時,蔣大將軍直接戰敗,率領的兵馬被殺的殺,死的死,折損恐在七成以上,而蠻夷幾乎不曾減員。
這個人數,嘴裏說的好聽,實際就是送謝驚瀾去死啊!
皇帝直接打斷了的話,“蘇愛卿說得有理。”
“來人——”
“傳朕旨意,命承恩侯謝驚瀾為平西大將軍,率三萬兵馬,即日前往西方疆域誅殺蠻夷,勢要奪迴我國領土!”
聖旨一出,所有人都是跪拜。
“陛下聖明。”
-
不過半個時辰,傳旨的太監便踏進了承恩侯的門檻。
今日謝驚瀾著一襲白衣,一頭潑墨烏發僅用一根碧玉簪隨意的挽起,那張猙獰麵再次隱在銀麵之下。
遙遙望去,竟有幾分仙人縹緲之感,一靠近,又隻覺得渾身森冷。
太監本想作威作福的,可瞧他這番模樣,又是不敢太造次,現在謝驚瀾雙腿俱殘,無法跪拜,皇帝仁厚,特準許他坐在輪椅上接了聖旨。
這下,又仿佛有了幾分高高在上的意思。
待太監照本宣讀完,所有的護衛俱是臉色一變,唯獨謝驚瀾本尊,臉上沒有湧現半絲波瀾。
他伸手接過那道明黃色代表著至高無上的聖旨,抬眸間卻有一種不在意的冷嘲,吐字仍是冷的。
“臣,謹遵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