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樓在金耳城的王宮中,看到了被五花大綁的辛格。


    “有沒有發現什麽?”


    郝建點了點頭:


    “我搜查了他旳記憶,發現這個家夥應該是來自這個宇宙外麵的某一個平行時空,不過他靈魂之中的異宇宙規則,已經差不多被這個宇宙同化掉了,加上這個宇宙的晶壁排異太強,暫時隻能記錄一些數據。”


    “他如何穿越過來的?”白玉樓好奇的問道。


    郝建聳聳肩:“被雷劈過來的,應該類似於球狀閃電的能量場,造成他的靈魂獲得強化,同時進入了時空海之中。”


    “你接下來有什麽計劃?”


    郝建想了想:“天竺這裏也是自成一體的武道體係,比如那個霸刀嶽山得到換日大法,我打算在天竺搜集相關的武道資料。”


    對此白玉樓也非常讚同,畢竟天竺這個地方雖然是一個散裝文明,但好歹可以和中原文明互證存在,都是曆史悠久的古文明地區。


    還有此時搖搖欲墜的薩珊波斯,也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古文明,比如之前在中原興風作浪的大明教,其實就是波斯的拜火教分支。


    白玉樓頓時有了決斷:“看來我要留在天竺,完成這裏的整合工作。”


    “放心,我們倆人聯手,還不是手到擒來。”郝建自信的說道。


    其實此時的天竺,雖然勉強被高達王國統治,但實際上,仍然處於土王林立的狀態。


    而人革聯可不會貫著那些婆羅門,後世這個地方之所以起不來,就是因為沒有徹底肅清封建殘餘。


    更何況白玉樓打算用吐蕃人、阿拉幹人、阿薩姆人為核心,稀釋掉這裏其他人口。


    吐蕃人、阿拉幹人和阿薩姆人,加起來有六百多萬人口,而且都是和中原同種的古羌人分支,自然更容易融合。


    白玉樓的策略非常簡單,摧毀封建主、奴隸主、婆羅門,然後培養那些底層民眾。


    無論在哪個古代文明,其文明往往都凝聚在既得利益者的身上,這是經濟基礎所決定的。


    普通底層百姓連溫飽都困難,他們根本沒有經濟基礎去學習文字、文學、藝術之類,自然沒有強烈的族群意識。


    而和中原人人種一樣的吐蕃人之類,他們很容易被人革聯的優勢文化同化。


    畢竟人革聯搞義務教育,那肯定是教簡體字、標準拚音、科道,這一套下來,那些平民百姓會被迅速同化。


    現在人革聯最早控製的江南、嶺南各地,那些青少年都會用簡體字和標準音,明白科道的基礎知識。


    哪怕是老一輩好守著方言,或者族群文字,也無法阻擋時代的滾滾浪潮,畢竟這些人終究會老去,當年輕人當家做主的時候,那就意味著族群原生文化的消亡。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消亡,而是那些不合時宜、跟不上時代腳步的文化習俗,會被淘汰出局。


    比如婆羅洲的不少部落人,有嚼檳榔的習慣,而檳榔這個東西在人革聯的規定中,屬於高毒植物,是嚴禁私人種植和銷售的。


    在強力的管控下,當地人嚼檳榔的習慣,自然迅速從人群中消失。


    對於本身就沒有覺醒族群意識的天竺各地,白玉樓有很多方法,可以改造這裏。


    哪怕他們此時擁有5300萬人口,也沒有讓白玉樓感到無法解決。


    畢竟這5300萬人口,還要分為17個大族群,幾百個小族群,簡直是一盤散沙中的典範。


    天竺是一個散裝文明的調侃,可不是在開玩笑,而是這個地方的真實寫照。


    其實天竺這個名詞,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地理區域名詞,而不是一個國家名詞。


    ……


    收到白玉樓和郝建的匯報之後,鄭森成立天竺總督區,任命白玉樓為天竺總督,讓他著手當地的改革工作。


    包括象雄州的安排,也一並交給了白玉樓。


    白玉樓計劃將143萬吐蕃人中的120萬人,全部遷入天竺的恆河平原,再從天竺遷移一部分人口,進入南洋和大洋洲。


    當然,這其中的工作,肯定是伴隨著血雨腥風的,估計至少有三百萬人會被清理掉。


    另一邊。


    在象雄州的雅江河穀中。


    一支地質勘探隊伍,正在駐軍和當地向導的幫助下,調查著這裏的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動植物。


    在橫斷山脈、象雄高原、巴蜀盆地等地區,也存在不在少數的調查隊伍。


    怒江與瀾滄江之間的橫斷山脈上空,一艘飛艇緩緩降落在一片河穀平原之中。


    這裏隻有一個小部落,人口不到兩百人,屬於哀牢諸部。


    很快這個小部落就被控製住,調查人員和50名士兵留下來,又卸下了一大堆物資。


    而這個部落的人,除了三個被留下當向導,剩下的人全部都打包帶走,送他們去洞庭湖平原生活。


    這也是對於橫斷山區原住部落的常用處理方案,除了少數幾個地方,保留城市和定居點,剩下的地方全部清空,作為自然保護區。


    調查隊伍的帶隊隊長王勃,是一個背著步槍的年輕人,他是地質和水利專業的學者,曾經跟著唐菲林學習過八個多月。


    當然他和初唐四傑的王勃沒有關係,畢竟那個王勃是大儒王通的孫子,現在還沒有出生,而且王通的一大家子早就跟著李唐跑去七河了。


    而一旁負責安保工作的士兵,除了常見布袋甲之外,還有5名準備了天災戰甲的精銳存在,哪怕是附近部落敢窺探調查隊伍,也絕對沒有辦法威脅到眾人的安全。


    王勃測量了怒江的水深,然後又在地圖上寫寫畫畫。


    之後半個多月時間裏,他們調查了附近30公裏的河道情況,同時和隔壁瀾滄江的調查隊伍進行溝通。


    怒江與瀾滄江中間的山脈中,兩個調查隊伍在兩側分別完成了定點工作。


    然後就是一大批工程人員進駐。


    工程隊伍先在河道兩側的三體中鑽孔,安裝鐵塔和鐵鏈,緊接著布置了一連串的浮橋,在浮橋中安裝了8台水力發電機。


    這裏的河水非常流量比較大,而且落差不小,對於水力發電機而言,是非常好的安裝位置。


    而浮橋式水力發電機,雖然效率和上限比不上大壩式水力發電機。


    但是好處是工程量非常低,不需要建造水壩,隻需要安裝固定在河道兩側山體的鐵塔,就可以通過鐵鏈固定浮橋,在浮橋上安裝水力發電機。


    8台水力發電機的總功率是4000千瓦,足夠供應工程隊伍的需要了。


    工程隊伍通過飛艇調來了一台非常奇特的機器。


    這個機器就是一台類似於推土機的設備,不過車頭前麵,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半球設備,這個半球的半徑有1米。


    當能量儲存器插入機器的供能槽之後,駕駛員推動拉杆,頓時車頭的半球迅速釋放出一股強勁的電磁場。


    電磁場作用在前麵的山體之中,山體的岩石和泥土迅速被電磁場籠罩住,然後迅速分解成為細小的顆粒物。


    一個半徑2米的空洞,隨著機車的前進緩緩向山體內部深入。


    而能量儲存器的能量,也迅速被消化,平均每小時超8000度電的能力,以浮橋水電站的發電量,每天隻能維持機器工作8小時。


    就是這8個小時,隧道將迅速向前方推進了300多米。


    同時這支工程隊伍中,還有非常多專門修煉了科學武道的工程師,他們利用能量儲存器作為真氣供應,利用電場合成的方式,改造著隧道的結構。


    經過武道工程師精心改造之後,隧道變成半徑2.5米,內部結構極其堅固的狀態。


    怒江、瀾滄江中間的山體,距離並沒有太遠,僅僅是用了65天的時間,就挖通了41公裏的隧道。


    當然,這是兩頭同時開工的結果。


    同樣的工程,在金沙江、雅盤江、大渡河都在進行,有一些地方甚至同時挖掘了好幾條隧道。


    就在新曆6年,11月5日。


    唐菲林終於收到各個工程隊伍的反饋,第一階段的建設工程,終於全部完成了。


    在地圖上,從象雄州的雅江上遊、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盤江、大渡河,再到最後的黃河。


    通過隧道、天然河穀、水庫、明渠,組成的龐大輸水體係,終於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程。


    接下來隻需要將這些河道堵起來,就可以讓河水從象雄高原的西南部,來到河西走廊。


    第一期的設計輸水指標,是年輸水300億立方米。


    而最終設計的輸水指標,是年輸水2000億立方米。


    但雅盤江的其中一處岸邊山體,被500噸炸藥炸塌之後,山體堆積在河道之中,形成了一道堰塞壩,堰塞壩高度比之前的河麵高38米左右。


    雅盤江被迫形成了堰塞湖,河水水位不停的上漲。


    而之前建設在附近的3條隧道,距離雅盤江水麵有12米左右。


    不過由於是冬季,雅盤江水位上升速度並不快。


    而工程隊伍則迅速加固堰塞壩,通過打樁和澆築鋼筋混凝土,強化壩體的強度,同時在24米的高度上,建設了一排泄洪匝道。


    從雅盤江到黃河的各個部分,都開始進行截流,製造堰塞湖,以抬高水位,讓水可以通過隧道自動流向黃河。


    當浩浩蕩蕩的河水,衝入黃河中遊之後,一部分被分流到河西走廊,一部分輸入瀚海低地。


    如果要讓這些水,被徹底控製住,就必須修建青銅峽大壩,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控製河流流量。


    此時隻能屬於分流的方式,將大約三分之一的流量,調入河西走廊之中。


    然後利用河西走廊本身就存在的河道和水庫,將水一路輸送到玉門關附近。


    唐菲林之所以啟動這個計劃,其實是為了讓李唐知道,他們的絕域計劃,注定是一場空。


    在人革聯攻占了河西走廊之後,敗退到西域的唐軍,在長孫無忌的指揮下,摧毀了靠近敦煌的綠洲。


    唐軍通過破壞綠洲的植被,從黑油城采集了大批石油,倒入各個綠洲的湖泊和河流之中,汙染了這些水體。


    然後又將塔河截流,徹底斷了塔河流入羅布泊的河道。


    還在沿途的草地放牧山羊,將沿途草原吃成沙地。


    製造了寬度上千公裏的無人區。


    被扔下了上千桶石油的羅布泊,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片死水潭,現在想去西域,就必須經過上千公裏的無人區,沿途沒有一個綠洲存在。


    顯然長孫無忌為了李唐,也是連臉皮都不要了,畢竟他知道人革聯不可能放過他們,幹脆破罐子破摔。


    而李唐占據西域之後,也沒有經營的想法,掠奪了人口和物資之後,他們將重點放在七河、河中、裏海沿岸。


    逃入西鮮卑利亞大平原的突人部落,則比李唐更加急,他們並沒有在西鮮卑利亞停留太久,而是在知道人革聯控製漠北之後,迅速通過烏拉爾河。


    然後將盤踞在阿跌水(伏爾加河)的阿跌部兼並,這個部落也是鐵勒分支。


    突人部落正式殺入了東歐大平原。


    這一條路線,也是千百年來,匈奴、柔然、鐵勒等遊牧部落,進入歐羅巴的核心路線。


    如果突人繼續向西,還會遇到當年從漠北跑到東歐的柔然人,此時柔然人甚至在東歐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顯然遊牧部落的逃命能力,比起李唐還快很多。


    而李唐內部此時也在爭論一件事,那就是南下,還是北進。


    如果南下,他們要進入崇山峻嶺,和此時還沒有崩潰的薩珊波斯一較高下。


    如果北進,則要和突人部落發生衝突。


    李淵知道這是兩個兒子在鬥法,而他逃到七河之後,早就沒有了當年的雄心壯誌。


    為了避免李唐陷入內耗,他做出了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那就是複古分封。


    將裏海北部封給秦王李世民,而裏海南部,以及南部的小南陽盆地(阿姆河盆地)給齊王李元吉。


    剩下的河中、七河、西域、新關中盆地(費爾盆地)則給太子李建成。


    吞噬了這個西域和外西域的李唐,總人口達到481萬人,其中中原人312萬。


    分封之後,李世民獲得了100萬人口,李元吉則是50萬人口,剩下的都是本部。


    這一次分家,其實也是為了以防萬一。


    顯然李唐上上下下都明白,長孫無忌的絕域策並不保險,畢竟人革聯擁有飛艇的事情,又不是什麽秘密。


    也就如他們想的那樣,他們破壞西域綠洲和水係的行為,注定是徒勞無功的。


    一旦青銅峽大壩修建完成,西南的水資源會迅速被抽調進入河西走廊,然後進入西域南部的流沙盆地。


    至於青銅峽大壩的修建工作,臨時攔水壩和改道輔助隧道,已經布置完成,選擇大壩已經在開工建設之中。


    以人革聯的特殊體係,工程建設不僅僅不會拖垮經濟,反而會迅速刺激經濟。


    這也是唐菲林敢肆無忌憚上馬這些超級工程的原因。


    包括北海—黑水—瀚海引水工程,其實也在同步施工建設之中,這個項目計劃的指標,是每年向瀚海低地輸入500億立方米淡水。


    到時候,將形成瀚海運河、河西運河、流沙運河,西域的幹旱環境,就再也無法阻擋人革聯的推進了。


    當然,如果現在利用飛艇,迅速突襲李唐的都城,也是可以擊潰對方的。


    問題是這樣做有什麽好處?


    西域和中原存在一道巨大的無人區,如此僅僅是依靠飛艇,要維持控製力,必須長期駐軍和大規模移民。


    現在人革聯控製中原、天竺、南洋、漠南、漠北、遼東等地區,人口才九千多萬,還有一大半沒有同化的天竺人。


    現在是時候停下腳步,將控製區重新調整一遍,然後完成徹底的消化,再大規模出擊,將整個星球收入囊中。


    畢竟另一個小組,在風雲星中,也才勉強控製了江南、嶺南和南洋的一部分。


    主要是這個宇宙的水太深,讓他們不得不小心的積蓄力量,逐步整合整個星球的人力物力。


    按照風雲小組的情報,其中一個星球的修煉者,其實力量層次已經不亞於忍者宇宙的大筒木一族了。


    而且那個修煉者星球,竟然還有飛升仙界的情況。


    這簡直讓人細思極恐,在研究出能量儲存器、能量轉換器之後,兩個小組都打算在雙龍星、風雲星,進行一次“靈氣複蘇”。


    其實就是之前龍莎安排的真氣溫室實驗項目,這個項目同樣需要一定的時間。


    ------題外話------


    謝謝各位親的支持(′??w??`)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推進城到多元宇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從推進城到多元宇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