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災過後,果然如同宋缺預料的那樣,瓦崗軍控製的江淮地區,出現農田大麵積絕產,民眾房屋也被淹沒了不在少數。


    對於古典時代而言,這種大災難,可以瞬間讓普通農民破產。


    新曆3年12月24日,雨勢稍微變小一些,在邊界上,就有大批拖家帶口的難民,從瓦崗軍境內湧入淮南州。


    宋缺已經準備好了安置營地、糧食、取暖蜂窩煤和防疫消毒物資。


    另一邊。


    在曆陽城招待所的李秀寧一行人,也收到護送軍官的通知,可以啟程前往揚州城了。


    天街小雨潤如酥,青石板路車馬多。


    出了城區,就是新港大道。


    這一條水泥路在此次暴雨中,並沒有出現任何大問題,仍然可以暢通無阻。


    馬車上,李秀寧掀開窗簾,看著繁忙的道路上,很多民眾似乎並沒有感受到水災的影響。


    突然一聲悠長的鳴叫,引起了她的注意力,在新港大道和港口的交界處,似乎有大批勞工在忙碌著。


    發出鳴叫的龐然大物,並不是人革聯的蒸汽機,而是一頭大象。


    那大象正拉著一個巨大的鋼滾輪,對路麵地基進行壓實,現場還有另外八頭大象,除了棚子裏在吃草的小象,其他六頭都在忙碌著。


    或者拉動鬥車運輸建材和土方,或者拉動壓路鋼滾輪。


    這是目前還生活在長江中下遊平原的江南象,也是東亞地區的原生象種之一。


    隋唐前期和中期,是東亞氣候周期中的暖期,這個時代是美好的,因為江南地區還有大象和犀牛,嶺南地區還有東亞韓愈鱷(體型最長有六米),而且種群數量相當龐大。


    比起難以馴化的犀牛,大象倒是相對容易馴化一些。


    比如很多百越部落,就有馴養大象的習慣和技術,作為運輸畜力,或者作為戰象使用。


    人革聯控製的地區,就要大量的百越小部落,這些部落被並入鄉鎮之後,會養殖和訓練大象的人,就被抽調出來,組建了巨象公司。


    目前這個公司有八千多人,6個大象養殖場。


    分別是雲夢澤養殖場、洞庭湖養殖場、鄱陽湖養殖場、大別山養殖場、太湖西原養殖場、揚州養殖場。


    其中有野生大象5723頭、馴化大象1248頭。


    至於其他地區的野生大象,也盡量驅逐到自然保護區裏麵。


    這上千頭被養殖的大象,並沒有被作為戰象培養,而是作為運輸畜力培養,為了避免大象被突然的寒流凍傷,養殖場還準備了棕櫚和麻編織的大披,以及建立了專門的保暖場地。


    而這些大象也不是白吃白喝的,它們必須為建設工作和運輸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以體現出它們的存在價值。


    在蒸汽壓路機還沒有成熟,以及泥濘、河流密布的江南,大象還真用非常巨大的作用。


    為了保證這些大家夥乖乖聽話,還有給它們吃一些甘蔗、香蕉和專門的牧草。


    至於采集象牙之類,除非大象老死、病死,不然是不允許鋸象牙的。


    更何況人革聯境內也沒有象牙的需求,民眾用不起,鄭森等人又嚴禁使用象牙製品。


    大象在人革聯境內的生態位,從之前的奢侈品、皮革來源,轉變為運輸工具和勞動力。


    前者是殺雞取卵,後者是可持續發展。


    之前修建曆陽的湖港,就有大象在其中勞動。


    李秀寧看到的大象壓路機,倒是沒有讓她感到意外,畢竟春秋戰國時期,黃河和關中平原也有大象,隻是後來氣候突變,加上人類的擴張,大象不得不南遷淮河流域,現如今又遷移到長江中下遊。


    宋代之後,還會進一步遷移到嶺南、雲貴高原南部。


    不過曆史在此發生了偏移,以人革聯的發展觀念,這些大家夥或許可以長期生活在長江流域。


    至於氣候突變問題,其實全球氣候總是在波動中,大象之所以一路南下,主要是因為北方的生態位已經被人類占據了,就算是氣候變溫暖,也沒有辦法返迴北方了。穀欖


    鄭森還在揚州養殖場見過這個時代的江南大象,發現它們並不像現代的亞洲象,而是介於現代亞洲象與鮮卑利亞猛獁象之間的過渡性物種。


    也就是說,這些江南大象其實是有相對濃密的體毛,這顯然是為了抵抗寒冷天氣,而進化出來的特征。


    ……


    曆陽新港。


    碼頭上又增加了三台蒸汽機,給貨物裝卸帶來顯著的效率提升。


    港口除了裝卸區,還有馬車木軌道、倉儲區、員工宿舍、商業街。


    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比起汙水橫流、一路臭烘烘的老式城市,人革聯在這方麵的政策,倒是讓李秀寧大開眼界。


    畢竟她是貴族出身,自然不會喜歡髒亂差的環境。


    李秀寧輕歎道:“長安竟然也比不上小小的曆陽城港口,人革聯的實力可見一斑。”


    “我們以後也可以這樣做。”柴紹連忙安慰道。


    但是他們不知道,有時候城市的環境問題,並不是觀念問題,而是生產力跟不上,和分配不均的結果。


    比如作為地主豪強、王公貴族,他們自然有物質基礎,讓自己的住所幹淨整潔。


    可作為平頭百姓,有時候並不是他們不想幹淨衛生,而是條件不允許。


    溫飽都是問題的平頭百姓,如何指望他們每天洗澡、喝熱水、用肥皂?


    很多百姓連木材、木炭都用不起,每天要起早貪黑的耕田,還整天為溫飽發愁,強製要求幹淨衛生,是需要物質基礎支持的。


    人革聯可以做到,不代表李唐可以做到。


    為了實現幹淨衛生的生活環境,人革聯可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比如數量龐大的管理人員、各地設置燒水堂、木炭廠、蜂窩煤廠、石灰廠。


    還有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包括飲用水粗檢技術、飲用水粗過濾技術、省柴灶技術、擠壓式打井技術、手壓水泵技術。


    加上農民和工人的收入大幅度提升,有充足的鹽,還有相對便宜的糖、肉蛋、肥皂、其他工業品。


    是製度、技術、收入的共同作用下,才讓人革聯可以完成這種翻天覆地的社會進步。


    李唐這種沒有經過徹底變革的封建勢力,就算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等人有心要改變,在龐大又頑固的既得利益者麵前,也注定會撞得頭破血流。


    沒有流血的革命,那是化療後的癌症患者,看似活著,卻隻是苟延殘喘罷了。


    秦朝、隋朝就是一個明顯例子。


    始皇帝就是太過於心慈手軟了,才會給六國貴族死灰複燃的機會,要是他當時痛下決心,直接將六國貴族全部殺了,大秦帝國至少可以再延續一段時間。


    而隋朝的問題,就是楊堅得位不正,北周皇族的宇文氏,竟然還在隋朝活蹦亂跳。


    其實隋朝不能看為一個單獨的朝代。


    北魏—西魏—北周—隋,這一路下來,從公元386到隋朝滅亡的618年,曆時232年,內部都是通過分裂、篡位而來的。


    這種情況下,隋朝內部殘留大量的鮮卑貴族、胡化豪強、加上牆頭草一般的中原大族。


    與其說隋朝是一個獨立的封建王朝,還不如說隋朝是魏晉南北朝中,北魏這一脈的繼承者。


    232年的固化,楊堅給楊廣打了一個非常好的底子,奈何楊廣眼高手低,加上他侵犯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最後落了個二世而亡的下場。


    而同樣得位不正的李唐,為什麽可以延續幾百年。


    原因就在隋末的內部大放血,讓中原分蛋糕的人少了一大半,世家大族也被洗掉一部分。


    如果沒有隋末大放血,李唐也和楊堅那樣上位,估計也逃不過二世而亡的下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推進城到多元宇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仨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仨人並收藏從推進城到多元宇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