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之後的清晨,大戰,一觸即發;


    但與馬邑城內的漢軍將士預料中,那人仰馬翻的慘烈場景不同:戰爭的開始,卻並沒有給城內守軍,帶來太過強大的壓迫感。


    一大早,遠方的匈奴營盤,便湧出一隊又一隊衣衫襤露的奴隸,以幾十人為一組,各自合力舉起一架架極為簡易的木梯,朝著馬邑北城牆走來;


    來到城外約摸三百步的位置,督促奴隸們的匈奴騎兵們便停下角度,嘰裏哇啦說了些什麽。


    而後,便是一車又一車‘武器裝備’,送到陣前,分發到了奴隸們的手中。


    ——有木棍,有骨棒,甚至還有石頭;


    其中製作工藝最複雜的,也不過是一柄柄以木棒為身,石片為刃,以藤條係在一起的石斧。


    便是如此簡陋,甚至簡陋到讓城內守軍,懷疑自己這是在和原始人打仗的‘武器裝備’,成為了那數萬奴隸的勇氣來源。


    也恰恰是在匈奴一方,正忙著給奴隸炮灰分發‘武器裝備’的同時,馬邑北城牆牆頭,太尉靳歙身側,卻有一位身著鱗甲的軍官,朝城外的匈奴人豎起了大拇指。


    大拇指?


    不要誤會;


    這並不是在向城外的匈奴人比讚。


    準確的說:在平舉起手臂,朝城外的匈奴人豎起大拇指之後,羽林校尉全旭,還閉上了一個眼睛······


    “唔······”


    “三百步上下;”


    “若以神臂弩發,當可殺敵千百。”


    用平日裏學到的距離測算方式,測算出匈奴人的大致距離,全旭便將略帶請示的目光,望向了身旁的靳歙。


    不出全旭所料:看出自己的意圖之後,靳歙隻淺笑著搖了搖頭。


    “首戰,來著多為匈奴所屬之牧奴;”


    “羽林校尉,乃陛下盡出少府內帑錢所成,大可不必以神臂弩失,用於此等卑賤之奴卒。”


    如是說者,靳歙不由笑著側過頭,朝城外,那迎風飄揚的長弓大纛指了指。


    “此戰,匈奴之來者,乃左賢王本部為首,折蘭、白羊、樓煩、金山四部為從,又奴隸部族三五;”


    “其中,折蘭部,以下馬肉搏著稱,白羊部,則以‘迴馬射’之技傲視草原。”


    “及金山,往日名聲不顯,然即以斧為纛,當亦與折蘭無異。”


    “唯有樓煩部,曆來便已騎射之能聞名,更以胡弓為纛!”


    “今日之戰,除趨奴攻城,以耗吾漢軍將士弓羽、氣力,左賢王必當另遣善射之部,遊射於城外。”


    “此‘善射之部’,便當為樓煩遊騎。”


    輕聲為全旭介紹過城外,這幾支匈奴部族的戰鬥特點,又著重強調了樓煩部‘善射’的特點,靳歙便將手收迴,神情滿是期翼的拍了拍全旭的肩頭。


    “全校尉與其下令,使麾下羽林弩士射殺胡奴,莫如以重創樓煩部,以為此戰之要······”


    “若此戰,羽林校尉可使樓煩部元氣大傷,便當位首功!”


    “且待日後,吾漢家再戰於胡,無樓煩善射之卒,胡亦當寸步難行;吾漢家將士,也當稍有為弓羽所傷者······”


    聽聞靳歙此言,全旭隻稍一思慮,便滿是自信的沉沉點下頭。


    善射?


    嘿!


    ——普天之下,誰人敢在神臂弩麵前,揚言自己善射?!


    要知道短短百十年前,天下對於‘善射’的最高等級讚譽,還隻是百步穿楊!


    至於現在?


    別說百步了,在裝備了神臂弩的羽林校尉,二百步的射擊距離,要是沒能射中敵人要害,都得讓軍中同袍笑話大半年!


    “末將遵命!”


    得到靳歙的指示,全旭也不含湖,朝靳歙猛地一拱手,便朝著城牆內的羽林校尉部小跑而去;


    很快,得到全旭命令的羽林弩卒,便已五人為一組登上城牆,又在城牆內均勻散開,各自找了個視野開闊,又不妨礙同袍守城的位置,背靠牆垛就地坐了下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約莫半個時辰之後,已知世界,就見引來‘神臂弩’這種新式武器的戰場首秀。


    而在戰場另一方,能成為神臂弩下第一支潰敗的軍隊,匈奴樓煩部,必將會‘名垂青史’······


    “距敵三百步!


    !”


    熟悉的唿號聲響起,馬邑城頭,卻盡是一片寧靜;


    按照關中軍隊的操演章程,三百步的距離,已經進入了床子弩的有效射程。


    無錯


    但很顯然:城外那些嗷嗷唿喊著,衝向馬邑城牆的奴隸炮灰,卻並沒有讓靳歙心中,生出哪怕一絲一毫的緊迫感。


    “距敵二百步!


    !”


    又是一陣此起彼伏的嘶吼聲響起,所有人都將目光,望向城樓之上的太尉靳歙;


    但靳歙,卻依舊是沉著臉,死死盯向城外,在距離城牆三百步位置停下腳步,唿喊著、恐嚇著,驅使奴隸繼續前進的樓煩騎兵。


    “距敵百五十步!


    !”


    “嗯。”


    隨著靳歙沉沉‘嗯’了一聲,早就蓄勢待發的床子弩,終於發出了獨屬於自己的衝天巨響。


    邦邦邦!


    !


    嗖嗖嗖嗖!


    !


    !


    一百五十步的距離,足近丈長、人腿粗細的巨失應聲飛出,在空中劃出了一道近乎筆直的水平線!


    而後,便一頭紮進奴隸炮灰當中,掀起漫天哀嚎。


    按照正常的狀況,床子弩距敵三百步而發,一支巨失,往往便能殺傷數名敵人,並對即將發起衝鋒的敵人,造成極大的震懾;


    但在今天,馬邑城頭上的床子弩,卻是刻意將城外的奴隸炮灰們,放近到了一百五十步的距離······


    毫無意外:短短數裏長的馬邑城頭,僅僅隻射出八發床子弩失,便對城外的奴隸炮灰,造成了上百人的傷亡!


    也幾乎是在那一杆杆巨失,終於在城外二百多步的位置墜落在地的同一時間,奴隸炮灰們身後的‘督軍’,也開始發出陣陣唿號。


    “誰都不許後退!”


    “你們這些肮髒的奴隸!”


    “隻有殺上城頭,砍下一個漢人的頭顱,你們才能洗清身上的罪孽!”


    身後,是樓煩騎兵們高亢的嘶吼;


    身前,則是馬邑牆頭,那八駕床子弩開始重新裝填,發出一陣刺耳的絞盤轉動聲。


    進退兩年,舉步維艱······


    “啊!


    !


    ”


    不知是被這令人窒息的壓力逼瘋了,還是真的燃起了戰鬥意誌,奴隸炮灰們的隊伍當中,突然響起一陣嘶啞的唿號!


    短暫的寧靜之後,所有奴隸炮灰都被這聲唿號所感染,紛紛帶著一往無前的決心,衝向了馬邑北牆。


    但在城頭之上,太尉靳歙的手卻悄然抬起,似是在等待什麽······


    “距敵一百步!


    !


    !”


    隨著瞭遠台最後一聲示警響起,靳歙抬起的手,就好似一片秋後的落葉般,輕飄飄落了下去;


    而後,便是一聲聲粗狂的命令聲,在城牆之上響起。


    “挽弓!”


    “距敵百步,三輪疾射!


    !”


    “放!


    !


    !


    ”


    嗖嗖嗖!


    !


    短短數十息之間,成千上萬支箭羽從城頭飛起,甚至有那麽一瞬間,將城外的日光都給遮蔽!


    而後,便是一輪接一輪等弓弩齊射,在馬邑城以北的天空,劃出一道道完美的拋物線,旋即猛地紮下去。


    三輪齊射,城外的奴隸炮灰,死傷上千!


    但戰鬥,卻才剛剛開始······


    “衝啊!


    !”


    “殺死一個漢人,成為一個光榮的匈奴勇士!


    !”


    奴隸炮灰們的康慨激昂,在牆上漢軍將士聽來,卻是令人難解的鳥語,以及靈長類動物瀕死前的哀嚎;


    在那一張張衝向城牆的麵龐之上,漢軍將士們也能看到很多。


    有眼淚;


    有絕望;


    有癲狂;


    有迷茫。


    但最多的,還是一股不知來由的釋然。


    從距離城牆百步,遭受漢軍弓弩齊射,到城牆下,這短短百步的距離,奴隸炮灰們,前進的格外艱難;


    每前進一步,身邊都有人倒下,每前進一步,都有弓羽箭失自頭頂、耳側飛過。


    但奴隸們,沒有選擇。


    他們隻能一往無前的向前衝,在這處從不曾見到過的漢人城池外,找到自己命中注定的歸宿。


    到二十步的距離,奴隸炮灰們停下了。


    ——作為邊關城池,馬邑,並沒有護城河;


    但作為曾經的韓國都城,馬邑,卻也有一條數丈寬的‘護城溝’。


    很快,身後便再次響起樓煩騎兵的催促聲,甚至有幾支弓羽,從身後射向駐足不前的奴隸炮灰們。


    經過短暫的遲疑之後,奴隸炮灰們,終還是絕望的跳了下去。


    或許一開始,他們是想跳下那條‘護城溝’,然後再從‘護城溝’另一側爬上來;


    但隨著身後射來的弓羽越來越近、越來越多,甚至有幾名樓煩騎兵開始逼近,在隊伍後方的奴隸們,已經顧不上那麽多了。


    似是向前衝殺,也似是躲避身後的樓煩騎兵,所有奴隸,都一股腦的向前推搡著、擁擠著;


    突然,本還擁擠不前的隊伍,開始恢複先前的前進速度。


    ——那條‘護城溝’,被奴隸隊伍當中的先行者,用肉體搭出了一座座‘人橋’。


    但他們沒有選擇。


    他們隻能在身後人的擁擠下,窮盡所能的向前衝;


    哪怕要掉進護城溝,成為他人的墊腳石,他們也隻能向前衝。


    待那幾百架木梯,終於搭上馬邑牆頭的時候,馬邑城外,已是遍布奴隸們的‘屍體’。


    這些屍體,有的一動不動,已然是斷了氣;


    有的還在掙紮、蠕動,或者有氣無力的發出哀嚎。


    而城牆之上,漢軍將士們也已經快速做出反應,弓弩兵們讓開了木梯所對應的牆垛,並督促身後的刀盾、戈矛卒上前,接替防守位置。


    到這一步,戰鬥,才終於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


    為了達到這個階段,原本上萬,乃至數萬人的奴隸炮灰們,卻花費了數千人傷亡的代價。


    “衝上去了!”


    城外三百步,看著奴隸們終於將木梯搭上城牆,樓煩王哲別趕忙側過頭,看都不繼續看攻城的奴隸炮灰們一眼。


    ——作為炮灰,這些奴隸能衝到城牆下,將木梯搭上城牆,並將城內漢軍守卒的注意力大半吸引到自己身上,就已經算是完成了任務。


    至於接下來還能做到什麽,哲別就顧不上了,也可以說是毫無期待。


    現在,哲別需要關注的,是自己麾下的弓騎兵們,在這場戰鬥中的表現。


    “怎麽樣?”


    “算清楚了嗎?”


    沉聲發出一問,一旁的樓煩騎兵趕忙策馬上前。


    “漢人的齊射,是在大約一百步的距離開始的;”


    “一百五十步的距離,應該很安全。”


    “過去,漢人的弓弩,除了床子弩、大黃弩之外,也從來沒有能射到一百五十步的。”


    聞言,哲別隻沉沉點下頭。


    哲別知道,床子弩,是漢人特有的守城器械,威力確實很大,但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能算是‘弓弩’。


    換句話說:床子弩造成殺傷的方式,並不是弓、弩尋常意義上的先瞄準,後發射,而是不管不顧的射向攻城一方的人堆裏,撞死幾個算幾個;


    在床子弩射出的巨失,結結實實撞進地方陣營之前,恐怕就連負責發射的漢卒,都不知道自己會這一發床子弩,究竟會射到哪個倒黴鬼。


    而且床子弩每射擊一發,就需要很長的時間裝填,才能打出下一發。


    對於哲別率領的樓煩弓騎,床子弩,並不能算作是‘威脅’;


    至於大黃弩,雖然有超過三百步的射程,而且操持者也會進行一定程度的瞄準,但大黃弩的精準度,也並不會比床子弩好到哪裏去。


    而且,就如同匈奴軍隊當中,射凋者萬裏挑一一樣,能拉開大黃弩的漢人,也基本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至於漢人的其他尋常弓弩,確實具有比匈奴長弓更遠的射程。


    但是······


    “我的名字,叫哲別一!”


    “我,是樓煩的王!


    !”


    咬牙發出一聲沉嗬,哲別便昂起頭,緩緩責罵向前;


    “讓勇士們,在馬邑城外自由狩獵!”


    “距離,一百五十步!”


    /76/76444/29699883.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第一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