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陽城延溝通了一下神臂弩的技術難題,劉盈便也不再糾結,仰天發出一聲長歎,算是接受了神臂弩‘二百步左右’的射程上限。
——在劉盈的印象中,作為弱宋對抗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利器,神臂弩的射程,本該達到二百四十到三百步。
隻是從那時候開始,華夏文明便開始進入冷兵器時代到熱武器時代的過渡,火器開始得到快速發展,冷兵器的發展則陷入停滯。
到朱明之時,雖然火器仍然沒有成為華夏軍隊的常規武器,但曾經以弓、弩為主的遠距離打擊手段,卻已基本被火器所取代。
而神臂弩的製作圖紙,則被收錄到了明太宗朱棣的‘永樂大典’中,並於後世民國時期失傳。
前世,劉盈曾了解到:神臂弩失傳圖紙中最關鍵的一部分,就是位於弩機發射槽的一個鐵製機關;
就是因為這個機關,神臂弩才得以具備最高三百步,合後世四百五十的超遠距離射程!
而現如今,沒有了這個機關,饒是劉盈窮盡所能,發動整個少府得力量,卻也隻能做出這種最高有效射程二百步的低配版神臂弩。
‘神器’的射程降低三分之一,劉盈自是感到遺憾;
但退一步來看:二百步射程的弩,對於現階段的漢室而言,也無疑是一項劃時代的戰鬥力提升。
有了這二百步射程,在麵對匈奴騎兵的時候,漢軍步兵陣列,也將具有更多的戰術選擇。
“嗯,就先這樣吧。”
“神臂弩,就定二百步射程;少府往後,不必再苦心鑽研了。”
毫不遲疑的下達‘結束神臂弩改良研究’的指令,劉盈便站起身,淺笑盈盈的走上前。
就見校場西側,正有羽林弓弩、虎賁甲刀各一人,朝著劉盈,以及朝臣百官所在的‘觀眾席’方向走來。
幾乎是在這二人出現的第一時間,眾公卿便爭先恐後的圍了上去,不顧天子劉盈的存在,開始上下其手的打量起這二位軍卒。
也是到二人走進,眾人才終於發現:相較於尋常軍卒,這二人的裝備,究竟有哪裏特別。
——來供眾人參觀的虎賁卒,顯然是先前那三人戰鬥小組中的‘觀察員’,身材幾位高達,足有八尺餘!
身上的板甲雖不如銅鏡那麽光滑、明亮,但站在太陽底下,也還是晃的眾人有些睜不開眼;
除了胸前的板甲,這虎賁卒的其他部位,也基本被各式護具包裹的嚴嚴實實。
胸甲內,是一具前胸鏤空,下擺、護肩,以及後背都完好如初的劄甲,護住大腿前側、肩部,以及後背;
小腿之上,也有一塊類似後世足球運動員常用的木製‘護腿板’。
最讓眾人有些瞠目結舌的是:除去小臂上,也裹著一片木製護板外,那虎賁卒的頭盔,竟也是以鐵製成!
相較於過去,軍中常用的青銅胃,這鐵胃不單隻保護頭頂、耳側,而是將脖子以上的整個頭顱,都全部罩起!
就連本該露出的前臉,也隻在雙眼的位置開了一個長方形缺口······
單就這名虎賁卒身上的甲具而言,理論上,能對這樣一名‘甲刀’造成殺傷的方式,就隻剩下寥寥幾個。
劈砍精準無誤的砍到腳踝或膝蓋;
匕首由下往上刺入脖頸;
以及,弓羽箭失射中眼睛!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這樣一名虎賁卒,隻要做出正確的戰鬥動作,就基本不可能戰死!
因為匈奴人,很少有鋒利的青銅刀劍,更多是,是鈍器!
匈奴人也沒有用於平射的弩機,有的,隻是用來拋射的弓!
所以,即便是這三個理論上的‘軟肋’,隻要裝備者做出正確的戰鬥動作,就同樣可以護住!
腳踝、膝蓋,幾乎沒有被砍斷的風險,隻可能被鈍擊砸傷;
脖頸處,鐵胃和胸甲相連處,隻要低下頭,就可以護住;
至於眼睛,就更不用說了——就像剛才的演武過程中那樣,將頭低下,隻給敵軍拋射的箭羽露出一個頭頂即可!
非要說這一套甲具的裝備者,還有什麽被匈奴人造成傷亡的可能性,那也就是不小心被弓羽射中眼睛。
至於匈奴人策馬撞擊······
“有那陌刀在,莫說人,恐怕就連戰馬,也當為其一刀兩段·····”
如是想著,眾人又心有餘季的看了看那虎賁卒,終還是戀戀不舍的側過頭,看向一旁的羽林弓弩。
準確的說,是羽林弩卒。
在方才的演武中,發現羽林方陣發出的箭失射程朝二百步,眾人隻本能的以為:天子劉盈,這是將全天下的好弓找來,組建起了這支弓弩部隊;
直道劉盈向陽城延問起神臂弩的射程,眾人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羽林校尉裝備的,原來就是先前,劉盈帶大家夥到魯班苑參觀的神臂弩。
當然,和那個沒有攜帶陌刀,隻披著甲具前來的虎賁卒一樣,眼前的羽林卒,也同樣沒把自己的神臂弩帶過來。
——畢竟天子法駕在側,攜帶如此殺氣靠近,多少有些不合適。
至於甲具,相比起武裝到牙齒的虎賁卒,這羽林卒的護具,顯然就有些不值一提了。
上半身是鐵製鱗甲,輕便、活動自由度高,應對敵軍的流失,也具有很高的防護性。
雖然防不住鈍器,以及利刃從下往上角度的刺擊,但作為弓弩部隊,有這麽一副鱗甲,卻也足夠了。
——什麽樣的情況下,弓弩部隊會遭遇步兵、騎兵衝臉?
答桉很簡單:即將潰敗的時候。
再者說了,就神臂弩那二百步開外的射程,別說步兵、騎兵衝臉了,恐怕就連敵軍的箭羽,都射不到這支羽林校尉的陣地!
除了上半身的鱗甲,以及頭頂的舊式青銅胃,這羽林卒的身上,便再也不見其他護具;
很顯然,羽林校尉的看點,並不是護具,而是那柄射程達到二百步的神臂弩。
既然這羽林卒沒拿過來,也就沒什麽看頭了。
將失望的目光從羽林卒身上收迴,又看了看一旁的虎賁卒,眾人的麵上,便不約而同的湧上陣陣心驚。
單獨來看,虎賁甲刀防禦力極強,雖然機動性不足,但正麵應敵能力,卻是曠古罕見!
隻怕是百十年前,名揚天下的重步兵——魏武卒,也很難在這樣一支虎賁甲刀麵前,走過哪怕一個迴合;
而羽林弓弩,由鱗甲提供‘不可能被敵軍遠距離射死’的保障,同時又具備二百步的超遠射程。
將二者放開來看,確實都算得上如今漢室絕無僅有的,戰力強悍的重步兵、弓弩部隊。
但結合劉盈先前那句‘這兩支部隊會一起行動’的解釋,再將這二者放在一起看······
“虎賁甲刀在前,羽林神臂於後;敵遠則羽林射,敵近則虎賁殺······”
“若敵不戰,則步步為營,穩步向前,縱不戰,亦可驅敵於遠·········”
閉上雙眼,在腦海中還原出羽林、虎賁二部校尉聯合作戰時的場景,麗寄的麵容之上,也逐漸湧上一抹漲紅。
——事情,遠不至這麽簡單!
在開闊的戰場,如果匈奴人不應戰,這兩支部隊,確實隻能把敵人逼退!
但如果不是開闊的戰場呢?
如果是狹小的戰場,如山澗,亦或是敵軍撤退路上的重要隘口之類,匈奴人隻能硬著頭皮衝上前,又會是怎樣一幅畫麵?
想明白這一點,麗寄便悄然迴過頭,將毫不加以掩飾的羨慕、嫉妒之色,投向即將接受這兩支部隊的新任太尉:信武侯靳歙。
——要知道如今的漢室,計算武勳,采用的仍舊是浮斬!
即:殺敵數量,減去本方死亡數量,得浮斬,也就是‘純利瀾’,‘淨殺敵’。
而在這兩支武裝到牙齒的弩、步聯合作戰的精銳麵前,殺敵數,卻基本可以和‘浮斬’劃等號。
因為這樣一支軍隊,隻要願意,就可以將本方傷亡,控製到約等於零!
對於這樣一支部隊而言,武勳,幾乎是和戰鬥劃等號的,隻要打起來,就必然能建功!
換而言之:無論這樣一支部隊是有誰統帥,隻要和敵人打起來,那就必然可以借此立下武勳······
相較於麗寄略有些狹義的羨慕嫉妒恨,靳歙的反應,卻是立刻展現出了‘漢太尉’所應該具備的宏觀視野。
“敢請問陛下。”
“此神臂弩,造價幾何?”
冷不丁發出一問,不等劉盈做出反應,圍聚於此的公卿百官,便將期待的目光撒向劉盈。
——是啊!
射程二百步的弩機,若是能裝備到更多部隊,那豈不更好?
單就是這二百步的射程,就算放到長城一線的衛戍部隊身上,也能大大緩解邊防壓力才是!
感受到眾人炙熱的目光,劉盈卻並沒有急著給出答複;
揮揮手,示意那兩位軍卒退下,又側過頭,同陽城延目光交流一番。
下定決心之後,劉盈才長歎出一口氣,將神臂弩的價值,擺在了在場眾人麵前。
“神臂弩者,弓長四尺五寸,弦長三尺四寸,弰長四尺九寸;”
“以堅韌山桑為身、堅實檀木為弰,鐵為膛、鋼為機,麻索係劄,絲為弦。”
“其弩一具,需山桑、檀木各十數斤、鋼、鐵各數斤。”
“再合匠人之酬、所需工時······”
“——神臂弩一具之造價,便不下三十金之多·········”
隨著劉盈低沉的語調聲,眾人麵上興奮之色頓消,眉宇間,也不由得盡帶上了唏噓。
一具弩機,造價就高達三十金······
嗯;
不愧是劉盈的手筆!
虎賁甲刀,身著板甲,手握陌刀,人均百金的裝備成本;
合著羽林弓弩,也不是什麽窮鬼能玩兒的起的兵種······
每具弩機都要三十金,再算上身上的鱗甲,隻怕也是人均大幾十金;
算來下,一支千人規模的神臂弩方陣,就需要砸下去幾萬金的裝備成本······
毫無疑問,這神臂弩,隻能是精銳部隊的專屬武器,根本不可能成為製式武器。
再加上同樣需要錢硬堆的虎賁甲刀,毫不誇張的說:普天之下,絕不可能再有第二支羽林、虎賁!
非但漢室養不起第二支,隻怕已知世界,都不可能有人養得起!
被劉盈一語擊碎心中遐想,靳歙也不由感到有些失望。
但很快,靳歙便從‘無法將神臂弩變成漢室製式裝備’的失落中緩過神,轉而考慮起更為現實的問題來。
“敢請問陛下;”
“——臣掌此二校,往雲中南百裏駐守,需以何為要?”
見靳歙終於問起該問的問題,劉盈的麵容之上,也終是湧上一抹欣慰之色。
稍沉吟措辭片刻,劉盈便將自己對這兩支部隊的理解,毫無保留的擺在了靳歙,以及在場的每一個人麵前。
“朕以為,今歲後秋,胡必犯邊;”
“其來,則必攻雲中!”
“故太尉執此二校,親往雲中南百裏,首當其衝者,便乃保雲中城不破!”
“除此,若有可戰之機,太尉亦可便宜行事,以伏、圍之戰,殲敵一支。”
“再有,便是板甲、鱗甲,又陌刀、神臂弩等諸般甲兵,雖麵似強,然未曾用於敵;”
“太尉此往,朕當前少府軍匠隨往,查此諸般兵刃之利弊,以待日後查漏補缺,精進少府軍工之術······”
聞言,靳歙並不召集應命,而是按自己的習慣,將劉盈的托付在心中默念一遍,這才拱手領命。
隨後,便見劉盈神情滿是輕鬆的迴過身,正對向麵帶思慮,又隱隱帶有些許期待的朝臣百官、元勳功侯。
“板甲、鱗甲,造價過高,陌刀、神臂亦然。”
“以此四物賜與諸公,非朕不願,實乃府庫不允。”
“然待日後,若諸公願於家中子侄後輩嚴加教養,操演起軍陣之術,又府庫有餘,朕或可以諸公之後,再立一軍。”
“待彼時,諸公雖無以私有板、鱗之甲,陌刀、神臂之兵,然諸公之子侄於軍中,亦可憑此精良甲兵建功立業,不墮先祖威名······”
/76/76444/29623822.html
——在劉盈的印象中,作為弱宋對抗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利器,神臂弩的射程,本該達到二百四十到三百步。
隻是從那時候開始,華夏文明便開始進入冷兵器時代到熱武器時代的過渡,火器開始得到快速發展,冷兵器的發展則陷入停滯。
到朱明之時,雖然火器仍然沒有成為華夏軍隊的常規武器,但曾經以弓、弩為主的遠距離打擊手段,卻已基本被火器所取代。
而神臂弩的製作圖紙,則被收錄到了明太宗朱棣的‘永樂大典’中,並於後世民國時期失傳。
前世,劉盈曾了解到:神臂弩失傳圖紙中最關鍵的一部分,就是位於弩機發射槽的一個鐵製機關;
就是因為這個機關,神臂弩才得以具備最高三百步,合後世四百五十的超遠距離射程!
而現如今,沒有了這個機關,饒是劉盈窮盡所能,發動整個少府得力量,卻也隻能做出這種最高有效射程二百步的低配版神臂弩。
‘神器’的射程降低三分之一,劉盈自是感到遺憾;
但退一步來看:二百步射程的弩,對於現階段的漢室而言,也無疑是一項劃時代的戰鬥力提升。
有了這二百步射程,在麵對匈奴騎兵的時候,漢軍步兵陣列,也將具有更多的戰術選擇。
“嗯,就先這樣吧。”
“神臂弩,就定二百步射程;少府往後,不必再苦心鑽研了。”
毫不遲疑的下達‘結束神臂弩改良研究’的指令,劉盈便站起身,淺笑盈盈的走上前。
就見校場西側,正有羽林弓弩、虎賁甲刀各一人,朝著劉盈,以及朝臣百官所在的‘觀眾席’方向走來。
幾乎是在這二人出現的第一時間,眾公卿便爭先恐後的圍了上去,不顧天子劉盈的存在,開始上下其手的打量起這二位軍卒。
也是到二人走進,眾人才終於發現:相較於尋常軍卒,這二人的裝備,究竟有哪裏特別。
——來供眾人參觀的虎賁卒,顯然是先前那三人戰鬥小組中的‘觀察員’,身材幾位高達,足有八尺餘!
身上的板甲雖不如銅鏡那麽光滑、明亮,但站在太陽底下,也還是晃的眾人有些睜不開眼;
除了胸前的板甲,這虎賁卒的其他部位,也基本被各式護具包裹的嚴嚴實實。
胸甲內,是一具前胸鏤空,下擺、護肩,以及後背都完好如初的劄甲,護住大腿前側、肩部,以及後背;
小腿之上,也有一塊類似後世足球運動員常用的木製‘護腿板’。
最讓眾人有些瞠目結舌的是:除去小臂上,也裹著一片木製護板外,那虎賁卒的頭盔,竟也是以鐵製成!
相較於過去,軍中常用的青銅胃,這鐵胃不單隻保護頭頂、耳側,而是將脖子以上的整個頭顱,都全部罩起!
就連本該露出的前臉,也隻在雙眼的位置開了一個長方形缺口······
單就這名虎賁卒身上的甲具而言,理論上,能對這樣一名‘甲刀’造成殺傷的方式,就隻剩下寥寥幾個。
劈砍精準無誤的砍到腳踝或膝蓋;
匕首由下往上刺入脖頸;
以及,弓羽箭失射中眼睛!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這樣一名虎賁卒,隻要做出正確的戰鬥動作,就基本不可能戰死!
因為匈奴人,很少有鋒利的青銅刀劍,更多是,是鈍器!
匈奴人也沒有用於平射的弩機,有的,隻是用來拋射的弓!
所以,即便是這三個理論上的‘軟肋’,隻要裝備者做出正確的戰鬥動作,就同樣可以護住!
腳踝、膝蓋,幾乎沒有被砍斷的風險,隻可能被鈍擊砸傷;
脖頸處,鐵胃和胸甲相連處,隻要低下頭,就可以護住;
至於眼睛,就更不用說了——就像剛才的演武過程中那樣,將頭低下,隻給敵軍拋射的箭羽露出一個頭頂即可!
非要說這一套甲具的裝備者,還有什麽被匈奴人造成傷亡的可能性,那也就是不小心被弓羽射中眼睛。
至於匈奴人策馬撞擊······
“有那陌刀在,莫說人,恐怕就連戰馬,也當為其一刀兩段·····”
如是想著,眾人又心有餘季的看了看那虎賁卒,終還是戀戀不舍的側過頭,看向一旁的羽林弓弩。
準確的說,是羽林弩卒。
在方才的演武中,發現羽林方陣發出的箭失射程朝二百步,眾人隻本能的以為:天子劉盈,這是將全天下的好弓找來,組建起了這支弓弩部隊;
直道劉盈向陽城延問起神臂弩的射程,眾人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羽林校尉裝備的,原來就是先前,劉盈帶大家夥到魯班苑參觀的神臂弩。
當然,和那個沒有攜帶陌刀,隻披著甲具前來的虎賁卒一樣,眼前的羽林卒,也同樣沒把自己的神臂弩帶過來。
——畢竟天子法駕在側,攜帶如此殺氣靠近,多少有些不合適。
至於甲具,相比起武裝到牙齒的虎賁卒,這羽林卒的護具,顯然就有些不值一提了。
上半身是鐵製鱗甲,輕便、活動自由度高,應對敵軍的流失,也具有很高的防護性。
雖然防不住鈍器,以及利刃從下往上角度的刺擊,但作為弓弩部隊,有這麽一副鱗甲,卻也足夠了。
——什麽樣的情況下,弓弩部隊會遭遇步兵、騎兵衝臉?
答桉很簡單:即將潰敗的時候。
再者說了,就神臂弩那二百步開外的射程,別說步兵、騎兵衝臉了,恐怕就連敵軍的箭羽,都射不到這支羽林校尉的陣地!
除了上半身的鱗甲,以及頭頂的舊式青銅胃,這羽林卒的身上,便再也不見其他護具;
很顯然,羽林校尉的看點,並不是護具,而是那柄射程達到二百步的神臂弩。
既然這羽林卒沒拿過來,也就沒什麽看頭了。
將失望的目光從羽林卒身上收迴,又看了看一旁的虎賁卒,眾人的麵上,便不約而同的湧上陣陣心驚。
單獨來看,虎賁甲刀防禦力極強,雖然機動性不足,但正麵應敵能力,卻是曠古罕見!
隻怕是百十年前,名揚天下的重步兵——魏武卒,也很難在這樣一支虎賁甲刀麵前,走過哪怕一個迴合;
而羽林弓弩,由鱗甲提供‘不可能被敵軍遠距離射死’的保障,同時又具備二百步的超遠射程。
將二者放開來看,確實都算得上如今漢室絕無僅有的,戰力強悍的重步兵、弓弩部隊。
但結合劉盈先前那句‘這兩支部隊會一起行動’的解釋,再將這二者放在一起看······
“虎賁甲刀在前,羽林神臂於後;敵遠則羽林射,敵近則虎賁殺······”
“若敵不戰,則步步為營,穩步向前,縱不戰,亦可驅敵於遠·········”
閉上雙眼,在腦海中還原出羽林、虎賁二部校尉聯合作戰時的場景,麗寄的麵容之上,也逐漸湧上一抹漲紅。
——事情,遠不至這麽簡單!
在開闊的戰場,如果匈奴人不應戰,這兩支部隊,確實隻能把敵人逼退!
但如果不是開闊的戰場呢?
如果是狹小的戰場,如山澗,亦或是敵軍撤退路上的重要隘口之類,匈奴人隻能硬著頭皮衝上前,又會是怎樣一幅畫麵?
想明白這一點,麗寄便悄然迴過頭,將毫不加以掩飾的羨慕、嫉妒之色,投向即將接受這兩支部隊的新任太尉:信武侯靳歙。
——要知道如今的漢室,計算武勳,采用的仍舊是浮斬!
即:殺敵數量,減去本方死亡數量,得浮斬,也就是‘純利瀾’,‘淨殺敵’。
而在這兩支武裝到牙齒的弩、步聯合作戰的精銳麵前,殺敵數,卻基本可以和‘浮斬’劃等號。
因為這樣一支軍隊,隻要願意,就可以將本方傷亡,控製到約等於零!
對於這樣一支部隊而言,武勳,幾乎是和戰鬥劃等號的,隻要打起來,就必然能建功!
換而言之:無論這樣一支部隊是有誰統帥,隻要和敵人打起來,那就必然可以借此立下武勳······
相較於麗寄略有些狹義的羨慕嫉妒恨,靳歙的反應,卻是立刻展現出了‘漢太尉’所應該具備的宏觀視野。
“敢請問陛下。”
“此神臂弩,造價幾何?”
冷不丁發出一問,不等劉盈做出反應,圍聚於此的公卿百官,便將期待的目光撒向劉盈。
——是啊!
射程二百步的弩機,若是能裝備到更多部隊,那豈不更好?
單就是這二百步的射程,就算放到長城一線的衛戍部隊身上,也能大大緩解邊防壓力才是!
感受到眾人炙熱的目光,劉盈卻並沒有急著給出答複;
揮揮手,示意那兩位軍卒退下,又側過頭,同陽城延目光交流一番。
下定決心之後,劉盈才長歎出一口氣,將神臂弩的價值,擺在了在場眾人麵前。
“神臂弩者,弓長四尺五寸,弦長三尺四寸,弰長四尺九寸;”
“以堅韌山桑為身、堅實檀木為弰,鐵為膛、鋼為機,麻索係劄,絲為弦。”
“其弩一具,需山桑、檀木各十數斤、鋼、鐵各數斤。”
“再合匠人之酬、所需工時······”
“——神臂弩一具之造價,便不下三十金之多·········”
隨著劉盈低沉的語調聲,眾人麵上興奮之色頓消,眉宇間,也不由得盡帶上了唏噓。
一具弩機,造價就高達三十金······
嗯;
不愧是劉盈的手筆!
虎賁甲刀,身著板甲,手握陌刀,人均百金的裝備成本;
合著羽林弓弩,也不是什麽窮鬼能玩兒的起的兵種······
每具弩機都要三十金,再算上身上的鱗甲,隻怕也是人均大幾十金;
算來下,一支千人規模的神臂弩方陣,就需要砸下去幾萬金的裝備成本······
毫無疑問,這神臂弩,隻能是精銳部隊的專屬武器,根本不可能成為製式武器。
再加上同樣需要錢硬堆的虎賁甲刀,毫不誇張的說:普天之下,絕不可能再有第二支羽林、虎賁!
非但漢室養不起第二支,隻怕已知世界,都不可能有人養得起!
被劉盈一語擊碎心中遐想,靳歙也不由感到有些失望。
但很快,靳歙便從‘無法將神臂弩變成漢室製式裝備’的失落中緩過神,轉而考慮起更為現實的問題來。
“敢請問陛下;”
“——臣掌此二校,往雲中南百裏駐守,需以何為要?”
見靳歙終於問起該問的問題,劉盈的麵容之上,也終是湧上一抹欣慰之色。
稍沉吟措辭片刻,劉盈便將自己對這兩支部隊的理解,毫無保留的擺在了靳歙,以及在場的每一個人麵前。
“朕以為,今歲後秋,胡必犯邊;”
“其來,則必攻雲中!”
“故太尉執此二校,親往雲中南百裏,首當其衝者,便乃保雲中城不破!”
“除此,若有可戰之機,太尉亦可便宜行事,以伏、圍之戰,殲敵一支。”
“再有,便是板甲、鱗甲,又陌刀、神臂弩等諸般甲兵,雖麵似強,然未曾用於敵;”
“太尉此往,朕當前少府軍匠隨往,查此諸般兵刃之利弊,以待日後查漏補缺,精進少府軍工之術······”
聞言,靳歙並不召集應命,而是按自己的習慣,將劉盈的托付在心中默念一遍,這才拱手領命。
隨後,便見劉盈神情滿是輕鬆的迴過身,正對向麵帶思慮,又隱隱帶有些許期待的朝臣百官、元勳功侯。
“板甲、鱗甲,造價過高,陌刀、神臂亦然。”
“以此四物賜與諸公,非朕不願,實乃府庫不允。”
“然待日後,若諸公願於家中子侄後輩嚴加教養,操演起軍陣之術,又府庫有餘,朕或可以諸公之後,再立一軍。”
“待彼時,諸公雖無以私有板、鱗之甲,陌刀、神臂之兵,然諸公之子侄於軍中,亦可憑此精良甲兵建功立業,不墮先祖威名······”
/76/76444/2962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