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娘忙完手裏的事,劉盈便給自己的長子留下了一個‘恭’的名字,隨後低調的離開了長樂宮。


    隻不過這一世,當呂雉問起這個名字的寓意時,劉盈多提了一嘴:希望此子長大之後,於母後恭敬如兒臣······


    對於劉盈的這個解答,呂雉自是喜笑顏開,當即就將自己唯一的親孫兒抱起,幸福的逗弄起了才剛出生不過三個月的皇長子劉恭。


    當然,除了見到自己的兒子,並為其起名為‘恭’,劉盈此來長樂,也可謂是收獲頗豐。


    ——不出劉盈所料:在劉盈‘善意’的提(gao)醒(zhuang)之後,呂氏一族,終還是痛哭流涕的接下了郎中令的職務。


    隻不過,分別任職於司馬門、作室門的兩位門尉呂則、呂祿,卻是被呂雉好一頓收拾,就差沒在長樂宮內打頓板子!


    最終,還是呂釋之站出來,擦幹被妹妹呂雉噴滿整張臉的口水,又以‘必定嚴加管教’為承諾,才將呂則、呂祿兄弟二人勉強撈了出來。


    至於陳平此番,也算是被劉盈坑了個淚流滿麵。


    ——被劉盈這麽一攪和,陳平非但沒能通過郎中令一職,得以藏身於深宮禁中,以躲避舞陽侯夫人呂媭的惡意,反倒還因‘請求成為郎中令’一事,平白和呂氏交了惡!


    這小好了,呂氏一族討厭陳平,甚至是記恨陳平的,從早先的呂媭一人,變成了如今,除太後呂雉以外的所有人!


    在劉盈繼承漢祚的當下,得罪當朝天子的母族、當朝太後的娘家,陳平在劉盈一朝,算是徹底沒有了政治前景可言。


    攝政太後金口玉言,丞相蕭何、禦史大夫曹參二人點頭答應,以建成侯呂釋之擔任郎中令的任命詔書,便當場草擬完成。


    等蕭何親自去與現任郎中令武虎溝通一番,以照顧一下這位老元勳的情緒,太後呂雉再適時給武虎甩一個位尊權輕的官職,此事,便可以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對於親手攪和了陳平的念頭,順帶激起了呂氏一族與陳平的矛盾,劉盈心中,也是不由稍有些得意了起來。


    隻是劉盈還是沒能得意太久,便被數日後的朝儀,臨頭潑下了一大盆冷水······


    ·


    “既諸公無異議,此事,便且如此吧。”


    “——建成侯呂釋之,於皇帝潛邸之時便久隨於左右;又去歲淮南王英布之亂,建成侯呂釋之,及其子呂祿,侄呂台、呂產等,皆頗有功勳。”


    “且梁鄒侯武虎年事已高,更自請告老······”


    漢十二年夏六月癸酉(初十),長樂宮,長信殿。


    麵色如常的道出一語,呂雉便側過頭,朝應聲走出班列的武虎緩緩一點頭。


    “國朝養士,從不吝於封賞、恩賜。”


    “更梁鄒侯,乃太祖高皇帝親封之元勳功侯。”


    “若使梁鄒侯白身歸鄉,恐有損太祖高皇帝遺德,吾甚不取。”


    語調沉穩的說著,呂雉終是昂起頭,靜靜等候起了早就安排好的一切。


    就見朝班首席,年邁的蕭何反應了好一會,才恍然大悟般抬起頭,卻並沒有起身上前,而是朝左側側過身,跪坐著對殿內的百官公卿稍一拱手。


    “老夫······呃,略有疾······”


    “便由······由平陽侯······”


    一句話都沒說完的功夫,便見蕭何爽快的放棄了掙紮,自顧自迴過身,朝側後方的曹參一擺手。


    而後,便是曹參極為嚴肅的整理了一番衣冠,又上前,恭敬的接過蕭何遞上的詔書,才終上前,背對禦階上的呂雉、劉盈母子,正對著殿內百官,將詔書攤開了。


    “詔曰:梁鄒侯虎,公忠體國,於國有功;”


    “今侯乞骸骨,欲告老而還鄉,朕1縱有不願,亦不敢使侯操勞過甚。”


    “遷:郎中令梁鄒侯虎任光祿大夫,秩二千石,許侯榮歸故裏;另擇子孫後嗣精幹者一,恩蔭為朗~”


    “賜金百金,布十匹,錦、帛各二匹,禦劍一柄~~~”


    以滿是悠長的語調吟誦出詔書的內容,曹參便嚴肅的用雙手托舉詔書。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當事人武虎麵帶謙恭的上前,鄭重其事的跪下身來,朝禦階上的呂雉、劉盈母子沉沉一叩首。


    “老臣,謝太後、陛下之恩!”


    “今謹奉詔,待歸鄉之後,臣必肅整家風、嚴教子孫後嗣,助社稷安一方之民,以稍報太後、陛下之恩德······”


    言罷,老武虎又一叩首,曹參這才走上前,雙手將詔書奉上。


    武虎也是趕忙伸手接過詔書,以表明自己‘萬分榮幸’。


    待武虎再千恩萬謝一番,又倒行著退迴朝班,趁著曹參攤開另外一張詔書的功夫,呂氏也是適時笑道:“梁鄒侯萬莫如此。”


    “若非恐後懼怖,吾本有意賜宮燈、玉衣等冥物,以酬侯於社稷之功······”


    見武虎聞言,本莊嚴肅穆的麵容上稍湧起些許輕鬆地笑意,呂雉才又溫笑著一點頭。


    “今齊王尚於長安,梁鄒侯雖欲就國,卻也不急走。”


    “於長安再稍待時日,侯便可同齊王共行。”


    “待歸封國,梁鄒侯亦當不時勸解於齊王左右,以正齊王之德行。”


    聽聞呂雉這一番溫暖的慰問,殿內眾人無不將嫉羨的目光,撒向武虎那明明滿是活力,此刻卻又刻意顯出些許佝僂的背影。


    畢竟都是朝臣,漢室權力金字塔最頂尖的群體,對於武虎‘自請告老’一事,眾人自是看的明明白白。


    ——什麽乞骸骨,什麽‘年老’,全是場麵話!


    可話又說迴來,武虎被委婉的罷免郎中令一職,雖不是真的因為年老,卻也是勢在必行的事。


    還是那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


    現如今,天子劉盈年少在位,太後呂雉臨朝掌政,朝中其他的職務,自然是還沒太顯出‘新君臨朝’的氣象。


    但郎中令一職,卻永遠是新君繼位之後,第一個就要著手替換的。


    至於其原因,也並不算很難理解。


    按照後世《漢書·百官公卿表》中的描述,郎中令的職責是:掌宮殿掖門戶,大夫、郎、謁者皆為其屬;又期門、羽林皆屬焉。


    看上去短短一句話,卻是將郎中令一職的核心職責,和掌控的龐大權力盡數指明!


    ‘掌宮殿掖門戶’六字,除了第一個‘掌’字,其餘五字,便指禁中深宮四個不同的職權:宮、殿、掖、門戶。


    宮,指的是普天之下,每一個屬於皇帝的皇宮,包括散落天下各地的天子行宮;


    殿,則是任何一個皇帝身處的大殿,從皇帝到來的那一刻開始,其安保工作,也都同時落在郎中令的職權範圍;


    掖,便是掖門,特指皇宮各處宮門,如未央宮司馬門、作室門等宮門旁,另開的邊門;


    而門戶,顧名思義,便是皇宮中每一個殿,包括後宮嬪妃、皇子公主所身處的殿,其殿門把守和防衛;


    單此四項,就基本道明了郎中令和衛尉的職責劃分。


    ——整個皇宮之中,除了出入皇宮的大門歸你衛尉把守,其他的所有事兒,都得我來!


    如果單是這樣,那倒也還不足以重要到‘換天子的同時必須換郎中令’的地步。


    所以,郎中令職權的核心部分,還是在那句話的後兩部分,即:大夫、郎、謁者皆為其屬;又期門、羽林皆屬焉。


    和‘掌宮殿掖門戶’六字一樣,依舊是短短數字,便將皇宮中的大半天子近臣囊括其中。


    ——大夫,分太中大夫、中大夫等千石級別官員,除了柴武這樣的‘榮譽太中大夫’之外,餘者皆肩負‘論議’‘奏對’‘備顧問應對’的職責。


    簡單來說,大夫這個群體在漢室的職責,基本就是秘書團,外加儲備培養幹部的性質;


    曆史上的賈誼賈長沙,便是借著‘博士兼太中大夫’的職務,得以在文帝劉恆身側不時進言。


    而‘郎’字,裏頭的說道就更大了。


    籠統的劃分,如今漢室的‘郎’有四種,分別是中郎、議郎、侍郎、郎中。


    其中的中郎,基本就是儲備軍官性質,秩六百石,出則充任車騎將官,入則看守宮廷門戶;


    而中郎們的頂頭上司:中郎將,也算是郎中令和中尉、內史之間,僅有的工作溝通渠道。


    ——中郎隸屬郎中令,中郎將則隸屬中尉,而中尉,理論上又屬於內史的管轄範圍······


    看上去,一個中郎群體,似乎使得郎中令、內史這兩個九卿的職務出現了部分重疊,甚至生出了些職權劃分不明的嫌疑。


    但實際上,這恰恰是針對‘中郎’群體的雙重保險。


    即:針對‘中郎’這個禁中精銳守衛力量的調動,必須同時獲得中郎將(即背後的中尉,乃至更背後的內史)和郎中令二人認可,才可以成功。


    這樣的雙保險,也可以最大程度保證:當發生變故時,內史、中尉、中郎將和郎中令四人中,隻要有一個人沒有叛變,便不會對天子的安全造成任何隱患。


    而這四個人中,對天子而言最值得信任,同時也是最了解的,無疑便是朝夕相處的郎中令。


    中郎之後,便是同一級別的議郎。


    議郎,顧名思義,便是天子的專屬智囊天,與中郎同為六百石,主要工作就是針對天子的苦惱,議論出可行的方案;


    如果說中郎是儲備軍官,那議郎,便是儲備文官。


    侍郎則稍差些,秩四百石,即不參與禁中值守,也不參與朝堂議政,而是專門負責天子,以及皇子皇孫們在宮中的生活起居。


    也正是因此,大多數入宮為郎者,但凡胸有抱負,就都會不大願意做一個寫做‘郎’,讀作‘奴’的侍郎。


    所以侍郎,基本都被花錢買官性質的‘貲郎’,以及蒙父蔭入宮為郎,卻又一無是處的二代紈絝們所瓜分;


    至於最後的郎中,是為四者中最次,秩三百石,幾乎完全由‘貲郎’群體擔任,分騎郎、車兵、戶郎三種。


    其中的騎郎,指的就是天子出行時,或內外藩使覲見時,充當門臉的禮騎兵;


    車郎,則是在內外藩使滯留長安期間,隨行護衛的門臉戰車兵;


    戶郎,更是隻能為這些諸侯、外藩使者,把守所駐驛館的大門。


    這樣算下來,單一個‘郎’字,更是讓郎中令囊括了禁中,除內寺、女官外的絕大部分要職。


    除了大夫和郎,最後一個謁者,也是至關重要的職務,專責宮中一切迎來送往。


    而郎中令的龐大職權,卻仍不止‘掌宮殿掖門戶,大夫、郎、謁者皆為其屬’······


    ——禁中防務,以及皇帝的衣、食、住、行,郎中令手中,甚至還有兵權!


    ——而且還是整支禁軍!!!


    在曆史上的武帝一朝,郎中令(武帝改稱光祿勳)手中的兵馬,是羽林、期門這兩支赫赫有名的精銳;


    而如今的漢室,被郎中令牢牢把守的禁軍,更是先皇劉邦從豐沛帶出來,一刀一槍砍下這劉漢社稷的元從班底:南軍!


    結合這一連串每一項單列出來,都足以讓整個朝堂鄭重其事的職權,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非要說有什麽人,是最有可能弑君篡位並成功的,那在如今的漢室,就必然是郎中令!


    手握禁軍南軍、掌禁中大小門戶、屬官大半都與皇帝本人朝夕相處的郎中令,隻要想對天子不利,那幾乎是必然能成功的!


    而這,也正是劉盈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讓陳平做郎中令的原因。


    ——劉盈依稀記得:曆史上的陳平,貌似真的造過反!


    即便撇開這段讓劉盈無法確定的‘黑曆史’,陳平想做郎中令的動機,也讓劉盈無法接受。


    好在此事最終,還是得到了一個讓劉盈感到滿意的結果。


    “嗯~”


    “親舅舅,怎麽都比外人來的更可信一些。”


    “就算有那麽一天,連舅舅都不可信了······”


    “嘿嘿嘿嘿······”


    “真希望那一天,能早點到來啊·······”


    劉盈遐想連篇之際,那第二篇詔書,也已被曹參吟誦而出。


    “梁鄒侯告老,郎中令出缺,又天子年幼,郎中令,關乎社稷之重,非親信之臣所不能任!”


    “故以此詔,以令建成侯呂釋之,任郎中令之職~”


    音落,朝班東席,即功侯元勳當中,立時立起呂釋之那盡顯樸實氣息的身影,神情略帶忐忑的小跑上前。


    “臣!謝太後信重!”


    “擔此重任,臣,必竭力而為,絕不使宗族蒙羞!!!”


    至此,以呂釋之為郎中令,取代前任郎中令武虎一事,便此宣告完成。


    隨著呂雉緩緩點下頭,又不著痕跡的用眼神告誡呂釋之一番,郎中令一職,便算是真正落到了呂釋之的頭上。


    對於呂釋之麵容上那莫名其妙的忐忑,殿內百官自是不明所以,還當呂釋之是故意做戲。


    也隻有昨日被召入宮的蕭何、曹參、陳平,以及劉盈知道:呂釋之這忐忑的神情,根本就不是裝的······


    “也算是個好事吧?”


    “借此間事,讓呂氏稍收斂幾年。”


    “等呂氏再次懈怠,朕,也該行冠禮了······”


    不懷好意的腹誹著,劉盈便佯裝認真的低下頭,將手中的筆放在麵前的空白竹簡之上,擺出一副細心記錄的架勢,實則卻有些目光渙散起來。


    ——今日這場朝議,戲肉就在郎中令一職的任、免。


    至於剩下的,基本都不需要劉盈操心,也輪不到劉盈操心。


    頂多就是恩封在去年英布之亂中,立下功勳的有功將士之時,劉盈需要找出來露個臉,擺一個‘嗯,你們的爵是朕所賜’的姿態。


    想到這裏,劉盈的思緒,便悄然飛向了前世,那段早已被塵封的記憶。


    “有功將士······”


    “嗯······”


    “趙堯這一世,怕是不能得封徹侯了······”


    “東陽侯張相如······”


    “慎陽侯樂說······”


    “開封侯陶舍······”


    “還有宗親,營陵後劉澤·········”


    按照記憶,自顧自默念出那涵蓋數十人的功侯名單,劉盈卻發現耳邊,似乎並沒有再傳來母親呂雉的身影?


    略帶疑惑的抬起頭,卻見呂雉盡已是鐵青著臉,將一方長、寬各一尺餘的木瀆,拍在了麵前的禦案之上······


    “那是!”


    幾乎是在看到那方木瀆的同一瞬間,劉盈便一掃先前的淡然,隻趕忙挺直了身!


    而禦階之下,樊噲那粗狂,又極具表示度的嗓音,也終是響徹整個長信殿。


    “啟奏太後!”


    “臣戴罪之身,為太後所恕,誠無顏苟活!!!”


    “若太後恩允,臣願親率大軍十萬,北踏大幕,生擒狄酋冒頓,以謝太後當麵!!!!!!”


    言罷,樊噲便氣勢洶洶的一跪,雙眼瞪得渾圓!


    “懇請太後恩準,許臣戴罪立功!!!!!!”


    看著樊噲這莫名而來的激憤,一段塵封的記憶,也終是緩緩湧現在了劉盈腦海中······


    “唉~”


    “果然······”


    “即便重來一世,也還是躲不過這一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第一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