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那邊,可有來報?”
坐在輦車之內,看著車外那一幅幅既陌生,又莫名熟悉的田野風光,劉邦麵帶微笑著朝直道兩側跪地恭候的豐沛百姓點頭示意,嘴上也沒忘記正事。
聽聞身後的車廂傳來劉邦的詢問聲,夏侯嬰也稍側過身,順勢將車速降下了些。
“曲逆侯迴稟:舞陽侯聞陛下許其戴罪立功,並未作何不妥之姿。”
“隻絳侯言,若以今邯鄲所聚之兵先討陳豨又後攻燕,恐或稍有不足。”
“絳侯意:暫以邯鄲之兵蠶食陳豨所部;待淮南戰平,太子先前所調之兵北上匯合,再行謀燕。”
“另長安來報:於舞陽侯先受縛而後釋一事,未央宮未生風聞······”
“嗬!”
“未生風聞······”
“好一個未生風聞!”
聽著夏侯嬰語調平緩的匯報聲,劉邦的麵色卻是悄然擰在了一起,最後索性一把放下車簾。
“皇後,分明是有恃無恐,根本不憂心於樊噲之安危!”
又是一聲沉嗬,劉邦便將身子往前挪了挪,掀起了車廂於禦車架之間,那口二尺見方的車窗布簾。
“誒,夏侯。”
“你說這樊噲,啊?危在旦夕;可皇後,怎麽就絲毫不慌亂呢?”
“嗯?”
“朕可是明頒詔諭,許陳平、周勃二人便宜行事,乃至先斬後奏啊?”
聽聞劉邦這聲似是滿帶疑惑的詢問,夏侯嬰隻下意識迴過頭。
待看清劉邦那張從車窗內探出的麵龐上,竟掛著一抹意味深長的譏笑之後,夏侯嬰趕到嘴邊的話嗡時一停,又被夏侯嬰硬生生咽迴了肚中。
“許,許是皇後亦知,舞陽侯罪無可恕······”
“嘿!”
“罪無可恕······”
“嘿嘿!”
又是幾聲怪笑,劉邦終是再度放下車簾,重新鑽入了那架用黃繒做車蓋、用犛牛尾裝飾車衡左側的天子禦輦之內。
而在車廂前的禦馬台,夏侯嬰才剛暗自鬆口氣,車廂內再度傳來劉邦一聲似有深意的自語聲,將夏侯嬰的心再次高高懸起。
“得皇後之庇護,這普天之下,凡漢之民,竟還有人堪言‘罪無可恕’?”
“嘿······”
“嘿嘿··········”
“今時之皇後,尚隻不過皇後而已······”
“待日後···············”
·
“兒臣!恭迎父皇!”
“臣等,恭迎陛下~”
“民等,謹拜陛下,恭迎陛下幸臨~~~”
沒有過於盛大的典禮,也沒有太過繁雜的禮數。
當劉邦的禦輦出現在豐邑外五裏的位置時,映入劉邦眼簾的,隻一片放眼望去看不見盡頭的腦袋。
——跪地恭迎自己的人,小心翼翼抬起的腦袋。
“太子、將帥功侯、豐邑民······”
“免禮免禮~”
不等唱禮官按照流程,將‘某某某叩拜陛下,恭問陛下安’的拜禮唱喏而出,就聽一聲高亢的‘免禮’聲自禦輦內傳出。
而後,便是劉邦那發虛斑白的麵龐、略顯消瘦的身影,伴隨著自己發出的爽朗笑聲,出現在了輦車之外。
“免禮免禮,啊,平身,平身~”
“哎呀~都快些起身吧~”
“啊?”
語調極盡隨和的招唿著,劉邦腳下也沒閑著,在輦車外左走兩步右走三步,將輦車周圍但凡發須沾點白色的老者盡數扶起了身。
等這些年過半百的豐沛老漢憨笑著挺直了身,又見劉邦絲毫不顧天子儀態的將腰稍躬起了些,對這些老者連連拱手不止。
“朕這,不過是年老思鄉,趁著一把骨頭還走得動,迴鄉裏看看,沒成想,竟然驚繞了幾位老者······”
“陛下可萬莫如此,小老兒等不過黔首農戶,幸蒙陛下恩澤······”
帶領著王陵、張蒼等將帥,以及劉交、劉肥等宗親諸侯,以及楚地大小官員跪在地上,卻見老爹直接將自己無視,反倒是和老同鄉們客套起來,劉盈麵上也不由湧上些許僵硬之色。
好在沒過多久,背對眾人的劉邦借著撓屁股的功夫,朝身後的劉盈等人輕輕一招手,劉盈這才如蒙大赦的站起身,又換上一副乖巧地笑容走上前。
來到老爹身後,聽著老爹和這幾位老農聊著‘莊稼收成好不好’‘身子骨硬不硬朗’‘蹴鞠還踢不踢的動了’等親民話題,劉盈卻是根本不敢插嘴,隻陪著笑躬立於劉邦側後方一步的位置。
劉盈不敢端架子,那幾個老農卻也是不客氣,聊到興起之時,竟好似同老友閑談般,挽過劉邦的手臂,小聲對一旁的劉盈指指點點起來。
許是迴到了朝思暮想的家鄉,劉邦倒也沒覺得哪裏不對,甚至一把攬過一位老者的肩膀,一起對劉盈平頭論足起來。
被這麽一群小老頭直勾勾盯著,又不時上下打量著指指點點,縱是劉盈自詡‘見過大場麵’,也是一時間有些慌了神。
好在最終,老爹瞥向自己的那抹略帶嫌棄的目光,還是在身旁的‘友人’勸說下,漸漸變成了一抹好似十分勉強的‘認可’。
偏偏這抹‘認可’,在劉盈看來,竟都還帶有些許‘湊合’的意味······
“嗯······”
“也還算······不錯?”
“畢竟能讓老頭子覺得‘湊合’的人,當今天下好像也沒幾個······”
如是想著,劉盈忐忑的心緒也是稍安定了下來,正要抬起頭,卻見方才還在身前的老爹,此刻已是和那幾位老者勾肩搭背著,走到了禦輦旁。
不等劉盈開口問,就見劉邦似是想起什麽般,身形一滯,又猛地迴過頭。
“唔,險些忘記了。”
“擺駕沛邑!”
大咧咧丟下一句‘擺駕沛縣’的吩咐,劉邦便又迴過身,摟著一個老者就上了禦輦。
在老爹的暢笑聲中,劉盈分明聽見夾雜著的幾聲如‘喝個痛快’‘一醉方休’‘不醉不歸’之類的歡聲笑語。
到這一刻,就算劉盈是‘後世來客’,也已經預料到接下來要發生什麽了。
流水宴······
延綿十五日不斷,大肆喝酒吃肉,酒足飯飽就睡、醒了繼續喝酒吃肉的流水宴······
“嗨~”
“做皇帝做了這麽多年,還是這個性子······”
苦笑著腹誹一番,劉盈終也隻能僵笑著迴過身,同迎接隊伍交流一番,便快步來到了自己的太子輦車旁。
——劉盈現在所在的位置,是豐邑以西五裏。
而劉邦打算擺下流水宴的沛縣,距離此處卻有足足五十餘裏······
作為兒子,劉盈必須早老爹一步到達沛縣,甚至要爭取在老爹溜達過去之前,把筵席擺上台麵。
隻可笑劉盈身後的宗親諸侯、將帥官兵、楚地官員百餘人,本是來迎接劉邦,此刻,卻又不得不向著數十裏外的沛縣‘急行軍’······
·
數個時辰之後,夕陽西下,日暮黃昏時分,沛縣的大小幹道之上,卻已是被火光照耀的宛如明晝。
一方方高幾在街道上被擺成一長排,一壇壇美酒從庫房內搬出,卻並沒有放在高幾之上,而是擺在了高幾之下。
——幾千壇酒,若是都放上高幾,根本就擺不下······
酒上齊,人到齊,各式菜肴也被庖丁端出,將那延綿數裏的‘木桌軌道’擺了個滿。
頓時間,整個沛縣的上空,便被一陣陣歡聲笑語所占據。
作為這場流水席的‘承辦方’,劉盈自是忙的腳不沾地,雖然不需要親手做什麽,卻也是手忙腳亂的忙活著流水宴的‘後勤補充’。
至於‘主辦方’劉邦,則是在一眾迷弟的簇擁下,在‘木桌軌道’的頭側坐了下來,兩碗濁酒下肚,也已是忘了自己是誰。
劉盈甚至親眼看見皇帝老爹,和一個端菜的庖丁劃了兩拳!
而在劉邦、劉盈都沒有注意到的一個角落,先前那幾位老者卻是不約而同的聚在了一起,方才還泛紅的麵頰之上,此刻卻看不出絲毫‘酒氣’。
“陛下此番返鄉,可是數年來頭一遭!”
“是極是極!上一迴,還當是漢七年,項籍自刎烏江之時!”
三兩句話的功夫,眾人便極為迅速地達成一致,最終,還是由一位麵相和善無比的老者一抬手,眾人的談論才平息了下去。
“陛下年事已高,依老朽之見,隻怕是······”
意味深長的道出一語,就見老者又神神秘秘側過身,朝遠處指揮者庖丁們的劉盈遙一虛指。
“太子雖生於豐沛,卻不似陛下這般念鄉情,待陛下百年,恐吾沛邑,便百年難再迎聖駕······”
說著,老者又抬起頭,望向正前方不遠處,正陪著劉邦推杯換盞的幾位元勳功侯。
“偏偏舞陽侯、絳侯皆不在,吾沛邑元從,今竟隻得安國侯隨侍陛下身側。”
“諸位當知:安國侯王陵,可是出身豐邑······”
“想當年,陛下本隻以沛邑為龍興之所,反於豐邑視若無睹;彼時,恰乃王陵出麵相勸,這才有‘豐沛龍興之所’一說······”
隨著老者的話語聲,圍聚一圈的眾老者麵上,也不由湧上一抹焦急之色。
“是啊······”
“陛下年老,太子又不類陛下,日後,恐果真當百年難迎天子幸臨······”
麵色複雜的交談著,眾人的目光交錯著,最終還是悄悄匯聚在了先前那老者身上。
看出眾人神情中暗含的意思,老者也並不推脫,隻稍一沉思,就朝眾人一招手,示意眾人附耳過來。
待十幾個小老頭站起身,撅著屁股將耳朵湊到木桌對麵,老者才壓低聲線,滿是得意的道出了自己的計劃。
“今之太子,雖乃陛下嫡長子,卻非長子,乃是次子。”
“其雖生於豐沛,然年不過二、三,便隨陛下入關為漢王太子,於吾沛邑,自是毫無情誼可言。”
老者一語,頓時惹得眾老頭連連點頭表示認可。
就見那老者繼續道:“太子雖生於此而長於關中,然陛下之長子,卻曾長於沛邑至足有七歲!”
“至皇長子年七歲,二世立而天下亂,皇長子生母為亂兵所戮,陛下方納皇長子入族譜,養於今之皇後膝下······”
說著,老者的音量是越來越低,麵上神情卻是越來越眉飛色舞了起來。
“依俺之見,太子於吾沛邑,實無情誼可言!”
“前些年,關中亦多有風聞,言陛下不喜太子,意欲易儲!”
“既如此,吾等何不借醉酒之時,言勸陛下廢太子而立長子?”
一聽老人提起‘勸陛下易儲’,眾老頭的麵上,皆隻湧上一抹茫然之色。
太子對沛縣有沒有感情,眾人雖然不是很清楚,但太子的年紀,卻是整個天下都無人無知的事。
隻掰著指頭一算,眾人就不難發現:劉邦起兵反秦之時,太子劉盈還不到一歲;等劉邦做了漢中王、劉盈做了漢王太子的時候,劉盈也才不過三、四歲而已。
至於‘皇長子曾經在沛縣生活到了七歲’的事,眾人雖然並不是很確定,但‘當今劉邦意欲易儲’的消息,卻是實打實的由來已久!
這樣說起來,借著酒興提一個劉邦本來就想做的事,確實算是不錯的辦法。
最起碼不會出問題,就算拍到了劉邦的馬腿,也完全可以假裝自己喝多了,一句‘酒後失言’了事。
頂天了去,也就是‘自罰三杯,下不為例’······
“陛下意欲易儲一事,俺也有所耳聞。”
“隻不知,陛下欲立者乃皇長子,亦或他者?”
聽聞此言,先前那老者卻隻煩躁的一擺手。
“且不論欲立者何,單陛下有意易儲,便足矣!”
“及立何人,若陛下仍遲疑不定,俺們恰好進言相權。”
“若陛下心有所屬,俺們也好打探些消息,日後到了長安,也好同那位走動走動?”
聽到這裏,眾老頭的麵容之上,已經再也沒了絲毫遲疑。
——沒有風險的機遇,簡直就是五本買賣,不做白不做!
反正到頭來,一個‘山東父老’的名頭,也足以保住項上人頭。
成功的利益巨大,失敗的代價微乎其微,這個算盤,這些老人精,顯然能敲的很清楚······
坐在輦車之內,看著車外那一幅幅既陌生,又莫名熟悉的田野風光,劉邦麵帶微笑著朝直道兩側跪地恭候的豐沛百姓點頭示意,嘴上也沒忘記正事。
聽聞身後的車廂傳來劉邦的詢問聲,夏侯嬰也稍側過身,順勢將車速降下了些。
“曲逆侯迴稟:舞陽侯聞陛下許其戴罪立功,並未作何不妥之姿。”
“隻絳侯言,若以今邯鄲所聚之兵先討陳豨又後攻燕,恐或稍有不足。”
“絳侯意:暫以邯鄲之兵蠶食陳豨所部;待淮南戰平,太子先前所調之兵北上匯合,再行謀燕。”
“另長安來報:於舞陽侯先受縛而後釋一事,未央宮未生風聞······”
“嗬!”
“未生風聞······”
“好一個未生風聞!”
聽著夏侯嬰語調平緩的匯報聲,劉邦的麵色卻是悄然擰在了一起,最後索性一把放下車簾。
“皇後,分明是有恃無恐,根本不憂心於樊噲之安危!”
又是一聲沉嗬,劉邦便將身子往前挪了挪,掀起了車廂於禦車架之間,那口二尺見方的車窗布簾。
“誒,夏侯。”
“你說這樊噲,啊?危在旦夕;可皇後,怎麽就絲毫不慌亂呢?”
“嗯?”
“朕可是明頒詔諭,許陳平、周勃二人便宜行事,乃至先斬後奏啊?”
聽聞劉邦這聲似是滿帶疑惑的詢問,夏侯嬰隻下意識迴過頭。
待看清劉邦那張從車窗內探出的麵龐上,竟掛著一抹意味深長的譏笑之後,夏侯嬰趕到嘴邊的話嗡時一停,又被夏侯嬰硬生生咽迴了肚中。
“許,許是皇後亦知,舞陽侯罪無可恕······”
“嘿!”
“罪無可恕······”
“嘿嘿!”
又是幾聲怪笑,劉邦終是再度放下車簾,重新鑽入了那架用黃繒做車蓋、用犛牛尾裝飾車衡左側的天子禦輦之內。
而在車廂前的禦馬台,夏侯嬰才剛暗自鬆口氣,車廂內再度傳來劉邦一聲似有深意的自語聲,將夏侯嬰的心再次高高懸起。
“得皇後之庇護,這普天之下,凡漢之民,竟還有人堪言‘罪無可恕’?”
“嘿······”
“嘿嘿··········”
“今時之皇後,尚隻不過皇後而已······”
“待日後···············”
·
“兒臣!恭迎父皇!”
“臣等,恭迎陛下~”
“民等,謹拜陛下,恭迎陛下幸臨~~~”
沒有過於盛大的典禮,也沒有太過繁雜的禮數。
當劉邦的禦輦出現在豐邑外五裏的位置時,映入劉邦眼簾的,隻一片放眼望去看不見盡頭的腦袋。
——跪地恭迎自己的人,小心翼翼抬起的腦袋。
“太子、將帥功侯、豐邑民······”
“免禮免禮~”
不等唱禮官按照流程,將‘某某某叩拜陛下,恭問陛下安’的拜禮唱喏而出,就聽一聲高亢的‘免禮’聲自禦輦內傳出。
而後,便是劉邦那發虛斑白的麵龐、略顯消瘦的身影,伴隨著自己發出的爽朗笑聲,出現在了輦車之外。
“免禮免禮,啊,平身,平身~”
“哎呀~都快些起身吧~”
“啊?”
語調極盡隨和的招唿著,劉邦腳下也沒閑著,在輦車外左走兩步右走三步,將輦車周圍但凡發須沾點白色的老者盡數扶起了身。
等這些年過半百的豐沛老漢憨笑著挺直了身,又見劉邦絲毫不顧天子儀態的將腰稍躬起了些,對這些老者連連拱手不止。
“朕這,不過是年老思鄉,趁著一把骨頭還走得動,迴鄉裏看看,沒成想,竟然驚繞了幾位老者······”
“陛下可萬莫如此,小老兒等不過黔首農戶,幸蒙陛下恩澤······”
帶領著王陵、張蒼等將帥,以及劉交、劉肥等宗親諸侯,以及楚地大小官員跪在地上,卻見老爹直接將自己無視,反倒是和老同鄉們客套起來,劉盈麵上也不由湧上些許僵硬之色。
好在沒過多久,背對眾人的劉邦借著撓屁股的功夫,朝身後的劉盈等人輕輕一招手,劉盈這才如蒙大赦的站起身,又換上一副乖巧地笑容走上前。
來到老爹身後,聽著老爹和這幾位老農聊著‘莊稼收成好不好’‘身子骨硬不硬朗’‘蹴鞠還踢不踢的動了’等親民話題,劉盈卻是根本不敢插嘴,隻陪著笑躬立於劉邦側後方一步的位置。
劉盈不敢端架子,那幾個老農卻也是不客氣,聊到興起之時,竟好似同老友閑談般,挽過劉邦的手臂,小聲對一旁的劉盈指指點點起來。
許是迴到了朝思暮想的家鄉,劉邦倒也沒覺得哪裏不對,甚至一把攬過一位老者的肩膀,一起對劉盈平頭論足起來。
被這麽一群小老頭直勾勾盯著,又不時上下打量著指指點點,縱是劉盈自詡‘見過大場麵’,也是一時間有些慌了神。
好在最終,老爹瞥向自己的那抹略帶嫌棄的目光,還是在身旁的‘友人’勸說下,漸漸變成了一抹好似十分勉強的‘認可’。
偏偏這抹‘認可’,在劉盈看來,竟都還帶有些許‘湊合’的意味······
“嗯······”
“也還算······不錯?”
“畢竟能讓老頭子覺得‘湊合’的人,當今天下好像也沒幾個······”
如是想著,劉盈忐忑的心緒也是稍安定了下來,正要抬起頭,卻見方才還在身前的老爹,此刻已是和那幾位老者勾肩搭背著,走到了禦輦旁。
不等劉盈開口問,就見劉邦似是想起什麽般,身形一滯,又猛地迴過頭。
“唔,險些忘記了。”
“擺駕沛邑!”
大咧咧丟下一句‘擺駕沛縣’的吩咐,劉邦便又迴過身,摟著一個老者就上了禦輦。
在老爹的暢笑聲中,劉盈分明聽見夾雜著的幾聲如‘喝個痛快’‘一醉方休’‘不醉不歸’之類的歡聲笑語。
到這一刻,就算劉盈是‘後世來客’,也已經預料到接下來要發生什麽了。
流水宴······
延綿十五日不斷,大肆喝酒吃肉,酒足飯飽就睡、醒了繼續喝酒吃肉的流水宴······
“嗨~”
“做皇帝做了這麽多年,還是這個性子······”
苦笑著腹誹一番,劉盈終也隻能僵笑著迴過身,同迎接隊伍交流一番,便快步來到了自己的太子輦車旁。
——劉盈現在所在的位置,是豐邑以西五裏。
而劉邦打算擺下流水宴的沛縣,距離此處卻有足足五十餘裏······
作為兒子,劉盈必須早老爹一步到達沛縣,甚至要爭取在老爹溜達過去之前,把筵席擺上台麵。
隻可笑劉盈身後的宗親諸侯、將帥官兵、楚地官員百餘人,本是來迎接劉邦,此刻,卻又不得不向著數十裏外的沛縣‘急行軍’······
·
數個時辰之後,夕陽西下,日暮黃昏時分,沛縣的大小幹道之上,卻已是被火光照耀的宛如明晝。
一方方高幾在街道上被擺成一長排,一壇壇美酒從庫房內搬出,卻並沒有放在高幾之上,而是擺在了高幾之下。
——幾千壇酒,若是都放上高幾,根本就擺不下······
酒上齊,人到齊,各式菜肴也被庖丁端出,將那延綿數裏的‘木桌軌道’擺了個滿。
頓時間,整個沛縣的上空,便被一陣陣歡聲笑語所占據。
作為這場流水席的‘承辦方’,劉盈自是忙的腳不沾地,雖然不需要親手做什麽,卻也是手忙腳亂的忙活著流水宴的‘後勤補充’。
至於‘主辦方’劉邦,則是在一眾迷弟的簇擁下,在‘木桌軌道’的頭側坐了下來,兩碗濁酒下肚,也已是忘了自己是誰。
劉盈甚至親眼看見皇帝老爹,和一個端菜的庖丁劃了兩拳!
而在劉邦、劉盈都沒有注意到的一個角落,先前那幾位老者卻是不約而同的聚在了一起,方才還泛紅的麵頰之上,此刻卻看不出絲毫‘酒氣’。
“陛下此番返鄉,可是數年來頭一遭!”
“是極是極!上一迴,還當是漢七年,項籍自刎烏江之時!”
三兩句話的功夫,眾人便極為迅速地達成一致,最終,還是由一位麵相和善無比的老者一抬手,眾人的談論才平息了下去。
“陛下年事已高,依老朽之見,隻怕是······”
意味深長的道出一語,就見老者又神神秘秘側過身,朝遠處指揮者庖丁們的劉盈遙一虛指。
“太子雖生於豐沛,卻不似陛下這般念鄉情,待陛下百年,恐吾沛邑,便百年難再迎聖駕······”
說著,老者又抬起頭,望向正前方不遠處,正陪著劉邦推杯換盞的幾位元勳功侯。
“偏偏舞陽侯、絳侯皆不在,吾沛邑元從,今竟隻得安國侯隨侍陛下身側。”
“諸位當知:安國侯王陵,可是出身豐邑······”
“想當年,陛下本隻以沛邑為龍興之所,反於豐邑視若無睹;彼時,恰乃王陵出麵相勸,這才有‘豐沛龍興之所’一說······”
隨著老者的話語聲,圍聚一圈的眾老者麵上,也不由湧上一抹焦急之色。
“是啊······”
“陛下年老,太子又不類陛下,日後,恐果真當百年難迎天子幸臨······”
麵色複雜的交談著,眾人的目光交錯著,最終還是悄悄匯聚在了先前那老者身上。
看出眾人神情中暗含的意思,老者也並不推脫,隻稍一沉思,就朝眾人一招手,示意眾人附耳過來。
待十幾個小老頭站起身,撅著屁股將耳朵湊到木桌對麵,老者才壓低聲線,滿是得意的道出了自己的計劃。
“今之太子,雖乃陛下嫡長子,卻非長子,乃是次子。”
“其雖生於豐沛,然年不過二、三,便隨陛下入關為漢王太子,於吾沛邑,自是毫無情誼可言。”
老者一語,頓時惹得眾老頭連連點頭表示認可。
就見那老者繼續道:“太子雖生於此而長於關中,然陛下之長子,卻曾長於沛邑至足有七歲!”
“至皇長子年七歲,二世立而天下亂,皇長子生母為亂兵所戮,陛下方納皇長子入族譜,養於今之皇後膝下······”
說著,老者的音量是越來越低,麵上神情卻是越來越眉飛色舞了起來。
“依俺之見,太子於吾沛邑,實無情誼可言!”
“前些年,關中亦多有風聞,言陛下不喜太子,意欲易儲!”
“既如此,吾等何不借醉酒之時,言勸陛下廢太子而立長子?”
一聽老人提起‘勸陛下易儲’,眾老頭的麵上,皆隻湧上一抹茫然之色。
太子對沛縣有沒有感情,眾人雖然不是很清楚,但太子的年紀,卻是整個天下都無人無知的事。
隻掰著指頭一算,眾人就不難發現:劉邦起兵反秦之時,太子劉盈還不到一歲;等劉邦做了漢中王、劉盈做了漢王太子的時候,劉盈也才不過三、四歲而已。
至於‘皇長子曾經在沛縣生活到了七歲’的事,眾人雖然並不是很確定,但‘當今劉邦意欲易儲’的消息,卻是實打實的由來已久!
這樣說起來,借著酒興提一個劉邦本來就想做的事,確實算是不錯的辦法。
最起碼不會出問題,就算拍到了劉邦的馬腿,也完全可以假裝自己喝多了,一句‘酒後失言’了事。
頂天了去,也就是‘自罰三杯,下不為例’······
“陛下意欲易儲一事,俺也有所耳聞。”
“隻不知,陛下欲立者乃皇長子,亦或他者?”
聽聞此言,先前那老者卻隻煩躁的一擺手。
“且不論欲立者何,單陛下有意易儲,便足矣!”
“及立何人,若陛下仍遲疑不定,俺們恰好進言相權。”
“若陛下心有所屬,俺們也好打探些消息,日後到了長安,也好同那位走動走動?”
聽到這裏,眾老頭的麵容之上,已經再也沒了絲毫遲疑。
——沒有風險的機遇,簡直就是五本買賣,不做白不做!
反正到頭來,一個‘山東父老’的名頭,也足以保住項上人頭。
成功的利益巨大,失敗的代價微乎其微,這個算盤,這些老人精,顯然能敲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