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庸城之內,還有閑心做戰前動員,甚至在齊、楚、關中三個方向的援軍數量、來援時間瘋狂摻水的劉盈所不同,此時的英布根本不敢浪費哪怕片刻時間。


    帶著整個大營來到庸城之外,對麾下將帥簡單下達戰鬥不止,這場決戰,便在天黑前的最後片刻,正式打響!


    “嗚哇!!!”


    “殺~~~~”


    “啊!!!”


    ···


    眨眼的功夫,叛軍陣營便有足足六個萬人方隊衝出,朝著庸城南城牆衝殺過去。


    見敵來勢洶洶,城牆內的漢軍守卒也並沒有太過慌亂,而是盡數站在了牆垛前,懷揣著對軍功、對武勳的渴望,在各自的上官指揮下,組織起了第一輪防守。


    “距敵六百步!”


    不遠處的瞭遠台傳來一聲高亢的咆哮,惹得牆上守卒紛紛咬緊牙槽,緊緊注視向城外正衝殺而來的淮南叛軍。


    緊張的氛圍之下,以至於都沒有人注意到:在南城牆每隔百餘步的位置,一個個巨大的絞盤被一旁的力士轉動著,發出了刺耳的‘吱呲’聲······


    “距敵五百步!”


    ···


    “距敵四百步!”


    ···


    “距敵三百步!!!”


    “放!!!!!!”


    一聲聲粗狂的吼叫聲,同那一聲‘距敵三百步’同時響起,緊隨其後的,便是一聲聲衝天巨響,惹得牆上戰士紛紛側過頭去。


    邦邦邦!!!


    嗖嗖嗖嗖!!!!!


    刹那間,長不過數裏的庸城那城牆之上,便應聲飛起上百支齊腰高、手臂粗的巨矢,以幾乎沒有任何揚角的姿態,一股腦紮進了奔襲而來的叛軍陣列。


    超過一裏的距離,使得叛軍的哀嚎聲,根本無法傳至城牆上的守軍將士耳中。


    但光是看著那一個個串起三五名叛卒,卻仍餘勢未消的紮進泥土中的床弩巨矢,牆上的守軍將士麵上,頓時湧上一抹雀躍。


    “彩!!!”


    “必勝!!!!!!”


    此起彼伏的喝彩聲才剛想起,瞭遠台再度傳來一聲高唿,惹得眾將士趕忙斂迴心神。


    “距敵二百步!”


    刹那間,城牆上的氛圍,便被一股令人心悸的肅殺所充斥!


    在如今這個時代,三百步,也就是一裏,便已經算是城池攻防戰的接戰距離。


    至於原因,自是片刻之前大顯身手,眨眼的功夫便讓叛軍付出近千人傷亡代價的床弩。


    ——如今漢室所配備的床子弩,基本都是將幾張弓安裝在床架上,再通過絞盤張弓搭弦,並平射出去。


    雖說這種結構和發射方式,使得床子弩天然就和‘精確’二字搭不上關係,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也依舊能發揮出決定性的作用。


    比如說,將床弩如後世炮兵基地般,密集布置在一片緊湊的區域,並進行齊射,就算射出的箭矢沒有太高精準度,也能通過超遠的射程和足夠多的數量,達成對某一片區域的無差別覆蓋。


    簡單而言,便是隻要床子弩夠多,那朝著一個方向幾輪齊射下去,就必然能人為造出一片‘死亡區域’。


    而此刻,庸城所麵臨的狀況,便是床子弩可以大顯身手的第二種特殊場景。


    ——敵人足夠多,且以緊湊的隊形前唿後擁而來時,就算床子弩精準度約等於無,數量也不算太高,隻要朝著敵人的方向射出去,就總能射到人。


    至於為什麽說‘三百步’是敵我雙方在城池攻防戰的接觸點,或者說是‘交火點’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始版本的床子弩,其有效殺傷射程,剛好就是三百步。


    即:在城池攻防戰中,防守一方的正式行動,便是從‘距敵三百步’開始。


    而二百步,則又是一個關鍵點。


    ——二百步,總共不過一百二十丈,對於全力衝刺的攻擊一方而言,一唿一吸間,便能衝刺過去!


    對於防守一方的士卒而言,二百步,也意味著戰鬥正式進入‘全軍出擊’的狀態。


    “距敵百五十步!”


    “放!!!”


    一百五十步,這是十石強弩——大黃弩的有效射程。


    “距敵百步!”


    “放!!!”


    百步,便進入了漢軍大規模武裝的各式弓、弩的有效射程。


    而百步之後······


    “距敵,五十步!!!”


    用盡全身的力氣,完成最後一次距離觀測並嘶吼而出之後,瞭遠台上的瞭卒便各自沿著木梯滑了下來。


    而在城牆之上,弓弩方陣也已經完成了三輪齊射,在敵軍的長梯出現在視野中的那一刻,便推到了城牆靠內的一側。


    穀祈


    至於弓弩部隊留下的防守位置,則是在片刻之間,便被手持劍盾的步卒所填補。


    看著將士們按照過往的戰鬥經驗,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防守任務,酈商隻快步從城牆靠外側的步卒身後、城牆靠裏側的弓弩部隊身前小跑而過。


    “弓、弩之卒暫退城下,以步卒替之!”


    “待退城內,弓、弩交替仰射牆外五十步;但敵未退,每十五息,務當有一輪齊射!!!”


    “殿下有令:凡弓羽箭矢,皆勿省而盡射!明日辰時之前,城內之矢,勿當用盡!!!”


    “喏!!!!!!”


    將早就已經下達過得軍令再強調一遍,待親眼看見弓弩部隊自城牆上退迴城內,又立刻組織起拋射,酈商終是暗自點了點頭,向著劉盈所在的角樓方向跑去。


    但讓酈商無論如何都未曾預料到的是:此刻的劉盈,竟沒有絲毫被眼前的戰陣所嚇到······


    ·


    “嘖嘖······”


    “不愧是床弩!”


    在南軍禁卒們前唿後擁的包圍下,劉盈隻昂起頭,微眯起眼,望向城外二百餘部的位置感歎不已。


    也不能怪劉盈沒見過世麵,實在是這個場景,太容易讓人······


    興奮!


    就劉盈此刻所見:城牆外二百餘布的位置,有足足上百支床弩巨矢,在幾乎同一條直線上左右均勻的紮在了地上!


    而巨矢上,那一個個被巨矢串起,硬生生紮在地上的叛軍士卒,卻是神情懼怖的低下頭,雙手抱著紮進身體內的巨矢,掙紮著、蠕動著······


    “隻可惜楚地,床弩隻有幾百架,能調的又隻有這一百多架。”


    “而且床子弩,威力、射程倒是夠了,就是這裝填效率、發射頻率······”


    “嘖嘖······”


    迴過頭,看著那一架架仍未完成第二次裝填,又看了看已經搭上城牆的長梯,劉盈隻麵帶遺憾的搖了搖頭。


    這,就是床子弩除精準度之外,僅有的第二個弊端。


    ——若是尋常的弓、弩,但凡是合格的弓弩卒,在一場戰鬥中,也起碼能放出十箭。


    如果是在為難至極,不考慮肌肉拉傷、勞損等情況,那放出二十到三十支箭羽,也並不是多誇張的事。


    即便是隻有強悍之士,如飛將軍李廣之輩才能用的十石重弩——大黃弩,也尚還能‘臨敵三發’;


    但在城池守衛戰當中,威力、射程,乃至對敵軍的震懾能力都無與倫比床子弩,卻隻能發出一輪齊射!


    至於原因,也非常簡單。


    當今漢室常見的弓,基本是牛筋長弓,使用也大都是以臂張,即擘張為主。


    至於弩,若是二至三石的常規弩,也同弓類似。


    若是四石以上的強弩,乃至十石的大黃弩,則基本是腰引,亦或是蹶張,即足張。


    曆史上,飛將軍李廣之所以能得文帝劉恆的賞識,便是因為李廣非但能張得開十石重的大黃弩,而且還是如挽弓一般,硬生生用手臂和腰腹的力量張開。


    但與尋常的弓、弩所不同的是:擁有巨大動能、超遠射程、超大威力的床子弩,顯然不是靠人力能拉開弩弦的。


    而床子弩所擁有的超遠射程、超大威力的關鍵,便在於床架下的絞盤之上。


    換而言之:相較於一般的擘張、蹶張或腰引的各式弓、弩,床子弩的裝填過程,多了一道‘拉動絞盤’的程序。


    能為巨矢提供如此大的動能,自然也意味著這樣一個絞盤,並非短時間內,乃至一兩個人就能拉動歸位的。


    通常情況下,要想將一個才剛發射過的床子弩歸位,恢複到隨時能再次發射的狀態,就需要三到五名高大魁梧的力士一點點轉動絞盤,從而將弩弦再次張開。


    而這個過程所需要耗費的時間,顯然遠大於敵軍從三百步開外,衝到城牆腳下的時間。


    至於敵人衝至城下後,倒也不是說床子弩,無法再對城外遠處的敵方後續部隊再次造成殺傷,而是敵軍兵臨城下,床子弩的裝填、瞄準工作,就會不再安全。


    “嗯······”


    “射程,威力都夠,精準度,孤也沒什麽好辦法。”


    “倒是這裝填速度,可以做做文章······”


    “滑輪組······”


    看著不遠處那架床子弩下的絞盤,劉盈隻意味深長的發出一聲輕喃。


    而在劉盈身後,見劉盈朝床弩的方向一陣竊竊私語,酈商的麵容之上,隻頓時湧上一抹古怪之色。


    “殿下······”


    “坊間不都言:儲君太子仁善寬和?”


    “更前時,陛下以殿下‘過於仁弱’,而生易儲之念?”


    如是想著,酈商不由望向城外,那一片由‘人串’所組成的修羅場。


    最終,酈商的目光,還是從那壯觀的場景,拉迴到了劉盈的背影之上。


    “這······”


    “仁弱之儲君、未冠之太子,竟······”


    “喜巨弩之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第一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