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數日的功夫,天子劉邦的詔命,便正式頒發。
——太子由南軍三部校尉為親軍,母舅呂釋之陪同,曲成侯蟲達親自護送,前往豐沛祭祖!
與這份明麵上的詔命相對應的,是另外幾道隻公布於朝臣之中,並暗中進行的人員調動。
曲周侯酈商、信武侯靳歙二人,以‘安撫梁國人心’‘重整梁國吏治’為名,東出函穀,前往梁都睢陽;
潁陰侯灌嬰、隆慮侯周灶二人,為天子劉邦任為使者,隨上將軍飛狐都尉棘蒲侯柴武出關,前往飛狐逕,代天子劉邦視察飛狐都尉的日常操演,以及駐防事宜;
北平侯張蒼、安國侯王陵、博陽侯陳濞三人,則隨同已經得到任命的代相陽陵侯傅寬出關,前往邯鄲暫駐;一俟陳豨授首,便前往代都晉陽,為不久後的‘皇四子劉恆就國’做準備。
對於這三道看上去合情合理的人員調動,外人自是看不出什麽不對。
但實際上,整個長安朝堂,就沒有一個人看不明白,這一道道人員調動,究竟暗藏著怎樣的玄機。
——前往梁國的酈商、靳歙二人,一為當朝右相國,一為當下軍方僅次於太尉周勃的二把手:車騎將軍!
地位如此崇高的兩個人,倒也不是擔不起‘安定梁國惶惶人心’的重擔。
隻不過,單隻是‘安撫人心’,就用右相國、車騎將軍這種級別的軍方頂級巨擘,多少有點牛刀殺雞的意味。
真實的情況則是:有這二人在睢陽坐鎮,劉盈若想調動梁國的數萬郡國武裝,不過就是一道手令的事!
至於灌嬰、周灶二人,跟隨棘蒲侯柴武前往飛狐逕,這就更是扯淡了。
——飛狐都尉,可是如今漢室僅有擁有完整的騎兵校尉部,且對反騎兵作戰極具經驗的常備野戰軍!
並且這支部隊,是完完全全以當年,漢匈平城一戰中唯一一支全勝的部隊——燕北武卒為班底組成的編製!
這樣一支具有光榮曆史(經曆過平城戰役),且對漢室北方防務至關重要的英雄部隊,別說是灌嬰、周灶二人了,就算是蕭何、曹參這樣的頂級元勳,,都不太有資格‘代天子巡視’。
所以,包括飛狐都尉柴武在內的這三人,明麵上是‘前往飛狐逕’,實際上,依舊隻是找了個借口出關,在某個偏僻的地方,等候劉盈的召喚而已。
而這三道任命中最要命的,無疑便是最後一條,即:北平侯張蒼、安國侯王陵、博陽侯陳濞三人,在代相傅寬的帶領下前往邯鄲!
什麽‘暫駐邯鄲,等待陳豨敗亡’,什麽‘為代王劉恆就國做準備’,全都是虛的!
這四人前往邯鄲,根本就是替劉盈前去,分邯鄲關中兵馬南下,以作為劉盈平定英布的主力部隊!
這樣一來,再加上‘返鄉祭祖’的太子劉盈,整個平叛大軍,就都有了各自的‘馬甲’。
至於其餘諸侯國的兵馬調動,以及長安朝堂的糧草調動,自也是沒有被劉盈落下。
——在劉邦正式頒布詔諭,令劉盈返鄉祭祖的第四天,在長樂宮安養的天子劉邦,收到了齊王劉肥、楚王劉交、荊王劉賈三人的聯名上奏!
從奏疏中得知,今年關中幾乎沒有糧食流入關東,已經導致荊、楚、齊等沿海諸侯國糧食緊缺之後,天子劉邦第一時間召見了先前,在關中掀起‘消滅糧商’行動的太子劉盈。
最終,太子劉盈明確給出答複:自少府調糧三百萬石,輸送至函穀關以東數百裏的滎陽敖倉。
得知消息,荊、楚、齊三王自是喜出望外,簡單商議之後便決定:各出本國兵馬萬餘,由齊相曹參親自率領,前往滎陽,接收少府撥調的糧米!
至此,長安朝堂針對‘淮南王英布起兵’而做出的應對措施,已是徹底部署完成,且沒有留下絲毫‘逼反淮南’的話柄。
當整個朝堂,都為這一狀況而暗自竊喜之時,臨將‘返鄉祭祖’的太子劉盈,卻出現在了位於尚冠裏與武庫之間的丞相府······
·
“稟家上。”
“大軍所需糧草,已冠‘撥與荊、楚、齊,以解米糧拮據’之名,往送敖倉,共計三百萬石,當足家上大軍四月之用!”
聽聞少府陽城延麵帶嚴肅的作出報告,劉盈隻微一點頭,便將目光移向了另一側的蕭何。
見此,蕭何也不敢耽擱,朝劉盈趕忙一拱手。
“臣自武庫撥調之弓羽箭矢、戈矛劍戟等軍械兵刃,亦已合少府往送敖倉之米糧,暗輸往滎陽。”
“待平陽侯率荊、楚、齊之兵往取,便可得······”
從蕭何口中,確切聽到‘武器軍械也被一起送往了滎陽’,劉盈隻深吸一口氣,旋即對蕭何、陽城延二人沉沉一拱手。
“近些時日,辛勞蕭相、陽少府。”
對二人稍表明謝意之後,劉盈麵上嚴肅之色卻並沒有減緩。
今日,劉盈特地前來相府,甚至還叫上了少府陽城延,自然不是詢問後勤保障問題。
蕭何、陽城延二人就後勤問題做出匯報,也不過是順帶一提。
劉盈此來的真正目的,則早在劉盈遞上拜帖,並讓蕭何叫來陽城延之時,就已經道明。
很顯然,對劉盈的來意,二人也是心中有數。
君臣三人隻沉默片刻,便見陽城延率先起身,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大木箱,又從懷中取出一卷手臂粗的竹簡,對劉盈稍一拱手。
“此,乃臣奉家上之令,清查厘算往三月,少府官營糧米所得。”
輕聲道出一語,陽城延便攤開手中竹簡,送到劉盈麵前,又稍清了清嗓。
“奉家上之令,少府行糧米官營之政,而以錢往取糧商米賈之糧、倉。”
“至夏六月,少府共得儲糧十萬石之糧倉,共計二千一百四十六處,其中,可儲糧五十萬石之巨倉百七十二處;另可儲糧萬石上、十萬石下之小倉數以千。”
“為得此糧倉近萬,少府耗秦半兩,共十四萬萬餘錢,三銖錢亦同。”
“此秦半兩十四萬萬餘,皆乃少府得糧商之存米,往售關中民所得;及少府內帑前時所儲之錢三銖,亦花費殆盡······”
聽陽城延說到這裏,劉盈這緩緩點了點頭,眉宇間,隻歉然湧上一抹如釋重負的神情。
三銖錢,尤其是少府奉老爹劉邦的命令,熔鑄而成的三銖莢錢,無疑是劉盈長久以來,都不敢絲毫忘記的心病!
——中央財政機構,空有十幾萬萬廢幣,卻根本花不出去!
非但如此,還依舊源源不斷的將真幣(秦半兩),熔鑄成這種花不出去的廢幣!
這般自毀長城的操作,但凡是個腦子沒病的掌權者,都不可能會視若無睹。
而‘以廢幣三銖,購買糧商手中的糧倉’,無疑算是劉盈特意為少府,所精心打造出的‘拋售廢幣’的絕佳方案。
有今年,整個關中糧商聯手哄抬糧價,以及長陵田氏那樁‘行刺儲君’的案子打低,對於少府‘一半給秦半兩,一半給漢三銖’的糧倉收購方案,關中糧商縱是萬般不願,也隻能乖乖受著。
——劉盈都為此事遇刺,少府買糧倉,還知道給一半秦半兩,而不是直接用‘抄沒’,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剩下一半漢半兩,就權當是關中糧傷‘改邪歸正’的買命錢了。
這樣一來,少府得以甩掉這批名為‘三銖錢’的燙手山芋,換來了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糧倉,並用這些糧倉,儲存本屬於糧商的糧食,並最終售賣給百姓。
不得不說:在糧食官營一事上,少府,真的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少府大賺特賺,關中百姓雖然沒有直接獲益,但糧米官營導致的糧價平抑,也間接減緩了關中百姓的生存壓力。
從今年秋收開始,關中百姓也將正式告別過去,動輒價格翻倍的中間商,而隻需要忍受少府‘十取其一’的糧食保存費用。
至於從少府流入糧商手中的三銖錢,也基本不會對漢室的金融秩序,造成太大的影響。
——三銖錢問世這麽多年,經過少府的大肆熔鑄,早就沒有什麽信用和購買力了~
若非如此,過去的少府也不至於坐擁十數萬三銖錢,卻怎麽也花不出去,整天嚷嚷‘內帑空虛’。
劉盈很確定:糧商借著‘賣糧倉’從少府得來的三銖錢,除了銷毀,就隻剩下唯一一種處理方式。
——留著作紀念。
“善。”
麵帶安心的一點頭,就見劉盈朝蕭何、陽城延二人分別一點頭。
“孤此番出征,待再歸京,當乃明歲冬,乃至開春之事。”
“然今秋收不遠,少府官營糧米一事,又尤以‘代民儲糧’為重中之重!”
“孤不在,少府務必慎之又慎,萬不可於此事出差錯!”
滿是嚴峻的做下交代,劉盈不忘側過頭,朝蕭何稍一拱手。
“少府官營糧米,乃事涉府庫之虛-實、社稷之穩-搖之國政!”
“若少府力有不遂,萬望蕭相於旁稍行從助······”
聞劉盈此言,蕭何隻輕笑著低下頭,對劉盈拱手一迴禮。
“家上言重。”
“此,不過臣之本分······”
見蕭何答應的如此豪爽,劉盈也隻溫和一笑,旋即似有所指的望向蕭何。
“孤聞,蕭相幼子蕭延,素來喜武?”
似是隨意的道出一語,劉盈便輕笑著低下頭。
“若可同蕭相子同平英布之亂,孤此出函穀,也當不虛此行了······”
聽著劉盈這番意味深長的話,蕭何自是立刻會過意來,隻礙於陽城延在,並未直接給出答複。
“得家上之喜愛,自乃犬子之福······”
“隻前些時日,犬子似稍染疾,能否隨家上同往淮南,臣,尚不敢確言······”
見蕭何如此反應,劉盈自也是會心一笑,旋即對蕭何一點頭。
“既如此,孤,便靜候蕭相佳音。”
聽著劉盈同蕭何二人三言兩語之間,便就‘提攜蕭氏後嗣’達成一致,陽城延的目光中,也不由湧上些許嫉羨。
將陽城延的麵色看在眼裏,劉盈卻也沒急於一事。
——再怎麽說,蕭何也是開國第一侯,而陽城延,至今都未能得封為徹侯。
雖說對劉盈而言,帶上一個陽家的小子,在身邊陪自己說說話,不過是舉手之勞,但劉盈也大可私下跟陽城延去說,而不是當著蕭何的麵。
與蕭何做下‘我幫你兒子撈武勳,你幫我盯著少府官營糧米’的約定,劉盈便重新側過頭,示意陽城延繼續。
——糧食官營的主要成果,陽城延還沒來得及說呢!
見劉盈示意,陽城延也是趕忙將嫉妒的目光,從蕭何那淺笑盈盈的麵龐上收迴。
略有些落寞的低下頭,看著手中竹簡的後半段,饒是看了這串數字不止一次,陽城延也還是忍不住狠狠咽了一口唾沫!
“奉家上之令,少府自春三月始,購糧關中糧商米賈,累得糧米,六千二百餘萬石!”
“往三月,少府已售糧於關中各地,共近三千萬石,得錢,共六百萬萬之巨!”
語調滿是激動的說著,陽城延的麵龐,也是在片刻之間漲紅起來。
“雖此錢六百萬萬,有過半乃各式雜錢,且皆當備付糧商之貨款,然少府亦不費錢糧分毫,而得糧倉近萬處。”
“且今,少府仍得存糧三千餘萬石;又距秋收不過二月餘,秋收之前,關中民至多需糧米二千萬石。”
“餘千萬石,一可用於家上大軍出征平叛,二可輸不邯鄲,以供舞陽侯大軍,三更可入國庫,而補往半歲,朝臣、吏佐所缺之半祿!”
說到這裏,陽城延更是深吸一口氣,才將激動地心緒平複下去些許,旋即望向劉盈,隻流露出五體投地的崇敬。
“待明歲,少府得全營關中米糧事,內帑當可歲得賈米之利上千萬石!”
“如此長則三歲,斷則二歲,少府便可無須國庫撥錢、糧,而自興長安築建之事!”
“此,皆賴家上力排眾議,興糧米官營之製方有!”
“家上興此等善政,以解府庫之虛,臣,謹為天下賀!!!”
——太子由南軍三部校尉為親軍,母舅呂釋之陪同,曲成侯蟲達親自護送,前往豐沛祭祖!
與這份明麵上的詔命相對應的,是另外幾道隻公布於朝臣之中,並暗中進行的人員調動。
曲周侯酈商、信武侯靳歙二人,以‘安撫梁國人心’‘重整梁國吏治’為名,東出函穀,前往梁都睢陽;
潁陰侯灌嬰、隆慮侯周灶二人,為天子劉邦任為使者,隨上將軍飛狐都尉棘蒲侯柴武出關,前往飛狐逕,代天子劉邦視察飛狐都尉的日常操演,以及駐防事宜;
北平侯張蒼、安國侯王陵、博陽侯陳濞三人,則隨同已經得到任命的代相陽陵侯傅寬出關,前往邯鄲暫駐;一俟陳豨授首,便前往代都晉陽,為不久後的‘皇四子劉恆就國’做準備。
對於這三道看上去合情合理的人員調動,外人自是看不出什麽不對。
但實際上,整個長安朝堂,就沒有一個人看不明白,這一道道人員調動,究竟暗藏著怎樣的玄機。
——前往梁國的酈商、靳歙二人,一為當朝右相國,一為當下軍方僅次於太尉周勃的二把手:車騎將軍!
地位如此崇高的兩個人,倒也不是擔不起‘安定梁國惶惶人心’的重擔。
隻不過,單隻是‘安撫人心’,就用右相國、車騎將軍這種級別的軍方頂級巨擘,多少有點牛刀殺雞的意味。
真實的情況則是:有這二人在睢陽坐鎮,劉盈若想調動梁國的數萬郡國武裝,不過就是一道手令的事!
至於灌嬰、周灶二人,跟隨棘蒲侯柴武前往飛狐逕,這就更是扯淡了。
——飛狐都尉,可是如今漢室僅有擁有完整的騎兵校尉部,且對反騎兵作戰極具經驗的常備野戰軍!
並且這支部隊,是完完全全以當年,漢匈平城一戰中唯一一支全勝的部隊——燕北武卒為班底組成的編製!
這樣一支具有光榮曆史(經曆過平城戰役),且對漢室北方防務至關重要的英雄部隊,別說是灌嬰、周灶二人了,就算是蕭何、曹參這樣的頂級元勳,,都不太有資格‘代天子巡視’。
所以,包括飛狐都尉柴武在內的這三人,明麵上是‘前往飛狐逕’,實際上,依舊隻是找了個借口出關,在某個偏僻的地方,等候劉盈的召喚而已。
而這三道任命中最要命的,無疑便是最後一條,即:北平侯張蒼、安國侯王陵、博陽侯陳濞三人,在代相傅寬的帶領下前往邯鄲!
什麽‘暫駐邯鄲,等待陳豨敗亡’,什麽‘為代王劉恆就國做準備’,全都是虛的!
這四人前往邯鄲,根本就是替劉盈前去,分邯鄲關中兵馬南下,以作為劉盈平定英布的主力部隊!
這樣一來,再加上‘返鄉祭祖’的太子劉盈,整個平叛大軍,就都有了各自的‘馬甲’。
至於其餘諸侯國的兵馬調動,以及長安朝堂的糧草調動,自也是沒有被劉盈落下。
——在劉邦正式頒布詔諭,令劉盈返鄉祭祖的第四天,在長樂宮安養的天子劉邦,收到了齊王劉肥、楚王劉交、荊王劉賈三人的聯名上奏!
從奏疏中得知,今年關中幾乎沒有糧食流入關東,已經導致荊、楚、齊等沿海諸侯國糧食緊缺之後,天子劉邦第一時間召見了先前,在關中掀起‘消滅糧商’行動的太子劉盈。
最終,太子劉盈明確給出答複:自少府調糧三百萬石,輸送至函穀關以東數百裏的滎陽敖倉。
得知消息,荊、楚、齊三王自是喜出望外,簡單商議之後便決定:各出本國兵馬萬餘,由齊相曹參親自率領,前往滎陽,接收少府撥調的糧米!
至此,長安朝堂針對‘淮南王英布起兵’而做出的應對措施,已是徹底部署完成,且沒有留下絲毫‘逼反淮南’的話柄。
當整個朝堂,都為這一狀況而暗自竊喜之時,臨將‘返鄉祭祖’的太子劉盈,卻出現在了位於尚冠裏與武庫之間的丞相府······
·
“稟家上。”
“大軍所需糧草,已冠‘撥與荊、楚、齊,以解米糧拮據’之名,往送敖倉,共計三百萬石,當足家上大軍四月之用!”
聽聞少府陽城延麵帶嚴肅的作出報告,劉盈隻微一點頭,便將目光移向了另一側的蕭何。
見此,蕭何也不敢耽擱,朝劉盈趕忙一拱手。
“臣自武庫撥調之弓羽箭矢、戈矛劍戟等軍械兵刃,亦已合少府往送敖倉之米糧,暗輸往滎陽。”
“待平陽侯率荊、楚、齊之兵往取,便可得······”
從蕭何口中,確切聽到‘武器軍械也被一起送往了滎陽’,劉盈隻深吸一口氣,旋即對蕭何、陽城延二人沉沉一拱手。
“近些時日,辛勞蕭相、陽少府。”
對二人稍表明謝意之後,劉盈麵上嚴肅之色卻並沒有減緩。
今日,劉盈特地前來相府,甚至還叫上了少府陽城延,自然不是詢問後勤保障問題。
蕭何、陽城延二人就後勤問題做出匯報,也不過是順帶一提。
劉盈此來的真正目的,則早在劉盈遞上拜帖,並讓蕭何叫來陽城延之時,就已經道明。
很顯然,對劉盈的來意,二人也是心中有數。
君臣三人隻沉默片刻,便見陽城延率先起身,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大木箱,又從懷中取出一卷手臂粗的竹簡,對劉盈稍一拱手。
“此,乃臣奉家上之令,清查厘算往三月,少府官營糧米所得。”
輕聲道出一語,陽城延便攤開手中竹簡,送到劉盈麵前,又稍清了清嗓。
“奉家上之令,少府行糧米官營之政,而以錢往取糧商米賈之糧、倉。”
“至夏六月,少府共得儲糧十萬石之糧倉,共計二千一百四十六處,其中,可儲糧五十萬石之巨倉百七十二處;另可儲糧萬石上、十萬石下之小倉數以千。”
“為得此糧倉近萬,少府耗秦半兩,共十四萬萬餘錢,三銖錢亦同。”
“此秦半兩十四萬萬餘,皆乃少府得糧商之存米,往售關中民所得;及少府內帑前時所儲之錢三銖,亦花費殆盡······”
聽陽城延說到這裏,劉盈這緩緩點了點頭,眉宇間,隻歉然湧上一抹如釋重負的神情。
三銖錢,尤其是少府奉老爹劉邦的命令,熔鑄而成的三銖莢錢,無疑是劉盈長久以來,都不敢絲毫忘記的心病!
——中央財政機構,空有十幾萬萬廢幣,卻根本花不出去!
非但如此,還依舊源源不斷的將真幣(秦半兩),熔鑄成這種花不出去的廢幣!
這般自毀長城的操作,但凡是個腦子沒病的掌權者,都不可能會視若無睹。
而‘以廢幣三銖,購買糧商手中的糧倉’,無疑算是劉盈特意為少府,所精心打造出的‘拋售廢幣’的絕佳方案。
有今年,整個關中糧商聯手哄抬糧價,以及長陵田氏那樁‘行刺儲君’的案子打低,對於少府‘一半給秦半兩,一半給漢三銖’的糧倉收購方案,關中糧商縱是萬般不願,也隻能乖乖受著。
——劉盈都為此事遇刺,少府買糧倉,還知道給一半秦半兩,而不是直接用‘抄沒’,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剩下一半漢半兩,就權當是關中糧傷‘改邪歸正’的買命錢了。
這樣一來,少府得以甩掉這批名為‘三銖錢’的燙手山芋,換來了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糧倉,並用這些糧倉,儲存本屬於糧商的糧食,並最終售賣給百姓。
不得不說:在糧食官營一事上,少府,真的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少府大賺特賺,關中百姓雖然沒有直接獲益,但糧米官營導致的糧價平抑,也間接減緩了關中百姓的生存壓力。
從今年秋收開始,關中百姓也將正式告別過去,動輒價格翻倍的中間商,而隻需要忍受少府‘十取其一’的糧食保存費用。
至於從少府流入糧商手中的三銖錢,也基本不會對漢室的金融秩序,造成太大的影響。
——三銖錢問世這麽多年,經過少府的大肆熔鑄,早就沒有什麽信用和購買力了~
若非如此,過去的少府也不至於坐擁十數萬三銖錢,卻怎麽也花不出去,整天嚷嚷‘內帑空虛’。
劉盈很確定:糧商借著‘賣糧倉’從少府得來的三銖錢,除了銷毀,就隻剩下唯一一種處理方式。
——留著作紀念。
“善。”
麵帶安心的一點頭,就見劉盈朝蕭何、陽城延二人分別一點頭。
“孤此番出征,待再歸京,當乃明歲冬,乃至開春之事。”
“然今秋收不遠,少府官營糧米一事,又尤以‘代民儲糧’為重中之重!”
“孤不在,少府務必慎之又慎,萬不可於此事出差錯!”
滿是嚴峻的做下交代,劉盈不忘側過頭,朝蕭何稍一拱手。
“少府官營糧米,乃事涉府庫之虛-實、社稷之穩-搖之國政!”
“若少府力有不遂,萬望蕭相於旁稍行從助······”
聞劉盈此言,蕭何隻輕笑著低下頭,對劉盈拱手一迴禮。
“家上言重。”
“此,不過臣之本分······”
見蕭何答應的如此豪爽,劉盈也隻溫和一笑,旋即似有所指的望向蕭何。
“孤聞,蕭相幼子蕭延,素來喜武?”
似是隨意的道出一語,劉盈便輕笑著低下頭。
“若可同蕭相子同平英布之亂,孤此出函穀,也當不虛此行了······”
聽著劉盈這番意味深長的話,蕭何自是立刻會過意來,隻礙於陽城延在,並未直接給出答複。
“得家上之喜愛,自乃犬子之福······”
“隻前些時日,犬子似稍染疾,能否隨家上同往淮南,臣,尚不敢確言······”
見蕭何如此反應,劉盈自也是會心一笑,旋即對蕭何一點頭。
“既如此,孤,便靜候蕭相佳音。”
聽著劉盈同蕭何二人三言兩語之間,便就‘提攜蕭氏後嗣’達成一致,陽城延的目光中,也不由湧上些許嫉羨。
將陽城延的麵色看在眼裏,劉盈卻也沒急於一事。
——再怎麽說,蕭何也是開國第一侯,而陽城延,至今都未能得封為徹侯。
雖說對劉盈而言,帶上一個陽家的小子,在身邊陪自己說說話,不過是舉手之勞,但劉盈也大可私下跟陽城延去說,而不是當著蕭何的麵。
與蕭何做下‘我幫你兒子撈武勳,你幫我盯著少府官營糧米’的約定,劉盈便重新側過頭,示意陽城延繼續。
——糧食官營的主要成果,陽城延還沒來得及說呢!
見劉盈示意,陽城延也是趕忙將嫉妒的目光,從蕭何那淺笑盈盈的麵龐上收迴。
略有些落寞的低下頭,看著手中竹簡的後半段,饒是看了這串數字不止一次,陽城延也還是忍不住狠狠咽了一口唾沫!
“奉家上之令,少府自春三月始,購糧關中糧商米賈,累得糧米,六千二百餘萬石!”
“往三月,少府已售糧於關中各地,共近三千萬石,得錢,共六百萬萬之巨!”
語調滿是激動的說著,陽城延的麵龐,也是在片刻之間漲紅起來。
“雖此錢六百萬萬,有過半乃各式雜錢,且皆當備付糧商之貨款,然少府亦不費錢糧分毫,而得糧倉近萬處。”
“且今,少府仍得存糧三千餘萬石;又距秋收不過二月餘,秋收之前,關中民至多需糧米二千萬石。”
“餘千萬石,一可用於家上大軍出征平叛,二可輸不邯鄲,以供舞陽侯大軍,三更可入國庫,而補往半歲,朝臣、吏佐所缺之半祿!”
說到這裏,陽城延更是深吸一口氣,才將激動地心緒平複下去些許,旋即望向劉盈,隻流露出五體投地的崇敬。
“待明歲,少府得全營關中米糧事,內帑當可歲得賈米之利上千萬石!”
“如此長則三歲,斷則二歲,少府便可無須國庫撥錢、糧,而自興長安築建之事!”
“此,皆賴家上力排眾議,興糧米官營之製方有!”
“家上興此等善政,以解府庫之虛,臣,謹為天下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