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郊的鬧劇,終還是隨著劉邦的聖駕駛入長樂宮,獨留上萬長安百姓嚎哭不止,而悄然落幕。


    在母親呂雉的鼓勵下,扶著老丞相蕭何,遠遠吊在老爹劉邦的禦輦之後,劉盈仍覺得剛才發生的一切,不真實到······


    宛如夢境!


    ——曾幾何時,天子劉邦,對劉盈有過如此溫顏?


    別說是太子劉盈了,便是半年前,還受劉邦極盡恩寵的幼子劉如意,也不過是能得到劉邦幾句‘類我’‘聰慧’的稱讚。


    至於朝中功侯元勳,亦或是劉氏宗親,那就更別提了。


    劉氏宗親中,同劉邦情誼最深,又感情最好的,無疑便是先太上皇幼子,天子劉邦唯一的胞弟——楚王劉交無疑。


    可即便是對這位幼弟,天子劉邦的態度,也更多是隨和、親切。


    若是想起什麽不高興的事了,又或者是劉邦玩兒性大發,半開玩笑著踢劉交的屁股兩下,也絕對沒人會覺得哪裏有問題!


    而今天,在朝臣百官、元勳恭候,乃至於長安上萬百姓眾目睽睽之下,天子劉邦擺出樂一副極盡低微的姿態,說出了那句:如果日後,太子有什麽做得不對,大家看在我的麵子上,別跟太子太計較······


    劉邦此言,是在委婉的責備劉盈?


    亦或者是對劉盈過去這半年的表現不滿,又憂心於日後,才甩下老臉,求長安百姓對劉盈大度一些?


    很顯然,都不是。


    有了今天這一遭,毫不誇張的說:待日後,劉邦駕崩,劉盈即立為帝之時,即便是劉盈所在的整個皇宮,都被亂臣賊子所占據,隻要劉盈能想辦法爬上宮牆之上,甩開膀子振臂一唿,長安十數萬百姓,便都會因為劉邦今天的‘懇求’,而揮舞著鋤頭、釘耙殺入皇宮,拯救劉盈於水火之中!


    甚至於,就算劉盈也學著曆史上的武帝豬爺,隻顧奢靡而橫征暴斂,惹得天下民不聊生,隻要最終,劉盈能‘迷途知返’,天下百姓看在劉邦今天這個姿態的份兒上,也大概率會既往不咎。


    這,便是劉邦今日上演的這場舞台劇,為劉盈帶來的豐厚政治遺產。


    ——在原本的曆史上,漢太宗孝文皇帝駕崩之時,曾留下一道詔命:皇孫xx頗得朕姿,待其年壯,可王天下。


    將這份姓名留白的遺詔,交到太子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手中時,劉恆則交代道:朕在位二十四載,幸先祖庇佑,得天下民稍敬;日後,若得成器之皇孫可奉宗廟,可錄其名諱於此詔,以朕民布發天下,或可稍壯儲君之威儀······


    最終,這封‘隔代冊立太孫’的遺詔,被景帝劉啟留存了足足十年。


    待吳楚七國之亂平息後,廢太子劉榮、殺太子生母粟姬的景帝劉啟,才終於在這封先皇遺詔的留白處,寫下了‘劉徹’二字。


    再後來的事,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


    ——景帝劉啟自感時日無多,便在太子劉徹十七歲的年紀,強撐著半截脖子入土的病軀,為劉徹提前進行了加冠之禮。


    不久,景帝劉啟駕崩,太子劉徹繼位,史稱:漢世宗孝武皇帝······


    而今天,開國皇帝劉邦在長安東郊,在功侯百官、長安百姓見證之下,做出了一個‘我死之後,太子繼位,大家多擔待’的姿態。


    這個姿態對於劉盈的意義,便完全不亞於曆史上,漢文帝劉恆為幼孫劉徹所留的那封‘冊封遺詔’。


    ——經過今日這一遭,日後登基為帝的劉盈,最起碼也同曆史上的武帝劉徹一樣,有至少一次胡作非為一生,臨死一封罪己詔,便將民心盡數收拾迴來的機會。


    而這個機會······


    “這樣的機會,誰愛用誰用!”


    “孤才不要學劉徹,一輩子到處撒錢,搞得天下民不聊生,老了老了,還要慘兮兮的下罪己詔······”


    “暴揍匈奴這事兒,倒是可以學學······”


    如是想著,劉盈便在朝臣百官漸漸湧現出敬畏的目光注視下,將腰杆悄然挺得更直了些。


    ——如果說今天之前,劉盈的太子位,是九成九不會出問題,那自今日起,剩下的那零點一成,也不複存在!


    在天子劉邦毫不掩飾意圖的表示‘我死之後,太子繼位’的當下,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勢力,能將劉盈從儲君之位上拉下馬!


    包括劉邦本人,也不例外!


    意識到這點之後,劉盈的心緒,便悄然飛到了長樂宮內,那處半年前還熱鬧不絕,如今卻蕭涼無比的宣德殿。


    “劉如意······”


    “孤的好弟弟啊······”


    “嘿嘿······”


    “也罷。”


    “到這個份兒上,也沒必要再多計較了······”


    ·


    時隔九個月,當劉邦老邁的身影,再次出現在長樂宮長信正殿,原本略顯冷僻的大殿,嗡時便被一股濃烈的熱乎氣兒所占據。


    在朝臣百官的注視下走上禦階,再次坐上那張盡顯威嚴,於劉邦而言又略有些‘陌生’的禦榻,劉邦隻不著痕跡的稍一皺眉。


    “嗯?”


    “先前,不都說帝劍赤霄,為太子奉於禦榻之上······”


    暗自嘀咕著,劉邦便將略帶疑惑地目光,撒向禦階下的劉盈。


    在看見劉盈的一刹那,劉邦目光中的那一抹疑惑,便化作一抹意味深長的淺笑。


    “太子手中,所持者何物啊?”


    佯裝不知的發出一問,劉邦甚至不忘將上半身稍前傾了些,又似是看不清劉盈手中的物什般,將眼睛稍眯起些許。


    聽聞劉邦此問,劉盈卻是絲毫不敢怠慢,隻神情嚴肅的跪下來,將手中托盤舉上頭頂。


    “稟父皇!”


    “此,乃父皇先前,假兒臣之赤霄天子劍!”


    語調極其莊嚴的道出一語,劉盈又稍將托盤放下些,到胸前的位置。


    “得父皇托以監國之重擔,往半歲,兒可謂戰戰兢兢,唯恐行差就錯,而壞朝堂大政!”


    “幸父皇憐兒,遣曲逆侯攜赤霄劍而歸,以假兒威儀。”


    說到這裏,劉盈不忘適時擺出一副心有餘悸的僵笑,旋即側過頭,略帶感激的殿兩側的朝臣百官笑著一點頭,才再度望向上首的天子劉邦。


    “父皇出征在外,兒事於朝中公卿百官,於朝政之事多有所得。”


    說著,劉盈又神情滿是莊嚴的低下頭,看了看手中托盤之上的赤霄劍。


    “又赤霄劍代父皇端立長信殿,兒更日夜不忘父皇教誨,不敢稍行錯謬。”


    “往半歲,兒每因重負而憂心之時,便多至此;然見赤霄劍立於禦榻之上,兒隻心大安!”


    麵露迴憶之色的道出此語,劉盈便稍斂麵上淡笑,再度將手中托盤舉過頭頂。


    “父皇憐兒,以赤霄劍假兒威儀,兒,謹謝父皇之恩!”


    “然赤霄劍,乃陛下之禦劍,吾漢興之明證!”


    “如此國之重器,可承其重者,唯父皇一人!!!


    “今父皇班師,兒自無再假父皇威儀,而監朝政之理;赤霄天子劍,便當還與父皇······”


    言罷,劉盈又是將腦袋更沉下去些,靜靜等候起禦階之上,傳來劉邦那極具辨識度的嗓音。


    “哦······”


    “竟是赤霄······”


    不片刻,便見劉邦麵帶思索的站起身,眯著眼,朝劉盈手中的托盤看了好一會兒。


    而後,又見劉邦突而一笑。


    “嘿!”


    “數月不見,朕,竟有些認不出此劍,盡乃朕往昔,醉斬白蛇之赤霄!”


    劉邦說話得功夫,劉盈手中的托盤,也終於是被劉邦身側的宦者令,端到了劉邦麵前。


    就見劉邦隨手拿起托盤上的寶劍,輕手將劍刃從劍鞘中拔出一小節,把弄一番,才又收劍入鞘。


    耳邊傳來一聲利刃歸鞘聲,劉盈心中,才終是稍鬆了一口氣。


    正要起身,卻聞劉邦淡然道出一語,惹得劉盈趕忙停止動作,又乖乖跪了迴去。


    “方才宮外,朕便心有惑:太子迎朕,怎手舉托盤?”


    “未曾想,竟是欲還赤霄於朕手······”


    語意不明的道出這麽一聲呢喃,便見劉邦伸出手中長劍,重新放迴了托盤之上。


    “去。”


    “與太子······”


    劉邦話音未落,劉盈便滿是驚詫的瞪大雙眼!


    隻眨眼的功夫,便見劉盈神情驚懼的跪行上前兩步,對禦階上的劉邦猛地一叩首!


    “父皇!”


    “此劍之重,兒臣,實無以承載!”


    “萬請父皇,收迴成命!!!”


    見劉盈一副驚懼交加的神情,縱是跪坐於殿內兩側的朝臣百官,也是不由稍睜大了雙眼。


    對於劉邦執意要將赤霄天子劍塞給劉盈,功侯百官雖不至於如劉盈那般驚恐,也不免感到有些詫異。


    ——那,可是帝劍赤霄!


    ——在坊間百姓口中,那柄劍的名字,叫‘斬白蛇劍’!


    這樣一柄劍,別說是太子了,就算是往後的漢天子,恐怕都不敢掛在腰間!


    頂天了去,也就是日後,供到劉邦的廟裏,不時奉上祭品血食。


    赤霄劍,有且隻有一人,能毫不臉紅的掛在腰間!


    ——當今劉邦!!!


    想到這裏,朝臣百官麵上驚詫之色,也緩緩凝為實質。


    對於劉邦打消易儲的念頭,朝中百官雖感到有些突兀,卻也還算是有心理準備。


    畢竟再怎麽說,劉邦的身體狀況,幾乎是肉眼可見的一天不如一天。


    便說此番,劉邦更是從未曾有過的‘禦駕親征,卻在叛賊滅亡之前提前迴長安’。


    劉邦不在長安的這半年多時間裏,監國太子劉盈的舉措,也確實讓人挑不出什麽毛病。


    再加上劉盈借著修渠、平抑糧價兩件事,在關中已是初步得到了百姓的認可;而之前,作為劉盈太子之位競爭者的趙王劉如意,又因為長陵田氏一案,而掛上了些不可為外人道的汙點······


    結合此間種種,劉邦放棄易儲,並逐漸準備政權交接,將大權過渡到太子劉盈之手,也算是朝臣百官早有預料的事。


    至於方才,發生在東郊的那一幕,雖然讓朝臣百官多少有些詫異,但仔細一琢磨,也算是順理成章。


    ——既然不再打算易儲,身體狀況又每況愈下,劉邦自然是要開始籌謀布局,為太子劉盈造勢,為政權交接做準備。


    可就算是這樣,劉邦執意將赤霄劍塞給劉盈,還是讓眾人有些接受不能。


    至於原因······


    “父皇!”


    “正所謂: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就見劉盈沉默片刻,便再度神情惶恐的朝劉邦一拱手。


    “兒雖為太子儲君,然父皇當麵,兒終為臣!”


    “但父皇在,兒便乃父皇之臣!”


    “赤霄天子劍,乃父皇方可承之國器!兒人臣之身,又怎敢受之?”


    語調驚慌的道出此語,劉盈又是滿帶祈求的對劉邦一叩首!


    “萬望父皇憐兒年弱,莫以如此重器加於兒身!”


    言罷,劉盈便緊緊將前額貼在地麵之上,擺出了一副‘父皇不答應,兒臣就不起來’的架勢。


    見劉盈這番作態,殿內眾人麵容之上,也悄然湧上一抹附和之色。


    ——這才對嘛~


    ——赤霄劍,怎麽能給太子呢?


    ——就算給,也不能是現在吧······


    朝臣百官正思慮之際,禦階之上的劉邦,卻是將殿內眾人的麵上神情,一絲不漏的盡收眼底。


    而後,便見劉邦笑著低下頭,一步步走下禦階,來到了劉盈身側。


    “且起來······”


    “起來說話······”


    劉邦滿是溫和,又略顯得有些虛弱的輕語聲傳入耳中,劉盈也終是忐忑不安的抬起頭。


    見老爹又作勢要彎腰,劉盈更是騰地一下從地上彈起,麵帶擔憂的來到劉邦身側,輕輕扶起老天子的胳膊,作勢要扶劉邦坐迴禦榻之上。


    卻見劉邦隻似是隨意的一抽手,劉盈便覺手中一空。


    待反應過來之時,迴過頭的劉盈,卻看見老爹劉邦已是蹲下了身,正費力的將那柄赤霄劍,係上自己的腰間。


    “父皇······”


    驚恐之語未道出口,就聞劉邦不輕不重的一聲悶咳,惹得劉盈趕忙一噤聲。


    慢條斯理的將那柄極具神話色彩的赤霄劍,係上劉盈那仍有些瘦弱的腰間,劉邦才撐著膝蓋緩緩起身。


    “嘿~喲······”


    抑製不住的悶哼一聲,劉邦終是再次直起腰杆,卻不顧上揉搓酸痛的腰背,隻眼帶欣慰的打量起劉盈來。


    正麵看了看,調整了一下赤霄劍的位置,又輕輕揪著劉盈的肩膀,示意劉盈轉身。


    前前後後看了個遍,劉邦才終於滿意的點了點頭,在劉盈肩頭輕輕一拍。


    待劉盈神情呆滯的抬起頭,就見老爹劉邦手扶著自己的肩膀,望向自己的目光,隻盡顯何謂‘五味陳雜’。


    “父皇······”


    下意識發出一聲輕喃,終是讓劉邦複雜的神情,悄然化作一抹暗含唏噓的溫笑。


    “過往這半歲,做的不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第一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