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一聲‘請’,陽城延一聲‘喏’,今日朝議的場所,便就此換到了長安以西近五裏處,一片供少府專門用來切割石料,以取石磚的空曠地。


    “蕭相。”


    “以石轉鋪於鄭國渠之底,果真可行?”


    在劉盈之前提前趕到長安城西郊,百無聊賴之下,張蒼也不由找上了自己的頂頭上司蕭何。


    按理來說,作為丞相,蕭何其實不應該有副官。


    號稱‘亞相’的禦史大夫,也基本不管朝中政務,隻負責禦史大夫屬衙的本職工作——監察百官。


    至於丞相府內,雖有丞相長吏這樣的下屬,但也隻是千石級別,遠遠算不上食祿萬石的丞相之副官。


    但此時,被破格任命為‘計相’的張蒼,理論上,確實算是蕭何的副手。


    而在漢室,之所以會出現張蒼這種‘副丞相’,並非是天子劉邦戒備丞相蕭何,而是不得不如此。


    按照正常的秦官製,丞相的職責是‘統掌天下大小政務,以助天子治天下之民’。


    可現如今,關東基本全被分封給異姓、宗親諸侯,這就使得‘天下’,變成了關中,另加隴右、北地二郡。


    而內史的職責,又是統掌關中大小事物,也可以不嚴謹的理解為:內史就是關中的丞相。


    這就使得如今,天下=關中+隴右+北地的情況下,如果再設內史,丞相就會非常尷尬。


    原因很簡單:內史管關中,丞相管關中+隴右+北地,那關中到底誰管?


    如果是內史管,那丞相身百官之首,卻隻能管北地、隴右兩郡?


    隻管兩個郡,蕭何哪還算丞相?


    頂多就算個特大號的郡守!


    一個大號郡守,就像對朝堂公卿二千石指手畫腳?


    自然而然,為了給予丞相蕭何足夠的尊重和地位,劉邦也就暫時沒有任命內史。


    可不任命內史,蕭何就既要管關中,以及北地、隴右的大小事務,同時還要給基本每年都必然出征一次,以平定異姓諸侯的劉邦大軍籌措糧草。


    所以現在的情況,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任命內史,蕭何會威嚴盡失;可不任命內史,蕭何又會忙不過來。


    於是,就有了‘計相’這個低配版內史,由漢室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計相張蒼,來分擔蕭何肩上的重擔。


    理論上,計相作為丞相下屬,張蒼的存在,並不會對蕭何的威嚴產生影響。


    而實際上,張蒼又可以幫蕭何分擔部分內政事務,不至於讓蕭何忙不過來。


    二人又同作為開國功侯,雖然張蒼地位、功勳都沒有蕭何那般崇高,但上下屬配合這麽些年,自也是有了一定的私交。


    見張蒼開口詢問,蕭何也不由微微一笑。


    “水工之事,老夫雖略有知諱,卻也不深。”


    “倒是少府,乃秦軍匠出身,且於水工之匠多有交集。”


    “既少府言其可行,便當是可行的?”


    語調淡然的答複一聲,蕭何便搖頭一笑。


    “倒未曾想家上,於水工之事亦有如此知解·······”


    聞言,張蒼不由稍一低頭,賠笑一聲,便又問道:“可家上為何莫名提及此事?”


    “須知整修水渠之力役,仍未足少府所言之數啊?”


    略有些遲疑的道出心中疑惑,張蒼又自顧自搖了搖頭。


    作為當世公認的‘九章算術第一大家’,又是長年累月和數字打交道的‘計相’,對於有關數字的事,張蒼總是格外敏感。


    都不需要打草稿,張蒼就已經推斷出:功侯貴勳、百官功侯出家中私奴,最多也就是三千九百人左右!


    加上劉盈從少府調用的官奴三萬,也才不到三萬四千人,距離六萬,還有足足二萬六千人的缺口!


    張蒼實在想不明白:劉盈為何會無視這二萬六千人的力役缺口。


    又為何莫名其妙的說起鄭國渠的具體整修方案,還把朝臣百官喊到這長安西郊,非要看什麽石磚······


    聽聞張蒼之問,蕭何隻苦笑著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不理解。


    片刻之後,蕭何似有所感的迴過身,望向不遠處,那輛緩緩駛來的太子輦車。


    “皇後曆來之舉,皆多謀定而後動,可從未有過無的放矢啊······”


    “隻怕那二萬六千餘力役,便當於此地,因‘石磚’一事而得解?”


    暗自思慮著,蕭何不明所以的搖了搖頭,走上前,與朝臣百官迎接劉盈的輦車。


    ·


    “還請少府著匠人示演:方正之石磚,當如何取之於巨石之上。”


    走下輦車,劉盈於提前抵達長安西郊,等候著自己的朝臣百官稍一對拜,便直入正題。


    聞言,陽城延自是拱手領命,旋即走上前去。


    片刻之後,就見陽城延去而複還,引著劉盈以及百官功侯,來到了一塊長近二丈,高、寬各丈餘,橫臥在地上,總體大致呈橢圓形的巨石前。


    在距離巨石大約二十步的位置停下腳步,陽城延便對不遠處的匠人一點頭,示意可以開始。


    就見那匠人稍有些拘謹的一拱手,旋即深吸一口氣,用木炭在那顆巨石正中間,豎著畫下一道黑線。


    待正麵的線畫完,匠人便倚著木梯爬上石頭頂部,沿著先前那道線,一直畫到了石頭的另一邊。


    畫好線之後,那匠人一招唿,頓時就見五六位身形稍顯隻能的青年上前,在那條線上每隔半尺的距離,分別釘下一根銅釘。


    而後,那幾人便用小錘,一下下敲在那一圈同釘之上,並不很用力,但每次的力道都很均勻。


    一時之間,叮叮當當的銅釘敲打聲響起,竟使得劉盈的麵容之上,緩緩湧上一抹迴憶之色。


    ——在第一世,劉盈住著的大西北鄉下,每天叫醒自己的,都是村頭鐵匠鍛鐵的聲響······


    待劉盈從迴憶中迴過神,便見那顆巨石之上,出現了一條沿著先前那道黑線的裂縫!


    又過了片刻,匠人們紛紛止住動作,先前那匠人上前查探一番,對身旁的人交代了些什麽。


    而後,便是兩名身形魁梧,肩膀奇寬的大漢出現,拿著兩個大錘,在石頭前後兩側,稍靠上一些的位置重重砸下幾錘!


    大概錘了十幾下,就見那顆巨石不聲不響的裂開一道足有一寸寬的裂縫!


    見此,先前那匠人便上前,將幾杆類似撬棍的銅棍塞入縫隙,讓那兩個魁梧大漢左右撬動一番。


    片刻的功夫,劉盈便驚訝的看見,那顆徑約二米的巨石,竟緩緩分成了兩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第一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