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倒黴的三太子了,這邊兒來說說去省城找藥的包子。
在開往省城的列車上,包子被人群擠在兩節車廂交接口,兩腳幾乎離了地。包子隻能透著連接處的縫隙,大口唿吸車外的新鮮空氣。車廂內空氣混濁,地麵上滿是煙頭和痰跡。在電氣鐵路興起的八十年代,這種用蒸汽車頭拉著綠皮車一般用作省城與外埠郊縣之間的“通勤車”,俗名“小咣當”。小咣當每早晚各發一班,行程短,速度慢,但是車票便宜。家住郊縣在省城上班兒的人都擠這趟車,所以天天人滿為患。跑得時間長了,通勤的乘客都練成了老油條,逃票成了家常便飯,很多人偷配了列車專用的三棱鑰匙,火車減速進站的時候就開門跳車。為了避免逼出人命,加上法不責眾,列車員慢慢地就懶得查票了,連衛生都懶得打掃,車裏每天散發著白酒泡麵和便溺物的味道。久而久之,小咣當車髒人亂勾當多。
小咣當是壞人的天堂。車上流氓多,扒手也多。一把小小的剃須刀片夾在兩指之間,任再厚的衣服也抵擋不住。兩個十四五歲的小扒手,輕巧地劃開一位抱孩子婦女的包袱,將落下的手絹包扔給坐在座位上的男子,男子又交給另一個穿皮夾克的大漢,轉眼間這錢財就換了三任主人。包子的眼睛雪亮,目睹了事件發生的全過程,但黃仙暗囑他出門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忍著沒管。
等列車員走了過來,包子拽了拽列車員的衣角,向他努努嘴。列車員也沒接話,像魚一樣靈活穿梭在擁擠的人群中,邊走邊說“看好財物啊,都看好了,別擠丟了!”相當於給大家報警了。這種車是沒有乘警的,小偷又多,列車員能做的就這麽多了。兩個大男孩子也瞧見了包子,梗著腦袋走了過來,冷冷一笑,又像沒事兒一樣走進另一節車廂。
忽然,倆人在一位看報紙的老者身邊停了下來,一個人曲著胳膊搭在座椅背上,遮住眾人的眼睛,一個人假裝蹲下係鞋帶,同時把手伸進老者的口袋,邊拿還邊迴頭挑釁地看著包子,微微一笑,似乎在說“你能把我怎麽樣?”
抱著胳膊的包子一直冷冷地盯著兩個扒手,倆扒手被盯著,也絲毫不怯懦,迎著包子的眼神兒看過來,可謂囂張到了極點。雙方的眼睛的電光觸碰在一起,糾纏著擦出了火花。在東北,男人們經常會因為彼此挑釁的眼神兒而大打出手,更別說兩個混社會已久的小混混,在背後大哥撐腰的前提下,看到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挑釁自己的眼神了,這就是純純的找打呀。
大個子先晃著身子過來了,手裏的錢包也沒轉移,就明晃晃拿在手上,這是扒手的大忌啊。可青春期的娃娃扒手哪裏遵守老爺爺輩的規矩,這就算是杠上了。大個子也不說話,離包子一米遠的時候,突然伸手去抓包子頭發。打過群架的都知道,一旦頭發被逮,接下來一切被動。包子也不後閃,而是一個半蹲,躲過了抓頭發的手,迅速出一記直拳,旋轉的拳鋒重重打在大個子肚子上,這小子捂著肚子跪倒在地上。小個子見狀,伸手掏出彈簧刀,朝包子猛刺過來。火車頓時炸了鍋,雖說人多擁擠,但還真的奇跡般的給打架讓出了一個耍猴場地般大小的空間。包子一個側身,閃過了直刺過來的刀鋒,一手抓住對手持刀的腕子,猛地向內一掰,一記“鵝頭拿”(反關節製敵拿法)讓小個子哎呀一聲,鑽心劇痛沿著胳膊傳到大腦,匕首掉在地上。包子將小個子向身邊一帶,另一條臂膀迅速彎曲成角,以肘重擊小個子的下顎,隻聽哢得一聲,下巴竟然錯位了。
電光石火之間兩個扒手都趴下了,再站起來,滿臉沾的是煙頭和濃痰,全場一片鼓掌叫好。包子也不說話,撿起刀子從窗戶扔了出去,把錢包還給了還沒緩過神的老者。
這時又竄出兩個成年男人,正是剛才倒騰贓物的兩人。皮夾克男子一級擺拳,帶著拳鋒向包子麵頰打來,包子仗著靈活,不退反進,順勢一個金絲纏手,胳膊撥開了逼近的拳鋒,將對方的胳膊緊緊纏在腋下,倆人已經是臉對臉了,包子沒給對方機會,用額頭撞擊了皮夾克男人的鼻子,那人頓時捂著冒血的鼻子蹲在地上。另一穿大衣的男子不敢動了,隻是嘴上說“小崽子,你管的太寬了吧,不怕出不了火車站?”
包子看都沒看他,一腳後踹,大衣男捂著褲襠也倒下了,轉眼間地上躺了四位。包子一蹲搜身,把剛才偷來的手絹包翻了出來,還給了抱孩子的婦女。有通勤的好事者用私配的鑰匙打開火車門,眾人紛紛閃開一條路,嬉笑著指指飛馳而過的路基,四個賊當然知道何意,隻好忍著傷痛紛紛跳車,落荒而去。
這事兒算是結了。
走出火車站,包子舉目四望,城市的道路寬闊筆直,但是並不親切。到處是打著霓虹燈的廣告牌,包子來到一家國營招待所,掏出白菜花從捐獻箱裏搞來的零票“阿姨,我要住宿。”嗑著瓜子兒的婦女看了包子一眼“單位?個人?”
“個人”“個人不接待”“那就單位”“單位的話,光有錢不行,介紹信。”
“誰介紹你來的?”
“哦,黃祖冒。”
“出去!”
包子被趕了出來。他又去一家國營飯館吃飯,被告知“雖然改革開放,但是本店需同步收糧票”,又被趕出了出來,此時入了夜,路邊的小攤也收工了,包子饑腸轆轆地走在大街上。無吃無喝無住處,他感到自己在這個陌生而繁華的地方就是個小醜,一個什麽也不懂、四處被人取笑的小醜。
火車站對麵是一個大型廣場,中央肅立著高大巍峨的蘇軍解放東北紀念碑。碑頂一架雅克-3戰鬥機唿之欲飛。紀念碑下,長椅上躺滿了流浪乞討者和在醫院找不到床位的陪護家屬。
包子連個長椅都找不到,在紀念碑下的台階上把大衣卷了,鑽了進去,雖然四麵漏風,但是還能睡。東北的十月底已經下霜,不多一會兒,包子被凍出來的鼻涕也凍住了。
恍惚中,看見一雙穿著的確良褲子的雙腳立在眼前,抬頭一看,是火車上的那位老者。這人穿得比自己也體麵不到哪去,花白頭發不修邊幅,一身洗得發白的的確良中山裝,上衣口袋掛了兩隻鋼筆,身背一個軍綠書包,同樣被凍得皴裂的手上拿著一個大餅“孩子,吃吧”。
包子從爬出天坑開始就一口飯沒吃,見著大餅也不客氣,大口地嘶嚼起來,噎得直抻脖子。老者笑了,又從身後拿出一個保溫杯“水還有溫度,你喝點。”
“我問你,你一個人跑省城來幹什麽?”老人問。
“哦,找藥,救姥姥”包子邊吃邊說。
“你剛才幫了我,我也沒什麽報答你的,我帶你去人民醫院,好不好?”老者說。
“不了,你告訴我師範大學怎麽走就行。”
“去師大幹嘛,那裏的校醫院水平一般呀,還是你有熟人?”
“不是熟人,老黃跟我說,那裏有一個教授,什麽都懂,他有辦法救姥姥。”
老者若有所思“那好吧,你跟著我走就行了。”
包子起身收拾行李卷,邊收拾邊問“爺爺,啊不,大爺,我怎麽稱唿你?”
老人笑了“我姓張,張離疆。”
“這名字好怪呀,啥意思?”
“就是離開新疆的意思呀,八十年代落實政策,我們這些老右都從新疆農墾迴到原來的崗位了,唉,走的時候是黑發小夥,迴來的時候已經是花甲老人了。”
“那這是剛起的名字呀,你原來叫啥呢?”
“你這孩子,不是派出所派來的吧?嗬嗬,我原來叫張進疆。”說完老人的臉變得嚴肅了,眼睛直直地看著前方。
在開往省城的列車上,包子被人群擠在兩節車廂交接口,兩腳幾乎離了地。包子隻能透著連接處的縫隙,大口唿吸車外的新鮮空氣。車廂內空氣混濁,地麵上滿是煙頭和痰跡。在電氣鐵路興起的八十年代,這種用蒸汽車頭拉著綠皮車一般用作省城與外埠郊縣之間的“通勤車”,俗名“小咣當”。小咣當每早晚各發一班,行程短,速度慢,但是車票便宜。家住郊縣在省城上班兒的人都擠這趟車,所以天天人滿為患。跑得時間長了,通勤的乘客都練成了老油條,逃票成了家常便飯,很多人偷配了列車專用的三棱鑰匙,火車減速進站的時候就開門跳車。為了避免逼出人命,加上法不責眾,列車員慢慢地就懶得查票了,連衛生都懶得打掃,車裏每天散發著白酒泡麵和便溺物的味道。久而久之,小咣當車髒人亂勾當多。
小咣當是壞人的天堂。車上流氓多,扒手也多。一把小小的剃須刀片夾在兩指之間,任再厚的衣服也抵擋不住。兩個十四五歲的小扒手,輕巧地劃開一位抱孩子婦女的包袱,將落下的手絹包扔給坐在座位上的男子,男子又交給另一個穿皮夾克的大漢,轉眼間這錢財就換了三任主人。包子的眼睛雪亮,目睹了事件發生的全過程,但黃仙暗囑他出門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忍著沒管。
等列車員走了過來,包子拽了拽列車員的衣角,向他努努嘴。列車員也沒接話,像魚一樣靈活穿梭在擁擠的人群中,邊走邊說“看好財物啊,都看好了,別擠丟了!”相當於給大家報警了。這種車是沒有乘警的,小偷又多,列車員能做的就這麽多了。兩個大男孩子也瞧見了包子,梗著腦袋走了過來,冷冷一笑,又像沒事兒一樣走進另一節車廂。
忽然,倆人在一位看報紙的老者身邊停了下來,一個人曲著胳膊搭在座椅背上,遮住眾人的眼睛,一個人假裝蹲下係鞋帶,同時把手伸進老者的口袋,邊拿還邊迴頭挑釁地看著包子,微微一笑,似乎在說“你能把我怎麽樣?”
抱著胳膊的包子一直冷冷地盯著兩個扒手,倆扒手被盯著,也絲毫不怯懦,迎著包子的眼神兒看過來,可謂囂張到了極點。雙方的眼睛的電光觸碰在一起,糾纏著擦出了火花。在東北,男人們經常會因為彼此挑釁的眼神兒而大打出手,更別說兩個混社會已久的小混混,在背後大哥撐腰的前提下,看到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挑釁自己的眼神了,這就是純純的找打呀。
大個子先晃著身子過來了,手裏的錢包也沒轉移,就明晃晃拿在手上,這是扒手的大忌啊。可青春期的娃娃扒手哪裏遵守老爺爺輩的規矩,這就算是杠上了。大個子也不說話,離包子一米遠的時候,突然伸手去抓包子頭發。打過群架的都知道,一旦頭發被逮,接下來一切被動。包子也不後閃,而是一個半蹲,躲過了抓頭發的手,迅速出一記直拳,旋轉的拳鋒重重打在大個子肚子上,這小子捂著肚子跪倒在地上。小個子見狀,伸手掏出彈簧刀,朝包子猛刺過來。火車頓時炸了鍋,雖說人多擁擠,但還真的奇跡般的給打架讓出了一個耍猴場地般大小的空間。包子一個側身,閃過了直刺過來的刀鋒,一手抓住對手持刀的腕子,猛地向內一掰,一記“鵝頭拿”(反關節製敵拿法)讓小個子哎呀一聲,鑽心劇痛沿著胳膊傳到大腦,匕首掉在地上。包子將小個子向身邊一帶,另一條臂膀迅速彎曲成角,以肘重擊小個子的下顎,隻聽哢得一聲,下巴竟然錯位了。
電光石火之間兩個扒手都趴下了,再站起來,滿臉沾的是煙頭和濃痰,全場一片鼓掌叫好。包子也不說話,撿起刀子從窗戶扔了出去,把錢包還給了還沒緩過神的老者。
這時又竄出兩個成年男人,正是剛才倒騰贓物的兩人。皮夾克男子一級擺拳,帶著拳鋒向包子麵頰打來,包子仗著靈活,不退反進,順勢一個金絲纏手,胳膊撥開了逼近的拳鋒,將對方的胳膊緊緊纏在腋下,倆人已經是臉對臉了,包子沒給對方機會,用額頭撞擊了皮夾克男人的鼻子,那人頓時捂著冒血的鼻子蹲在地上。另一穿大衣的男子不敢動了,隻是嘴上說“小崽子,你管的太寬了吧,不怕出不了火車站?”
包子看都沒看他,一腳後踹,大衣男捂著褲襠也倒下了,轉眼間地上躺了四位。包子一蹲搜身,把剛才偷來的手絹包翻了出來,還給了抱孩子的婦女。有通勤的好事者用私配的鑰匙打開火車門,眾人紛紛閃開一條路,嬉笑著指指飛馳而過的路基,四個賊當然知道何意,隻好忍著傷痛紛紛跳車,落荒而去。
這事兒算是結了。
走出火車站,包子舉目四望,城市的道路寬闊筆直,但是並不親切。到處是打著霓虹燈的廣告牌,包子來到一家國營招待所,掏出白菜花從捐獻箱裏搞來的零票“阿姨,我要住宿。”嗑著瓜子兒的婦女看了包子一眼“單位?個人?”
“個人”“個人不接待”“那就單位”“單位的話,光有錢不行,介紹信。”
“誰介紹你來的?”
“哦,黃祖冒。”
“出去!”
包子被趕了出來。他又去一家國營飯館吃飯,被告知“雖然改革開放,但是本店需同步收糧票”,又被趕出了出來,此時入了夜,路邊的小攤也收工了,包子饑腸轆轆地走在大街上。無吃無喝無住處,他感到自己在這個陌生而繁華的地方就是個小醜,一個什麽也不懂、四處被人取笑的小醜。
火車站對麵是一個大型廣場,中央肅立著高大巍峨的蘇軍解放東北紀念碑。碑頂一架雅克-3戰鬥機唿之欲飛。紀念碑下,長椅上躺滿了流浪乞討者和在醫院找不到床位的陪護家屬。
包子連個長椅都找不到,在紀念碑下的台階上把大衣卷了,鑽了進去,雖然四麵漏風,但是還能睡。東北的十月底已經下霜,不多一會兒,包子被凍出來的鼻涕也凍住了。
恍惚中,看見一雙穿著的確良褲子的雙腳立在眼前,抬頭一看,是火車上的那位老者。這人穿得比自己也體麵不到哪去,花白頭發不修邊幅,一身洗得發白的的確良中山裝,上衣口袋掛了兩隻鋼筆,身背一個軍綠書包,同樣被凍得皴裂的手上拿著一個大餅“孩子,吃吧”。
包子從爬出天坑開始就一口飯沒吃,見著大餅也不客氣,大口地嘶嚼起來,噎得直抻脖子。老者笑了,又從身後拿出一個保溫杯“水還有溫度,你喝點。”
“我問你,你一個人跑省城來幹什麽?”老人問。
“哦,找藥,救姥姥”包子邊吃邊說。
“你剛才幫了我,我也沒什麽報答你的,我帶你去人民醫院,好不好?”老者說。
“不了,你告訴我師範大學怎麽走就行。”
“去師大幹嘛,那裏的校醫院水平一般呀,還是你有熟人?”
“不是熟人,老黃跟我說,那裏有一個教授,什麽都懂,他有辦法救姥姥。”
老者若有所思“那好吧,你跟著我走就行了。”
包子起身收拾行李卷,邊收拾邊問“爺爺,啊不,大爺,我怎麽稱唿你?”
老人笑了“我姓張,張離疆。”
“這名字好怪呀,啥意思?”
“就是離開新疆的意思呀,八十年代落實政策,我們這些老右都從新疆農墾迴到原來的崗位了,唉,走的時候是黑發小夥,迴來的時候已經是花甲老人了。”
“那這是剛起的名字呀,你原來叫啥呢?”
“你這孩子,不是派出所派來的吧?嗬嗬,我原來叫張進疆。”說完老人的臉變得嚴肅了,眼睛直直地看著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