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府禦封銀號首事人、製錢總監董采荷費盡心血,幾經考慮,各大股東多次論證,最終決定以聊城為發展中心。橫跨魯北、冀南兩省以大運河為水運基礎,以邯鄲、涉縣為旱路補充為輻,打通山西糧道、陝西市場。
再說東昌府聊城,自明朝以來就是水旱碼頭,大運河必經之地,商賈雲集的地方,所以董采荷看準聊城。
他委托閣老府的大管家李佑端在大運河碼頭的東麵買了三十來畝地,先蓋起了糧食大倉庫,北至獻縣、饒陽、安平以南廣發報單,在武強縣設點裝船,德州的糧食在故城裝船,還有清河、臨清也都設了收糧站。董采荷從禦封銀號調集大批資金衝實德州、東昌分銀號,所有大豆、高粱由董樹祥發往蘭州,所有小麥由董如川等人發往山西、陝西。
發往山西的小麥全部換成煤炭運迴山東。這樣一來,那買賣做大啦。聊城的山西會館就是禦封分號出錢修的,還有好多奇人軼事,下部書中再一一細說。
話說山西早有郭扶台的官文關照,自陽泉、晉中以南至長治、臨汾、運城等地都設有糧站,專門用小麥換煤炭,一比五兌換,即一鬥小麥換五鬥煤炭。這樣一來山西人可高興啦。常言道:人熟是一寶。
時間一長,山西人都願意和山東人做買賣,都說山東人實在,什麽破銅爛鐵山東人全要。那時我們國家還煉不了洋鐵,都是山西黃鐵、馬口鐵。那時的大車是木輪,必須褂上鐵瓦,統稱車瓦鐵,全國就山西懷柔出黃鐵條鐵,還必須章丘的鐵匠褂鐵瓦。這樣一來,山西的黃鐵就大量運往山東,也帶活了山東的手工業。章丘的鐵匠將黃鐵條做成車瓦成品銷往全國。所以說,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章丘鐵匠之說。
陝西的西安,自大唐朝建都以來就是全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禦封分號就設在鍾樓大街路北,目的就是專門收存整個陝西的皇糧國稅,隻收現銀不收糧食,糧食直接由山東運往蘭州大營,陝西隻走賬就行。
這樣一來給陝西節約了不少運費等麻煩事項,落了個都滿意。
蘭州大營的糧食總管楊忠禮,整個陝西、甘肅兩省的國稅加起來可不是個小數目,事越多啦,辦的都很順利,也省心了,各銀號光走個賬,大批軍糧就能平安如數的進庫,真是神了,有空我非到濟南跟董采荷學學不行。人家一封信就辦得如此漂亮,真帥才也。
太醫院總管禦醫董如嶺,真是人走時運馬走膘,兔子走運也逍遙。自從到了甘肅張掖城看病認識了楊老員外,在楊老員外的幫助開起了禦醫堂,真是時來運轉。
又和馬家結親找了馬小姐,不到一年功夫馬小姐一下生了一對大胖小子,真是大喜特喜,高興的董禦醫整天哼小曲。馬家也是全家高興,自從和董禦醫結了親,孩子們都學了醫,中草藥的買賣也做的很順利,隻收購起來就行啦,銷售不用管,利潤比以前還高,無半點風險,真是沾了董禦醫的大光。這一年多來,董禦醫的中藥買賣越做越大,利潤可非,有的是名貴中藥大補著身體,人越來越年輕了許多。
禦封號的運轉情況一切順利。德州、聊城、邯鄲、長治、臨汾、西安、張掖各分號發展有續。
泰山商號的茶葉、中藥、製革、製鏡、鑄鐵等業也都順利發展。周村的染織業又加了印染項目,從織到染一條龍配套生產,官衣鋪夏單冬棉忙的不可開交,形式一片大好,製錢業特別順利,存錢一律白銀,出錢一律銅幣,大量銅幣進入市場,老百姓也都認可了,反正不少買東西就行。到底鑄了多少康熙通寶,恐怕無人能說得清。
董采荷把整個禦封銀號的經營業務統交給兒子董如南掌管經營,自己倒下空來,專門找到郭扶台商議,現在國家正準備與新疆的噶爾丹大打杖,徹底消滅他們,各省抽調精兵,籌集糧草,打仗就得用錢,就得用刀槍,一旦打起來,誰也說不準能打幾年,所以老百姓得吃苦,國家缺的物資、錢財多啦。
聽說西北打仗淨用騎兵,對付騎兵有一種新兵器,叫錙客住,也叫連環炮,六台一組,用小車推著走。我這裏有個樣品,製造者叫徐昆鋼,河北棗強人,鐵匠出身,手藝特好,我已叫人到章丘繡惠找地方,也得用章丘鐵匠,炮身全是熟鐵製造,鋼沙全是生鐵澆鑄,技術要求很嚴格,咱們先鑄幾組送北京試驗,合格後再批量生產,射程在80-100丈,一打一大片,威力太大啦。郭扶台一聽,把大腿一拍說:“董大哥,您想絕啦,當今萬歲爺做夢也沒想到的事,您都想到啦,這迴咱又能賺大錢啦。需要我辦什麽,您盡管說,我全力支持”.這是一場大戲,下部書中再一一細說。
張老頭這一說,感動的小夥趕緊趴下叫爹叫娘,老倆口高興的不得了。從此,小夥改姓張,名友發,七個兒子長大後,到康熙十八年,北京開了文科考場,老大、老二同中兩名進士。七郎院原名順河岸,後改為七郎院至今。
單說兄弟七人中的老三,因排行老三,就叫張老三,百巧百能,手藝活一看便會,從十幾歲跟著河中北棗強的趙師傅學鐵匠,後學翻沙鑄件,模形工藝無以不精。這年迴到章丘,正趕上董菜荷招能工巧匠造大炮,所以張三師傅也被請了來。再加上河北棗強來的徐昆鋼師傅。草圖已經有了。經過徐師傅,張三師傅認真研究最後決定:炮筒七尺長,口徑十公分,炮鏜二十公分,炮身厚度為八至六公分,即炮鏜八公分,炮口六公分。
炮彈皮是生鐵鑄的分前後二節,前節為橫炸藥,後節為豎藥。每個炮彈都帶引火繩,得用火點著發射能打八十丈至一百丈,彈頭一炸,殺傷力很大。炮身得用熟黃鐵澆鑄,這是一道新技術,新工藝。生鐵鑄的不行,因為打幾炮炮身發熱,得用冷水降溫,生鐵鑄的容意炊口,所以不行。
多虧張三師傅,他在河北棗強專門學過黃鐵澆鑄。在他的指揮下,先做了幾根棗木炮軸心,一頭粗,一頭細,外觀噴上細黃沙,做保護層。挖了個七尺深的大坑,先用磚砌好外模,再用細沙,粉磨光,中間豎上炮軸心木柱,再將煉好的黃鐵鐵汁澆滿,出模後抽出軸心柱,第一根大炮筒澆鑄完成。
再說這炮彈的製造,非常講究,技術含量很高,其原理是根據河北省饒陽以北地區的鐵托原理製造的。炮彈的上部分為橫藥,能橫向炸。下部分為順藥,能崔著炮彈前進,裝藥時必須是老師傅,新手根本裝不了藥。通過研究裝藥師是從河北省饒陽縣呂漢村請來的,共六人,為首的叫王福狀,祖傳的手藝。講好管吃住,每人每年三百伍十兩銀子。
六人來到章丘繡惠,王師傅講得先配製火藥,這東西不能在村內生產,很危險,得在村外無人處蓋個小院,決對封畢式生產。十幾天時間,在繡惠城北的山坡上蓋了個十畝地的大院,一應用懼全部製辦齊全。先燒木炭、火硝、硫磺,此配方分兩種,即橫藥、豎藥,此配製隻有王師傅一人知道,別人根本不知道。裝配時更是講究,必須是晴天裝彈藥,藥都是經過火炒的,火信的製作更是講究,得用棉子紙,絕對的尺寸藥量。
王福狀師傅先量了彈皮的詳細尺寸,經過計算,秤好兩種火藥,一根火藥信,先裝造了一個炮彈,按裝好炮身,推到山坡上,八十至一百丈,做了一片草人,準備完畢後,將炮點著驚天動地一聲響,再看草人,一片火海,試驗成功啦!大家樂的跳高。
因大炮的後座力太大,又給炮架加了後支架輪,這樣行走更方便了。接著大夥又研究了各道工續的技術,炮彈的保存,存放。炮手的訓練。最後決定從省扶台衙門選一百名炮手,集中到章丘訓練,技術熟練後再發展。
再說山東的郭扶台,整個大炮的試驗,他都看在眼裏,從章丘迴到省衙,一直在想著大炮的事,這家夥在全國獨一無二。不光能裝備步兵,如果海戰,裝在船上也是好東西。這門技術不能外傳。心裏說,董采荷呀,你是怎麽想出來的呢。第二天一早,郭扶台來到禦封銀號,找到董采荷,說明要把製造大炮的事上報朝廷。
董采荷說,寫奏本上報說不明白,不如畫成圖樣,整個試射過程,都寫明,我培你一起到北京,先到兵部說明情況,讓兵部的上報朝廷這是程續,裏邊也大有文章可作,郭扶台一聽,很有道理,就按你說的辦吧。
過了十多天,郭扶台、董采荷十多人,帶足山東的土特產品,裝了伍大車,來到北京,先到搬旨鋪,見了董乃文、董乃武。其中董乃文早已收到董采荷的來信,信中已說明這次來京的目地,所以董乃文一切都已按排完畢。現在的楊忠仁已升至兵部待郎,李化龍已升至兵部次郎監兵部裝備總管。楊忠義還是禮部尚書抄事,董乃文早就按排了北京最好的“廣聚德”大酒店。郭扶台、董采荷十幾個人全住了進去。
郭扶台在山東雖然一省之長,一開席董采荷座首位,其於幾位,都是朝裏的官,那一個也比郭扶台官大。以前董采荷沒跟郭扶台說這些關係,今天一見,可算開了眼界。席間:董采荷把郭扶台在山東如何想著西北的戰事,為國操勞,如何想盡一切辦法招集能工巧匠,製造大炮的事,一一細說一遍。郭扶台聽後,心想董采荷真會說話,一切功勞都是我的了,我那有那本事。也吧,我順著往上爬吧。
郭扶台舉起酒杯,統敬了一杯,笑著說,我那有造炮的想法與主意,這全部是兵部衙門裏想出來的,因山東章丘出鐵匠,有這方麵的技術人才,我隻不過參與了管理,一切功勞都是兵部衙門的,就這樣互想一推,兵部就有文章可作了。
楊待郎說:“這樣吧,你們明天開一個祥細清單出來,把每台價格寫明白,每個炮彈多少錢,運費多少錢。我看這東西得在山東驗收,到時我們兵部衙門去人驗收就是啦,銀子就從山東座撥就行啦。過了兩天,楊待郎寫好本,連同圖張式樣,報價清單,一並上交給康熙大帝,楊待郎又仔細給康熙講了一遍說明大炮的射程,殺傷力,康熙聽完,龍顏大悅,張口說:先製做伍仟門吧,關於炮彈你看著訂吧,我不懂,不能亂說,一道口禦,就算托啦。楊待郎心想今迴老董又讓我爭大錢啦!
第二天,楊待郎把康熙的禦旨與董采荷、郭扶台細說一遍,兩人非常高興,北京玩了幾天,急迴山東準備事項。再說山東章丘的火炮製造情況,真是忙的熱火朝天,泰山商號從山西運迴的生鐵、焦炭,全都用上了,價格出的很貴,利潤翻了兩翻,掌櫃的樂的得跳高,心想,管事人真神了,兩年前存放的生鐵、焦炭,這迴全用上還不夠,還得從山西大批調進。
郭扶台迴到濟南省衙,心想,真他媽決啦,這次北京一行辦的順利漂亮,萬無一失,就是有事,也找不到我頭上。
我一概不知道,全是上級辦的事,我無權過問,全有兵部衙門頂著銀子我不少得,何樂而不為呢。郭扶台光知道董采荷開了個禦封銀號,可這銀號裏的學問他哪裏知道,凡存到銀號裏的銀子,支出時全是銅錢,董采荷有的是銅錢,因整個製錢局他一人管理著,市麵上已基本流通銅幣,銀子換銅錢人們都認可。
運軍糧的事,郭扶台更不知道,隻知泰山商號搞點糧食買賣,更不知現在已控製了甘肅、陝西兩省,光節省兩省的糧食運費,每年就是幾千萬兩,全是老董家的買賣,真是富可抵國。董采荷心中高興,與各股東以商議,拿出伍仟兩銀子,請了能工巧匠、在南霍村村南買了三十畝地,蓋了個董氏大祠堂,減稱董家樓子墳。以後凡是禦封號、泰山商號,周村機屋的股東們,死後全埋在這裏,並種上大柏樹,延續了二百多年。
章丘的繡惠,本是章丘縣衙所在地,這下可熱鬧啦。現在成了兵部衙間的大火炮製造基地。因大炮就地驗收,光北京來的大官多啦,縣太爺一天忙得腳不點地,整天擺大席招待。省城的郭扶台也不敢待慢,必須座鎮章丘。董采荷是創辦人,也得整天陪著做介紹,兵部楊忠仁侍郎,李化龍總管都到啦。
一天,楊忠仁侍郎單獨和董采荷談起了生意,大至意思是準備在炮彈上做文章,因為炮彈是銷毫品,一打起帳來無法統計其數,有個大至數就行啦。最後每個炮彈定為白銀六十伍兩。初步定了伍拾萬發。這炮彈最怕潮濕,每發得用油布單獨密封,每六個裝一木箱,還得單獨保管,很麻煩。
董采荷按照楊侍郎的計劃,按著日期,直接由齊東縣的延安黃河碼頭裝船。發往甘肅蘭州兵營大炮一千二百台,炮彈三萬發。並有三百名火炮手跟隨,沿著黃河直奔蘭州。
再說新疆的葛爾丹,帶領伍萬人馬,三千騎兵,一路浩蕩東進甘肅,這騎兵勇猛無比,勢如破竹,當進入柳園地界時,三千騎兵已進入清軍布下的火炮陣,達到射程後,六百門火炮一齊開火,可昔三千騎兵,二萬步兵,一頓火炮全報銷啦。勝下的掉頭就跑,打了幾十年的仗,從沒見過這種打法,震天巨響、一片火海、人馬全無,一仗下來,全遷葛爾丹,喜報入京,康熙皇爺大悅,將大炮裝備海軍,至甲午海戰全派上用場。
再說東昌府聊城,自明朝以來就是水旱碼頭,大運河必經之地,商賈雲集的地方,所以董采荷看準聊城。
他委托閣老府的大管家李佑端在大運河碼頭的東麵買了三十來畝地,先蓋起了糧食大倉庫,北至獻縣、饒陽、安平以南廣發報單,在武強縣設點裝船,德州的糧食在故城裝船,還有清河、臨清也都設了收糧站。董采荷從禦封銀號調集大批資金衝實德州、東昌分銀號,所有大豆、高粱由董樹祥發往蘭州,所有小麥由董如川等人發往山西、陝西。
發往山西的小麥全部換成煤炭運迴山東。這樣一來,那買賣做大啦。聊城的山西會館就是禦封分號出錢修的,還有好多奇人軼事,下部書中再一一細說。
話說山西早有郭扶台的官文關照,自陽泉、晉中以南至長治、臨汾、運城等地都設有糧站,專門用小麥換煤炭,一比五兌換,即一鬥小麥換五鬥煤炭。這樣一來山西人可高興啦。常言道:人熟是一寶。
時間一長,山西人都願意和山東人做買賣,都說山東人實在,什麽破銅爛鐵山東人全要。那時我們國家還煉不了洋鐵,都是山西黃鐵、馬口鐵。那時的大車是木輪,必須褂上鐵瓦,統稱車瓦鐵,全國就山西懷柔出黃鐵條鐵,還必須章丘的鐵匠褂鐵瓦。這樣一來,山西的黃鐵就大量運往山東,也帶活了山東的手工業。章丘的鐵匠將黃鐵條做成車瓦成品銷往全國。所以說,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章丘鐵匠之說。
陝西的西安,自大唐朝建都以來就是全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禦封分號就設在鍾樓大街路北,目的就是專門收存整個陝西的皇糧國稅,隻收現銀不收糧食,糧食直接由山東運往蘭州大營,陝西隻走賬就行。
這樣一來給陝西節約了不少運費等麻煩事項,落了個都滿意。
蘭州大營的糧食總管楊忠禮,整個陝西、甘肅兩省的國稅加起來可不是個小數目,事越多啦,辦的都很順利,也省心了,各銀號光走個賬,大批軍糧就能平安如數的進庫,真是神了,有空我非到濟南跟董采荷學學不行。人家一封信就辦得如此漂亮,真帥才也。
太醫院總管禦醫董如嶺,真是人走時運馬走膘,兔子走運也逍遙。自從到了甘肅張掖城看病認識了楊老員外,在楊老員外的幫助開起了禦醫堂,真是時來運轉。
又和馬家結親找了馬小姐,不到一年功夫馬小姐一下生了一對大胖小子,真是大喜特喜,高興的董禦醫整天哼小曲。馬家也是全家高興,自從和董禦醫結了親,孩子們都學了醫,中草藥的買賣也做的很順利,隻收購起來就行啦,銷售不用管,利潤比以前還高,無半點風險,真是沾了董禦醫的大光。這一年多來,董禦醫的中藥買賣越做越大,利潤可非,有的是名貴中藥大補著身體,人越來越年輕了許多。
禦封號的運轉情況一切順利。德州、聊城、邯鄲、長治、臨汾、西安、張掖各分號發展有續。
泰山商號的茶葉、中藥、製革、製鏡、鑄鐵等業也都順利發展。周村的染織業又加了印染項目,從織到染一條龍配套生產,官衣鋪夏單冬棉忙的不可開交,形式一片大好,製錢業特別順利,存錢一律白銀,出錢一律銅幣,大量銅幣進入市場,老百姓也都認可了,反正不少買東西就行。到底鑄了多少康熙通寶,恐怕無人能說得清。
董采荷把整個禦封銀號的經營業務統交給兒子董如南掌管經營,自己倒下空來,專門找到郭扶台商議,現在國家正準備與新疆的噶爾丹大打杖,徹底消滅他們,各省抽調精兵,籌集糧草,打仗就得用錢,就得用刀槍,一旦打起來,誰也說不準能打幾年,所以老百姓得吃苦,國家缺的物資、錢財多啦。
聽說西北打仗淨用騎兵,對付騎兵有一種新兵器,叫錙客住,也叫連環炮,六台一組,用小車推著走。我這裏有個樣品,製造者叫徐昆鋼,河北棗強人,鐵匠出身,手藝特好,我已叫人到章丘繡惠找地方,也得用章丘鐵匠,炮身全是熟鐵製造,鋼沙全是生鐵澆鑄,技術要求很嚴格,咱們先鑄幾組送北京試驗,合格後再批量生產,射程在80-100丈,一打一大片,威力太大啦。郭扶台一聽,把大腿一拍說:“董大哥,您想絕啦,當今萬歲爺做夢也沒想到的事,您都想到啦,這迴咱又能賺大錢啦。需要我辦什麽,您盡管說,我全力支持”.這是一場大戲,下部書中再一一細說。
張老頭這一說,感動的小夥趕緊趴下叫爹叫娘,老倆口高興的不得了。從此,小夥改姓張,名友發,七個兒子長大後,到康熙十八年,北京開了文科考場,老大、老二同中兩名進士。七郎院原名順河岸,後改為七郎院至今。
單說兄弟七人中的老三,因排行老三,就叫張老三,百巧百能,手藝活一看便會,從十幾歲跟著河中北棗強的趙師傅學鐵匠,後學翻沙鑄件,模形工藝無以不精。這年迴到章丘,正趕上董菜荷招能工巧匠造大炮,所以張三師傅也被請了來。再加上河北棗強來的徐昆鋼師傅。草圖已經有了。經過徐師傅,張三師傅認真研究最後決定:炮筒七尺長,口徑十公分,炮鏜二十公分,炮身厚度為八至六公分,即炮鏜八公分,炮口六公分。
炮彈皮是生鐵鑄的分前後二節,前節為橫炸藥,後節為豎藥。每個炮彈都帶引火繩,得用火點著發射能打八十丈至一百丈,彈頭一炸,殺傷力很大。炮身得用熟黃鐵澆鑄,這是一道新技術,新工藝。生鐵鑄的不行,因為打幾炮炮身發熱,得用冷水降溫,生鐵鑄的容意炊口,所以不行。
多虧張三師傅,他在河北棗強專門學過黃鐵澆鑄。在他的指揮下,先做了幾根棗木炮軸心,一頭粗,一頭細,外觀噴上細黃沙,做保護層。挖了個七尺深的大坑,先用磚砌好外模,再用細沙,粉磨光,中間豎上炮軸心木柱,再將煉好的黃鐵鐵汁澆滿,出模後抽出軸心柱,第一根大炮筒澆鑄完成。
再說這炮彈的製造,非常講究,技術含量很高,其原理是根據河北省饒陽以北地區的鐵托原理製造的。炮彈的上部分為橫藥,能橫向炸。下部分為順藥,能崔著炮彈前進,裝藥時必須是老師傅,新手根本裝不了藥。通過研究裝藥師是從河北省饒陽縣呂漢村請來的,共六人,為首的叫王福狀,祖傳的手藝。講好管吃住,每人每年三百伍十兩銀子。
六人來到章丘繡惠,王師傅講得先配製火藥,這東西不能在村內生產,很危險,得在村外無人處蓋個小院,決對封畢式生產。十幾天時間,在繡惠城北的山坡上蓋了個十畝地的大院,一應用懼全部製辦齊全。先燒木炭、火硝、硫磺,此配方分兩種,即橫藥、豎藥,此配製隻有王師傅一人知道,別人根本不知道。裝配時更是講究,必須是晴天裝彈藥,藥都是經過火炒的,火信的製作更是講究,得用棉子紙,絕對的尺寸藥量。
王福狀師傅先量了彈皮的詳細尺寸,經過計算,秤好兩種火藥,一根火藥信,先裝造了一個炮彈,按裝好炮身,推到山坡上,八十至一百丈,做了一片草人,準備完畢後,將炮點著驚天動地一聲響,再看草人,一片火海,試驗成功啦!大家樂的跳高。
因大炮的後座力太大,又給炮架加了後支架輪,這樣行走更方便了。接著大夥又研究了各道工續的技術,炮彈的保存,存放。炮手的訓練。最後決定從省扶台衙門選一百名炮手,集中到章丘訓練,技術熟練後再發展。
再說山東的郭扶台,整個大炮的試驗,他都看在眼裏,從章丘迴到省衙,一直在想著大炮的事,這家夥在全國獨一無二。不光能裝備步兵,如果海戰,裝在船上也是好東西。這門技術不能外傳。心裏說,董采荷呀,你是怎麽想出來的呢。第二天一早,郭扶台來到禦封銀號,找到董采荷,說明要把製造大炮的事上報朝廷。
董采荷說,寫奏本上報說不明白,不如畫成圖樣,整個試射過程,都寫明,我培你一起到北京,先到兵部說明情況,讓兵部的上報朝廷這是程續,裏邊也大有文章可作,郭扶台一聽,很有道理,就按你說的辦吧。
過了十多天,郭扶台、董采荷十多人,帶足山東的土特產品,裝了伍大車,來到北京,先到搬旨鋪,見了董乃文、董乃武。其中董乃文早已收到董采荷的來信,信中已說明這次來京的目地,所以董乃文一切都已按排完畢。現在的楊忠仁已升至兵部待郎,李化龍已升至兵部次郎監兵部裝備總管。楊忠義還是禮部尚書抄事,董乃文早就按排了北京最好的“廣聚德”大酒店。郭扶台、董采荷十幾個人全住了進去。
郭扶台在山東雖然一省之長,一開席董采荷座首位,其於幾位,都是朝裏的官,那一個也比郭扶台官大。以前董采荷沒跟郭扶台說這些關係,今天一見,可算開了眼界。席間:董采荷把郭扶台在山東如何想著西北的戰事,為國操勞,如何想盡一切辦法招集能工巧匠,製造大炮的事,一一細說一遍。郭扶台聽後,心想董采荷真會說話,一切功勞都是我的了,我那有那本事。也吧,我順著往上爬吧。
郭扶台舉起酒杯,統敬了一杯,笑著說,我那有造炮的想法與主意,這全部是兵部衙門裏想出來的,因山東章丘出鐵匠,有這方麵的技術人才,我隻不過參與了管理,一切功勞都是兵部衙門的,就這樣互想一推,兵部就有文章可作了。
楊待郎說:“這樣吧,你們明天開一個祥細清單出來,把每台價格寫明白,每個炮彈多少錢,運費多少錢。我看這東西得在山東驗收,到時我們兵部衙門去人驗收就是啦,銀子就從山東座撥就行啦。過了兩天,楊待郎寫好本,連同圖張式樣,報價清單,一並上交給康熙大帝,楊待郎又仔細給康熙講了一遍說明大炮的射程,殺傷力,康熙聽完,龍顏大悅,張口說:先製做伍仟門吧,關於炮彈你看著訂吧,我不懂,不能亂說,一道口禦,就算托啦。楊待郎心想今迴老董又讓我爭大錢啦!
第二天,楊待郎把康熙的禦旨與董采荷、郭扶台細說一遍,兩人非常高興,北京玩了幾天,急迴山東準備事項。再說山東章丘的火炮製造情況,真是忙的熱火朝天,泰山商號從山西運迴的生鐵、焦炭,全都用上了,價格出的很貴,利潤翻了兩翻,掌櫃的樂的得跳高,心想,管事人真神了,兩年前存放的生鐵、焦炭,這迴全用上還不夠,還得從山西大批調進。
郭扶台迴到濟南省衙,心想,真他媽決啦,這次北京一行辦的順利漂亮,萬無一失,就是有事,也找不到我頭上。
我一概不知道,全是上級辦的事,我無權過問,全有兵部衙門頂著銀子我不少得,何樂而不為呢。郭扶台光知道董采荷開了個禦封銀號,可這銀號裏的學問他哪裏知道,凡存到銀號裏的銀子,支出時全是銅錢,董采荷有的是銅錢,因整個製錢局他一人管理著,市麵上已基本流通銅幣,銀子換銅錢人們都認可。
運軍糧的事,郭扶台更不知道,隻知泰山商號搞點糧食買賣,更不知現在已控製了甘肅、陝西兩省,光節省兩省的糧食運費,每年就是幾千萬兩,全是老董家的買賣,真是富可抵國。董采荷心中高興,與各股東以商議,拿出伍仟兩銀子,請了能工巧匠、在南霍村村南買了三十畝地,蓋了個董氏大祠堂,減稱董家樓子墳。以後凡是禦封號、泰山商號,周村機屋的股東們,死後全埋在這裏,並種上大柏樹,延續了二百多年。
章丘的繡惠,本是章丘縣衙所在地,這下可熱鬧啦。現在成了兵部衙間的大火炮製造基地。因大炮就地驗收,光北京來的大官多啦,縣太爺一天忙得腳不點地,整天擺大席招待。省城的郭扶台也不敢待慢,必須座鎮章丘。董采荷是創辦人,也得整天陪著做介紹,兵部楊忠仁侍郎,李化龍總管都到啦。
一天,楊忠仁侍郎單獨和董采荷談起了生意,大至意思是準備在炮彈上做文章,因為炮彈是銷毫品,一打起帳來無法統計其數,有個大至數就行啦。最後每個炮彈定為白銀六十伍兩。初步定了伍拾萬發。這炮彈最怕潮濕,每發得用油布單獨密封,每六個裝一木箱,還得單獨保管,很麻煩。
董采荷按照楊侍郎的計劃,按著日期,直接由齊東縣的延安黃河碼頭裝船。發往甘肅蘭州兵營大炮一千二百台,炮彈三萬發。並有三百名火炮手跟隨,沿著黃河直奔蘭州。
再說新疆的葛爾丹,帶領伍萬人馬,三千騎兵,一路浩蕩東進甘肅,這騎兵勇猛無比,勢如破竹,當進入柳園地界時,三千騎兵已進入清軍布下的火炮陣,達到射程後,六百門火炮一齊開火,可昔三千騎兵,二萬步兵,一頓火炮全報銷啦。勝下的掉頭就跑,打了幾十年的仗,從沒見過這種打法,震天巨響、一片火海、人馬全無,一仗下來,全遷葛爾丹,喜報入京,康熙皇爺大悅,將大炮裝備海軍,至甲午海戰全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