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甘肅張掖城禦大夫董如嶺,這一年多來名聲大振,幹的得心應手。一天有空,出了門順大街溜達,一直走到張掖城的最西頭,一看是個名貴藥材交易市場。他仔細一看,全是在皇宮裏才能見到的名貴真藥。山東的市麵上、民間根本見不到。


    有藏紅花、西牛角、羚羊角、青藏高原的雪蓮、賀蘭山的枸杞、人參、鹿茸等等。一問價格,低的嚇了一跳,心想這還了得,我得如此這般,全部收購運迴濟南,比黃金還貴呀!所以黃金有價,藥無價。


    第二天的中午,禦醫董如嶺來到楊府,見了楊老員外,下人趕緊衝水下茶,兩人喝著水,董如嶺說:“我推算日期,最近軍糧可能快到了,你和老三忠禮說一聲,全部貨款不要帶迴山東,咱留在張掖開一個銀號,給他們一個迴執證明,說明這一次軍糧連本帶利共計折銀多少,現已存入甘肅分號就行。下一步我想幹個別的買賣,現在即辦。濟南那邊我去信說明,讓他們照辦就行啦”。


    運糧船隊繼續西行,可樂壞了傻大個董乃廣,風陵渡口一戰,白撿了個媳婦,真是劃算。桃花山上的眾人,有家口孩子的,行動不便就留在山上,單身漢都跟著船走。從此船上又多了30多口人。


    又走了20多天,這天來到渭南黃河碼頭,再往前水太淺已無法前行,隻好顧大車改為旱路,一路直行奔蘭州而來。十幾天後來到蘭州,找到軍糧庫,見了楊忠禮總管,董樹祥呈上父親的信,楊總管一看心中明白,早已做好接貨準備。馬上按排手下,過秤驗收入庫,辦完後一一對賬,還漲了幾十擔,董樹祥心中明白,這趟買賣一算賬,除去一應開銷外,總收入還翻了一翻。


    再除去成本,淨利潤按5:5分成,高興的楊總管不得了。按排車隊結清運費迴去。楊總管帶了董樹祥、董佃遠、劉一虎等30多人,奔張掖城而來。


    再說張掖城的楊忠誌、楊忠信,按照禦大夫董如嶺的吩咐,按排了一個大庫,20多個夥計,在張掖城的市場上大批收開了中藥。收購價格一律按禦醫說的辦理。楊府銀號有的是銀子,商販也放心。聽說楊府收購藥材全來啦。幾天工夫,各種藥分類包裝收了滿滿一大庫,能裝十幾輛大車。


    一切買賣辦的都很順利,一天楊老員外特別高興,心想,自從禦大夫來到我家,我家好象添了財運。又開大藥鋪,又收購藥材,又從山東運糧,各種買賣做的都很紅火,我看禦大夫是個福星。說什麽也不能讓他走了。我得想個辦法,把他家留在這裏。


    再說張掖城北關有個馬家大戶人家,名馬友河。早年跑西寧至貴德等地,專做皮張生意,家有兩個兒子,名士方、士慶。馬老員外40來歲上,又從西寧找了個姓姬的姑娘,18歲做為外宅,在張掖東門裏買了個大院,養在裏邊。這馬老員外走南闖北20多年,老來圖個樂。兩個兒子也不好說什麽。


    心想,老娘沒了,父親一輩子也不容易,到老來高興,也有個伴,愛怎麽著怎麽著吧。誰知道不到一年,淨生個了大胖女兒,這下可急壞了馬友河,又是高興,又是鬧心,自己40多歲啦,孫男娣女一大群,這下可好了,又添了小女兒,我馬友河在張掖城也算成名人物,叫我見了人怎麽說話,以後孩子們怎麽稱唿,越想越覺得鬧心,幹脆關了大門,整天悶在家裏,不出門。越是這種新聞傳得越快。沒幾天,楊府的楊老員外也聽說了,樂得差點沒背過氣去。因跟馬友河是至交,他比馬友河大十幾歲,當年兩人一起跑西寧、貴德,合夥做皮張生意,吃喝不分彼此。心想,不行,我得逗逗他去,取他個樂。


    想罷,從家裏抱了個大紅毛公雞,哼著小曲,奔東關馬有河家而來。到了大門前,門關著,趕緊叫門,來開門的正是馬友河。楊老員外一見麵,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來賀喜來啦!”鬧得個馬友河哭笑不得,因兩人是至交,趕忙讓至上房,置辦酒菜招待不提。


    再說楊忠禮總辦,沒幾天功夫帶著眾人來到張掖楊府見了父親,一一做了介紹,並單獨介紹了董樹祥:“這位是禦大夫的兒子,這次軍糧買賣就是他帶頭運來的,一路很順利,現已打發人迴山東繼續收糧去啦。這種買賣我們接著做,您老放心吧。”接著讓人把禦大夫找來,董樹祥一看父親,雖幾年多不見,人到越精神越年輕了。父子之情高興得免不了掉了幾眼淚。


    工夫不大,下人早準備好酒席,按著輩份,董樹祥按排董佃遠座了主席(因比禦醫董如嶺大一輩),楊老員外次席,禦大夫、楊忠禮、劉一刀、劉小姐等按照輩份、年齡都一一入席,開喝起來。其於跟來的夥計們,另有安排,招待自不必細說。


    席間,董佃遠說:“楊老員外真是緣分,我當年在北京楊次郎府上幹了四年多,告老還鄉後沒事了,教了一幫徒弟,都是我的些晚輩們,這不這次運糧跟了來,給他們壯壯膽。其實您是長輩,我和次郎論弟兄,今天這個首席我不應當座。來,借這次機會我先敬您老一杯。”


    楊老員外也不推讓,端起酒杯一口喝幹。這時董佃遠又說:“我們山東是孔孟之鄉、禮節多,我比禦大夫在家大一輩,今天我才座主席,我代表我們姓董的爺們敬您第二杯,也叫好事成雙。說完自己先喝了下去。楊老員外隻得又喝了下去。大家又互相敬了一番。這時,楊老員外說:“董統領,你既然是大輩得給我做主,你先喝一杯,我有話單獨跟你說。”


    董佃遠心直口快是個急性人,一聽老員外有話說,又不知是什麽事,急忙端起杯一口幹掉,老員外說:“你跟我來”兩人到了裏間,楊老員外說:“我打算再給老禦醫續個晚房,他才60出頭,身體滿好,早晚也有個人照顧,樹祥在場,我不好意思張口。女方是東關馬家,我的至交好友的女兒,十六、七歲,人長的特別好,我早就有心辦辦,就是沒有機會。


    這次你來,你又是董家的大輩。就做個主吧。”董佃遠一聽,哈哈大笑:“您老是想把禦大夫定在張掖城,怕他跑了,再拴上根繩。”說罷,兩人都哈哈大笑起來。董佃遠說:“這樣吧,咱以給我徒弟董乃廣完婚為名,給他來個一事雙辦。讓樹祥在這裏玩幾天,和忠禮先去渭南按排船往山東運中藥。他倆一走,我們就娶媳婦怎麽樣?”老員外點頭說:“甚好、甚好,就按你說的辦。”


    第二天,禦大夫董如嶺和兒子董樹祥在中藥鋪商量了一天。董樹祥從收糧、運糧、交糧、結算、利潤、分紅辦法、所餘銀子與父親交辦明白。


    又講了濟南雙號的首事人董采荷、爺爺董采封、董如昆等人,如何按照首事人的計劃聯合的周村李家、鄒平苑家、章丘孟家、商河鄭家、聊城傅家等幾家大股東以參股的形式按大小股購買的振號,每個振號50萬兩銀子,現銀交換,禦封銀號給開存票,三年後再分紅利,平時有急用,也可到禦封銀號支取現錢。首事人從北京迴來,穿著正五品官服,製錢總監,就連郭扶台也整天跟著轉,很聽話。我還聽說,這第一次就往北京押送五萬萬兩,首事人真有辦法。


    董禦醫聽完,心中明白,非常高興,就將自己購運中藥的想法下一步讓濟南如何辦理、批發價格、各種中藥的利潤明細、結算方法,各種貨錢的周轉辦法再一一細說一遍,董樹祥聽的明白,並一一記下來。迴到濟南後,再向泰山商號交待。一切按排完後,董樹祥帶領幾個夥計和楊總辦直到陝西渭南雇船準備去了。


    離中藥鋪不遠路東,忠誌、忠信哥倆給按排了個大院,一應家具用品齊全,選了個黃道吉日,尤其是楊老員外更是忙的不亦樂乎,兩頭跑,一頭是東關馬家,馬有河好說,可他小婦人就是不同意這門婚事。一是禦大夫年齡大,二是還有個大媳婦。


    楊老員外費盡口舌,千保證,萬保證,才算應承下來。趕緊送了聘禮,一切都是楊老員外辦的。老禦醫根本不知道,隻知是給董乃廣完婚。董乃廣的婚事好辦,劉一刀在此,女兒劉興蓮同意,董佃遠證婚,一場酒席就行啦,沒別的說法。董禦醫就不行啦,一來馬家是大戶很講究,不能潦草,這邊董禦醫還不同意再找,楊老員外就將此事一五一十和董佃遠一說,董佃遠以前也不知此事,隻知道楊老員外的好心給自己的徒弟完婚。這下可好,董家一下娶兩房媳婦。


    不行,事已至此,不能讓老員外沒麵子,他的麵子比銀子重。想罷,找到禦大夫,先以長輩的口氣臭罵一頓,再將利害關係細說起來。說:“你在這張掖城人單事孤,不管別人怎麽說,你和馬家成親,是親三分向,馬家的勢力也不小,咱在張掖等於多了份膀子,我聽說馬家是做皮張生意的,以後我們也聯合起來,往山東做做製革買賣,何樂而不為呢。”董佃遠一席話,說的禦大夫隻好點頭同意。


    後人有人作詩戲說董老禦醫的晚年婚事,在當地流傳甚廣:十六新娘六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再說馬家,士方、士慶都是大孝子,不管怎麽說,小妹也是我們馬家的親骨肉,正正經經的嫡女,看在老爹的麵子上也應該把喜事辦好。再說,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婚姻,禦大夫雖然歲數大了點,但人品好,醫道高,張掖城誰不知道此人,單憑醫道,八輩子也吃不完啦。過門後,就是至親,我們家的孩子們都讓他改行賣藥學醫,我看很好。


    過門這天,忠誌、忠信親自張羅,凡事都辦的井井有條。不知道的還認為禦大夫一下娶了兩房呢。前來賀喜的多啦,主要是為了感謝董禦醫的。人家給看好病,不收錢,再說以後還得用人家,雖說沒什麽大禮可收,但人可多了。人來人往,比趕集的還多。


    光酒席就擺了三百多桌,樂的個劉一刀、董乃廣直笑。心想,可沾大光啦,以後的大事,下部書再自有細表。


    再說董樹祥,跟著楊總辦來到渭南黃河碼頭,一路有官府招待按排,為的是往後再走這趟好辦事。貨物一到雇好大船,幾天工夫,裝了整整四大船中藥,等董佃遠、劉一刀到齊,拔錨開船,順水往濟南而來,張掖那邊多了個董府,特意留下董乃廣、劉興蓮小姐,還有武功好的十幾個夥計做照應。下部書,清兵爭西寧時,董乃廣、劉興蓮隨軍西征,押運糧草,大立奇功,再一一細說。


    再說南霍村的董乃廣,出生於南霍村的後爐房,親兄弟八個,他排行老伍。周村綢緞莊織綢廠的機師,董乃玉是他六弟。開西醫珍所的董乃祥是他四哥。家裏按著幾盤鐵匠爐,長年專生產收莊稼的鐮刀,蠍子牌的字號,遠近很出名。


    還開了個彈棉花的彈房,買賣也很紅火。董乃廣八歲習武,到董佃遠是第二個師傅。十五歲上已長成一米八多的大個子,一身的好力氣。十七、八歲上就與別人打伴到淄川推磁貨做買賣。有一年冬天他推著一車子磁貨由淄川迴來,過了小清河,晚上住在魏橋村南的位家大車店裏。店撐櫃的叫位玉昆,位家大車店已開了兩輩,是個老店,買賣很好。魏橋村的交通位址太好,南北大官道,南通章丘、萊蕪,北通惠民以北各縣,來往的商人,一班都愛住魏家老店。


    說來也巧,南霍村有個董乃貞,長年跑萊蕪做買賣。他趕著兩匹騾子的大車,由其是他的兩匹騾子,比別人的騾子高一頭,人見人愛,今天從萊蕪拉著貨迴來,路過章丘的辛寨子村,被個潑皮無賴一眼看種兩匹騾子,能買幾佰兩銀子,天已快黑,晚上定住魏橋魏家老店,我們今晚去偷來換點銀子花花。


    吃晚飯的時候董乃貞的大車到了魏家老店,因董乃貞是常客和魏掌櫃的很熟,卸了車喂上騾子,洗了臉,董乃貞很講究,做的生意也大,每次吃飯必須四個炒菜、二兩酒,菜炒好還沒喝呢,這時董乃廣、董樹禮、董樹宣三人推著小車進了位家店。董乃貞一看是自己人,趕緊叫位掌櫃的再多加幾個菜。董樹禮、董樹宣是晚輩,管滿酒、倒茶,爺們四個喝了起來。


    辛寨村的伍個潑個無賴來到魏橋,等到後半夜,趴牆進了魏家老店,打開大門,兩個在門外望風,三個進了大院,來到牲口棚,攆了兩匹騾子就走。這時正趕上董乃貞半夜起來喂牲口,一看兩個人攆著騾子,後邊一個人趕著往外走,董乃貞急了,大叫,有賊,抓賊啊!


    董乃廣一聽董乃貞在院裏大叫有賊,拿了頂車子的棍子就跑到院子裏,一看,小偷正攆著騾子往外走,小偷一看走不了,伍個人轉迴身與董乃廣就動手打。這時董樹禮、董樹宣、董乃貞三人叢外圍圈了過來,他們都是練家子出身,別說伍個毛賊,就是正規軍隊百八十的人也乃何不了他們四人。


    像小雞似的就叫董乃廣一手一個抓進院來,其於三個也都讓抓進來。伍個人嚇的磕頭救繞。這時魏掌櫃的也起來了,一看,認識其中一個叫張連法,從小沒爹娘,沒人管教,不幹正事。魏掌櫃大罵一頓,給他們講了夥情,董乃廣才放了伍個。魏掌櫃的意思是怕如果報官,結下仇,以後再來報複他。所以沒報官,這時天已放亮,魏掌櫃趕緊製酒招等董乃廣四人,從此結成好友,隻要南霍村的人住店,決不收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曾經的黃河岸邊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城易書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城易書生並收藏曾經的黃河岸邊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