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此時,根據地的鋼鐵已經是出類拔萃了,再經過一噸重錘鍛打,這質量當然妥妥的超越了百煉鋼。


    鋼鐵質量越來越好,帶來的好處多多。


    事實證明,有了好鋼,滾珠軸承完全能夠做得出來。


    用牛油潤滑也不成問題,關鍵問題是純手工鍛打成品率不高,產量太低,成本太高。


    因為最好的百煉鋼就很貴了,還要手藝最精湛的鐵匠大師傅親自打製。


    還得按照黃毅的標準化進行驗收,規格差一絲半毫都判定為不合格。


    黃毅算成本都是給足用料、算足工錢。


    但凡是這個時代沒有,因為自己開了金手指而橫空出世的產品,都得加價一倍以上,有的甚至於幾倍十幾倍幾十倍。


    加價多少根據是否容易仿製決定,軸承這種能夠革命車輪的產品,售價應該等同於白銀。


    也就是說假設一個軸承一斤重,如果外銷,那麽售價就得是十六兩白銀,要價三十兩以上。


    在產量如此之低的情況下,滿足自用還嫌不夠,絕無可能單獨出售軸承。


    造車,造出舒適輕便的四輪馬車外銷,而且是銷往宣府、京城,去賺達官貴人、地主老財的銀子才能達到劫富濟貧的效果。


    免得大量財主囤積金銀讓市場經濟進入死循環。


    末世的經濟都是畸形的,前方吃緊後方緊吃,達官貴人更加窮奢極欲。


    如果根據地出產的四輪馬車裝上了減震器,用上了手搖玻璃窗,還有自帶蜂窩煤爐燃燒提供熱水循環的暖氣片。


    這種寬敞明亮的四輪馬車,坐上去再也不是顛簸得骨頭如同散了架的感覺,


    肯定會類似於後世高級轎車那般,被不差錢的達官貴人、地主老財追捧。


    沒有合格的鋼材,短期內根本不可能仿製出轉向軸、軸承、鉸鏈、輪轂和減震器。


    沒有玻璃也做不出手搖玻璃窗。


    根據地肯定能夠壟斷豪華客運四輪馬車市場,擁有定價權。


    故而黃毅畫出了四輪馬車的圖紙,要求藍進魁負責樣車的製造,爭取六個月內完成兩輛上路測試。


    黃毅來檢查、視察工廠、作坊之時喜歡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說得最多的就是標準化、標準化、第三遍還是標準化。


    上行下效,處於根據地最高領導地位的黃毅如此重視標準化,所以生產出了規格統一的軸承、輪轂、轉向軸。


    所以根據地的貨運馬車已經不僅僅是兩輪,每個月都有載重量翻了一倍的四輪大車增加。


    車輪革命能夠使大車的效率倍增,即便鋼鐵的產量跟不上需求,也得咬著牙硬著頭皮上。


    根據地以後隻增加四輪馬車,逐步淘汰效率低下的兩輪馬車。


    打喀喇沁部落,消滅部落中的貴族,收繳的金銀財寶珍珠瑪瑙以白銀計超過二十萬兩。


    銀子這東西留著沒有意義,買迴糧食雇傭勞動力燒製水泥、冶煉鋼鐵、建起房屋才是當務之急。


    反正一個開采運輸石頭的壯勞力每天幹五個時辰,幹一個月,收入不低於一兩銀子。


    城池規模肯定會越來越大,黃毅舍不得可耕種的土地,反正水泥廠需要儲備大量原料。


    所以製定規劃,城池向東南擴展,開鑿那裏的山包,先平整出兩平方公裏的土地。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他們砸開石頭時但凡發現大小合適的都收集起來。


    重量二十斤到五十斤的石頭當然是用來壘砌城牆,蓋民居、建造集體宿舍也需要大量的石頭。


    因為有取之不盡的石頭,所以磚瓦廠基本上用不著燒磚,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燒瓦。


    不僅僅是開采石頭,這個冬天,挖煤、挖鐵礦石的人手也增加了很多。


    暫時用不了這麽多產量不要緊,可以儲備起來應對農忙時的產量銳減。


    雖然有黃毅正確的指導,有黃毅親手繪製的圖紙、注明的工藝流程,鑄炮還是經曆了十幾次失敗。


    失敗是成功他媽果然不假。


    帶領幾十個工匠鑄炮的大師傅劉漢終於積累了經驗,掌握了正確的方法。


    四門根據地生產的大炮經過五六百次射擊實驗依舊完好無損。


    四門炮兩個規格,黃毅沒有用三磅炮、六磅炮計算炮彈,而是用後世五百克的斤。


    黃毅手機裏保存了很多十六、十七、十八世紀的前裝滑膛炮的資料。


    知道此時的歐洲已經開始使用便於運輸的三磅青銅炮,這種炮通常被稱為團炮。


    還知道瑞典人曾經用皮革製造過最輕便的火炮。


    這種能夠發射三磅炮彈的皮革火炮才七十五公斤,由銅芯鐵箍外包皮革製成,還參加過實戰,最後因為太容易毀壞而放棄。


    團炮相對較輕,重量約一百二十至一百四十公斤,通常由一至兩匹馬牽引,隻需兩個炮手就能開火。


    這些火炮可以發射所有常見彈藥,發射霰彈的有效殺傷距離達到一百五六十米。


    根據地生產的三斤團炮長度接近四尺,口徑七厘米,重量三百斤,可發射由一百個重量三四錢鉛球或者鐵球組成的霰彈。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一匹馬就能拉得動炮車,兩匹馬就能拉著這種炮疾馳。


    意味著一門炮能夠頂一百個火槍手齊射。


    意味著韃子、建奴騎兵衝鋒時會遭遇彈雨覆蓋!


    嘿嘿!沒有機關槍,有這種瞬間噴出一百顆子彈的大殺器,以後跟建奴、韃子幹仗肯定能夠以更小的傷亡造成更大的殺傷。


    歐洲人把這種炮叫做團炮,因為一開始是一個團配一門,後來增加到兩門。


    團炮實際上是野戰跑,步兵裝備了滑膛槍依舊不能夠對抗騎兵密集衝鋒。


    但是搭配一定比例的能夠快速發射霰彈的野戰跑,就不怕騎兵了。


    這恰恰能夠彌補漢人軍隊騎兵數量少的短板。


    黃毅不太清楚此時歐洲的一個團究竟有多少人,反正覺得僅僅是配一兩門炮少了些。


    以後的戰爭肯定是火力壓倒一切,當然是火炮越多越好。


    他的計劃是炮兵單獨成軍,直屬根據地總部指揮。


    參戰時每個百總外加一個或者兩個使用一門到四門三斤炮的炮兵小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比崇禎大一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實在閑得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實在閑得疼並收藏我比崇禎大一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