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這天,江安城萬人空巷,全城上千個報名點全都被擠的水泄不通,連下午兩點高達46度的高溫都沒能嚇退瘋狂的人群,長長的隊伍看不到首尾……
而位於江安二環外的一家名為“福壽如山”的小超市也在這一天關門停業,超市裏麵,齊夏和肖嶺正領著幾個人在清點貨物並裝箱。
齊夏和肖嶺剛認識沒幾天,不是很熟,肖嶺隨口道:“報名點要到晚上八點半才關門,等我們忙完了你還趕得上。”
齊夏興趣缺缺:“我初中都沒上幾天,不合要求。你呢,呆會兒你會過去?”
肖嶺歎氣:“不去不行啊,我媽這陣子天天燒香,算是了卻她的心願吧。”
齊夏笑:“是啊,不報的話,她肯定念叨說你本來是可以去地下城的。”
肖嶺也笑了:“別說進不去,就算運氣好進去了,真的就更好?那麽大一個地下城,隻放了兩萬個招工名額出來,我估計進去了也是去種地,現在種地可是個高危職業,一不小心就癌了。”
齊夏奇道:“那你還要跟著宋哥走,到那邊不也是種地?”
肖嶺正色:“那不一樣。我們規模小,種的糧食夠自家吃就行了,產量少一點也無所謂,可以盡量避開白天太陽最毒的時候。地下城可是要養活一兩百萬的非農業人口,估計一個農民要養活十幾甚至是幾十個人,產量少了哪成?白天不下田肯定不可能,誰知道那個防護罩靠不靠譜?”
齊夏感歎:“讀過書就是不一樣,像我,隻曉得跟著宋哥風哥準沒錯,哪裏說得出這麽多道道。”
“你要聽什麽道道?”隨聲許淩風走進來,笑著問。
“風哥。”
他剛一露麵,超市裏幾個人同時出聲,隨即又都覺得有點不對勁,搞的好像黑社會似的,一起笑起來。
許淩風笑道:“趁著我在這兒,有問題快問啊。”
一個工人連忙道:“我就想問問我們需要開車嗎?”
“可以開車,但我不建議你們開。以後肯定弄不到汽油,車子開過去就成了擺設,還不如把汽車賣掉,盡可能地換成物資。你們放心,我們準備了足夠的大貨車幫大家搬東西,不過隻能裝物資,家俱電器什麽的就不要帶了。”
又有人問:“除了糧食,什麽樣的物資最重要?”
“鹽,常見藥品,維生素,各種常用工具,都可能準備一些。另外就是過冬的物資,棉衣棉被,最好是羽絨服羽絨被,都要多準備幾件,你們知道現在的冬天有多冷,那邊比這裏還要寒冷。對了,鞋子也很重要,特別是冬天穿的靴子,還有雨靴,以後沒了工廠,這些東西都買不到。”
“嗯,還有擦屁股的卷紙,我猜也沒地兒買去。”有個工人接口,所有人笑起來。
另一個人又問:“農具呢?”
“大型的農機我們已經準備了,小型農具可以帶,不過當地應該有不少。”然後許淩風看向齊夏,“我看你張嘴幾次了,是有很嚴重的問題?”
“是啊,風哥,你隻給了我60個名額,可我那兒至少有一百個人想去,嚴重超標啊。”齊夏很苦惱。
許淩風卻似早有準備:“我給你的60個名額,是進安全區的名額,安全區以外,應該還可以住上幾百人。不過你要跟他們講清楚,安全區我們會花大力氣保護,安全區以外,我們也會保護,但是力度肯定要小很多,而且就算是進了安全區,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安全。”
齊夏眉開眼笑:“沒關係,沒關係,從來都沒有百分之百安全的地方,現在就更不要說了,他們又不是三歲小孩子,這點道理都不懂的話那就繼續留在江安吧。不過,有幾戶可能連路上的口糧都不夠,怎麽弄?”
“十二歲以下的孩子我們會提供食物,成年人的話,會有一些工作機會,比如開貨車的司機,晚上的守衛,還有做飯搬東西等等,都需要人手,實在不行還可以先打借條,秋收以後再還,不收利息。”他看齊夏又要眉開眼笑,於是補充一句,“你那些人都靠譜嗎?記住,我們不養懶漢,眼睛放亮一點,別弄些偷奸耍滑吃裏扒外的進來。對了,油嘴滑舌一肚子鬼心眼兒的也別弄進來,有你一個就夠了。”
眾人大笑。
等到笑聲停下,許淩風才又開口:“你們手上有車有房子的,可以著手處理了,價格低一點沒有關係,我們25號上路,如果到時候手上還有房子什麽的沒有脫手,車隊可是不會等你們的啊。後天下午我們開個會,就在‘明生診所’,到時候我會交待一些注意事項。現在大家趕快把貨架上的東西都收起來,分門別類放好,馬上有一批貨要運過來,你們守夜的時候要警覺一點……”
這家“福壽如山”小超市是許福山名下的產業,主要目的不在賺錢,而是為了方便囤貨和換米。所謂“換米”,即是用新米替換掉陳米,是這一兩年才出現的新生事物——很多富戶都囤積了一批糧食,但糧食的保值期有限,存放了兩年的陳穀子就已經很不好吃了,再放久一點更是要生黴變質,於是,富戶們為了不讓手上的糧食變成“陳芝麻爛穀子”,各顯神通,什麽花樣都玩出來了。
許福山想出來的法子是開一家小超市,通過正規渠道購進當年的新米,而賣出去的則是自己手上囤積的舊年陳米,價格上當然會便宜一些,如此一買一賣之間,就把陳米換成了新米。除此之外,他還可以通過超市囤積其它食品以及日用品,可說是一舉兩得。
這麽幹的富豪絕對不隻許福山一個,但許福山絕對是動手最早的那一批,他不隻開了這家小超市,甚至還把超市的店麵都給買了下來,這個地方原本是底樓帶地下室,一共兩層,他隻用底樓做生意,把地下室改成了倉庫,許淩風接手後,幹脆把這兒當作了一個據點。
沒多久,三輛解放貨車停在門外,車上跳下來十七八個精壯漢子,半個小時就卸車完畢。
男人們卸車的時候,許淩風把他們的頭兒帶到了倉庫一角,那裏堆著幾十包大米,大概有四五千斤,許淩風道:“麻煩你們把它們打散了裝成小袋,每袋10斤,你們這幾天晚上辛苦一下,給帳篷區那邊送過去,不要被人發現了。”
男人看著糧食有點發呆,張了張口,最終還是長期養成的習慣占了上風,什麽都沒問,迴答了一聲“好。”
他不問,許淩風卻沒打算不說:“我們準備的糧食已經足夠了,帳篷區那邊很多人家都快斷頓了,雖然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但總好過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餓死或者挺而走險。”何況其中有個別運氣好的,因為這十斤糧挺過了最艱難的日子,以後慢慢好了起來也說不定。
能力所限,他們能為江安做的,也就這些了。
*--*--*
陳慧蘭用刀子小心地刮去紅薯上的泥點,又用布盡量把紅薯擦幹淨,這才舀了半杯水把它清洗了一遍,然後連著皮切成小塊放進鍋裏,再摻入半鍋水,和著裏麵一點點米熬起紅薯稀飯。剩下的半杯髒水也沒浪費,迴身把它倒進帳篷角落的一個小木盆裏,盆裏種著一顆半死不活的土豆苗。
身後兩歲的女兒坐在地上咿咿呀呀自己跟自己說著話,陳慧蘭卻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心裏隻有一個念頭:這已經是家裏最後一把米最後一個紅薯,又要斷糧了,怎麽辦?
陳慧蘭是個寡婦,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大的八歲,小的才兩歲,公家宣布說要發“娃娃糧”的時候,不知道多少人羨慕死了她,她自個兒也高興的要死:一個月20斤糧呢,換成紅薯可以領到30斤,可以吃老久了……可是,今天才15號,就要斷糧了,後麵半個月要怎麽過?
陳慧蘭家境普通,但再是普通家裏也從來沒有缺過吃食,以前聽老人講一個月30斤不夠吃,她還不相信,現在才知道一點都不誇張——沒有油,沒有糖,沒有肉食,連蔬菜都隻有泡菜,幹的還是體力活……就連她八歲的兒子都可以一頓吃下四兩米飯,30斤怎麽夠?
想到兒子陳慧蘭的心裏更加苦澀。八歲的孩子,放以前還在上小學二年級,正是豬嫌狗不愛的年紀,不知道要操多少心。現在卻成天頂著烈日給人守汽車,就為了一天三四十塊錢的收入,那點錢能幹什麽,買二兩米而已!
可她現在連二兩米都掙不到。已經失業一個多月了,所有的錢都花光了,家裏能賣的東西也賣幹淨了,明天就要斷糧,20號還要付下個月的帳篷租金六百塊,而下一個工作還不知道要上哪裏去找……說句不要臉的,隻要能夠換點錢,陳慧蘭連賣身都願意,可她長的不好看不說,還骨瘦如柴,自己摸著都要做惡夢,想賣都沒地兒賣去。
換以前她可能還會哭,但現在陳慧蘭已經麻木到連眼淚都沒有了,盯著鍋子,絞盡腦汁地想著上哪兒去弄錢。大概真的是天無絕人之路,鄰居帳篷裏的一句話落入耳朵裏:“今天15號了,不知道那邊還收不收……”
收不收什麽?
陳慧蘭剛開始還有些莫名其妙,沒多久眼睛一亮:對了,今天15號,是“收血”的日子!
她前陣子聽到過一個傳言,說是最近幾個月每到15號就有一個戴著麵具的人在附近收血,用10斤大米換一袋的血。陳慧蘭不是不動心,隻是她當時在二環那邊的一棟辦公大樓裏做保潔,工作就不說了,每天都是騎車上下班,光單程就要花一個小時,害怕影響身體這才沒敢去。
現在好了,工作沒了,也就不用擔心身體了,抽血就可以換迴20斤米,再拿10斤大米去換15斤紅薯,省著點吃能夠熬到下個月,到時候又可以領到20斤糧食。
陳慧蘭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努力方向,她就像一顆落入泥土的玻璃珠子,幾滴清水下去,泥土盡去,光彩重現……
午夜時分,陳慧蘭親了親一雙兒女的小髒臉蛋,躬腰鑽出帳篷,深一腳淺一腳地消失在黑暗裏。
陳慧蘭剛一離開,帳篷後麵閃出一個人影,來人把手上的袋子放到門簾裏邊,疑惑地看著陳慧蘭消失的方向,想了想,追了過去……
而位於江安二環外的一家名為“福壽如山”的小超市也在這一天關門停業,超市裏麵,齊夏和肖嶺正領著幾個人在清點貨物並裝箱。
齊夏和肖嶺剛認識沒幾天,不是很熟,肖嶺隨口道:“報名點要到晚上八點半才關門,等我們忙完了你還趕得上。”
齊夏興趣缺缺:“我初中都沒上幾天,不合要求。你呢,呆會兒你會過去?”
肖嶺歎氣:“不去不行啊,我媽這陣子天天燒香,算是了卻她的心願吧。”
齊夏笑:“是啊,不報的話,她肯定念叨說你本來是可以去地下城的。”
肖嶺也笑了:“別說進不去,就算運氣好進去了,真的就更好?那麽大一個地下城,隻放了兩萬個招工名額出來,我估計進去了也是去種地,現在種地可是個高危職業,一不小心就癌了。”
齊夏奇道:“那你還要跟著宋哥走,到那邊不也是種地?”
肖嶺正色:“那不一樣。我們規模小,種的糧食夠自家吃就行了,產量少一點也無所謂,可以盡量避開白天太陽最毒的時候。地下城可是要養活一兩百萬的非農業人口,估計一個農民要養活十幾甚至是幾十個人,產量少了哪成?白天不下田肯定不可能,誰知道那個防護罩靠不靠譜?”
齊夏感歎:“讀過書就是不一樣,像我,隻曉得跟著宋哥風哥準沒錯,哪裏說得出這麽多道道。”
“你要聽什麽道道?”隨聲許淩風走進來,笑著問。
“風哥。”
他剛一露麵,超市裏幾個人同時出聲,隨即又都覺得有點不對勁,搞的好像黑社會似的,一起笑起來。
許淩風笑道:“趁著我在這兒,有問題快問啊。”
一個工人連忙道:“我就想問問我們需要開車嗎?”
“可以開車,但我不建議你們開。以後肯定弄不到汽油,車子開過去就成了擺設,還不如把汽車賣掉,盡可能地換成物資。你們放心,我們準備了足夠的大貨車幫大家搬東西,不過隻能裝物資,家俱電器什麽的就不要帶了。”
又有人問:“除了糧食,什麽樣的物資最重要?”
“鹽,常見藥品,維生素,各種常用工具,都可能準備一些。另外就是過冬的物資,棉衣棉被,最好是羽絨服羽絨被,都要多準備幾件,你們知道現在的冬天有多冷,那邊比這裏還要寒冷。對了,鞋子也很重要,特別是冬天穿的靴子,還有雨靴,以後沒了工廠,這些東西都買不到。”
“嗯,還有擦屁股的卷紙,我猜也沒地兒買去。”有個工人接口,所有人笑起來。
另一個人又問:“農具呢?”
“大型的農機我們已經準備了,小型農具可以帶,不過當地應該有不少。”然後許淩風看向齊夏,“我看你張嘴幾次了,是有很嚴重的問題?”
“是啊,風哥,你隻給了我60個名額,可我那兒至少有一百個人想去,嚴重超標啊。”齊夏很苦惱。
許淩風卻似早有準備:“我給你的60個名額,是進安全區的名額,安全區以外,應該還可以住上幾百人。不過你要跟他們講清楚,安全區我們會花大力氣保護,安全區以外,我們也會保護,但是力度肯定要小很多,而且就算是進了安全區,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安全。”
齊夏眉開眼笑:“沒關係,沒關係,從來都沒有百分之百安全的地方,現在就更不要說了,他們又不是三歲小孩子,這點道理都不懂的話那就繼續留在江安吧。不過,有幾戶可能連路上的口糧都不夠,怎麽弄?”
“十二歲以下的孩子我們會提供食物,成年人的話,會有一些工作機會,比如開貨車的司機,晚上的守衛,還有做飯搬東西等等,都需要人手,實在不行還可以先打借條,秋收以後再還,不收利息。”他看齊夏又要眉開眼笑,於是補充一句,“你那些人都靠譜嗎?記住,我們不養懶漢,眼睛放亮一點,別弄些偷奸耍滑吃裏扒外的進來。對了,油嘴滑舌一肚子鬼心眼兒的也別弄進來,有你一個就夠了。”
眾人大笑。
等到笑聲停下,許淩風才又開口:“你們手上有車有房子的,可以著手處理了,價格低一點沒有關係,我們25號上路,如果到時候手上還有房子什麽的沒有脫手,車隊可是不會等你們的啊。後天下午我們開個會,就在‘明生診所’,到時候我會交待一些注意事項。現在大家趕快把貨架上的東西都收起來,分門別類放好,馬上有一批貨要運過來,你們守夜的時候要警覺一點……”
這家“福壽如山”小超市是許福山名下的產業,主要目的不在賺錢,而是為了方便囤貨和換米。所謂“換米”,即是用新米替換掉陳米,是這一兩年才出現的新生事物——很多富戶都囤積了一批糧食,但糧食的保值期有限,存放了兩年的陳穀子就已經很不好吃了,再放久一點更是要生黴變質,於是,富戶們為了不讓手上的糧食變成“陳芝麻爛穀子”,各顯神通,什麽花樣都玩出來了。
許福山想出來的法子是開一家小超市,通過正規渠道購進當年的新米,而賣出去的則是自己手上囤積的舊年陳米,價格上當然會便宜一些,如此一買一賣之間,就把陳米換成了新米。除此之外,他還可以通過超市囤積其它食品以及日用品,可說是一舉兩得。
這麽幹的富豪絕對不隻許福山一個,但許福山絕對是動手最早的那一批,他不隻開了這家小超市,甚至還把超市的店麵都給買了下來,這個地方原本是底樓帶地下室,一共兩層,他隻用底樓做生意,把地下室改成了倉庫,許淩風接手後,幹脆把這兒當作了一個據點。
沒多久,三輛解放貨車停在門外,車上跳下來十七八個精壯漢子,半個小時就卸車完畢。
男人們卸車的時候,許淩風把他們的頭兒帶到了倉庫一角,那裏堆著幾十包大米,大概有四五千斤,許淩風道:“麻煩你們把它們打散了裝成小袋,每袋10斤,你們這幾天晚上辛苦一下,給帳篷區那邊送過去,不要被人發現了。”
男人看著糧食有點發呆,張了張口,最終還是長期養成的習慣占了上風,什麽都沒問,迴答了一聲“好。”
他不問,許淩風卻沒打算不說:“我們準備的糧食已經足夠了,帳篷區那邊很多人家都快斷頓了,雖然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但總好過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餓死或者挺而走險。”何況其中有個別運氣好的,因為這十斤糧挺過了最艱難的日子,以後慢慢好了起來也說不定。
能力所限,他們能為江安做的,也就這些了。
*--*--*
陳慧蘭用刀子小心地刮去紅薯上的泥點,又用布盡量把紅薯擦幹淨,這才舀了半杯水把它清洗了一遍,然後連著皮切成小塊放進鍋裏,再摻入半鍋水,和著裏麵一點點米熬起紅薯稀飯。剩下的半杯髒水也沒浪費,迴身把它倒進帳篷角落的一個小木盆裏,盆裏種著一顆半死不活的土豆苗。
身後兩歲的女兒坐在地上咿咿呀呀自己跟自己說著話,陳慧蘭卻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心裏隻有一個念頭:這已經是家裏最後一把米最後一個紅薯,又要斷糧了,怎麽辦?
陳慧蘭是個寡婦,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大的八歲,小的才兩歲,公家宣布說要發“娃娃糧”的時候,不知道多少人羨慕死了她,她自個兒也高興的要死:一個月20斤糧呢,換成紅薯可以領到30斤,可以吃老久了……可是,今天才15號,就要斷糧了,後麵半個月要怎麽過?
陳慧蘭家境普通,但再是普通家裏也從來沒有缺過吃食,以前聽老人講一個月30斤不夠吃,她還不相信,現在才知道一點都不誇張——沒有油,沒有糖,沒有肉食,連蔬菜都隻有泡菜,幹的還是體力活……就連她八歲的兒子都可以一頓吃下四兩米飯,30斤怎麽夠?
想到兒子陳慧蘭的心裏更加苦澀。八歲的孩子,放以前還在上小學二年級,正是豬嫌狗不愛的年紀,不知道要操多少心。現在卻成天頂著烈日給人守汽車,就為了一天三四十塊錢的收入,那點錢能幹什麽,買二兩米而已!
可她現在連二兩米都掙不到。已經失業一個多月了,所有的錢都花光了,家裏能賣的東西也賣幹淨了,明天就要斷糧,20號還要付下個月的帳篷租金六百塊,而下一個工作還不知道要上哪裏去找……說句不要臉的,隻要能夠換點錢,陳慧蘭連賣身都願意,可她長的不好看不說,還骨瘦如柴,自己摸著都要做惡夢,想賣都沒地兒賣去。
換以前她可能還會哭,但現在陳慧蘭已經麻木到連眼淚都沒有了,盯著鍋子,絞盡腦汁地想著上哪兒去弄錢。大概真的是天無絕人之路,鄰居帳篷裏的一句話落入耳朵裏:“今天15號了,不知道那邊還收不收……”
收不收什麽?
陳慧蘭剛開始還有些莫名其妙,沒多久眼睛一亮:對了,今天15號,是“收血”的日子!
她前陣子聽到過一個傳言,說是最近幾個月每到15號就有一個戴著麵具的人在附近收血,用10斤大米換一袋的血。陳慧蘭不是不動心,隻是她當時在二環那邊的一棟辦公大樓裏做保潔,工作就不說了,每天都是騎車上下班,光單程就要花一個小時,害怕影響身體這才沒敢去。
現在好了,工作沒了,也就不用擔心身體了,抽血就可以換迴20斤米,再拿10斤大米去換15斤紅薯,省著點吃能夠熬到下個月,到時候又可以領到20斤糧食。
陳慧蘭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努力方向,她就像一顆落入泥土的玻璃珠子,幾滴清水下去,泥土盡去,光彩重現……
午夜時分,陳慧蘭親了親一雙兒女的小髒臉蛋,躬腰鑽出帳篷,深一腳淺一腳地消失在黑暗裏。
陳慧蘭剛一離開,帳篷後麵閃出一個人影,來人把手上的袋子放到門簾裏邊,疑惑地看著陳慧蘭消失的方向,想了想,追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