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曉生下來的時候跟別的孩子差不多,皺皺巴巴的,都是爹媽的寶。
等到過一歲學走路的時候,壞了,他的腿腳明顯的不夠利落,醫生說這孩子的骨骼有點問題是個天生的瘸腿,智力發育好像也低於同齡孩子,很有可能還是個智障兒……
醫生叭啦叭啦講了一大通,竹曉爸媽聽的心都涼了,身體有毛病也就算了,怎麽連腦子也不正常?想他二人都是高智商人士,精英中的精英,兩邊家族也都風光無限,怎麽可能生下一個癡呆兒?……別是庸醫誤人吧?!
抱著“誤診”這根稻草,短短半個月時間竹曉進了四間醫院見了三個半權威,現實無情,權威們的結論基本一致:這孩子真的有病,還是胎裏帶來的沒法根治的先天毛病。唯一的分歧是智力問題或者言之過早,畢竟孩子太小,就算笨了一點,說不定也沒到智障的地步。
竹曉的父母幾乎崩潰了,“說不定也沒到智障的地步”?就是說無論如何都是智力低下?他們這樣的人家,怎麽可能養一個癡傻兒子,講出去還有臉麵見人嗎?因為這個孩子,他們,不,是整個許家和魏家從此都要成為圈子裏的笑柄……
對了,那個時候竹曉還不叫竹曉,他姓許名暢叫許暢,從這個名字上可以看出至少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家人是對他寄予了美好的期望的,不過,一切期望都止步於被診斷為“問題兒”的這一天。
此後,許唯安和魏君良(竹曉的親生爹娘)很快做出決定,讓保姆帶著傻兒子迴鄉下,眼不見心不煩,其他家人也沒表示異議。
本來也是,一個癡呆兒在哪裏養不是養,比起那些拋棄殘疾兒的父母,他們給足生活費讓他一輩子衣食無憂,自問已經盡到了爹媽的責任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竹曉的命運就此塵埃落定,從那一天起,他走上了一條鋪滿荊棘卻又伴生著一路野花的未知歧路。
不到兩歲的竹曉被保姆帶迴山裏老家,他家爹娘不缺錢,支付了一大筆費用,原本一貧如洗的保姆高氏搬到鎮上定居,靠著每年寄到家裏的一筆“養育費”專心當起了住家媽媽,照看自家的三個娃,順帶不讓竹曉餓死。
平心而論,高氏算不得惡人,雖然她跟大多數保姆一樣,人前人後兩個樣,能偷懶就偷懶,還在許家的時候就有過大半天不換尿布的不良記錄等等,但她確實沒有成心虐待竹曉,至多就是脾氣上來的時候順手揍幾下,一兩個月懶得給他換身衣服,樂嗬嗬地看著自家孩子欺負欺負傻子,飯做少了的時候假裝忘了傻子還沒吃東西等等──她又不是聖人,傻子又不是她生的,沒讓傻子餓死她覺得自己良心大大的好呢。
竹曉在小小的山村鄉鎮慢慢長大,他九歲的時候,已經如所有人的預期一樣,長成了一個膽小瘦弱木木呆呆的小瘸子,個頭比同齡小子矮上半個頭,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更從來沒有考試及格的經曆。
沒錯,竹曉確實上學了,這算得上一樁奇事,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農婦高氏其實蠻精明的:因為她養育有方,把個弱智兒養進了小學,多得了一筆額外獎金不說,從此後每年還多出一筆不匪的學雜開支,而且學校就在鎮子邊上,老師不會去關注一個傻子,一點也不耽誤打豬草做家事什麽的——是的,竹曉雖然腦子不好,但生活還是可以自理的,甚至還能做做簡單的家事,比如洗碗洗衣喂雞打豬草等等……
這麽一個缺少關愛的殘疾孩子,他的命運可想而知,等到他好不容易長大成人,也無非是最最底層的螻蟻中的一員,掙紮在某個陰暗的角落,甚至看不到一絲陽光。
不過命運這個東西有時候真的很詭異,竹曉之所以成為竹曉而不是許暢,就是命運中那萬分之一……嗯,應該是億萬分之一,相當於中了□□……的機會讓他給碰巧撞上了。
這事兒,還得從他九歲那年的夏天說起。
那一年,竹曉還叫許暢,住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小山鎮上,沒有朋友,親人,也等同於無。
那一年,竹曉上小說二年級,大字不識幾個,瘸著一條腿,悶嘴葫蘆一隻,逼急了才會結結巴巴地憋出幾個字,鎮上無論大人小孩兒都管他叫一聲“小傻瘸”。
同樣,也就是在那一年,竹曉遇見了“竹老太太”,許暢因此變成竹曉,整個人生因了那位老太太而完全不同。
竹老太太是在某個夏天的傍晚搬來小鎮的,關於竹老太太的來曆,小鎮上有多個版本的傳聞。
傳聞一:老太太年輕時候是附近某個大戶人家的閨女,嫁給了鎮長的小兒子,後來改朝換代鎮長給鎮壓了鎮長兒子也自殺了,老太太年輕守寡背井離鄉,到如今終於落葉歸根迴鎮上等死來了。
以上傳聞傳得正紅火的時候,有人往上澆了一勺冰:胡說八道,竹老太太明明就是災荒年間的那個活觀音,想當年大夥兒餓得半死不說,老天不長眼又鬧起了疫病,全靠老太太妙手迴春,憑著一手出神入化的醫術活死人醫白骨,才把疫病給半路截住,沒有鬧到鄰縣那般十門九空的慘狀……
以上為傳聞二,不過這個傳聞剛起了個頭,又有老人站出來噴痰:我呸,什麽活觀音,那就一巫婆……你們知道當年她是怎麽救人的嗎?聽人說她家裏挖了一個大坑,專門喂蟲子,聽說還是用死人喂的,要不然她救了那麽多人大家還會把她趕出鎮子?……嗯,用死人喂蟲子,天曉得她安的什麽心!
除了以上傳聞,還是版本四,版本五……反正自打竹老太太搬來小鎮,鎮上人貌似多出了一項娛樂活動,以討論竹老太太的來曆為樂事。這事也怨不得大家,誰讓老太太跟這個鎮子各種不搭調,穿得像是電視裏麵的城裏人,還不愛跟人來往,見天看不到人影,她家那個院子清風鴉靜據說連蚊子都不愛往裏飛,整一個不食人間煙火……
不過大家傳是傳,真正相信的沒幾個,更沒人吃了豹子膽跑到老太太跟前求證。事實上,鄉民們都跟這位舉指氣派的老太太保持著相當的距離,鎮尾的竹家小院跟它所寄居的這個鄉鎮形成了一個非常和諧的和平共處局麵: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對於這些,腦子不好用的竹曉自然是一無所知的,盡管他跟竹老太太的交集,非常詭異地起始於竹老太太搬入鎮上的第一天。
那天傍晚,剛搬來的竹老太太獨自到鎮外的田壟上散步,當時竹曉正被幾個頑童按在路邊,換了鎮上的大人看都懶得看一眼,這種事情隔三岔五發生一次,想管也管不過來。也虧得這是竹老太太,耳聰目明,大老遠就聽清了頑童們的叫喊,頓時就給氣炸了:這幫壞骨頭竟然在逼人吃狗屎!
記憶中純樸的小鎮什麽時候變成了這個樣子?
老太太沉下臉把幾個壞小子給狠狠訓了一頓,最後警告他們如有再犯,她就要動手揍人。
壞小子們被老太太的一身氣勢給唬住了,一溜煙逃走,竹曉心裏也非常害怕,他趴在地上一動不敢動。老太太歎口氣,皺著眉頭把個酸酸臭臭的小娃娃拉起來,看見小娃娃頭都不敢抬,又歎一口氣,塞他手裏幾顆奶糖,轉身離開。
從頭到尾小娃娃沒講過一個字,就跟一叢半死不活的小黃竹一樣垂著頭毫無生機地呆立在地上,一直等到老太太走出老遠才偷偷抬起小臉望著老太太的背影,髒髒的小手死死抓住奶糖……
那天是竹曉第一天吃奶糖,隻吃了一顆,甜甜的滋味讓他記了一輩子。然後他傻乎乎地把剩下的糖藏到樹洞裏麵,第二天無論如何也找不迴來……
按理說,第一次吃奶糖還把糖給弄丟了,這是竹曉人生中的一樁大事,足夠他難過上整整一年的,沒想到隻幾天時間事情就過去了,因為幾天之後又發生了一樁大事:竹老太太病了。
那天竹曉正在村外打豬草,老太太是鎮上第一個對他表示出善意的人,出於驅利避害的本能,他下意識地把打豬草的地點選在了老太太後院外麵的野地裏,他腦子不好耳朵卻極是管用,沒多久就聽到老太太院子裏有細細的□□聲,竹曉知道那是生病的聲音,高媽生病的時候也是這麽叫的。
竹曉呆呆聽了半天,感覺心裏麵燒的慌,就像有隻貓兒鑽他懷裏正在抓心似的,火燒火燎異常難受,他不知道怎麽做才能好受一點,隻好圍著竹家小院轉圈,轉了一圈又一圈……
竹曉那天到天黑也沒打滿一筐草,虧得家裏還有存貨,高媽沒有讓三小姐過來叫他,逃過一頓打。
天黑後竹曉偷偷溜迴家,趁家裏人都在看電視摸進黑洞洞的灶房想偷幾口吃食,他運氣不錯,鍋裏還剩半鍋稀飯,估計是三小姐不肯洗碗留下的。
把飯盛進碗裏,小傻子盯著碗發了半天的愣,鬼差神使,他端著碗偷偷摸出院門──他自己很難受很難受的時候,吃點東西就會好很多,由己及人,他以為竹老太太也會如此。
高家人都以為竹曉很傻,常常忘記小傻子的存在,小孩子也確實傻,他小心翼翼捧著半碗稀飯來到鎮尾竹老太太的院門外繼續轉圈,他想把稀飯送給老太太又不敢進門,轉了好多圈才想出把碗悄悄放到院門外麵的法子,至於飯被老鼠吃掉什麽的,就不是他那個笨腦袋可以想到的了。
放下碗,竹曉覺得自己完成了天大一樁事,高高興興迴家睡覺,貌似空空的肚子也不是那麽難受了。卻不知他剛一離開,竹家院門無風自開,瘦瘦高高的竹老太太出現在院門邊,無聲地看著門前的粗瓷碗,黑暗中眼睛幽冥如鬼火,跟傳說中的巫婆一模一樣……
這幾年高家日子好過了,碗也沒個數,竹曉送飯的事情順利過關,不過第二天早上還是因為沒有打夠豬草挨了高家老二兩拳。高家老三是個女娃,比竹曉大兩歲,自打逼著竹曉叫她“三小姐”以後(當然是在家裏私底下叫,到外麵叫會讓人笑掉大牙的),她也愈發地像個三小姐了,看二哥揍傻子也學著電視裏的小姐樣兩根手指掐著手帕倚到門邊,罵了一句“跟個傻子較什麽勁,你還像個少爺麽”,高老二被自家的二百五妹妹逗到捧腹爆笑,竹曉逃過一劫,對三小姐充滿了感激。
下午竹曉又到竹老太太院外打草,院子裏無聲無息寂若無人,他以為老太太吃了稀飯病好了,心裏麵高興打草也有勁,嘴裏甚至哼起了亂糟糟的小調……
對於竹曉來說,老太太病好了他很高興,事情就這麽結束了。
沒想到三天過後竹老太太出現在高家院外提出收養竹曉,高氏當然不樂意,竹曉就是她家的提款機,人走了她上哪兒取錢去?再說竹曉又不是她家孩子,她哪敢做主。老太太可不管她願不願意,撂下一句“給你一天時間考慮,你不同意,我直接跟他父母談”,講完走人,幹盡利落,整個過程不到三分鍾,老太太甚至連房門都沒進──這哪裏是商量,分明就是通告嘛!
高氏夫婦被老太婆嚇壞了,老太婆雖然隻搬來半個月,她的傳說可是聽了一大籮筐,如果說傳說當不得真,許家父母那可是萬萬來不得的,這些年她如何對待傻子鎮上的人心裏麵門兒清,現在他們不說話,等到傻子爹媽來了可就難說了……
高氏這人特別拎得清,沒用一天,她當天下午就把傻子從頭到腳洗涮了一遍,再換上一身幹淨衣服,拎著人去了竹家,也不提收養的事情,隻說老太太願意給傻子治病是傻子的造化,她會把老太太的恩情如實報告給傻子父母雲雲。
竹老太太沒有揭穿高氏的小把戲,她的目的不過是領走孩子,至於世俗上的東西,在她眼裏一文不值。
至此,鎮上人都知道小傻瘸得了老太太的法眼,徹底脫離高家,成了老巫婆家的小幫工一枚──竹曉住進竹家後不再上學,竹家那麽大一個院子除了一個王嫂做做雜活,其它事情都是傻子打理,他不是幫工是什麽?
高氏長出一口氣,看樣子竹老太太也不過是想要個不花錢的傭人,雖然家裏少了一雙手,但她實在是怕了竹老太婆,先這樣吧。
所謂時光如梭歲月無痕,無聲無息的竹老太太和小傻瘸不久後淡出小鎮鄉民的視線,不知不覺間三年時間流水樣過去,然後,竹老太太再次成為全鎮的焦點,這一次,是老太太她過世了。
老太太早就為自己安排好了身後事,後事辦的很簡單,小傻子為老太太扶棺下葬,三年來他第一次出現在人前,也第一次使用“竹曉”這個名字。十二歲的少年依然矮了同齡人半個腦袋,但眼神清澈,把個喪事整治得有模有樣中規中矩,鎮上人都說竹老太太仁心仁術連個傻子都給她治好了。
高氏本來還想著要不要把傻子領迴家,看傻子這個樣子自己先退縮了,這個樣子的傻子隻怕不好控製,再說半大小子吃垮老子,虧本生意她才不要做,反正竹曉的養育費學雜費她一分沒少拿。
喪事過後,竹曉重新縮迴竹家院子,仿佛成了鎮上的一個影子,直到又過了兩年,竹家父母──呃,應該是許家父母──來到鎮上,大家才記起小鎮上還住著這樣一個小傻瘸。
許家父母看到竹曉的那一刻比鎮上人還要驚駭,他們曾經接到高氏書信,說鎮上來了一個女神醫給他們的傻兒子治病,但一個小小的閉塞山鎮哪裏會有什麽“神醫”,他們隻當是高氏討錢的一個噱頭,壓根沒上心。沒想到事隔五年,出現在他們麵前的少年怎麽看怎麽正常,雖然個性上好像有點孤僻,但智商應該沒有問題。
可惜他們的吃驚也沒能維持多久,當知道這孩子隻上到小學二年級,數理化英一概不懂的時候,心裏麵的高興勁兒就過去了,然後斷定這孩子也就是個識文斷句的水平,再加上人一點都不靈俐,問半天答一句,尤其是拖著一條腿走路,許氏夫婦隻覺得說不出的礙眼,幸虧此前也沒有抱什麽希望,這會兒也談不上有多失落。
所以,待到竹曉提出迴去後獨自生活,而且要保留竹曉這個名字的時候,許父慨然道:“你很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做人的良心,不愧是我們許家的孩子。你能知恩圖報,我和你母親都非常欣慰……”
就這樣,竹曉在他十四歲那年重返都市,帶著竹曉這個名子,以及,竹老太太留給他的一切,包括幸運,包括責任。
後記:
若幹年後,觀鏡門終於迎來了真正的繼承者,行完祭拜大禮,繼承者從師兄竹曉手中接過師門傳承並薄薄的一卷書冊,書冊打開,入眼字跡絹秀之中自有一番風骨:
餘生於帝製,年少時因機緣巧合得以修行,一生曆經三製四朝一百六十餘載,目擊共和內戰統一及近年之巨變,始終以修者出世之心淡然旁觀,及至年壽將盡方始了悟:想餘當年不過一尋常女子,上天授餘以利器,乃餘之幸,可歎餘不解天道,據其為私有,又執迷於一己之恩怨,修而不行,虛度百年,終有今日魂消身亡之局。幸天道奧秘晦暝,非吾輩可以窺探,於此壽元將盡之時終遇曉兒,今生之憾事因之彌補一二,甚幸。
汝今既有機緣觀此遺作,必為曉兒選定之人,不妨將餘之來曆略說一二。餘十五歲偶得觀鏡奇書,觀鏡者,以鏡觀天機也,乃世間異寶。此後百五十年間,餘輾轉紅塵,不論喜樂悲苦,從未繼絕修習,終於十餘年前解讀書末預言……
“番外竹曉的故事”終
等到過一歲學走路的時候,壞了,他的腿腳明顯的不夠利落,醫生說這孩子的骨骼有點問題是個天生的瘸腿,智力發育好像也低於同齡孩子,很有可能還是個智障兒……
醫生叭啦叭啦講了一大通,竹曉爸媽聽的心都涼了,身體有毛病也就算了,怎麽連腦子也不正常?想他二人都是高智商人士,精英中的精英,兩邊家族也都風光無限,怎麽可能生下一個癡呆兒?……別是庸醫誤人吧?!
抱著“誤診”這根稻草,短短半個月時間竹曉進了四間醫院見了三個半權威,現實無情,權威們的結論基本一致:這孩子真的有病,還是胎裏帶來的沒法根治的先天毛病。唯一的分歧是智力問題或者言之過早,畢竟孩子太小,就算笨了一點,說不定也沒到智障的地步。
竹曉的父母幾乎崩潰了,“說不定也沒到智障的地步”?就是說無論如何都是智力低下?他們這樣的人家,怎麽可能養一個癡傻兒子,講出去還有臉麵見人嗎?因為這個孩子,他們,不,是整個許家和魏家從此都要成為圈子裏的笑柄……
對了,那個時候竹曉還不叫竹曉,他姓許名暢叫許暢,從這個名字上可以看出至少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家人是對他寄予了美好的期望的,不過,一切期望都止步於被診斷為“問題兒”的這一天。
此後,許唯安和魏君良(竹曉的親生爹娘)很快做出決定,讓保姆帶著傻兒子迴鄉下,眼不見心不煩,其他家人也沒表示異議。
本來也是,一個癡呆兒在哪裏養不是養,比起那些拋棄殘疾兒的父母,他們給足生活費讓他一輩子衣食無憂,自問已經盡到了爹媽的責任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竹曉的命運就此塵埃落定,從那一天起,他走上了一條鋪滿荊棘卻又伴生著一路野花的未知歧路。
不到兩歲的竹曉被保姆帶迴山裏老家,他家爹娘不缺錢,支付了一大筆費用,原本一貧如洗的保姆高氏搬到鎮上定居,靠著每年寄到家裏的一筆“養育費”專心當起了住家媽媽,照看自家的三個娃,順帶不讓竹曉餓死。
平心而論,高氏算不得惡人,雖然她跟大多數保姆一樣,人前人後兩個樣,能偷懶就偷懶,還在許家的時候就有過大半天不換尿布的不良記錄等等,但她確實沒有成心虐待竹曉,至多就是脾氣上來的時候順手揍幾下,一兩個月懶得給他換身衣服,樂嗬嗬地看著自家孩子欺負欺負傻子,飯做少了的時候假裝忘了傻子還沒吃東西等等──她又不是聖人,傻子又不是她生的,沒讓傻子餓死她覺得自己良心大大的好呢。
竹曉在小小的山村鄉鎮慢慢長大,他九歲的時候,已經如所有人的預期一樣,長成了一個膽小瘦弱木木呆呆的小瘸子,個頭比同齡小子矮上半個頭,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更從來沒有考試及格的經曆。
沒錯,竹曉確實上學了,這算得上一樁奇事,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農婦高氏其實蠻精明的:因為她養育有方,把個弱智兒養進了小學,多得了一筆額外獎金不說,從此後每年還多出一筆不匪的學雜開支,而且學校就在鎮子邊上,老師不會去關注一個傻子,一點也不耽誤打豬草做家事什麽的——是的,竹曉雖然腦子不好,但生活還是可以自理的,甚至還能做做簡單的家事,比如洗碗洗衣喂雞打豬草等等……
這麽一個缺少關愛的殘疾孩子,他的命運可想而知,等到他好不容易長大成人,也無非是最最底層的螻蟻中的一員,掙紮在某個陰暗的角落,甚至看不到一絲陽光。
不過命運這個東西有時候真的很詭異,竹曉之所以成為竹曉而不是許暢,就是命運中那萬分之一……嗯,應該是億萬分之一,相當於中了□□……的機會讓他給碰巧撞上了。
這事兒,還得從他九歲那年的夏天說起。
那一年,竹曉還叫許暢,住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小山鎮上,沒有朋友,親人,也等同於無。
那一年,竹曉上小說二年級,大字不識幾個,瘸著一條腿,悶嘴葫蘆一隻,逼急了才會結結巴巴地憋出幾個字,鎮上無論大人小孩兒都管他叫一聲“小傻瘸”。
同樣,也就是在那一年,竹曉遇見了“竹老太太”,許暢因此變成竹曉,整個人生因了那位老太太而完全不同。
竹老太太是在某個夏天的傍晚搬來小鎮的,關於竹老太太的來曆,小鎮上有多個版本的傳聞。
傳聞一:老太太年輕時候是附近某個大戶人家的閨女,嫁給了鎮長的小兒子,後來改朝換代鎮長給鎮壓了鎮長兒子也自殺了,老太太年輕守寡背井離鄉,到如今終於落葉歸根迴鎮上等死來了。
以上傳聞傳得正紅火的時候,有人往上澆了一勺冰:胡說八道,竹老太太明明就是災荒年間的那個活觀音,想當年大夥兒餓得半死不說,老天不長眼又鬧起了疫病,全靠老太太妙手迴春,憑著一手出神入化的醫術活死人醫白骨,才把疫病給半路截住,沒有鬧到鄰縣那般十門九空的慘狀……
以上為傳聞二,不過這個傳聞剛起了個頭,又有老人站出來噴痰:我呸,什麽活觀音,那就一巫婆……你們知道當年她是怎麽救人的嗎?聽人說她家裏挖了一個大坑,專門喂蟲子,聽說還是用死人喂的,要不然她救了那麽多人大家還會把她趕出鎮子?……嗯,用死人喂蟲子,天曉得她安的什麽心!
除了以上傳聞,還是版本四,版本五……反正自打竹老太太搬來小鎮,鎮上人貌似多出了一項娛樂活動,以討論竹老太太的來曆為樂事。這事也怨不得大家,誰讓老太太跟這個鎮子各種不搭調,穿得像是電視裏麵的城裏人,還不愛跟人來往,見天看不到人影,她家那個院子清風鴉靜據說連蚊子都不愛往裏飛,整一個不食人間煙火……
不過大家傳是傳,真正相信的沒幾個,更沒人吃了豹子膽跑到老太太跟前求證。事實上,鄉民們都跟這位舉指氣派的老太太保持著相當的距離,鎮尾的竹家小院跟它所寄居的這個鄉鎮形成了一個非常和諧的和平共處局麵: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對於這些,腦子不好用的竹曉自然是一無所知的,盡管他跟竹老太太的交集,非常詭異地起始於竹老太太搬入鎮上的第一天。
那天傍晚,剛搬來的竹老太太獨自到鎮外的田壟上散步,當時竹曉正被幾個頑童按在路邊,換了鎮上的大人看都懶得看一眼,這種事情隔三岔五發生一次,想管也管不過來。也虧得這是竹老太太,耳聰目明,大老遠就聽清了頑童們的叫喊,頓時就給氣炸了:這幫壞骨頭竟然在逼人吃狗屎!
記憶中純樸的小鎮什麽時候變成了這個樣子?
老太太沉下臉把幾個壞小子給狠狠訓了一頓,最後警告他們如有再犯,她就要動手揍人。
壞小子們被老太太的一身氣勢給唬住了,一溜煙逃走,竹曉心裏也非常害怕,他趴在地上一動不敢動。老太太歎口氣,皺著眉頭把個酸酸臭臭的小娃娃拉起來,看見小娃娃頭都不敢抬,又歎一口氣,塞他手裏幾顆奶糖,轉身離開。
從頭到尾小娃娃沒講過一個字,就跟一叢半死不活的小黃竹一樣垂著頭毫無生機地呆立在地上,一直等到老太太走出老遠才偷偷抬起小臉望著老太太的背影,髒髒的小手死死抓住奶糖……
那天是竹曉第一天吃奶糖,隻吃了一顆,甜甜的滋味讓他記了一輩子。然後他傻乎乎地把剩下的糖藏到樹洞裏麵,第二天無論如何也找不迴來……
按理說,第一次吃奶糖還把糖給弄丟了,這是竹曉人生中的一樁大事,足夠他難過上整整一年的,沒想到隻幾天時間事情就過去了,因為幾天之後又發生了一樁大事:竹老太太病了。
那天竹曉正在村外打豬草,老太太是鎮上第一個對他表示出善意的人,出於驅利避害的本能,他下意識地把打豬草的地點選在了老太太後院外麵的野地裏,他腦子不好耳朵卻極是管用,沒多久就聽到老太太院子裏有細細的□□聲,竹曉知道那是生病的聲音,高媽生病的時候也是這麽叫的。
竹曉呆呆聽了半天,感覺心裏麵燒的慌,就像有隻貓兒鑽他懷裏正在抓心似的,火燒火燎異常難受,他不知道怎麽做才能好受一點,隻好圍著竹家小院轉圈,轉了一圈又一圈……
竹曉那天到天黑也沒打滿一筐草,虧得家裏還有存貨,高媽沒有讓三小姐過來叫他,逃過一頓打。
天黑後竹曉偷偷溜迴家,趁家裏人都在看電視摸進黑洞洞的灶房想偷幾口吃食,他運氣不錯,鍋裏還剩半鍋稀飯,估計是三小姐不肯洗碗留下的。
把飯盛進碗裏,小傻子盯著碗發了半天的愣,鬼差神使,他端著碗偷偷摸出院門──他自己很難受很難受的時候,吃點東西就會好很多,由己及人,他以為竹老太太也會如此。
高家人都以為竹曉很傻,常常忘記小傻子的存在,小孩子也確實傻,他小心翼翼捧著半碗稀飯來到鎮尾竹老太太的院門外繼續轉圈,他想把稀飯送給老太太又不敢進門,轉了好多圈才想出把碗悄悄放到院門外麵的法子,至於飯被老鼠吃掉什麽的,就不是他那個笨腦袋可以想到的了。
放下碗,竹曉覺得自己完成了天大一樁事,高高興興迴家睡覺,貌似空空的肚子也不是那麽難受了。卻不知他剛一離開,竹家院門無風自開,瘦瘦高高的竹老太太出現在院門邊,無聲地看著門前的粗瓷碗,黑暗中眼睛幽冥如鬼火,跟傳說中的巫婆一模一樣……
這幾年高家日子好過了,碗也沒個數,竹曉送飯的事情順利過關,不過第二天早上還是因為沒有打夠豬草挨了高家老二兩拳。高家老三是個女娃,比竹曉大兩歲,自打逼著竹曉叫她“三小姐”以後(當然是在家裏私底下叫,到外麵叫會讓人笑掉大牙的),她也愈發地像個三小姐了,看二哥揍傻子也學著電視裏的小姐樣兩根手指掐著手帕倚到門邊,罵了一句“跟個傻子較什麽勁,你還像個少爺麽”,高老二被自家的二百五妹妹逗到捧腹爆笑,竹曉逃過一劫,對三小姐充滿了感激。
下午竹曉又到竹老太太院外打草,院子裏無聲無息寂若無人,他以為老太太吃了稀飯病好了,心裏麵高興打草也有勁,嘴裏甚至哼起了亂糟糟的小調……
對於竹曉來說,老太太病好了他很高興,事情就這麽結束了。
沒想到三天過後竹老太太出現在高家院外提出收養竹曉,高氏當然不樂意,竹曉就是她家的提款機,人走了她上哪兒取錢去?再說竹曉又不是她家孩子,她哪敢做主。老太太可不管她願不願意,撂下一句“給你一天時間考慮,你不同意,我直接跟他父母談”,講完走人,幹盡利落,整個過程不到三分鍾,老太太甚至連房門都沒進──這哪裏是商量,分明就是通告嘛!
高氏夫婦被老太婆嚇壞了,老太婆雖然隻搬來半個月,她的傳說可是聽了一大籮筐,如果說傳說當不得真,許家父母那可是萬萬來不得的,這些年她如何對待傻子鎮上的人心裏麵門兒清,現在他們不說話,等到傻子爹媽來了可就難說了……
高氏這人特別拎得清,沒用一天,她當天下午就把傻子從頭到腳洗涮了一遍,再換上一身幹淨衣服,拎著人去了竹家,也不提收養的事情,隻說老太太願意給傻子治病是傻子的造化,她會把老太太的恩情如實報告給傻子父母雲雲。
竹老太太沒有揭穿高氏的小把戲,她的目的不過是領走孩子,至於世俗上的東西,在她眼裏一文不值。
至此,鎮上人都知道小傻瘸得了老太太的法眼,徹底脫離高家,成了老巫婆家的小幫工一枚──竹曉住進竹家後不再上學,竹家那麽大一個院子除了一個王嫂做做雜活,其它事情都是傻子打理,他不是幫工是什麽?
高氏長出一口氣,看樣子竹老太太也不過是想要個不花錢的傭人,雖然家裏少了一雙手,但她實在是怕了竹老太婆,先這樣吧。
所謂時光如梭歲月無痕,無聲無息的竹老太太和小傻瘸不久後淡出小鎮鄉民的視線,不知不覺間三年時間流水樣過去,然後,竹老太太再次成為全鎮的焦點,這一次,是老太太她過世了。
老太太早就為自己安排好了身後事,後事辦的很簡單,小傻子為老太太扶棺下葬,三年來他第一次出現在人前,也第一次使用“竹曉”這個名字。十二歲的少年依然矮了同齡人半個腦袋,但眼神清澈,把個喪事整治得有模有樣中規中矩,鎮上人都說竹老太太仁心仁術連個傻子都給她治好了。
高氏本來還想著要不要把傻子領迴家,看傻子這個樣子自己先退縮了,這個樣子的傻子隻怕不好控製,再說半大小子吃垮老子,虧本生意她才不要做,反正竹曉的養育費學雜費她一分沒少拿。
喪事過後,竹曉重新縮迴竹家院子,仿佛成了鎮上的一個影子,直到又過了兩年,竹家父母──呃,應該是許家父母──來到鎮上,大家才記起小鎮上還住著這樣一個小傻瘸。
許家父母看到竹曉的那一刻比鎮上人還要驚駭,他們曾經接到高氏書信,說鎮上來了一個女神醫給他們的傻兒子治病,但一個小小的閉塞山鎮哪裏會有什麽“神醫”,他們隻當是高氏討錢的一個噱頭,壓根沒上心。沒想到事隔五年,出現在他們麵前的少年怎麽看怎麽正常,雖然個性上好像有點孤僻,但智商應該沒有問題。
可惜他們的吃驚也沒能維持多久,當知道這孩子隻上到小學二年級,數理化英一概不懂的時候,心裏麵的高興勁兒就過去了,然後斷定這孩子也就是個識文斷句的水平,再加上人一點都不靈俐,問半天答一句,尤其是拖著一條腿走路,許氏夫婦隻覺得說不出的礙眼,幸虧此前也沒有抱什麽希望,這會兒也談不上有多失落。
所以,待到竹曉提出迴去後獨自生活,而且要保留竹曉這個名字的時候,許父慨然道:“你很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做人的良心,不愧是我們許家的孩子。你能知恩圖報,我和你母親都非常欣慰……”
就這樣,竹曉在他十四歲那年重返都市,帶著竹曉這個名子,以及,竹老太太留給他的一切,包括幸運,包括責任。
後記:
若幹年後,觀鏡門終於迎來了真正的繼承者,行完祭拜大禮,繼承者從師兄竹曉手中接過師門傳承並薄薄的一卷書冊,書冊打開,入眼字跡絹秀之中自有一番風骨:
餘生於帝製,年少時因機緣巧合得以修行,一生曆經三製四朝一百六十餘載,目擊共和內戰統一及近年之巨變,始終以修者出世之心淡然旁觀,及至年壽將盡方始了悟:想餘當年不過一尋常女子,上天授餘以利器,乃餘之幸,可歎餘不解天道,據其為私有,又執迷於一己之恩怨,修而不行,虛度百年,終有今日魂消身亡之局。幸天道奧秘晦暝,非吾輩可以窺探,於此壽元將盡之時終遇曉兒,今生之憾事因之彌補一二,甚幸。
汝今既有機緣觀此遺作,必為曉兒選定之人,不妨將餘之來曆略說一二。餘十五歲偶得觀鏡奇書,觀鏡者,以鏡觀天機也,乃世間異寶。此後百五十年間,餘輾轉紅塵,不論喜樂悲苦,從未繼絕修習,終於十餘年前解讀書末預言……
“番外竹曉的故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