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大夫人,蒼鬱在臥榻上歇了許久仍沒有力氣站起來,隻覺裏衣都被冷汗浸透了。
如果活著就必須這樣不停地和人周旋,死真是一件極其輕鬆的事,一想到也許一生都要和大夫人他們鬥下去,她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從重生到現在,她已經撒了許多謊,並且還得繼續編造更多謊言。蒼鬱並不是一個習慣撒謊的人,這令她害怕,害怕有一日被困在自己的謊言裏,不得脫身。
相對大夫人,現在更令她頭痛的是姬杼。大夫人有心拉攏她,才容易信她;姬杼上一世可是毒死了她,這樣的人,如何才能叫他信自己?而如果他相信自己以後又發現那些謊言,翻臉該怎麽辦?
如要扳倒蒼氏,她必須獲得他的信任,隻是她現在毫無頭緒,不知該從哪裏開始。
所幸隻有每月初一和十五皇帝才必須呆在皇後宮中,她有足夠的時間緩一緩。
看到麵前容色各異的美人們,蒼鬱決定收迴自己的話,緩一緩?除非她不是皇後。
她險些忘了這後宮裏並不是隻有她和皇帝兩個人。
每隔三日,皇後就得領著後宮眾人祭祀一迴,祭天地星辰、山川河海、祖先神靈。祭祀以皇後為首,禱祝過後,皇後以下每位妃嬪都得上三炷香,拜三拜。姬杼的後宮裏林林總總百來個女人總是有的,祭祀全程都得站著,等這些人全部拜完,一上午也就沒有了。
嬪妃們倒還好,隻苦了她這個當皇後的,全身上下穿戴著二十來斤的禮服和首飾,還得站得筆直,令她不得不怨恨姬杼沒事納這麽多妃子幹什麽。前世她不受寵,臨死前幾年這些事都被元貴妃替代,很是清閑,以至於如今對這份差事陌生得很。
元貴妃便是麵前的女人裏為首的那一個,五官不算特別驚豔,但淡然的神色令人感覺十分平和,似乎很好相處的樣子。她與蒼芸同時入宮,蒼芸當皇後時她還隻是個美人,直到蒼芸過世後才晉為貴妃,暫領後宮。
元貴妃未必是後宮最美麗的女人,但她絕對是姬杼最信任的女人。數月前姬杼前往獵場行獵,險遭暗殺,是她為姬杼擋下了那枝險些奪走他性命的箭,自己卻生命垂危。
蒼鬱知道姬杼本想讓元貴妃當皇後,可惜元氏勢力不如蒼氏,有蒼氏阻隔著,他有心無力。作為補償,他力排眾議提拔了元貴妃的兄長元故做戶部侍郎。元貴妃的兄長年僅二十五,這個歲數能當上戶部侍郎的,在大周朝前所未有。這個元故興許有幾分本事,元氏也有些勢力,因而他能穩居侍郎之位至今。
蒼鬱還知道再過一年,元貴妃將誕下一位皇子,姬杼想立他為太子,但是蒼氏以小皇子並非嫡子為由,拉攏了許多朝臣反對,姬杼才不得不作罷。
思及此,蒼鬱驚覺姬杼這個皇帝做得也很沒意思,明麵上天下在握,卻任何事都不能自主。
與他聯手,真能扳倒蒼氏?
可蒼氏害死了她的母親,要她與蒼氏聯手廢掉姬杼是萬萬不能的,何況若是姬杼不在了,下一個就會是她。
就算姬杼靠不住,她也隻能想辦法讓他靠得住。
為了讓蒼鬱言行舉止都與蒼芸相似,在主家的三個月教養嬤嬤們一直在按照蒼芸的喜好培養蒼鬱。
姬杼對蒼芸的一往情深人所皆知,蒼芸過世後他罷朝一個月,住在離皇陵最近的皇莊裏,每日都要過去看她。
為了延續這份寵愛,蒼氏才選擇了蒼鬱,可他們並沒有想到這是一步臭棋。
姬杼不接受替身。
蒼鬱看著元貴妃——上一世元貴妃替她打理後宮,兩人交集頗多,她對元貴妃也有一些了解。
元貴妃與蒼芸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蒼芸是天之驕女,舉手投足都有一股傲氣;元貴妃出身雖也不差,但為人平和。蒼芸說一不二,想要的東西、想做的事從不打折扣;元貴妃卻是以和為貴,若是做不到十分,八分她也能接受。蒼芸天□□玩,常讓姬杼帶她到各處玩耍;元貴妃事事以天下為重,若是姬杼玩得狠了,還會勸誡姬杼。蒼芸性奢侈,吃穿用度俱是最好的,但好在從不亂花國庫裏的錢,大臣們無所彈劾;元貴妃節儉些,收成不好的年歲會帶頭減少花銷。
簡單說來,蒼芸幾近於禍水,元貴妃則是標準的賢妃。
令蒼鬱疑惑的是,這兩個全然不同類型的人姬杼竟都喜愛得很——比如她自己,她就隻喜歡連陌那種孔武有力的人,有安全感,對姬杼這種文文弱弱的書生型一點興趣也沒有。私下裏她時常覺得,比起模仿蒼芸,叫她模仿元貴妃還靠譜些。蒼芸的性格是百年富貴養出來的,並非隨隨便便就學得來。
麵對這個比她還小幾歲的皇後,元貴妃沒有表露出絲毫輕視,恭恭敬敬地行禮。在她身後有幾名年長的妃子,見元貴妃猶如此,也不好給蒼鬱下馬威,俱是十分恭敬。
蒼鬱對元貴妃一直頗有好感。上一世時蒼氏不喜元貴妃,明裏暗裏讓她吃了不少虧,可元貴妃從未對蒼鬱有半分怨恨和不敬,即便蒼鬱最後被姬杼冷落在一旁置之不理,也不曾落井下石。
也難怪姬杼會喜歡她。
蒼鬱一心想著複仇的事,難免任何事都能與之產生聯係。她突然想到,比起直接謀求姬杼的信任,通過與元貴妃交好,或許更容易。
縱然兩家有著利益之爭,興許她會防備自己,但自己若以誠相待,她未必不會信。
想到這裏,蒼鬱上前扶起了元貴妃。麵對她微露訝異的神色,蒼鬱泯然一笑:“貴妃之賢,孤傾慕久矣,如今能與貴妃一同服侍陛下,實乃三生有幸。”
元貴妃謙虛道:“娘娘謬讚了,嬪妾當不起。”從她的語氣裏,蒼鬱感受到謹慎的疏離。
慢慢來,她心想,不能急。
蒼鬱不知道的是在聽說她將入主中宮後,後宮許多人曾揣測皇後與貴妃之間必有一場惡戰——看蒼芸就知道,蒼氏女子絕不是謙和的人——誰知竟看到這樣詭異的一幕,不由得大失所望,不禁指望兩人的笑容下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波濤洶湧。
一場祭祀下來,蒼鬱累得腰酸背痛,連思考的力氣都沒有了,隻想找個地方好好躺一躺。這樣的祭祀三天一次還能不能活了?她不由得想起蒼芸,她是苦大的人都有些受不了,蒼芸這種嬌生慣養的怎麽受得住?
蒼鬱忍不住拿這個問題問了沈嬤嬤。沈嬤嬤是從前蒼芸身邊兩個嬤嬤中的一個,身形有些胖,大夫人說她擅長出謀劃策,有什麽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隻管與沈嬤嬤商量。另一個痩些的是李嬤嬤,做得一手好菜,擅長管教人,想好的事情由她去做一定萬無一失。
“每三日一祭祀雖是祖製,但已有許多年不曾循著舊例了,通常每月祭祀三次也就罷了。”沈嬤嬤答道。蒼鬱仔細一琢磨,這不就是說蒼芸在世時一直在偷懶嗎。
蒼鬱更加覺得自己不可能成為蒼芸那樣的人了,她太老實,全然沒想過可以偷懶這一樁。
不過現下既然知道了,也不失為一個好法子。
於是蒼鬱號稱循著先皇後的傳統,祭祀仍舊每月三次,不止她自己輕鬆,後宮眾人也都鬆了一口氣。
每天下午蒼鬱都以練習為借口,將自己關在書房裏,迴憶上一世大周朝經曆過的大事。
元貴妃那般以命博信任的機遇不是任何人都能碰上的,也並非任何人碰上都能幸運地活下來,叫一個人信任自己的更好的辦法,是成為對他有用的人。
這些事並非憑空就能想起來的,身在後宮,不似在民間時那般消息靈通。蒼鬱隻能從進宮那天起,逐步迴憶身邊的人說過些什麽,哪些事情曾令姬杼震怒或者緊張。
按照這種法子,不免要迴憶起前世的自己,蒼鬱驚異的發現,同樣的一個人,怎地能將前一世活成那般糊塗?前世那個真的是她嗎?隻因母親在她們手裏,遇事便全然沒有主意,任何事都要問嬤嬤,連姬杼問一句話都要問過嬤嬤才敢迴,仿佛傀儡一般。不要說姬杼,連自己都無法容忍。
迴顧完前世,蒼鬱給自己做了一個評價:死得不冤。
進宮不久她就該發現姬杼並不喜歡別人模仿蒼芸,可她隻依著嬤嬤,固執地繼續模仿下去,以致姬杼連見她都覺得厭惡。若隻是這樣也就罷了,嬤嬤們見她不得勢,所想的不是改變她,而是打壓其他人,惹得後宮眾人敢怒不敢言。她們敢這麽囂張,隻因有她這個名義上的皇後在,一切惡行都能以旁人的不敬為理由;而有蒼氏為靠山,姬杼便是再不甘願,亦不能直接廢了她。除了暗中下毒,似乎也想不出還能有什麽別的法子。
她不由得為自己歎息:蒼鬱啊蒼鬱,你怎麽能一輩子活得那麽蠢?
盡管如此,她並不覺得自己該原諒姬杼。一個皇帝當得這麽失敗,這麽身不由己,以至於本來一道廢後詔就能做到的事,他偏隻能用下三濫的下毒手段,作為皇帝活得也挺蠢的。
如果活著就必須這樣不停地和人周旋,死真是一件極其輕鬆的事,一想到也許一生都要和大夫人他們鬥下去,她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從重生到現在,她已經撒了許多謊,並且還得繼續編造更多謊言。蒼鬱並不是一個習慣撒謊的人,這令她害怕,害怕有一日被困在自己的謊言裏,不得脫身。
相對大夫人,現在更令她頭痛的是姬杼。大夫人有心拉攏她,才容易信她;姬杼上一世可是毒死了她,這樣的人,如何才能叫他信自己?而如果他相信自己以後又發現那些謊言,翻臉該怎麽辦?
如要扳倒蒼氏,她必須獲得他的信任,隻是她現在毫無頭緒,不知該從哪裏開始。
所幸隻有每月初一和十五皇帝才必須呆在皇後宮中,她有足夠的時間緩一緩。
看到麵前容色各異的美人們,蒼鬱決定收迴自己的話,緩一緩?除非她不是皇後。
她險些忘了這後宮裏並不是隻有她和皇帝兩個人。
每隔三日,皇後就得領著後宮眾人祭祀一迴,祭天地星辰、山川河海、祖先神靈。祭祀以皇後為首,禱祝過後,皇後以下每位妃嬪都得上三炷香,拜三拜。姬杼的後宮裏林林總總百來個女人總是有的,祭祀全程都得站著,等這些人全部拜完,一上午也就沒有了。
嬪妃們倒還好,隻苦了她這個當皇後的,全身上下穿戴著二十來斤的禮服和首飾,還得站得筆直,令她不得不怨恨姬杼沒事納這麽多妃子幹什麽。前世她不受寵,臨死前幾年這些事都被元貴妃替代,很是清閑,以至於如今對這份差事陌生得很。
元貴妃便是麵前的女人裏為首的那一個,五官不算特別驚豔,但淡然的神色令人感覺十分平和,似乎很好相處的樣子。她與蒼芸同時入宮,蒼芸當皇後時她還隻是個美人,直到蒼芸過世後才晉為貴妃,暫領後宮。
元貴妃未必是後宮最美麗的女人,但她絕對是姬杼最信任的女人。數月前姬杼前往獵場行獵,險遭暗殺,是她為姬杼擋下了那枝險些奪走他性命的箭,自己卻生命垂危。
蒼鬱知道姬杼本想讓元貴妃當皇後,可惜元氏勢力不如蒼氏,有蒼氏阻隔著,他有心無力。作為補償,他力排眾議提拔了元貴妃的兄長元故做戶部侍郎。元貴妃的兄長年僅二十五,這個歲數能當上戶部侍郎的,在大周朝前所未有。這個元故興許有幾分本事,元氏也有些勢力,因而他能穩居侍郎之位至今。
蒼鬱還知道再過一年,元貴妃將誕下一位皇子,姬杼想立他為太子,但是蒼氏以小皇子並非嫡子為由,拉攏了許多朝臣反對,姬杼才不得不作罷。
思及此,蒼鬱驚覺姬杼這個皇帝做得也很沒意思,明麵上天下在握,卻任何事都不能自主。
與他聯手,真能扳倒蒼氏?
可蒼氏害死了她的母親,要她與蒼氏聯手廢掉姬杼是萬萬不能的,何況若是姬杼不在了,下一個就會是她。
就算姬杼靠不住,她也隻能想辦法讓他靠得住。
為了讓蒼鬱言行舉止都與蒼芸相似,在主家的三個月教養嬤嬤們一直在按照蒼芸的喜好培養蒼鬱。
姬杼對蒼芸的一往情深人所皆知,蒼芸過世後他罷朝一個月,住在離皇陵最近的皇莊裏,每日都要過去看她。
為了延續這份寵愛,蒼氏才選擇了蒼鬱,可他們並沒有想到這是一步臭棋。
姬杼不接受替身。
蒼鬱看著元貴妃——上一世元貴妃替她打理後宮,兩人交集頗多,她對元貴妃也有一些了解。
元貴妃與蒼芸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蒼芸是天之驕女,舉手投足都有一股傲氣;元貴妃出身雖也不差,但為人平和。蒼芸說一不二,想要的東西、想做的事從不打折扣;元貴妃卻是以和為貴,若是做不到十分,八分她也能接受。蒼芸天□□玩,常讓姬杼帶她到各處玩耍;元貴妃事事以天下為重,若是姬杼玩得狠了,還會勸誡姬杼。蒼芸性奢侈,吃穿用度俱是最好的,但好在從不亂花國庫裏的錢,大臣們無所彈劾;元貴妃節儉些,收成不好的年歲會帶頭減少花銷。
簡單說來,蒼芸幾近於禍水,元貴妃則是標準的賢妃。
令蒼鬱疑惑的是,這兩個全然不同類型的人姬杼竟都喜愛得很——比如她自己,她就隻喜歡連陌那種孔武有力的人,有安全感,對姬杼這種文文弱弱的書生型一點興趣也沒有。私下裏她時常覺得,比起模仿蒼芸,叫她模仿元貴妃還靠譜些。蒼芸的性格是百年富貴養出來的,並非隨隨便便就學得來。
麵對這個比她還小幾歲的皇後,元貴妃沒有表露出絲毫輕視,恭恭敬敬地行禮。在她身後有幾名年長的妃子,見元貴妃猶如此,也不好給蒼鬱下馬威,俱是十分恭敬。
蒼鬱對元貴妃一直頗有好感。上一世時蒼氏不喜元貴妃,明裏暗裏讓她吃了不少虧,可元貴妃從未對蒼鬱有半分怨恨和不敬,即便蒼鬱最後被姬杼冷落在一旁置之不理,也不曾落井下石。
也難怪姬杼會喜歡她。
蒼鬱一心想著複仇的事,難免任何事都能與之產生聯係。她突然想到,比起直接謀求姬杼的信任,通過與元貴妃交好,或許更容易。
縱然兩家有著利益之爭,興許她會防備自己,但自己若以誠相待,她未必不會信。
想到這裏,蒼鬱上前扶起了元貴妃。麵對她微露訝異的神色,蒼鬱泯然一笑:“貴妃之賢,孤傾慕久矣,如今能與貴妃一同服侍陛下,實乃三生有幸。”
元貴妃謙虛道:“娘娘謬讚了,嬪妾當不起。”從她的語氣裏,蒼鬱感受到謹慎的疏離。
慢慢來,她心想,不能急。
蒼鬱不知道的是在聽說她將入主中宮後,後宮許多人曾揣測皇後與貴妃之間必有一場惡戰——看蒼芸就知道,蒼氏女子絕不是謙和的人——誰知竟看到這樣詭異的一幕,不由得大失所望,不禁指望兩人的笑容下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波濤洶湧。
一場祭祀下來,蒼鬱累得腰酸背痛,連思考的力氣都沒有了,隻想找個地方好好躺一躺。這樣的祭祀三天一次還能不能活了?她不由得想起蒼芸,她是苦大的人都有些受不了,蒼芸這種嬌生慣養的怎麽受得住?
蒼鬱忍不住拿這個問題問了沈嬤嬤。沈嬤嬤是從前蒼芸身邊兩個嬤嬤中的一個,身形有些胖,大夫人說她擅長出謀劃策,有什麽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隻管與沈嬤嬤商量。另一個痩些的是李嬤嬤,做得一手好菜,擅長管教人,想好的事情由她去做一定萬無一失。
“每三日一祭祀雖是祖製,但已有許多年不曾循著舊例了,通常每月祭祀三次也就罷了。”沈嬤嬤答道。蒼鬱仔細一琢磨,這不就是說蒼芸在世時一直在偷懶嗎。
蒼鬱更加覺得自己不可能成為蒼芸那樣的人了,她太老實,全然沒想過可以偷懶這一樁。
不過現下既然知道了,也不失為一個好法子。
於是蒼鬱號稱循著先皇後的傳統,祭祀仍舊每月三次,不止她自己輕鬆,後宮眾人也都鬆了一口氣。
每天下午蒼鬱都以練習為借口,將自己關在書房裏,迴憶上一世大周朝經曆過的大事。
元貴妃那般以命博信任的機遇不是任何人都能碰上的,也並非任何人碰上都能幸運地活下來,叫一個人信任自己的更好的辦法,是成為對他有用的人。
這些事並非憑空就能想起來的,身在後宮,不似在民間時那般消息靈通。蒼鬱隻能從進宮那天起,逐步迴憶身邊的人說過些什麽,哪些事情曾令姬杼震怒或者緊張。
按照這種法子,不免要迴憶起前世的自己,蒼鬱驚異的發現,同樣的一個人,怎地能將前一世活成那般糊塗?前世那個真的是她嗎?隻因母親在她們手裏,遇事便全然沒有主意,任何事都要問嬤嬤,連姬杼問一句話都要問過嬤嬤才敢迴,仿佛傀儡一般。不要說姬杼,連自己都無法容忍。
迴顧完前世,蒼鬱給自己做了一個評價:死得不冤。
進宮不久她就該發現姬杼並不喜歡別人模仿蒼芸,可她隻依著嬤嬤,固執地繼續模仿下去,以致姬杼連見她都覺得厭惡。若隻是這樣也就罷了,嬤嬤們見她不得勢,所想的不是改變她,而是打壓其他人,惹得後宮眾人敢怒不敢言。她們敢這麽囂張,隻因有她這個名義上的皇後在,一切惡行都能以旁人的不敬為理由;而有蒼氏為靠山,姬杼便是再不甘願,亦不能直接廢了她。除了暗中下毒,似乎也想不出還能有什麽別的法子。
她不由得為自己歎息:蒼鬱啊蒼鬱,你怎麽能一輩子活得那麽蠢?
盡管如此,她並不覺得自己該原諒姬杼。一個皇帝當得這麽失敗,這麽身不由己,以至於本來一道廢後詔就能做到的事,他偏隻能用下三濫的下毒手段,作為皇帝活得也挺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