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風箏,是一種小孩子們經常玩的競技遊戲,主要是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南亞國家盛行,當地的許多民眾都喜歡參與這項活動。在他們那裏的許多人看來,鬥風箏不僅僅是一種運動,在運動中勝出的人更是會擁有無限光榮呢,這是他們那裏的一種文化傳統。”陳少天娓娓道來。
“你怎麽知道的?”
“從書上看來的。我最近在看一本叫做《追風箏的人》的書,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胡塞尼寫的,很暢銷的書,可以借給你看。”
“說的是什麽?”
“主要就是以阿富汗為背景,講述了作為少爺的‘我’與仆人哈桑之間的事情,在那裏麵用很多筆墨描寫了鬥風箏的場景,我覺得很美。”
“在那裏麵有這樣一段話,”看我不說話,他繼續說,“每個冬天,喀布爾周圍都有鬥風箏邀請賽。賽前,我總是睡不著,在床上翻來覆去,甚至起來坐在陽台上,身上包個床單。就像一個戰士在戰前睡在戰壕裏。在喀布爾,鬥風箏就如同走向戰場。”
“冬天因為風強,學生也放假,所以是都風箏的好季節。不過,聽說阿富汗人民因為非常喜歡風箏,所以除了冬天,在其他季節裏也能看到天空中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風箏在飄蕩,人們坐在院子裏休息的時候,經常會看見有風箏從天上飄落而下,別有一番情趣。”我沉浸在他的描述裏,那個和風箏相關的世界上我所沒有見過的。就這樣我竟然忘記了賀一然帶給我的失落。
“是啊,看著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風箏,是會讓人忘記很多煩惱的吧?”我說。
“風箏在自在,但線還是把握在人的手裏啊。所以還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放開。”陳少天說。有時候他說話,還真不像是一個18歲的學生說的,有一種老成的味道。
“再講講和鬥風箏有關的吧,我喜歡聽。”
“好的。聽說,阿富汗人玩風箏,樂趣在於鬥,不鬥,玩起來就淡而無味了。阿富汗實行周五休息製,每到周五,人們紛紛帶著自己的風箏,爬上房項和喀布爾周邊的山坡去鬥風箏。鬥風箏時,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小學生可以同部長級官員鬥,博士也可以同勞工較量一番。家裏窮買不起風箏的小孩,就在賽場上追逐那些被切斷線掉落的風箏,成為追風箏的人。在鬥風箏中獲勝,被阿富汗人視為一種非比尋常的榮譽,能得到鄰裏的尊重和羨慕。也正因此,鬥風箏才在阿富汗長盛不衰。”
“爬上屋頂都風箏,更有意思啊。”
“是啊,我也這麽想,不過有一段時期,就是在塔利班政府統治的時候,是不允許阿富汗人民鬥風箏的,更別提在屋頂。他們說,那樣會看見鄰居家未穿布爾卡而顯露麵容的女性。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冒著被關進監獄的風險偷偷玩風箏。鬥風箏在他們那個國家不隻是業餘愛好,更像是全民性沉迷。”
“好美啊。我們這兒怎麽沒有人放風箏,或者鬥風箏啊?”
“恩,是在我們這裏不流行。不過我查了一些書,其實風箏最早起源是在我們國家,在春秋時期就有了。最早的風箏你知道是誰製作的嗎?”
“我知道,是魯班。《墨子》中有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就是魯班。”
“這你也知道?”
“嘿嘿,和你一樣,從書上看來的啊。”我在心裏小小的自豪了一下。
“對。”他不理我繼續說,“還有人考證,最早鬥風箏也是起源我國的,宋朝民間就流傳‘以相勾引線絕者為負’的鬥風箏玩法。”
“為什麽要追風箏?”
“那是鬥風箏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當一方的風箏線被對方切斷後,這隻風箏將成為‘自由和合法’的風箏,拾到它的人可以將其修複,並再度放飛天空。能追到最後一隻被打敗的風箏,被視為一種至高的榮譽;但如果勝者追到敗者的風箏,對於敗者而言,則是雙倍的受辱。所以每當風箏飄落,雙方會迅速前往狂追。不過,斷線的風箏往往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默默地等待著新主人的到來。”
“它真的會等嗎?”
“會,人們都相信,說一隻好的風箏也是有了靈性的,它們會和主人心意相通。”
“那本書裏的人最後也追風箏了嗎?”
“恩,那隻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就是由於追風箏,使哈桑,就是那個仆人被別的貴族欺負,但是主人卻沒有救他,最後間接地導致了二人友誼的破裂。算了,這個很長,等什麽時間你自己看吧。我想你會喜歡的。”
“好吧。你說還要叫上賀一然?”
“是啊,我放假這麽長時間了,他都沒有來過我們這裏,我也有些——”
“想他了,對不對。”
“恩。”他低下頭,臉竟然是紅的。
“你們的關係很好嗎?”
“恩,從我來這裏,認識他後,他就像是兄長朋友一樣照顧我。”
“好,明天上學我會請他的,但我不知道他會不會來。”
“好。我看了天氣預報,後天是陰天,有些風,應該不會太熱,雖然不是好季節,但我們也可以在公園裏試一試,我負責買風箏,你喜歡什麽樣的?”“我要像星星形狀的,優雅而輕盈的。”
“可能沒有你要的形狀,不過我盡量吧。”
“好。”
“那我迴房了。”走到門口,他迴過頭來說,“謝謝你答應我的邀請。”
“嗬嗬。別這麽說,我們現在可是兄妹了噢。”我開著玩笑說。
“你怎麽知道的?”
“從書上看來的。我最近在看一本叫做《追風箏的人》的書,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胡塞尼寫的,很暢銷的書,可以借給你看。”
“說的是什麽?”
“主要就是以阿富汗為背景,講述了作為少爺的‘我’與仆人哈桑之間的事情,在那裏麵用很多筆墨描寫了鬥風箏的場景,我覺得很美。”
“在那裏麵有這樣一段話,”看我不說話,他繼續說,“每個冬天,喀布爾周圍都有鬥風箏邀請賽。賽前,我總是睡不著,在床上翻來覆去,甚至起來坐在陽台上,身上包個床單。就像一個戰士在戰前睡在戰壕裏。在喀布爾,鬥風箏就如同走向戰場。”
“冬天因為風強,學生也放假,所以是都風箏的好季節。不過,聽說阿富汗人民因為非常喜歡風箏,所以除了冬天,在其他季節裏也能看到天空中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風箏在飄蕩,人們坐在院子裏休息的時候,經常會看見有風箏從天上飄落而下,別有一番情趣。”我沉浸在他的描述裏,那個和風箏相關的世界上我所沒有見過的。就這樣我竟然忘記了賀一然帶給我的失落。
“是啊,看著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風箏,是會讓人忘記很多煩惱的吧?”我說。
“風箏在自在,但線還是把握在人的手裏啊。所以還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放開。”陳少天說。有時候他說話,還真不像是一個18歲的學生說的,有一種老成的味道。
“再講講和鬥風箏有關的吧,我喜歡聽。”
“好的。聽說,阿富汗人玩風箏,樂趣在於鬥,不鬥,玩起來就淡而無味了。阿富汗實行周五休息製,每到周五,人們紛紛帶著自己的風箏,爬上房項和喀布爾周邊的山坡去鬥風箏。鬥風箏時,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小學生可以同部長級官員鬥,博士也可以同勞工較量一番。家裏窮買不起風箏的小孩,就在賽場上追逐那些被切斷線掉落的風箏,成為追風箏的人。在鬥風箏中獲勝,被阿富汗人視為一種非比尋常的榮譽,能得到鄰裏的尊重和羨慕。也正因此,鬥風箏才在阿富汗長盛不衰。”
“爬上屋頂都風箏,更有意思啊。”
“是啊,我也這麽想,不過有一段時期,就是在塔利班政府統治的時候,是不允許阿富汗人民鬥風箏的,更別提在屋頂。他們說,那樣會看見鄰居家未穿布爾卡而顯露麵容的女性。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冒著被關進監獄的風險偷偷玩風箏。鬥風箏在他們那個國家不隻是業餘愛好,更像是全民性沉迷。”
“好美啊。我們這兒怎麽沒有人放風箏,或者鬥風箏啊?”
“恩,是在我們這裏不流行。不過我查了一些書,其實風箏最早起源是在我們國家,在春秋時期就有了。最早的風箏你知道是誰製作的嗎?”
“我知道,是魯班。《墨子》中有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就是魯班。”
“這你也知道?”
“嘿嘿,和你一樣,從書上看來的啊。”我在心裏小小的自豪了一下。
“對。”他不理我繼續說,“還有人考證,最早鬥風箏也是起源我國的,宋朝民間就流傳‘以相勾引線絕者為負’的鬥風箏玩法。”
“為什麽要追風箏?”
“那是鬥風箏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當一方的風箏線被對方切斷後,這隻風箏將成為‘自由和合法’的風箏,拾到它的人可以將其修複,並再度放飛天空。能追到最後一隻被打敗的風箏,被視為一種至高的榮譽;但如果勝者追到敗者的風箏,對於敗者而言,則是雙倍的受辱。所以每當風箏飄落,雙方會迅速前往狂追。不過,斷線的風箏往往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默默地等待著新主人的到來。”
“它真的會等嗎?”
“會,人們都相信,說一隻好的風箏也是有了靈性的,它們會和主人心意相通。”
“那本書裏的人最後也追風箏了嗎?”
“恩,那隻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就是由於追風箏,使哈桑,就是那個仆人被別的貴族欺負,但是主人卻沒有救他,最後間接地導致了二人友誼的破裂。算了,這個很長,等什麽時間你自己看吧。我想你會喜歡的。”
“好吧。你說還要叫上賀一然?”
“是啊,我放假這麽長時間了,他都沒有來過我們這裏,我也有些——”
“想他了,對不對。”
“恩。”他低下頭,臉竟然是紅的。
“你們的關係很好嗎?”
“恩,從我來這裏,認識他後,他就像是兄長朋友一樣照顧我。”
“好,明天上學我會請他的,但我不知道他會不會來。”
“好。我看了天氣預報,後天是陰天,有些風,應該不會太熱,雖然不是好季節,但我們也可以在公園裏試一試,我負責買風箏,你喜歡什麽樣的?”“我要像星星形狀的,優雅而輕盈的。”
“可能沒有你要的形狀,不過我盡量吧。”
“好。”
“那我迴房了。”走到門口,他迴過頭來說,“謝謝你答應我的邀請。”
“嗬嗬。別這麽說,我們現在可是兄妹了噢。”我開著玩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