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在我看來,這種國家、體製和人都是善的,正義的。若這種製度在國家管理與個人品性培育中是善的,那餘下的製度便全都是惡的,錯誤的,具體分為四種類型。
格勞孔:分別是什麽?
(我正準備按照看似自然的順序,羅列出這四種類型的製度,這時坐在阿德曼托斯身旁的波勒馬霍斯從上邊伸手,抓著格勞孔上衣的肩膀處,將格勞孔拉到近處耳語了幾句。大半我們都沒聽清,隻聽清了這樣一句話:“我們是不是要放他離開?如若不然,應該怎麽做?”阿德曼托斯隨即用非常響亮的聲音說:“絕對不能放他離開。”聽到這兒,我開始向他們提問。)
蘇格拉底:你們兩個不能放誰離開?
阿德曼托斯:你。
蘇格拉底:我?為什麽?
阿德曼托斯:我們認為你在偷奸耍滑,在整個辯論中,有一大段內容並不是毫不重要的,你卻想要避開它們,不跟我們解釋,以為隨意說上幾句,就能略過不提。好像所有人都能清楚了解,跟女人孩子相關的問題中那項原則“朋友不分你我”,對女人孩子也能適用。
蘇格拉底:阿德曼托斯,我說錯了嗎?
阿德曼托斯:你說得沒錯,但跟其餘事情一樣,這裏的“沒錯”也需要解釋,怎樣才能做到不分你我?在多種方法中,你內心認同的是哪種方法,你應讓我們了解。為了聽你就生養、教育孩子,就女人和孩子不分你我的問題做出解釋,我們已等待多時。在我們看來,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對其的處理正確與否,會嚴重影響國家的未來。眼下,你想去處理另外一個問題,可這個問題你還沒解釋完呢。剛剛你也聽到了,我們已經決定,在你把這個問題解釋得跟其餘問題同樣清楚之前,不許你離開。
格勞孔:沒錯,我也讚同這麽做。
色拉敘馬赫斯:你大可以認為,這個決定是由我們所有人共同做出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啊,你們為什麽要這樣為難我?你們想重新開始討論國家體製,這要花費多少精力!我正為我們的討論結束暗自感到歡喜。因為你們能接納我的觀點,沒有不同意見,我便很滿足了。你們的這一要求會引發激烈的辯論,而你們並未意識到這一點。我極力想要繞開此處,以免泥足深陷,因為我一早就預測到會這樣。
色拉敘馬赫斯:啊!你覺得我們為什麽來到這兒,難道不是為了聽辯論,而是為了賺大錢嗎?
蘇格拉底:聽辯論也不能沒有度。
格勞孔:蘇格拉底,聰明人聽這種辯論的度,便是直到死亡才肯停下來。所以你不用憂心我們,也不要不耐煩,請你針對我們的問題做出解答:在你看來,我們的保衛者要將女人、孩子變成大家共有的,具體該做些什麽?所有人都承認,最困難的教育階段便是孩子出生到正式接受教育的階段,在此期間,應如何培育他們?請把這所有問題的答案說給我們聽。
蘇格拉底:親愛的朋友,跟之前探討的問題相比,此處存在更多疑點,要解答這些問題並非易事。因為大家會質疑我的意見有沒有可行性,是不是最具有可行性。所以親愛的朋友,我很擔心大家會覺得我的理論是種妄想,而不敢觸及這一問題。
格勞孔:別擔心,對於你,我們這些旁聽者都懷有善良與信任,你所麵臨的困境,我們都能體諒。
蘇格拉底:你是想激勵我才這樣說嗎,我的老友?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但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為這種激勵能在我對自己要說的話非常自信時,發揮很好的作用。跟很合得來的朋友共同討論大家最關注的事,若是胸有成竹,當然能說得很有條理,遊刃有餘。可若是突然上陣,毫無把握,倉皇失措,就跟我現在一樣,結果就會很恐怖。我並不是像小孩子那樣,擔心別人笑話我。我擔心的是自己在最不應摔倒的地方摔倒了,並將所有朋友都絆倒了,大家摔成一片,找不到真理在何處!因此,格勞孔,我要先祈求複仇女神能寬恕我,然後再開始說這個問題。我認為,不慎傷人性命的罪過不算嚴重,但在世人麵前,將美與醜、善與惡、正義與不正義混為一談,卻是相當嚴重的罪過。因此,隻有在仇敵中間才能做這種危險的事,在朋友中間則不能做。我並不會因為你的激勵,變得比先前更勇敢。
(格勞孔笑起來。)
格勞孔:蘇格拉底,請你勇敢地往下說吧!就算在這場辯論中,你偶爾會犯錯,會危害我們,我們也會像判決失手殺人的案件那樣,不計較你對我們的欺騙,赦免你的罪過,放你離開。
蘇格拉底:那好,既然被赦免之人從法律上說沒有罪過,那在我們這兒,必然也是如此。
格勞孔:那就別再推辭,繼續往下說吧。
蘇格拉底:眼下,我們務必要重新描述一些內容。根據原有的順序,我們可能一早就該描述這些了。男人讓女人在自己的演出結束後上台表演,這個法子應該很不錯,特別是在你們心急想聽我說的情況下。在我看來,先前開始探討男人的問題時,我們提出了一些意見,根據這些方法保留、利用孩子和女人,對按照我們之前提到的方式接受教育、長大成人的男人而言,是僅有的正確選擇。當時我們為了證明他們應該成為羊群的保衛者,傾盡全力,你對此還有印象嗎?
格勞孔:還有印象。
蘇格拉底:我們繼續沿用這種比方,觀察用相同的方式培養、訓練女人,是否合適。
格勞孔:這是種什麽樣的方式?
蘇格拉底:我們是要求母狗參與所有保衛工作,跟公狗共同守在外邊,還是讓公狗獨自保衛羊群,讓母狗隻負責在家裏生育、撫養小狗?
格勞孔:我們認為大家要共同參與所有工作,不過母狗比較弱小,公狗比較強大。
蘇格拉底:你可以在不為動物提供相同的生活條件和訓練的前提下,對它們毫不區分地加以利用嗎?
格勞孔:不可以。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我們必須先讓女人接受相同的教育,然後才能像利用男人一般,毫不區分地利用女人。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一直以來,我們在教育男人時,借助的都是音樂與體操。
格勞孔: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我們除了必須讓女人接受這兩種教育外,還要讓她們接受軍事教育,這樣才能毫不區分地利用女人。
格勞孔:站在你的角度,這種說法好像是成立的。
蘇格拉底:那好。因為我們剛剛談到的很多提議都背離了現在的習俗,所以我擔心要將其應用於實踐,可能會淪為別人的笑柄。
格勞孔:確實如此。
蘇格拉底:你認為,哪項提議最滑稽?很明顯是在健身房中,女人跟男人一樣全身赤裸[ 古希臘男性在鍛煉時都要脫光衣服,全身赤裸。——譯者注
],練習體操,是這樣嗎?除了年紀輕輕的女人,上了年紀、滿臉皺紋的女人也要跟那些老頭兒一樣,在健身房不停地操練,這可不是什麽美景,還有什麽比這更滑稽呢?
格勞孔:啊,當前看來好像是很滑稽。
蘇格拉底:我們對以下問題的討論已經開了頭,包括女性體育與藝術教育改革,特別是女人要接受軍事訓練,包括佩帶兵器、騎馬之類。我們要繼續討論,不能放棄,別怕風雅之人的玩笑與譏諷,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格勞孔:完全正確。
蘇格拉底:踏上立法的道路後,我們斷然不能因為遭遇困境而退後。我們要請諸位批評家莊重些,摒棄一貫的輕浮,迴想希臘人不久之前還覺得男性在人前全身赤裸,是件羞恥、滑稽的事,跟當前大部分野蠻人的觀點沒有區別。你也了解,才子派喜劇家也曾嘲諷過最早全身赤裸進行操練的克裏特人,以及之後采取相同做法的斯巴達人,是這樣嗎?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可我覺得,跟遮擋相比,讓這種事物全都赤裸展現出來是更好的選擇,而且麵對被理智評價為最善的事物,被眼睛評價為滑稽的事物通常就不滑稽了,這些都已從經驗中得到證實。這表明以下這種人是在胡說八道,他們覺得除了罪惡以外的事物都很滑稽,罪惡卻不滑稽,他們不斷留意愚蠢與罪惡以外的情況,冷嘲熱諷,卻放過了愚蠢與罪惡,他們拒絕將善作為美的標準,卻想方設法樹立其餘美的標準,裝模作樣。
格勞孔: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這些提議是不是可行,是否就是我們要達成統一的第一點?因為我們不理會發言者是在講笑話還是真話,我們已經預備好要提出以下問題:根據其本性,女人是能擔當男人的所有職責,還是無法擔當任何職責,又或是能擔當其中幾種職責,僅此而已?若是最後一種情況,那這幾種職責中是否包含戰爭?我們的討論從這個開頭慢慢深入下去,最後得出的結論將是最完美的。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法子了,不是嗎?
格勞孔:這個法子確實再好不過。
蘇格拉底:為了避免隻聽我們一方發言,無人幫我們想象中的辯論對手說話,我們是否需要幫他們向我們提出反駁?
格勞孔:絕對可以。
蘇格拉底:我們就來幫他們反駁吧:“親愛的蘇格拉底和格勞孔,讓其餘人批判你們,真的沒這種必要。最開始為你們的城邦建立展開討論時,你們已經認同了所有人都應做自己生來最適合的工作,將其作為一項原則。”
格勞孔:我們確實認同了這項原則,我對此還有印象,難道不是嗎?
蘇格拉底:而他們會提出這種問題,男人和女人生來就存在巨大的差異,難道不是嗎?我們說是,他們就會問,為了照應這種生來就有的差異,我們是否需要為男人和女人安排不一樣的工作?我們說需要,他們會繼續問,一邊說男人和女人生來就存在巨大的差異,一邊又說他們應從事相同的工作,這不是很矛盾嗎,這不是在犯錯嗎?這樣我們該如何是好?聰慧的你,能為此做出解答嗎?
格勞孔:我確實很難馬上為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做出解答,隻好拜托你根據你的心意,幫我們這方提出反駁。
蘇格拉底:親愛的格勞孔,我一早便發現了這些難題和其餘很多相似的難題,所以我很不願涉及這樣一些立法方麵的問題,包括怎樣把女人和孩子變得不分你我,怎樣對其進行教育。
格勞孔:這個問題看起來確實很難解決,確實如此。
蘇格拉底:這是自然的。不過,我們已經掉進了水裏,小池塘也好,汪洋大海也好,都隻能遊下去,無論如何不能迴頭。
格勞孔:說得再正確不過了。
蘇格拉底:我們隻能懷著平安結束這場辯論的願望,繼續往下遊。要是音樂家阿利安的海豚能載著我們離開,或有其餘救急方法就好了。
格勞孔:你說得沒錯。
蘇格拉底:那我們觀察一下,是否能找到解決的方法。天分不同的人,應從事不同的工作,這點已得到我們的認同。而男人和女人的天分不同,我們卻說天分不同的人應從事相同的工作,這不等於自己駁倒了自己?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辯論的藝術擁有多麽偉大的力量啊,親愛的格勞孔!
格勞孔:為什麽這麽說?
蘇格拉底:因為我看見很多人掉進了這一圈套,自己卻無法掌控。他們其實是在爭吵,他們卻覺得是辯論。隻因他們隻會根據句子的表麵意思尋覓其自我矛盾的地方,不會分辨其在內涵方麵的差異。他們的辯論並非辯證式的,僅僅是摳字眼兒吵架而已。
格勞孔:沒錯,很多情況下都是如此。但我們這兒也是一樣嗎?請你迴答。
蘇格拉底:肯定是的。在這兒,我們可能會在無意間開始一場咬文嚼字的爭執,我因此很是憂心。
格勞孔:這是為什麽呢?
蘇格拉底:天分不同,便不應投身相同的工作。我們針對這項原則的表麵意思,勇敢地錙銖必較,卻從未安靜下來,思考到底何謂不同的天分和相同的天分,到底何謂為不同的天分安排不同的工作,為相同的天分安排相同的工作。
格勞孔:我們的確沒思考過這些問題。
蘇格拉底:我們不妨以這項原則為依據,向自己提問:光頭的人和留長發的人,天分是否相同?若相同,是否就要禁止其中一種人成為鞋匠,而不禁止另外一種人成為鞋匠?
格勞孔:這簡直太滑稽了。
蘇格拉底:之所以滑稽,是因為我們談到的天分相同與不同,隻跟行業的相同與不同相關,絕非絕對與無限製的。舉個例子,同樣擅長治病救人的男人和女人擁有相同的天分,你認為如何?
格勞孔: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可同樣是男人,醫生與木匠卻有不同的天分。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若我們發覺一種工作更適合男性或是女性去做,就能安排男性或是女性去做這種工作。可若我們發覺男性與女性隻有生理方麵存在差異,男性釋放精子,女性受精懷孕,就無法由此推導出男性與女性存在我們提到的工作差異。我們的保衛者與其妻子應承擔相同的工作,這便是我們堅持的觀點。
格勞孔: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另外要讓反駁者迴答我們,哪些有利於國家建設的技術與職業隻適合女性,哪些隻適合男性?
格勞孔:不管怎麽看,這個問題都公正且合理。
蘇格拉底:對方可能會跟你剛剛一樣,表示要馬上給出滿意的迴複,並不簡單,不過也不算很難,隻是需要時間思考。
格勞孔:這是有可能的。
蘇格拉底:為了有機會向反對者證實,在國家治理中,不存在任何男人能處理,女人無法處理的事務,我們能不能讓反對者始終跟在我們身邊?
格勞孔:能。
蘇格拉底:我們來向其提問:“你有何依據,說這個人對一件事有天分,那個人對這件事沒有天分?你的依據是不是這個人學習這件事很簡單,那個人學習這件事很艱難?是不是有人學了馬上就能明白,並能觸類旁通,有人卻連自己學習的內容都沒有印象,哪怕此前經曆了長時間的學習?是不是有人的身體可以服務心靈,並將這種服務發揮到極致,有人的身體卻會對心靈的發展造成阻撓?要在所有事情上將有天分和沒有天分區別開來,你還有其餘什麽依據嗎?”
格勞孔:任何人都找不到其餘依據。
蘇格拉底:那是否存在某種人類的工作,男人在以上各個方麵,都不會比女人表現更為出色?這類工作包括紡織、做飯、做點心之類,我們是否需要將其逐一羅列出來?女人在其中自詡為專業人士,會因敗給男人感到羞恥,擔心別人會因此譏諷自己。
格勞孔:沒錯。不妨這樣說,在所有工作中,一種性別都遠勝過另外一種性別。盡管很多女人確實比很多男人更善於做很多工作,但你說的情況大致沒錯。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朋友,所有國家治理的工作都不會因為正在做這項工作的是女人,就變得隻屬於女人,也不會因為正在做這項工作的是男人,就變得隻屬於男人。男性和女性都擁有多種多樣的天分。男性和女性都能參與任何一種工作,這是由自然決定的,隻不過女性整體而言,要比男性稍弱。
格勞孔: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要拒絕分配給女性任何工作,而將所有工作都分配給男性?
格勞孔:這怎麽可以?
蘇格拉底:我認為,更恰當的說法是有些女人有醫學天分,有些女人沒有;有些女人有音樂天分,有些女人沒有。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可以說,有些女人有運動天分,喜歡作戰;有些女人卻天生不喜歡作戰和運動?
格勞孔:可以。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可以說,有些女人熱愛智慧,有些女人反感智慧;有些女人性格堅強,有些女人性格怯懦?
格勞孔:可以。
蘇格拉底:所以有些女人有能力擔當保衛者,有些女人沒有能力擔當保衛者。而我們在從男人中挑選保衛者時,也能以相同的天分作為依據,不是嗎?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在國家保衛者這份工作中,女人能跟男人一樣勝任,不過,女人稍弱,男人稍強,這便是二者僅有的差異。
格勞孔:是的,這點顯而易見。
蘇格拉底:所以女人若擁有跟男人相同的才能與天分,便能跟男人一樣被選中,共同生活,共同擔當保衛者的責任。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我們是不是應為相同天分的人分配相同的工作?
格勞孔: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之前我們答應讓保衛者的妻子接受音樂、體育訓練,跟自然相符。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我們提議的法律跟自然相符,表明我們的立法並非妄想,而合乎現實。這樣說來,跟自然不相符的,其實是現在的普遍做法。
格勞孔:好像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我們接下來就要思考,我們的提議是不是可行,有沒有比這更好的提議?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已認同其是可行的?
格勞孔:是。
蘇格拉底:那其是不是最好的,便是我們其次要統一的問題。
格勞孔:是最好的,這很明顯。
蘇格拉底:那好。我們不會采用截然不同的方法,教育培養女性和男性保衛者。我們之所以這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男性和女性被賦予了相同的天分。
格勞孔:對他們的教育也應是相同的。
蘇格拉底:你對接下來這個問題有何看法?
格勞孔:哪個問題?
蘇格拉底:在你看來,男人全都一樣,還是有些比較好,有些比較差?
格勞孔:自然不是全都一樣。
蘇格拉底:我們正在建立的城邦中的男人,哪些更好,接受過我們描繪的教育的保衛者,還是接受過造鞋技術教育的鞋匠?
格勞孔:這個問題很滑稽。
蘇格拉底:我知道很滑稽。可我還是要問,保衛者是最好的公民嗎?請迴答。
格勞孔:是,他們比其餘公民要好很多。
蘇格拉底:女性保衛者是否就是城邦中最好的女人?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能塑造如此出色的男男女女,城邦中還能找出比這更好的事嗎?
格勞孔:找不出來了。
蘇格拉底:這是否要歸功於我們描繪的音樂、體操教育?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建議的立法是可行的,且對國家再好不過。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女性保衛者用美德作為自己的衣服,訓練時就一定要全身赤裸。她們隻有一項責任,即一定要跟男性保衛者共同作戰,承擔起其餘保衛者應承擔的工作。由於女性身體素質偏弱,她們做的工作都是相對輕鬆的。無論哪個男人,譏諷女人基於最佳原因,全身赤裸參加訓練,都會像詩人品達的詩句“果實尚未成熟,便將其采摘下來”那樣,笑話別人愚蠢,殊不知愚蠢的是他自己。很明顯,這種男人對自己譏諷的對象和正在做的事,都沒有了解。“有利便是美的,有害便是醜的”,這句話無論放在當前還是以後,都很有道理。
格勞孔:我對此沒有任何異議。
蘇格拉底:我們在探討女性法律方麵,至此已逾越了第一道海浪,沒有覆滅,算是很幸運了。我們製定了如下規定:男性與女性保衛者務必要承擔相同的職責。這是一項可行且有利的提議,我們在這一點的證明上非常統一。
格勞孔:確實,你逾越了一道大浪!
蘇格拉底:等看見第二道浪,你就會收迴這句話了。
格勞孔:那就讓我看看這第二道浪,請繼續往下說。
蘇格拉底:我認為,接下來這項法律能作為上述論述和之前一切論述的結論。
格勞孔:這項法律是什麽?
蘇格拉底:女人應由男人共同擁有,不分你我。禁止所有人結婚組建家庭。孩子也應由大家共同擁有,不分你我。父母分辨不出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分辨不出自己的父母。
格勞孔:跟之前相比,這道浪更大,讓人對這項提議可不可行,有利與否,持質疑態度。
蘇格拉底:哦,我認為,不用質疑有利與否。將女人和孩子全部共有,能獲得最大利益,這點任何人都不會否認。但我認為,其可行性會引發巨大的爭議。
格勞孔:這兩點都會引發巨大的爭議。
蘇格拉底:我要同時麵對兩方的進攻,你的意思是這樣嗎?原本我期待你認同該提議是有利的,那我就能避開這個更困難的問題,探討那個更容易的問題,看其是不是可行。
格勞孔:我已經發現了你的意圖,你別想蒙混過關!你要把這兩項提議都解釋清楚,否則不準離開這裏。
蘇格拉底:那好,我願意接受這種懲罰,不會有任何異議。不過,我要先略作休息,還請見諒。有種懶人總是一個人胡思亂想,他們權且擱置自己的心願,不想去思考其是否可行,以增加自己的煩惱,也不著急尋覓某種方法,以達成這種心願。他們隻當心願已經達成了,開始快樂地想象怎樣在實踐中安排那些重要的事情。如此一來,他們懶惰的心靈就變得更懶惰了。同樣的,我也很希望之後再迴過頭來考察其是否可行。眼下我想先假設其可行,隨即討論在實踐中,統治者如何為這些事做出安排,並證實這種安排將大大有利於國家和保衛者,但前提是你允許我這樣做。若你沒有異議,我打算先就這個問題跟你展開討論,之後再研究其餘問題。
格勞孔:請你繼續,我沒有異議。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我來說說我的觀點,真正的統治者一定要發出命令,在某些事情上,以法律作為命令的依據,在其餘我們交由他們自行思考的事情上,以法律精神作為命令的依據。至於其協助者,則一定要願意服從命令。
格勞孔:應該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假設你作為立法者,挑選了一些男人和跟這些男人有相同品性的女人,將這些女人分配給這些男人。他們沒有半點兒個人財產,一起生活,一起鍛煉,結婚源自自然需求。出現這樣的結果,難道不是不可避免的嗎?
格勞孔:這種不可避免屬於性欲,而非幾何學。跟幾何學相比,性欲強迫、遊說大部分人采取行動的能力肯定更強。
蘇格拉底:的確。但是格勞孔,在幸福的國家,男女性行為或其餘一切行為的混亂無序是一種冒犯,斷然不會被我們的統治者容忍。
格勞孔:這是一種錯誤,你說得沒錯。
蘇格拉底:所以結婚作為一件很重要的事,顯然應該做出盡可能莊重、聖潔的安排,這樣才能帶來最大利益。
格勞孔:確實。
蘇格拉底:如何才能獲得最大利益?格勞孔,在你家,我發現了幾條獵狗,很多品種純粹的公雞,我想問你,你是否留意過它們是如何交配、繁衍後代的?
格勞孔:你說什麽?
蘇格拉底:第一,盡管這些品種純粹的動物都屬於優良品種,但其中一些是否能證實比另外一些更為出色?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你在它們繁衍後代這件事上,是會一視同仁,還是集中精力挑選其中最優良的品種?
格勞孔:後者。
蘇格拉底:那你會盡可能挑選年紀最小,年紀最大,還是年輕力壯的?
格勞孔:年輕力壯的。
蘇格拉底:否則你的獵狗、公雞的品種質量便會不斷下降,是這樣嗎?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那馬和其餘動物會出現不同狀況嗎?
格勞孔:肯定不會!
蘇格拉底:啊,親愛的朋友,若對人類來說,該原則同樣適用,那我們的統治者需要多麽高超的計謀啊!
格勞孔:該原則確實也適用於人類。可是你提到高超的計謀,為何會有這種需求?
蘇格拉底:因為我們之前提到的那種藥,他們對其的需求量很大。一般的醫生就能應對願意按照規定進行,用不著吃藥的病人,但隻有有膽量的醫生才能應對需要吃藥的病人。
格勞孔:沒錯,但這跟我們的問題有關嗎?
蘇格拉底:可能關係就在於,某些情況下,統治者會被迫借助謊言與欺騙,維護被統治者的利益。二者在應用過程中,都被視為藥物,這點我記得我們曾提到過。
格勞孔:你說得沒錯,是有這麽迴事。
蘇格拉底:那這種“正確”在他們結婚生子這件事上,並非最小的“正確”。
格勞孔:為什麽?
蘇格拉底:我們能根據以上獲得認同的結論推導出,最好的男人一定要盡量跟最好的女人結婚,最壞的男人則反過來,一定要盡量避免跟最壞的女人結婚。若要讓品種的質量維持在最高水準,那最好的男女一定要撫養他們的孩子長大,最壞的男女卻不能撫養他們的孩子。這種事的過程不應讓統治者以外的任何人了解,以免保衛者相互之間發生爭執,無法融洽共處。
格勞孔:你說得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根據法律的規定,結婚時要放假,一對新人要舉行宴會,並向神明獻祭。詩人為了祝福他們,要寫下讚美的詩篇。由統治者來確定結婚者的多少,確定的依據有戰爭、疾病等。要盡可能讓城邦不至於太大,也不至於太小,這需要將公民的人數一直維持在恰當的水準。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我認為,要想讓不符合結婚條件的人每迴想要結婚而不被批準時,都無法歸咎於統治者,隻能歸咎於自己不夠幸運,必須在抽簽時想出一些精巧的方法才行。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我認為,若青年能在戰場上展現自己保家衛國的勇氣,立下汗馬功勞,那我們就必須給予他們榮耀、財富獎勵,以及更多跟女人結合的機會,盡可能生下更多孩子。
格勞孔: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由專門負責這些事的官員帶走這些孩子,撫育他們成人。這種官職男女都能擔當,因此這種官員有男有女。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我認為,他們會將才能出眾者的孩子帶到托兒所,由居住在城邦另外一個區的保姆照料。另外,他們會悄悄處理掉普通人或其餘人生來便存在不足的孩子,而任何人都不了解個中內情。
格勞孔:沒錯。要維持統治者純粹的品種,必須這麽做。
蘇格拉底:他們負責對撫育孩子的工作進行監督,帶領哺乳期的母親到托兒所喂孩子吃奶,同時盡量避免其認出自己的孩子是哪一個。他們會在母親沒有充足奶水的情況下,聘請乳娘。他們讓乳娘、保姆負責在夜裏陪伴孩子,處理其餘難以處理的事務,為母親喂孩子吃奶的時間做出限製。
格勞孔:在你的安排下,保衛者的妻子能毫不費力地撫養孩子!
蘇格拉底:理應如此。接下來說第二部分的計劃,父母年富力強,是生育子女的好時機,這點我們之前提到過。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女人差不多有二十年體力最好,男人差不多有三十年,這點你認同嗎?
格勞孔:你選的是哪個年齡段?
蘇格拉底:女人為國家撫育孩子,應始於二十歲,終於四十歲,男人則應始於跑得最快的年齡,終於五十五歲。
格勞孔:無論身體還是心靈,男人和女人在這兩個階段都生機勃勃。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認為,無論何人,隻要在這個年齡段以上或以下,為國家生育孩子都是一種冒犯,一種不正義。因為他們若瞞著其他人,生下了孩子,那孩子就相當於誕生於愚蠢、苟合之中,男祭司和女祭司以及整座城邦的祈禱都將與他們無緣,而所有正式的結婚儀式都能得到這樣的祈禱:祈禱有功於國家的出色人才生下更出色的孩子,超越他們的父母,為國家帶來更多利益。
格勞孔:你說得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若是兩個年富力強的男女在沒有得到統治者批準的情況下發生關係,也適用於該法律。因為我們會談到,他們將一個私生子扔給國家,既違反了法律,又冒犯了神明。
格勞孔:說得太對了。
蘇格拉底:可我認為,我們應準許生育年齡結束的男人跟其餘所有女人相處,但女兒、母親、外孫女、外祖母例外。生育年齡結束的女人也能跟其餘所有男人相處,但兒子、父親、祖父、孫子例外。務必要向他們發出這樣的警告,不應將這種孩子撫育長大,一定要在其出生前墮胎,否則就要在其出生後處理掉。
格勞孔:你說得全都有理有據。不過,他們該如何分辨各自的父親、女兒,以及你剛剛提到的種種親戚?
蘇格拉底:這件事對他們來說,的確頗具難度。可是有這樣一種方法:將自己結婚以後十個月或是七個月降生的男孩兒和女孩兒,全都當成自己的子女,這些子女將稱唿他為父親。這些子女的子女便是他的孫子孫女,孫子孫女稱跟他輩分相同的人為祖父母。跟自己同時期誕生的男孩兒和女孩兒,便是兄弟姐妹。在抽簽結果和特爾斐的神明啟示都認同的情況下,法律能允許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但不能進行我們剛剛提到的性交。
格勞孔:說得太對了。
蘇格拉底:所以格勞孔,在我們的城邦中,讓保衛者共同擁有女人和孩子的方法就是如此。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其跟我們政體的剩餘部分達成了統一。之後,我們務必要通過辯論證明這點,你覺得呢?
格勞孔:我也覺得是這樣。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是否需要先向自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以達成意見的統一:國家製度的至善與至惡,立法者在製定法律的過程中追逐的至善或至惡到底是什麽?然後,我們是否需要思考,剛剛的提議無法跟惡的腳步達成統一,卻能跟善的腳步達成統一,這點是否成立?
格勞孔:你說得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那對國家而言的至惡,難道不是將一個國家分裂成多個?對國家而言的至善,難道不是將多個國家統一成一個?
格勞孔:自然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那在維持凝聚力這件事上,所有公民盡可能一起為生命的誕生而慶祝,為生命的死亡而悲傷,患難與共,難道不相當於架起了一座橋梁嗎?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但這座橋梁卻會在以下情況下倒塌:同一個國家的公民,雖有相同的經曆,卻有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悲傷與歡樂。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公民在說“我的”“不是我的”“其他人的”時,無法達成統一,是不是就是出現上述狀況的原因?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那治理最好的國家便是,其中最大部分的人能對著相同的事物,異口同聲說出“我的”“不是我的”。
格勞孔:再沒有比這治理得更好的國家了。
蘇格拉底:國家能成為治理最好的國家,是在國家跟個人最相似時。舉個例子,我們之中的一個人手指受傷,所謂一個人對手指部位的疼痛感受,就是此人全身上下都以有機體的身份接受統一的指揮,感知到某個部位感知的疼痛,其餘部位同樣如此。這便是所謂一個人對痛苦的感受,或是一個人對快樂的感受。
格勞孔:而治理最好的國家就跟你說的一樣,跟與各個部位的感受相關聯的有機體最為相似。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所有公民都會有好的經曆和壞的經曆,治理最好的國家也許會說,大家應患難與共,不能任由某個部分一直忍受痛苦。
格勞孔:這種國家非這麽做不可。
蘇格拉底:眼下,我們應返迴我們的國家,了解其是否有別於其餘國家,擁有那些我們已經統一認同的品性。
格勞孔:理應如此。
蘇格拉底:那好,我們的國家是不是跟其餘國家類似,也存在統治者與民眾?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大家是不是稱彼此為公民?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其餘國家的民眾在稱唿其統治者公民之餘,還稱其為什麽?
格勞孔:在不少國家中是首相,而在平民國家中,就隻有統治者這一種稱唿。
蘇格拉底:在我們的國家中,在公民這種稱唿以外,統治者還有什麽稱唿?
格勞孔:保衛者和協助者。
蘇格拉底:那他們是如何稱唿民眾的?
格勞孔:納稅人和供給者。
蘇格拉底:其餘國家的統治者又是如何稱唿民眾的?
格勞孔:奴隸。
蘇格拉底:統治者是如何稱唿彼此的?
格勞孔:同僚。
蘇格拉底:我們國家的統治者呢?
格勞孔:保衛者同僚。
蘇格拉底:在其餘國家中,有些統治者同僚稱彼此為朋友,有些卻不這麽稱唿,是這樣嗎?
格勞孔:沒錯,這種情況很常見。
蘇格拉底:在他們看來,同僚之中的朋友便是自己人,除此之外的同僚便是外人,是這樣嗎?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那你們的保衛者會不會將同僚視為或稱為外人?
格勞孔:自然不會。不管遇到什麽人,在他看來都是跟自己有關的,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雙親,兒子女兒,祖父祖母或孫子孫女。
蘇格拉底:你的迴答真是太好了。請你再迴答一個問題,這些親戚的名稱是一定要有行為相匹配,還是徒有虛名?是否要遵從慣例,敬重一切父輩成員,照料、依從他們,因為與之相反的做法是對上天的背棄,無論神明還是人類都會為之感到憤慨?是要讓大家在父親以及其餘種種親戚麵前,都表現出這種態度,將其視為神明的指示,且得到了所有民眾的認同,還是讓孩子們自幼便接受其他教誨?
格勞孔:一定要有行為與親戚的名稱相匹配,否則會很荒誕。
蘇格拉底:那在這個國家中,人們會更加同聲同氣讚美我們剛剛提到的“我的”一詞,這點有別於其餘所有國家。人們會在任何人處境很好時,表示“我的處境很好”,在任何人處境不好時,表示“我的處境很不好”。
格勞孔:你說得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這種認知與言辭能引發患難與共、相互交融的感受,這點我們之前提到過嗎?
格勞孔:提到過,事實也的確如此。
蘇格拉底:那跟其餘公民相比,保衛者共同擁有某種東西的程度更高,而且以“我的”作為對其的稱謂,這種共同擁有的關係讓他們感受到了相同的痛苦與快樂。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而他們之所以能有這種感受,除了因為國家政治製度,還因為他們共同擁有女人和孩子,難道不是嗎?
格勞孔: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此,毋庸置疑。
蘇格拉底:這是國家的至善,在這種說法上,我們已達成了統一。另外,我們之前還將治理良好的國家比喻成一個人的身體,各個部位緊密關聯,並能感受相同的痛苦與快樂。
格勞孔:沒錯,這種說法很正確。
蘇格拉底:我們也能說,對國家而言,讓協助者共同擁有女人和孩子,同樣屬於至善,且引發了至善。
格勞孔:這種說法肯定是成立的。
蘇格拉底:其跟我們之前的說法達成了統一。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我們提到過,房屋、土地等私人財產,都不能為我們的保衛者所擁有。真正的保衛者要從其餘公民處獲得自己的服務酬勞,即每天的薪水,然後跟其餘保衛者一起花這些錢。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那我們之前和現在談到的這些計劃,能否避免他們分裂國家,將各種公共財產稱為“我的”,竭盡所能把公共財產帶迴自己家,將女人和孩子視為自己的私人財產,而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痛苦與快樂,能否保證他們的保衛者身份貨真價實?最佳做法是,他們應統一對“我的”的認知,統一行為的目標,為做到齊心協力,同甘共苦,傾盡全力。
格勞孔:你說得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那他們是不是就不會相互控告起訴了?因為財富、子女、親人的私有,是人類所有矛盾的源頭,而他們的一切都是共有的,除了自己,什麽都沒有,所以不會產生矛盾。
格勞孔:他們不會相互控告起訴。
蘇格拉底:他們打架鬥毆的概率也相當低,幾乎不可能因此起訴。因為我們會向大家宣布,年紀差不多的人相互自衛,是善且正義的,以此迫使他們強身健體。
格勞孔:說得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這項法律還能讓憤怒的人通過自衛宣泄自己的怒火,從而避免爭執發展到極點,這點同樣很好。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一切較為年輕的人都要接受上了年紀的人的管理與監督,應賜予後一種人權力。
格勞孔:這點顯而易見。
蘇格拉底:而且若不是收到了統治者的命令,青年應該也不會對上了年紀的人動用暴力。至於其餘野蠻的行為,我覺得應該也不會出現。青年受膽怯和羞恥這兩種心理束縛:在羞恥心理的束縛下,他不會去得罪所有可能跟父親同輩的人;在膽怯心理的束縛下,他唯恐後輩、平輩或是長輩出現,幫助自己傷害的對象。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的法律是不是就要從方方麵麵入手,維護保衛者之間的和平關係?
格勞孔:要讓這種關係非常和平才行!
蘇格拉底:若保衛者彼此之間沒有矛盾衝突,那麽就算城邦中的其餘人彼此衝突,或是跟保衛者衝突,也不用擔心了。
格勞孔:的確不用擔心了。
蘇格拉底:有些非常小而乏味的事,便不會再打攪他們。我幾乎不想提這些事,為它們心煩意亂,實在沒有必要。這些事包括討好有錢人,費盡心機養活全家人,不斷借錢還錢,為了滿足妻子,雇傭仆人,拚命賺錢等。我們都明白,這些全都是毫無價值的小事。
格勞孔:哎,就算雙目失明的人,也能清楚了解這一點。
蘇格拉底:如此一來,他們就能早登極樂,跟這些事完全斷絕關係。到時就連過得最快樂的奧林匹克競賽的獲勝者,都沒有他們快樂。
格勞孔:為什麽?
蘇格拉底:因為跟奧林匹克競賽的獲勝者相比,他們獲得了更多,包括更加榮耀的勝利和更加廣泛的公共供養。整個國家出錢幫助他們,便是他們取得的勝利。他們及其子女都由國家養活,便是他們得到的酬勞。國家滿足他們的所有需求。他們在世時,全體民眾都尊敬他們。他們去世後,人們還會為他們舉行盛大的葬禮。
格勞孔:這種待遇簡直太好了。
蘇格拉底:之前,有人在辯論中指責我們,保衛者掌控一切,本身卻一無所有,無法得享幸福,對此你還有印象嗎?我們承諾過,到了合適的時機,會再迴過頭來研究該問題,這點你應該還有印象。那時候,我們關注的問題是,讓保衛者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保衛者,不能隻顧及國家的某個階級,使其獲得幸福,而要盡量將國家視為整體,使其獲得幸福。
格勞孔:我還有印象。
蘇格拉底:如此說來,我們的統治者和協助者的生活,已經超越了奧林匹克競賽的獲勝者,再拿他們的生活跟鞋匠等工匠和農民的生活相比,還有必要嗎?
格勞孔:我認為沒有必要。
蘇格拉底:而且我完全可以在此複述一下,我在其餘地方發表的某些觀點。若保衛者隻想追逐真正的保衛者不應得到的幸福生活,受困於某種天真、愚昧的快樂思想,被其掌控,不惜借助權力謀取個人私利,損害其餘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而覺得我們心目中的最佳生活,即一種恰如其分的穩定生活,還有所欠缺,那終有一日,他將意識到“一半從某個角度看,比全部更多”,這句出自赫西俄德之口的話,的確非常有道理!
格勞孔:他將繼續原先這種生活方式,除非他不肯聽我的勸說。
蘇格拉底:那女人按照我們描繪的這種方式生活,你又是否認同?你是否認同,女人和男人必須采取以下做法,才能在不違背男女各自的自然特征和與生俱來的合作關係的前提下,把事情做到最好:女人和男人接受相同的教育,擁有共同的孩子,一起為其餘公民提供保護,像獵狗一樣在本國和外國的戰場上共同保衛,共同追趕,竭盡所能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將所有東西變成共有的?
格勞孔:我認同。
蘇格拉底:我們還要考察,這種共同關係能不能在人們之間真正建立起來,就像其在動物之間建立起來一樣?若答案是能,有什麽前提條件?
格勞孔:你把我準備問的都問出來了。
蘇格拉底:我覺得,她們即將在戰場上采取的做法是顯而易見的。
格勞孔:什麽做法?
蘇格拉底:她們會加入男人的軍隊,跟他們一起啟程。跟從事其餘工作的人會帶自己的子女參觀一樣,她們也會帶上身體比較強壯的子女參觀其成年後會從事的工作。孩子們不光要參觀,還要在軍隊中做後勤工作,減輕父母的負擔,而且要照顧父母。技術工人,比如陶器工人的子女要做很久的旁觀者和幫工,然後才能正式親自工作,這種情況你留意過嗎?
格勞孔:留意過。
蘇格拉底:莫非跟保衛者相比,陶器工人更應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為了讓子女以後能好好工作,安排子女跟隨自己學習、實踐?
格勞孔:這是種滑稽的觀點。
蘇格拉底:而且當著子女的麵,人在跟仇敵對抗時,會表現更勇敢,跟動物沒有區別。
格勞孔:的確。但是這要承擔很大的風險,蘇格拉底!打仗有可能勝利,也有可能失敗。失敗會導致他們損失慘重,他們的子女也是一樣,如此一來,就無法東山再起了。
蘇格拉底:話雖如此,但你希望把他們跟所有風險永久性隔離嗎?
格勞孔:我絕對沒有這樣的想法。
蘇格拉底:若風險不可避免,那麽通過這種磨煉,險中取勝的人就能更上一層樓,不是嗎?
格勞孔:是的,這很明顯。
蘇格拉底:你覺得,成年後要從軍的人覺得不必在少年時期冒險,去參加戰爭演習,或是覺得去不去並無太大差異,是一種正確的觀念嗎?
格勞孔:不是。對要從軍的人來說,冒不冒這種險差異很大。
蘇格拉底:那我們要想二者兼顧,是不是必須讓孩子自幼便親自上戰場演習,與此同時也要為規避風險,采取必不可少的舉措?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那他們的父輩應該不會對戰爭毫無經驗,連危險和不危險的戰爭都分不出來吧?
格勞孔:應該不會。
蘇格拉底:所以他們可以避開危險的戰爭,隻帶孩子參加不危險的戰爭。
格勞孔: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他們沒有把孩子交給魚目混珠的長官,而是把孩子交給了從年紀、經驗上說,都能領導、教育孩子的人。
格勞孔:他們做得恰如其分。
蘇格拉底:但人類經常會遇到意外,這點不能忽視。
格勞孔:確實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所以我覺得,我們應從一開頭便為孩子安上一對翅膀,讓他們能展翅飛翔,以避免意外的發生。
格勞孔:你在說什麽?
蘇格拉底:務必要讓孩子自幼學會騎馬,讓他們騎著馬上戰場,參觀戰爭進行的過程。不過,他們騎的馬應該是那種馴馬,操縱起來沒什麽難度,且速度迅猛,而不能選擇那種烈馬,爭強好勝。如此安排,能讓孩子們把日後要做的工作看個清楚,並能跟隨輩分更高的長官,在危險降臨時火速撤退。
格勞孔:我覺得你說得沒錯。
蘇格拉底:那我們應製定怎樣的軍隊紀律呢?作為戰士,應怎樣對待自己和敵人?我有一種觀點,但無法確定是否正確。
格勞孔:請說說看。
蘇格拉底:臨陣脫逃,丟棄兵器,或因膽小怕事做出其餘同類錯事,這樣的戰士是否應被降格,轉而從事工匠、農夫的工作?
格勞孔:肯定應該這樣。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讚同,將所有被敵軍生擒的戰士送給敵軍,就當是一份禮物,對方想怎樣處置都可以?
格勞孔:非常讚同。
蘇格拉底:你是否讚同,在戰場上表現得異常勇猛,因此聲名遠播的士兵,在得到少年和孩童的敬意之前,先要得到與其同上戰場的戰友的敬意?
格勞孔:我讚同。
蘇格拉底:戰友們是否應伸出右手,向他表達喜愛之情?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可我之後這句話,你應該不會讚同了。
格勞孔:這句話是什麽?
蘇格拉底:你是否讚同,他應親吻所有人,所有人也應親吻他?
格勞孔:我非常讚同。我還要針對你這項法律做一下補充,那就是任何人都不能在這場戰爭期間拒絕他的示愛。因為愛會讓他對榮耀產生更強烈的欲望,不管他愛的對象是男是女。
蘇格拉底:說得非常好。為了讓才能出眾的人生下盡量多的子女,應賜予其盡可能多的結婚機會,這點我們之前提到過。
格勞孔:的確提到過。
蘇格拉底:不過,荷馬史詩中說,還有一種合理的方法,能用來向勇敢的青年致敬。荷馬這樣跟我們說,在戰場身上,埃阿斯表現得非常勇猛,因此在酒宴中獲得獎勵——一副完整的裏脊肉。對勇敢的青年來說,這種榮耀還能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強壯。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我們在此最低限度能效仿荷馬。我們在祭祀儀式和其餘相似的情況下,對有勇有謀、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才表示讚賞,吟唱讚頌的詩歌,讓他們坐在最好的位子上,享受羔羊肉和好酒,也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特別而優厚的待遇。如此一來,這些勇敢的男人和女人便能在獲得榮耀的同時,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強壯了。
格勞孔:說得太好了。
蘇格拉底:那好,可是在戰爭中犧牲的人呢?我們是否需要先行確定,壯烈犧牲的人是有聲望的家族的黃金種子?
格勞孔:肯定需要。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能相信離開人世後,赫西俄德詩中提到的金種子便會變成“山川河流中的精靈,底層民眾的庇護者”?
格勞孔:自然要相信這點。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需要問問阿波羅的意見,之後再根據他的指令,為這些勇敢、神奇的人舉行盛大莊嚴的葬禮?
格勞孔: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做些什麽?
蘇格拉底:我們還要在之後的日子裏,將死去的人敬若神明,定期為他們掃墓。而度過了正常的人生,最終死於年邁或其餘原因的傑出人才,是否也應得到我們賜予的相同的榮耀?
格勞孔:這是必然的。
蘇格拉底:那我們的戰士應如何對待敵人?
格勞孔:你指哪個方麵?
蘇格拉底:第一是把失敗之人變成奴隸。你覺得希臘人征服希臘的其餘城邦,降低同族人的身份,將其變成奴隸,是否算是正義的?或者正義的做法是本城邦拒不采取這種做法,並盡量阻撓其餘城邦采取這種做法,讓希臘人在意識到被野蠻民族征服的危機後,不再彼此進攻,而是團結一致,並成為一種良好的風氣?
格勞孔:後一種做法更好。
蘇格拉底:就是自己不去征服希臘人,將其變為奴隸,並勸說其餘希臘人也不要這麽做?
格勞孔:沒錯。這樣一來,希臘人內部便能團結一致,甘願對外抵抗野蠻民族了。
蘇格拉底:戰勝方隻拿走被自己殺死的敵人的兵器,不觸及其餘財物,會不會更好?將搜掠死去敵人的財物當成一件好像非做不可的事,會讓那些膽小怕事者借機停止對活著的敵人追逐進攻,難道不是嗎?這種埋頭搶掠,不理其他的做法,已經毀滅了很多支軍隊,不是嗎?
格勞孔:確實。
蘇格拉底:搶掠死去之人的財物是非常肮髒的,難道你不這麽認為嗎?隻有心胸狹窄的女人才會讓活著的敵人拋棄兵器,順利逃走,卻以死去之人作為自己的敵人,難道不是嗎?這跟狗的以下做法有何區別:不去咬朝自己丟石頭的人,隻對著砸中自己的石頭亂吠?
格勞孔:沒有任何區別。
蘇格拉底:所以必須要埋葬死去的人,嚴禁對他們實施搶掠。
格勞孔:的確非這麽做不可。
蘇格拉底:另外不要將繳獲的兵器當成獻祭,送進神廟,繳獲的其餘希臘人的兵器尤其如此,這樣有助於跟其餘希臘人維持良好的關係。若非收到神明的指令,不能把同族的兵器送進神廟中獻祭,否則很有可能會冒犯神明。
格勞孔: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那你的戰士在踐踏希臘敵軍的土地,燒毀希臘敵軍的住房這件事上,到底應該做些什麽?
格勞孔:你若能說說你的看法,就再好不過了。
蘇格拉底:我認為,無論是踐踏土地還是燒毀住房,都不是他們應該做的。他們應該做的是,將當年的收成全部拿走。至於原因,你想聽我說嗎?
格勞孔:想。
蘇格拉底:我認為,我們有兩種不同的事務,就像我們有“戰爭”和“內戰”這兩種說法。兩種不同的事務分別是自己人對內跟自己人的,以及自己人對外跟敵人的。我們能將內部鬥爭稱為“內戰”,外部鬥爭稱為“戰爭”。
格勞孔:這是種非常客觀的說法。
蘇格拉底:你覺得以下說法客觀嗎:希臘人跟希臘人的關係全都是自己人對內的,希臘人跟野蠻民族的關係卻是自己對外跟敵人的?
格勞孔:非常客觀。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那希臘人和野蠻民族,其中一方侵犯另一方,雙方作為天生的仇敵,其鬥爭必然要被稱為“戰爭”。而希臘人跟希臘人鬥爭,雙方作為天生的朋友,便隻是希臘人內部出現了兄弟鬩於牆的毛病,其鬥爭必然要被稱為“內戰”。
格勞孔:我沒有任何異議。
蘇格拉底:那我們再來考察當前探討的“內戰”。國家在內戰中分裂成兩部分,雙方都踐踏對方的土地,燒毀對方的住房,如此荒誕透頂。若雙方真正熱愛自己的祖國,怎麽可能對滿足自己吃穿需求的祖國做出如此惡行,無情至此?可若是獲勝一方僅僅是把對方的收成拿走,那在我們看來,這種做法說明,他們還是希望日後能結束無窮無盡的內戰,重新修補雙方的關係,如此說來,他們的做法便是能夠理解的,並未超出限度。
格勞孔:沒錯,後者更文明且合理。
蘇格拉底:是的。你想建立的是希臘城邦嗎?
格勞孔:這是必然的。
蘇格拉底:城邦裏的公民全都是文明的正人君子,難道不是嗎?
格勞孔:毋庸置疑。
蘇格拉底:他們會不會愛他們的希臘同胞,希臘原本的土地,以及希臘人共有的宗教?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他們是否會以“內戰”稱唿希臘同胞的衝突,將其視為內部分歧,而不希望將其稱為“戰爭”?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在爭執之餘,他們是否一直在期待日後能修補雙方的關係?
格勞孔:是的,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那他們便沒有奴役與消滅這種惡劣的目標,而隻有警告這種善良的目標。他們斷然不能算是敵人,而是提供指引的人。
格勞孔: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作為希臘人,他們便不會踐踏希臘的土地,燒毀希臘的住房,不會將各座希臘城邦的所有人都當成敵人,隻有為數不多的罪大惡極者是例外。正因為這樣,對方大部分人都是他們的朋友,他們斷然不會踐踏對方的土地,毀掉對方的住房。他們並沒有罪過,是為了向對方施壓才發起戰爭,而戰爭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對方悔過,向他們道歉。
格勞孔:我很讚同。我們城邦中的公民麵對站在自己對立麵的希臘人,就應采取這種做法。他們還應采取希臘人現在對付自己同胞的方式,去對付那些野蠻民族。
蘇格拉底:那我們是否應把對踐踏土地、燒毀住房的禁令,作為法律確定下來,讓我們的保衛者遵從?
格勞孔:沒錯。這番話和之前那番話,我們都覺得是正確的。
可是我親愛的蘇格拉底,我很憂心,若任由你沒完沒了地往下說,你根本無法說迴你應迴答的那個問題。那個問題是這樣的,我們描繪的這種國家能否真正建立起來?如何建立起來?若你的國家能建立起來,我要說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國家。我還能幫你把你漏掉沒說的內容補充完整。戰爭期間,我見證了整個國家的公民都對待彼此如對待自己的兄弟、父親或兒子,不願放棄對方,就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如此強大。若女人也能參軍,跟他們齊心協力,共同戰鬥,甚至隻是震懾敵方,也能讓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平日裏國內的各種利益,你並未談及,這點我也留意到了。我對以上內容全都表示讚同。你用不著詳細描述這種國家建立起來後,還能帶來哪些不計其數的利益。現在我們隻談一點,這種國家能不能建立?如何建立?不涉及除此之外的任何問題。
蘇格拉底:你絲毫不能諒解我表現出的少許遲疑,就這樣對我的討論發動了突襲。為了躲避前兩道浪,我費盡心機,現在你又緊隨其後,向我掀起了最大、最兇猛的第三道浪,但你可能並不清楚這一點。由於這道浪,我們要開始一種非常奇怪的討論,因此你若能看見、聽見這道浪,便一定能體諒我的憂心,以及我表現出的少許遲疑,認為其都是很合理的。
格勞孔:我們聽到你這種推脫的理由,更不會讓你離開了。要如何才能建立這種政治製度,請你務必跟我們說清楚。別再拖延了,繼續往下說吧。
蘇格拉底:那好,我們能來到這裏,始於對“何謂正義”“何謂不正義”的研究,這點要先強調一下。
格勞孔:沒錯,但是又如何呢?
蘇格拉底:啊,不如何。問題是,若真的解答了何謂正義,那我們是否需要正義之人和正義自身在方方麵麵都完全相同,一點兒區別都沒有?或者我們隻會滿足於正義之人可以盡可能貼近正義自身,展現出比其餘人更多的正義?
格勞孔:我們會滿足於盡可能貼近標準。
蘇格拉底:那我們先前隻是為得到一種模板,才會考察何謂正義自身與不正義自身,何謂絕對正義之人與絕對不正義之人。我們將根據這些模板展現出來的標準,判定我們是否幸福,程度如何。我們觀察這些模板的目的就在於此,跟展現這些模板能變成真實存在的事物無關。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一位畫家畫了一個理想中的英俊男人,除了無法證明這種男人是真實存在的,其餘各部分都已畫得非常好了,在這種情況下,能說這是一位水準再低劣不過的畫家嗎?
格勞孔:天哪!不能,自然不能!
蘇格拉底:那我們可以說,我們並非在用字詞建立善的國家嗎?
格勞孔:肯定可以。
蘇格拉底:若我們無法證實真實存在的國家,能達到我們描繪的高管理水準,那麽是否能說我們描繪的理論是最低劣的?
格勞孔:自然不能。
蘇格拉底:這便是所謂依據。可我會想辦法讓你了解我描繪的事物在何種情況,何種方麵最有可能變為現實,以此取悅你。請你複述一下,你之前表示認同的話。
格勞孔:哪句話?
蘇格拉底:有沒有可能說到就一定能做到?或者跟說的相比,做的往往少一些,這便是真理?我這樣說,有些人可能並不認同,那你認同嗎?
格勞孔:我認同。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我用語言描繪的事物,便未必能全部做到,你就不能一直要求我證明它們全都能做到。你應該在我們發現了一個管理水準跟我們的描繪相當接近的國家時,承認自己的要求已變為現實,為此感到心滿意足。反正我是心滿意足了,你呢?
格勞孔:我也心滿意足了。
蘇格拉底:接下來,我們應想辦法尋覓當前各座城邦的法律製度有何種具體的缺陷,對他們造成了阻礙,將這種缺陷點明,並加以整治,整治依據便是我們描繪的法律製度。在讓他們的要求跟我們提議實施的法律達成統一這件事上,要盡可能將改變降至最低。改變越少越好,最好是隻改變一處,要不就隻改變兩處。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我們要求的改革,可由一種雖不簡單,但有可能的改變引發,這點不妨明言。
格勞孔:這種改變是什麽?
蘇格拉底:啊!我認為,在我們的比喻中,那道奇怪的最大浪頭已近在眼前。即便如此,我還是要繼續往下說,哪怕會因此在嘲諷和輕蔑的大浪中溺亡。請聽我說下去吧。
格勞孔:請說。
蘇格拉底:親愛的格勞孔,除非我們能做到以下兩點,否則我認為,國家乃至整個人類都將遭遇無窮無盡的災難,我們之前描繪的法律製度也永遠無法實現:第一點是哲學家能在我們的國家當上國王,或我們現在所謂國王和統治者能真正努力地追逐智慧,將政治權力和智慧融為一體;第二點是務必要摒棄那些無能之人,他們無法兼顧全局,抓住了這個,就抓不住那個。我猶豫再三,不願說明這些,原因就在於此。因為普通人很難了解,要讓個人和大眾得到幸福,隻能借助這一種方法,其餘方法根本行不通。可我明白我說的這種方法,在大家看來很荒誕。
格勞孔:蘇格拉底,你對著我們隨口說出了這麽多道理。大家可能會脫掉衣服,赤裸上身,隨手拿起兵器,向你發起激烈的進攻。你若僅僅是丟盔棄甲,落荒而逃,而無法通過論述,將你的城堡加固,便會淪為大家的笑柄。
蘇格拉底:我的處境如此窘迫,責任全都在你。
格勞孔:我的做法沒錯。不過,我會盡力為你提供幫助,不會置身事外。我會讓你感受到我的好意與激勵。迴答你的提問時,我的表現應該也會比其餘人更加恰如其分。所以請你嚐試依靠我這個後盾,勸說那幫質疑你的人相信你確實掌握了真理。
蘇格拉底:我有你這個朋友做強大的後盾,肯定會嚐試這麽做。我認為,若想避開你提到的進攻,我們務必要清楚定義那種哲學家——我們勇敢地承認其應成為我們的統治者。之後,我們就不用再害怕任何事了,因為到時我們就能跟大家說,熱愛智慧的哲學家兼政治家,天生就應負責哲學和政治藝術的研究工作,其他人隻需跟隨其領導,不必了解哲學研究。
格勞孔:應該馬上給出清晰的定義。
蘇格拉底:相關意思我們應該可以說清,請跟隨我的思路。
格勞孔:請繼續往下說。
蘇格拉底:若我們談到某人喜歡一種東西,且實情就是如此,很明顯表示他不是隻喜愛這種東西的一部分,不喜愛其他部分,而是他喜愛這種東西的各個部分。對此你肯定還有印象,用不著我提醒。
格勞孔:可我真的搞不清你的意思,你還是提醒一下我吧。
蘇格拉底:格勞孔,你那種迴複不適合你,隻適合其他人。作為愛人者,你理應明白人會被任何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年打動,認為其很討人喜歡。你若對此失去了記憶,是很不應該的。麵對英俊的少年,難道你不應有這種表現嗎?你看到對方長了扁鼻子,便會說他容貌秀美。你看到對方長了鷹鉤鼻,便會說他容貌帥氣。你看到對方的鼻子在扁鼻子和鷹鉤鼻之間,便會說他長得恰如其分。你看到對方膚色很黑,便會說他顯得很英勇。你看到對方膚色很白,便會說他顯得很清秀。愛人者為描繪清瘦、膚白之人的臉,創造了一個詞“白如蜜”。簡而言之,你能夠包容出色的後輩身上所有的缺陷,讚美其所有的優點,不會落下任何一個。
格勞孔:若你為方便論述,非要我代表具備這類傾向的愛人者,我可以這麽做。
蘇格拉底:那喜愛喝酒的人呢?他們的情況也是一樣,你留意過嗎?不管是什麽酒,他們都喜歡喝,還都能說出自己的道理。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我覺得,你應該也在喜愛榮耀的人身上看到過這種情況。這種人無論如何不能缺少榮耀,不能做將軍,就做連長,不能得到重要人物的讚美,得到普通人的讚美也可以。
格勞孔:沒錯,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那你願意重新迴答我,我們談到某個人喜歡任何一種東西,是說其喜歡這種東西的部分還是全部?
格勞孔:全部。
蘇格拉底:這種說法同樣適用於哲學家,不是嗎?作為喜愛智慧之人,哲學家喜愛的是智慧的全部,而非部分。
格勞孔:沒錯,喜愛的是智慧的全部。
蘇格拉底:那我們便不會說不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或智慧,尤其是在他年紀輕輕,尚無法判定何謂有好處和沒有好處時。這就好比我們不會說因為沒有饑餓感,所以不想吃飯的人喜愛食物,胃口很好。
格勞孔: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那我們稱以下這種人為喜愛智慧之人或是哲學家,是否恰當:無論哪種學科,這種人都想涉足,不懂得何謂滿足?
格勞孔:若好奇心也能被稱為喜愛智慧,那很多荒誕之人便都能被稱為哲學家了。其中必定包含一切喜歡看的人,以及大批無論何時都喜歡聽的人,因為這種人全都很喜歡學習。在各種嚴肅的討論與研究中,都看不到這種人。但他們會在酒神節期間四處亂跑,欣賞城市、鄉村的每一場合唱,好像他們已經為欣賞合唱,出租了自己的耳朵。這種人和擁有相似喜好的人,以及很不重要的藝術門類的喜好者,都可以被稱為哲學家嗎?
蘇格拉底:絕對不可以,這些人跟哲學家隻是有少許相似而已。
格勞孔:那真正的哲學家是什麽樣的?
蘇格拉底:他們隻關注真理。
格勞孔:沒錯,但你到底是指什麽?
蘇格拉底:要向其餘人解釋清楚,會相當困難。不過,我認為若是跟你說,你會對我的以下觀點表示認同。
格勞孔:你的觀點是什麽?
蘇格拉底:美與醜是二,彼此對立。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作為二,當它們各自分開時,卻分別都是一。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對於正義與不正義、善與惡等彼此對立的事物,這種說法也是適用的。此外還能這樣表達,它們本身各自是一,可它們跟行為、事物的結合,卻處處彰顯出多。
格勞孔: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在此,我必須在以下兩種人之間劃出一道分界線:一種人是你提到的對戲劇、藝術、實際事務癡迷的人;另一種人便是我們討論的對象。有資格被稱為哲學家的,唯有後者。
格勞孔:你在說什麽?
蘇格拉底:第一種人喜歡美好的聲音、顏色、形狀,還有所有由這些組合而成的藝術品。至於美自身,卻不是他們的智慧所能了解、喜歡的。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第二種人卻能了解美自身,並由此對美自身產生領悟。這種人並不多見,是這樣嗎?
格勞孔:沒錯,十分罕見。
蘇格拉底:有能力了解很多美的事物,卻沒有能力了解美自身,且無法跟上引領自己去了解美自身之人的腳步。在你看來,這樣一種人的人生是夢是醒?不管清醒還是做夢,將類似事物跟事物自身混淆,這種人不就等同於在做夢嗎?請你思考一下。
格勞孔:這種人的人生自然好像在做夢。
蘇格拉底:我們再來說與之相反的人,這種人了解美自身,不會混淆美自身和很多包含美的特殊事物,有能力將這二者區分開來,那你說這種人的人生是夢是醒?
格勞孔:是絕對的清醒。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可以說,第二種有這種認知的人,其智慧中包含了“知識”,而第一種人的智慧卻隻包含“觀點”,因為其隻具備那種“觀點”?
格勞孔:我們自然可以這麽說。
蘇格拉底:若像我們所言,沒有知識,僅有觀點的人表示我們騙了他,拒絕接受我們的意見,並勃然大怒,那我們是否需要說好話安慰他,並委婉地表示他的神誌有些失常?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那我們應該怎樣跟他說呢?我們來思考一下。以下說法可以嗎?我們會非常欣慰,他們能擁有知識,絕不會因此嫉妒他們。之後,我們再詢問他們是否願意迴答:“有知識的人是什麽都不知道,還是往往會知道少許?”請你試著代替他們,迴答這個問題吧。
格勞孔:“往往會知道少許”,這就是我的答案。
蘇格拉底:此處的“少許”,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呢?
格勞孔:是“存在”。若是“不存在”,如何能算是知道?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在思考該問題時,就算從方方麵麵著手,也絕對能得出以下結論:完全存在的事物,完全能被知道;完全不存在的事物,完全不能被知道。
格勞孔:沒錯,我們絕對能得出這種結論。
蘇格拉底:那好,假設有一種兼具存在和不存在的事物,那該事物能否處於完全存在和完全不存在中間?
格勞孔:能。
蘇格拉底:知識關係到存在,無知關係到不存在,既然如此,隻要存在跟無知和知識的中間情況對應的事物,我們就一定要將其找出來。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是不是存在一種事物,我們稱其為“觀點”?
格勞孔:是。
蘇格拉底:它跟知識屬於相同類型的能力嗎?
格勞孔:不屬於。
蘇格拉底:既然不屬於相同類型的能力,那觀點和知識關聯的對象肯定也不相同。
格勞孔:肯定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所以知識跟存在的關聯與生俱來,了解存在和存在的事物情況如何,這便是知識。但我覺得,此處還有一種差異,務必要對其做出闡釋。
格勞孔:這種差異是什麽?
蘇格拉底:歸納我們自身和其餘所有事物的功能,得出能讓我們從事種種能夠從事的工作“能力”這種類型。若你對這種類型的理解,跟我並沒有什麽不同,那這所謂能力,便包括諸如看、聽之類。
格勞孔:我跟你的理解是一樣的。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我便跟你說說,我是怎麽看這些能力的。我在這些能力身上,看不見顏色、形狀等特性,而這些是我在其餘很多情況下,區分種種不同事物的依據。能力的關聯對象與成效,是我僅有的關注對象。我將各種能力都稱為一項能力,依據就在於此。我們把跟相同的事相關聯,完成相同的事的能力,當成相同的能力,把跟不同的事相關聯,完成不同的事的能力,當成不同的能力。對於這種情況,你有何看法?你是否也會采取相同的做法?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親愛的朋友,我們再說迴正題。在你看來,“知識”是不是一種能力?還是你有其餘方法,來歸納其類型?
格勞孔:沒有了,在各種功能中,能力是最強大的。
蘇格拉底:那“觀點”呢?我們是否應將其歸納到其餘類型,而非能力?
格勞孔:不應該這樣。因為除了產生觀點的能力,其餘能力都不能讓我們擁有觀點的力量。
蘇格拉底:可你剛剛還認同,知識和觀點是不一樣的。
格勞孔:沒錯,因為將必然不會出錯的事物和很容易出錯的事物混雜,這種事任何聰明的人都做不出來。
蘇格拉底:很明顯,我們都認同觀點跟知識是不一樣的,這真是太好了。
格勞孔:這二者是不一樣。
蘇格拉底:所以二者分別擁有不同的能力,也就分別擁有不同的關聯。
格勞孔:這是肯定的。
蘇格拉底:我認為,知識跟“存在”關聯,了解“存在”的情況,便是知識的目標所在。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而在我們看來,觀點隻是造就了觀點。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知識和觀點有相同的對象,那能夠知道的事物跟對其持有觀點的事物,是相同還是肯定不同呢?
格勞孔:肯定不同,這是以我們已達成統一原則為依據得出的結論。若不同的能力天生就有不同的對象,若觀點和知識屬於不同的能力,一如我們認為的那樣,那知識和觀點有不同的對象,也是理所應當的。
蘇格拉底:若知識的對象是“存在”,那觀點的對象是不是必然是存在以外的某種事物?
格勞孔:沒錯,肯定是這樣。
蘇格拉底:那麽請思考一下,觀點的對象是不是“不存在”,或是任何“觀點”都不能跟“不存在”關聯?擁有觀點之人難道不是針對某種事物,擁有自己的觀點嗎?或是人有可能針對不存在,擁有自己的觀點嗎?
格勞孔:不能,肯定不能。
蘇格拉底:所以擁有觀點的人,其觀點便是針對某種事物的?
格勞孔: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那我們便隻能以無知稱唿跟“不存在”相關聯的事物,以知識稱唿跟“存在”相關的事物。
格勞孔: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如此說來,人們擁有自己的觀點,便不是針對存在與不存在了。
格勞孔:確實不是針對這二者。
蘇格拉底:因此,觀點就不是無知或知識了。
格勞孔:應該不是。
蘇格拉底:觀點是否比知識更加光明,比無知更加黑暗,已經超越了這二者?
格勞孔:也不是。
蘇格拉底:所以觀點比知識黑暗,比無知光明,這就是你的觀點嗎?
格勞孔:是的,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其在這二者中間?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所以觀點便介於知識與無知中間。
格勞孔:完全正確。
蘇格拉底:之前,我們是否提到過,看起來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事物,便介於完全存在與完全不存在中間,對應著一種介於知識與無知之間的能力,而非知識或無知本身?
格勞孔:是提到過。
蘇格拉底:剛剛我們在知識和無知中間發現了一樣東西,我們以觀點作為對其的稱謂。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我們接下來就要去尋找這樣一種東西:其既存在,又不存在,說其隻是存在或隻是不存在,而沒有任何理由,是不行的。若能找到這種東西,我們便能稱其為觀點的對象,且有充足的依據。然後,我們便能在兩頭的東西和兩頭之間,在中間的東西和中間之間,分別建立關係了。你是否認同我這種說法?
格勞孔:認同。
蘇格拉底:我們已確定了這些原則。接下來,我要讓那個喜歡欣賞風景的人針對我的提問,說出他想說的話。他隻相信存在很多美的事物,而不相信存在美自身或是美的觀念,且恆久不變。無論其餘人說什麽,他都拒絕相信,他不相信美、正義和其餘事物自身都是“一”。我們向他提問,親愛的朋友,莫非這大量美的事物中不存在半點兒醜的事物?莫非這大量正義的事物中不存在半點兒不正義的事物?莫非這大量忠誠的事物中不存在半點兒不忠誠的事物?
格勞孔:肯定是存在的。借助某一方式,這大量美的事物便能同時展現出美與醜,這點同樣適用於你的問題中提及的其餘所有事物。
蘇格拉底:另有大量事物是其餘某些事物的兩倍,不是嗎?而既然它們是某種事物的兩倍,便會是另外某種事物的二分之一,不是嗎?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我們表示,其餘很多事物或大或小,或輕或重。同理,我們也能將大的事物看成小的,小的事物看成大的,輕的事物看成重的,重的事物看成輕的,不是嗎?
格勞孔:是的,道理全都是相通的。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是否隻可以說這多種多樣的事物是這樣的,不可以說其是那樣的——就跟某些人建議的那樣?
格勞孔:這非常類似於酒宴上的一種伎倆,說些含混不清的話語,讓對方摸不著頭腦,或是孩子們猜的一個謎語,閹人用一樣東西擊打停在某處的蝙蝠[ 這個謎語就是,有個男人,又不是男人,他看見,又沒有看見一根樹枝,又不是樹枝上麵停了一隻鳥,又不是鳥,於是衝它丟了一塊石頭,又不是石頭。謎底是,有個閹人斜眼看見一根蘆葦上麵停了一隻蝙蝠,於是衝它丟了一片薄薄的石頭。——譯者注
],其意思同樣模糊不清。人們不能根據這些太過模棱兩可的事物,確定到底是它或不是它,或是它又不是它,或不是它又並非不是它。
蘇格拉底:你是否有法子應對它們?你能不能在“是”與“不是”中間找到一處更好的所在,讓它們安身?要找到一處所在,比不存在更黑暗,以增加它的不真實,或比存在更光明,以增加它的真實,都不現實。
格勞孔:說得再正確不過了。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好像已經發現,普通人針對美的事物和其餘事物的一般觀點,介於絕對存在與絕對不存在之間,左右徘徊。
格勞孔:確實。
蘇格拉底:然而,之前我們已經達成統一,若能找到這種事物,不應稱其為知識的對象,而應稱其為觀點的對象,中間的能力或者功能可以明白這種在中間地帶徘徊的事物。
格勞孔:沒錯,我們在這一點上達成了統一。
蘇格拉底:所以在其餘人的引導下,隻能看見很多美的事物、正義的事物和其餘事物的人,將無法看到美、正義等事物自身,且會一直如此。我們評價他們對所有事物都隻能擁有觀點,卻無法對自己的觀點針對的事物擁有知識。
格勞孔:肯定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反過來,我們應如何評價能看見所有事物自身,乃至恆久存在的事物的人?這些人擁有的不是觀點,而是知識,這樣說難道不對嗎?
格勞孔:肯定對。
蘇格拉底:他們專注於知識的對象,另外那種人卻專注於觀點的對象,難道不是嗎?後者根本無法想象世間會有真實存在的美自身,隻將精力集中於美好的聲音、顏色等,這點我之前談到過,你還有印象嗎?
格勞孔:還有印象。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對他們的稱謂不是喜愛智慧之人,而是喜愛觀點之人,不算是對他們不禮貌吧?他們會不會因此對我們感到憤慨?
格勞孔:對真理感到憤慨,是種錯誤的做法,所以隻要我能說服他們,他們就不會為之憤慨。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一定要將專注於所有事物的存在自身的人,稱為喜愛智慧之人,而非喜愛觀點之人?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格勞孔:分別是什麽?
(我正準備按照看似自然的順序,羅列出這四種類型的製度,這時坐在阿德曼托斯身旁的波勒馬霍斯從上邊伸手,抓著格勞孔上衣的肩膀處,將格勞孔拉到近處耳語了幾句。大半我們都沒聽清,隻聽清了這樣一句話:“我們是不是要放他離開?如若不然,應該怎麽做?”阿德曼托斯隨即用非常響亮的聲音說:“絕對不能放他離開。”聽到這兒,我開始向他們提問。)
蘇格拉底:你們兩個不能放誰離開?
阿德曼托斯:你。
蘇格拉底:我?為什麽?
阿德曼托斯:我們認為你在偷奸耍滑,在整個辯論中,有一大段內容並不是毫不重要的,你卻想要避開它們,不跟我們解釋,以為隨意說上幾句,就能略過不提。好像所有人都能清楚了解,跟女人孩子相關的問題中那項原則“朋友不分你我”,對女人孩子也能適用。
蘇格拉底:阿德曼托斯,我說錯了嗎?
阿德曼托斯:你說得沒錯,但跟其餘事情一樣,這裏的“沒錯”也需要解釋,怎樣才能做到不分你我?在多種方法中,你內心認同的是哪種方法,你應讓我們了解。為了聽你就生養、教育孩子,就女人和孩子不分你我的問題做出解釋,我們已等待多時。在我們看來,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對其的處理正確與否,會嚴重影響國家的未來。眼下,你想去處理另外一個問題,可這個問題你還沒解釋完呢。剛剛你也聽到了,我們已經決定,在你把這個問題解釋得跟其餘問題同樣清楚之前,不許你離開。
格勞孔:沒錯,我也讚同這麽做。
色拉敘馬赫斯:你大可以認為,這個決定是由我們所有人共同做出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啊,你們為什麽要這樣為難我?你們想重新開始討論國家體製,這要花費多少精力!我正為我們的討論結束暗自感到歡喜。因為你們能接納我的觀點,沒有不同意見,我便很滿足了。你們的這一要求會引發激烈的辯論,而你們並未意識到這一點。我極力想要繞開此處,以免泥足深陷,因為我一早就預測到會這樣。
色拉敘馬赫斯:啊!你覺得我們為什麽來到這兒,難道不是為了聽辯論,而是為了賺大錢嗎?
蘇格拉底:聽辯論也不能沒有度。
格勞孔:蘇格拉底,聰明人聽這種辯論的度,便是直到死亡才肯停下來。所以你不用憂心我們,也不要不耐煩,請你針對我們的問題做出解答:在你看來,我們的保衛者要將女人、孩子變成大家共有的,具體該做些什麽?所有人都承認,最困難的教育階段便是孩子出生到正式接受教育的階段,在此期間,應如何培育他們?請把這所有問題的答案說給我們聽。
蘇格拉底:親愛的朋友,跟之前探討的問題相比,此處存在更多疑點,要解答這些問題並非易事。因為大家會質疑我的意見有沒有可行性,是不是最具有可行性。所以親愛的朋友,我很擔心大家會覺得我的理論是種妄想,而不敢觸及這一問題。
格勞孔:別擔心,對於你,我們這些旁聽者都懷有善良與信任,你所麵臨的困境,我們都能體諒。
蘇格拉底:你是想激勵我才這樣說嗎,我的老友?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但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為這種激勵能在我對自己要說的話非常自信時,發揮很好的作用。跟很合得來的朋友共同討論大家最關注的事,若是胸有成竹,當然能說得很有條理,遊刃有餘。可若是突然上陣,毫無把握,倉皇失措,就跟我現在一樣,結果就會很恐怖。我並不是像小孩子那樣,擔心別人笑話我。我擔心的是自己在最不應摔倒的地方摔倒了,並將所有朋友都絆倒了,大家摔成一片,找不到真理在何處!因此,格勞孔,我要先祈求複仇女神能寬恕我,然後再開始說這個問題。我認為,不慎傷人性命的罪過不算嚴重,但在世人麵前,將美與醜、善與惡、正義與不正義混為一談,卻是相當嚴重的罪過。因此,隻有在仇敵中間才能做這種危險的事,在朋友中間則不能做。我並不會因為你的激勵,變得比先前更勇敢。
(格勞孔笑起來。)
格勞孔:蘇格拉底,請你勇敢地往下說吧!就算在這場辯論中,你偶爾會犯錯,會危害我們,我們也會像判決失手殺人的案件那樣,不計較你對我們的欺騙,赦免你的罪過,放你離開。
蘇格拉底:那好,既然被赦免之人從法律上說沒有罪過,那在我們這兒,必然也是如此。
格勞孔:那就別再推辭,繼續往下說吧。
蘇格拉底:眼下,我們務必要重新描述一些內容。根據原有的順序,我們可能一早就該描述這些了。男人讓女人在自己的演出結束後上台表演,這個法子應該很不錯,特別是在你們心急想聽我說的情況下。在我看來,先前開始探討男人的問題時,我們提出了一些意見,根據這些方法保留、利用孩子和女人,對按照我們之前提到的方式接受教育、長大成人的男人而言,是僅有的正確選擇。當時我們為了證明他們應該成為羊群的保衛者,傾盡全力,你對此還有印象嗎?
格勞孔:還有印象。
蘇格拉底:我們繼續沿用這種比方,觀察用相同的方式培養、訓練女人,是否合適。
格勞孔:這是種什麽樣的方式?
蘇格拉底:我們是要求母狗參與所有保衛工作,跟公狗共同守在外邊,還是讓公狗獨自保衛羊群,讓母狗隻負責在家裏生育、撫養小狗?
格勞孔:我們認為大家要共同參與所有工作,不過母狗比較弱小,公狗比較強大。
蘇格拉底:你可以在不為動物提供相同的生活條件和訓練的前提下,對它們毫不區分地加以利用嗎?
格勞孔:不可以。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我們必須先讓女人接受相同的教育,然後才能像利用男人一般,毫不區分地利用女人。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一直以來,我們在教育男人時,借助的都是音樂與體操。
格勞孔: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我們除了必須讓女人接受這兩種教育外,還要讓她們接受軍事教育,這樣才能毫不區分地利用女人。
格勞孔:站在你的角度,這種說法好像是成立的。
蘇格拉底:那好。因為我們剛剛談到的很多提議都背離了現在的習俗,所以我擔心要將其應用於實踐,可能會淪為別人的笑柄。
格勞孔:確實如此。
蘇格拉底:你認為,哪項提議最滑稽?很明顯是在健身房中,女人跟男人一樣全身赤裸[ 古希臘男性在鍛煉時都要脫光衣服,全身赤裸。——譯者注
],練習體操,是這樣嗎?除了年紀輕輕的女人,上了年紀、滿臉皺紋的女人也要跟那些老頭兒一樣,在健身房不停地操練,這可不是什麽美景,還有什麽比這更滑稽呢?
格勞孔:啊,當前看來好像是很滑稽。
蘇格拉底:我們對以下問題的討論已經開了頭,包括女性體育與藝術教育改革,特別是女人要接受軍事訓練,包括佩帶兵器、騎馬之類。我們要繼續討論,不能放棄,別怕風雅之人的玩笑與譏諷,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格勞孔:完全正確。
蘇格拉底:踏上立法的道路後,我們斷然不能因為遭遇困境而退後。我們要請諸位批評家莊重些,摒棄一貫的輕浮,迴想希臘人不久之前還覺得男性在人前全身赤裸,是件羞恥、滑稽的事,跟當前大部分野蠻人的觀點沒有區別。你也了解,才子派喜劇家也曾嘲諷過最早全身赤裸進行操練的克裏特人,以及之後采取相同做法的斯巴達人,是這樣嗎?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可我覺得,跟遮擋相比,讓這種事物全都赤裸展現出來是更好的選擇,而且麵對被理智評價為最善的事物,被眼睛評價為滑稽的事物通常就不滑稽了,這些都已從經驗中得到證實。這表明以下這種人是在胡說八道,他們覺得除了罪惡以外的事物都很滑稽,罪惡卻不滑稽,他們不斷留意愚蠢與罪惡以外的情況,冷嘲熱諷,卻放過了愚蠢與罪惡,他們拒絕將善作為美的標準,卻想方設法樹立其餘美的標準,裝模作樣。
格勞孔: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這些提議是不是可行,是否就是我們要達成統一的第一點?因為我們不理會發言者是在講笑話還是真話,我們已經預備好要提出以下問題:根據其本性,女人是能擔當男人的所有職責,還是無法擔當任何職責,又或是能擔當其中幾種職責,僅此而已?若是最後一種情況,那這幾種職責中是否包含戰爭?我們的討論從這個開頭慢慢深入下去,最後得出的結論將是最完美的。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法子了,不是嗎?
格勞孔:這個法子確實再好不過。
蘇格拉底:為了避免隻聽我們一方發言,無人幫我們想象中的辯論對手說話,我們是否需要幫他們向我們提出反駁?
格勞孔:絕對可以。
蘇格拉底:我們就來幫他們反駁吧:“親愛的蘇格拉底和格勞孔,讓其餘人批判你們,真的沒這種必要。最開始為你們的城邦建立展開討論時,你們已經認同了所有人都應做自己生來最適合的工作,將其作為一項原則。”
格勞孔:我們確實認同了這項原則,我對此還有印象,難道不是嗎?
蘇格拉底:而他們會提出這種問題,男人和女人生來就存在巨大的差異,難道不是嗎?我們說是,他們就會問,為了照應這種生來就有的差異,我們是否需要為男人和女人安排不一樣的工作?我們說需要,他們會繼續問,一邊說男人和女人生來就存在巨大的差異,一邊又說他們應從事相同的工作,這不是很矛盾嗎,這不是在犯錯嗎?這樣我們該如何是好?聰慧的你,能為此做出解答嗎?
格勞孔:我確實很難馬上為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做出解答,隻好拜托你根據你的心意,幫我們這方提出反駁。
蘇格拉底:親愛的格勞孔,我一早便發現了這些難題和其餘很多相似的難題,所以我很不願涉及這樣一些立法方麵的問題,包括怎樣把女人和孩子變得不分你我,怎樣對其進行教育。
格勞孔:這個問題看起來確實很難解決,確實如此。
蘇格拉底:這是自然的。不過,我們已經掉進了水裏,小池塘也好,汪洋大海也好,都隻能遊下去,無論如何不能迴頭。
格勞孔:說得再正確不過了。
蘇格拉底:我們隻能懷著平安結束這場辯論的願望,繼續往下遊。要是音樂家阿利安的海豚能載著我們離開,或有其餘救急方法就好了。
格勞孔:你說得沒錯。
蘇格拉底:那我們觀察一下,是否能找到解決的方法。天分不同的人,應從事不同的工作,這點已得到我們的認同。而男人和女人的天分不同,我們卻說天分不同的人應從事相同的工作,這不等於自己駁倒了自己?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辯論的藝術擁有多麽偉大的力量啊,親愛的格勞孔!
格勞孔:為什麽這麽說?
蘇格拉底:因為我看見很多人掉進了這一圈套,自己卻無法掌控。他們其實是在爭吵,他們卻覺得是辯論。隻因他們隻會根據句子的表麵意思尋覓其自我矛盾的地方,不會分辨其在內涵方麵的差異。他們的辯論並非辯證式的,僅僅是摳字眼兒吵架而已。
格勞孔:沒錯,很多情況下都是如此。但我們這兒也是一樣嗎?請你迴答。
蘇格拉底:肯定是的。在這兒,我們可能會在無意間開始一場咬文嚼字的爭執,我因此很是憂心。
格勞孔:這是為什麽呢?
蘇格拉底:天分不同,便不應投身相同的工作。我們針對這項原則的表麵意思,勇敢地錙銖必較,卻從未安靜下來,思考到底何謂不同的天分和相同的天分,到底何謂為不同的天分安排不同的工作,為相同的天分安排相同的工作。
格勞孔:我們的確沒思考過這些問題。
蘇格拉底:我們不妨以這項原則為依據,向自己提問:光頭的人和留長發的人,天分是否相同?若相同,是否就要禁止其中一種人成為鞋匠,而不禁止另外一種人成為鞋匠?
格勞孔:這簡直太滑稽了。
蘇格拉底:之所以滑稽,是因為我們談到的天分相同與不同,隻跟行業的相同與不同相關,絕非絕對與無限製的。舉個例子,同樣擅長治病救人的男人和女人擁有相同的天分,你認為如何?
格勞孔: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可同樣是男人,醫生與木匠卻有不同的天分。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若我們發覺一種工作更適合男性或是女性去做,就能安排男性或是女性去做這種工作。可若我們發覺男性與女性隻有生理方麵存在差異,男性釋放精子,女性受精懷孕,就無法由此推導出男性與女性存在我們提到的工作差異。我們的保衛者與其妻子應承擔相同的工作,這便是我們堅持的觀點。
格勞孔: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另外要讓反駁者迴答我們,哪些有利於國家建設的技術與職業隻適合女性,哪些隻適合男性?
格勞孔:不管怎麽看,這個問題都公正且合理。
蘇格拉底:對方可能會跟你剛剛一樣,表示要馬上給出滿意的迴複,並不簡單,不過也不算很難,隻是需要時間思考。
格勞孔:這是有可能的。
蘇格拉底:為了有機會向反對者證實,在國家治理中,不存在任何男人能處理,女人無法處理的事務,我們能不能讓反對者始終跟在我們身邊?
格勞孔:能。
蘇格拉底:我們來向其提問:“你有何依據,說這個人對一件事有天分,那個人對這件事沒有天分?你的依據是不是這個人學習這件事很簡單,那個人學習這件事很艱難?是不是有人學了馬上就能明白,並能觸類旁通,有人卻連自己學習的內容都沒有印象,哪怕此前經曆了長時間的學習?是不是有人的身體可以服務心靈,並將這種服務發揮到極致,有人的身體卻會對心靈的發展造成阻撓?要在所有事情上將有天分和沒有天分區別開來,你還有其餘什麽依據嗎?”
格勞孔:任何人都找不到其餘依據。
蘇格拉底:那是否存在某種人類的工作,男人在以上各個方麵,都不會比女人表現更為出色?這類工作包括紡織、做飯、做點心之類,我們是否需要將其逐一羅列出來?女人在其中自詡為專業人士,會因敗給男人感到羞恥,擔心別人會因此譏諷自己。
格勞孔:沒錯。不妨這樣說,在所有工作中,一種性別都遠勝過另外一種性別。盡管很多女人確實比很多男人更善於做很多工作,但你說的情況大致沒錯。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朋友,所有國家治理的工作都不會因為正在做這項工作的是女人,就變得隻屬於女人,也不會因為正在做這項工作的是男人,就變得隻屬於男人。男性和女性都擁有多種多樣的天分。男性和女性都能參與任何一種工作,這是由自然決定的,隻不過女性整體而言,要比男性稍弱。
格勞孔: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要拒絕分配給女性任何工作,而將所有工作都分配給男性?
格勞孔:這怎麽可以?
蘇格拉底:我認為,更恰當的說法是有些女人有醫學天分,有些女人沒有;有些女人有音樂天分,有些女人沒有。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可以說,有些女人有運動天分,喜歡作戰;有些女人卻天生不喜歡作戰和運動?
格勞孔:可以。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可以說,有些女人熱愛智慧,有些女人反感智慧;有些女人性格堅強,有些女人性格怯懦?
格勞孔:可以。
蘇格拉底:所以有些女人有能力擔當保衛者,有些女人沒有能力擔當保衛者。而我們在從男人中挑選保衛者時,也能以相同的天分作為依據,不是嗎?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在國家保衛者這份工作中,女人能跟男人一樣勝任,不過,女人稍弱,男人稍強,這便是二者僅有的差異。
格勞孔:是的,這點顯而易見。
蘇格拉底:所以女人若擁有跟男人相同的才能與天分,便能跟男人一樣被選中,共同生活,共同擔當保衛者的責任。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我們是不是應為相同天分的人分配相同的工作?
格勞孔: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之前我們答應讓保衛者的妻子接受音樂、體育訓練,跟自然相符。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我們提議的法律跟自然相符,表明我們的立法並非妄想,而合乎現實。這樣說來,跟自然不相符的,其實是現在的普遍做法。
格勞孔:好像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我們接下來就要思考,我們的提議是不是可行,有沒有比這更好的提議?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已認同其是可行的?
格勞孔:是。
蘇格拉底:那其是不是最好的,便是我們其次要統一的問題。
格勞孔:是最好的,這很明顯。
蘇格拉底:那好。我們不會采用截然不同的方法,教育培養女性和男性保衛者。我們之所以這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男性和女性被賦予了相同的天分。
格勞孔:對他們的教育也應是相同的。
蘇格拉底:你對接下來這個問題有何看法?
格勞孔:哪個問題?
蘇格拉底:在你看來,男人全都一樣,還是有些比較好,有些比較差?
格勞孔:自然不是全都一樣。
蘇格拉底:我們正在建立的城邦中的男人,哪些更好,接受過我們描繪的教育的保衛者,還是接受過造鞋技術教育的鞋匠?
格勞孔:這個問題很滑稽。
蘇格拉底:我知道很滑稽。可我還是要問,保衛者是最好的公民嗎?請迴答。
格勞孔:是,他們比其餘公民要好很多。
蘇格拉底:女性保衛者是否就是城邦中最好的女人?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能塑造如此出色的男男女女,城邦中還能找出比這更好的事嗎?
格勞孔:找不出來了。
蘇格拉底:這是否要歸功於我們描繪的音樂、體操教育?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建議的立法是可行的,且對國家再好不過。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女性保衛者用美德作為自己的衣服,訓練時就一定要全身赤裸。她們隻有一項責任,即一定要跟男性保衛者共同作戰,承擔起其餘保衛者應承擔的工作。由於女性身體素質偏弱,她們做的工作都是相對輕鬆的。無論哪個男人,譏諷女人基於最佳原因,全身赤裸參加訓練,都會像詩人品達的詩句“果實尚未成熟,便將其采摘下來”那樣,笑話別人愚蠢,殊不知愚蠢的是他自己。很明顯,這種男人對自己譏諷的對象和正在做的事,都沒有了解。“有利便是美的,有害便是醜的”,這句話無論放在當前還是以後,都很有道理。
格勞孔:我對此沒有任何異議。
蘇格拉底:我們在探討女性法律方麵,至此已逾越了第一道海浪,沒有覆滅,算是很幸運了。我們製定了如下規定:男性與女性保衛者務必要承擔相同的職責。這是一項可行且有利的提議,我們在這一點的證明上非常統一。
格勞孔:確實,你逾越了一道大浪!
蘇格拉底:等看見第二道浪,你就會收迴這句話了。
格勞孔:那就讓我看看這第二道浪,請繼續往下說。
蘇格拉底:我認為,接下來這項法律能作為上述論述和之前一切論述的結論。
格勞孔:這項法律是什麽?
蘇格拉底:女人應由男人共同擁有,不分你我。禁止所有人結婚組建家庭。孩子也應由大家共同擁有,不分你我。父母分辨不出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分辨不出自己的父母。
格勞孔:跟之前相比,這道浪更大,讓人對這項提議可不可行,有利與否,持質疑態度。
蘇格拉底:哦,我認為,不用質疑有利與否。將女人和孩子全部共有,能獲得最大利益,這點任何人都不會否認。但我認為,其可行性會引發巨大的爭議。
格勞孔:這兩點都會引發巨大的爭議。
蘇格拉底:我要同時麵對兩方的進攻,你的意思是這樣嗎?原本我期待你認同該提議是有利的,那我就能避開這個更困難的問題,探討那個更容易的問題,看其是不是可行。
格勞孔:我已經發現了你的意圖,你別想蒙混過關!你要把這兩項提議都解釋清楚,否則不準離開這裏。
蘇格拉底:那好,我願意接受這種懲罰,不會有任何異議。不過,我要先略作休息,還請見諒。有種懶人總是一個人胡思亂想,他們權且擱置自己的心願,不想去思考其是否可行,以增加自己的煩惱,也不著急尋覓某種方法,以達成這種心願。他們隻當心願已經達成了,開始快樂地想象怎樣在實踐中安排那些重要的事情。如此一來,他們懶惰的心靈就變得更懶惰了。同樣的,我也很希望之後再迴過頭來考察其是否可行。眼下我想先假設其可行,隨即討論在實踐中,統治者如何為這些事做出安排,並證實這種安排將大大有利於國家和保衛者,但前提是你允許我這樣做。若你沒有異議,我打算先就這個問題跟你展開討論,之後再研究其餘問題。
格勞孔:請你繼續,我沒有異議。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我來說說我的觀點,真正的統治者一定要發出命令,在某些事情上,以法律作為命令的依據,在其餘我們交由他們自行思考的事情上,以法律精神作為命令的依據。至於其協助者,則一定要願意服從命令。
格勞孔:應該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假設你作為立法者,挑選了一些男人和跟這些男人有相同品性的女人,將這些女人分配給這些男人。他們沒有半點兒個人財產,一起生活,一起鍛煉,結婚源自自然需求。出現這樣的結果,難道不是不可避免的嗎?
格勞孔:這種不可避免屬於性欲,而非幾何學。跟幾何學相比,性欲強迫、遊說大部分人采取行動的能力肯定更強。
蘇格拉底:的確。但是格勞孔,在幸福的國家,男女性行為或其餘一切行為的混亂無序是一種冒犯,斷然不會被我們的統治者容忍。
格勞孔:這是一種錯誤,你說得沒錯。
蘇格拉底:所以結婚作為一件很重要的事,顯然應該做出盡可能莊重、聖潔的安排,這樣才能帶來最大利益。
格勞孔:確實。
蘇格拉底:如何才能獲得最大利益?格勞孔,在你家,我發現了幾條獵狗,很多品種純粹的公雞,我想問你,你是否留意過它們是如何交配、繁衍後代的?
格勞孔:你說什麽?
蘇格拉底:第一,盡管這些品種純粹的動物都屬於優良品種,但其中一些是否能證實比另外一些更為出色?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你在它們繁衍後代這件事上,是會一視同仁,還是集中精力挑選其中最優良的品種?
格勞孔:後者。
蘇格拉底:那你會盡可能挑選年紀最小,年紀最大,還是年輕力壯的?
格勞孔:年輕力壯的。
蘇格拉底:否則你的獵狗、公雞的品種質量便會不斷下降,是這樣嗎?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那馬和其餘動物會出現不同狀況嗎?
格勞孔:肯定不會!
蘇格拉底:啊,親愛的朋友,若對人類來說,該原則同樣適用,那我們的統治者需要多麽高超的計謀啊!
格勞孔:該原則確實也適用於人類。可是你提到高超的計謀,為何會有這種需求?
蘇格拉底:因為我們之前提到的那種藥,他們對其的需求量很大。一般的醫生就能應對願意按照規定進行,用不著吃藥的病人,但隻有有膽量的醫生才能應對需要吃藥的病人。
格勞孔:沒錯,但這跟我們的問題有關嗎?
蘇格拉底:可能關係就在於,某些情況下,統治者會被迫借助謊言與欺騙,維護被統治者的利益。二者在應用過程中,都被視為藥物,這點我記得我們曾提到過。
格勞孔:你說得沒錯,是有這麽迴事。
蘇格拉底:那這種“正確”在他們結婚生子這件事上,並非最小的“正確”。
格勞孔:為什麽?
蘇格拉底:我們能根據以上獲得認同的結論推導出,最好的男人一定要盡量跟最好的女人結婚,最壞的男人則反過來,一定要盡量避免跟最壞的女人結婚。若要讓品種的質量維持在最高水準,那最好的男女一定要撫養他們的孩子長大,最壞的男女卻不能撫養他們的孩子。這種事的過程不應讓統治者以外的任何人了解,以免保衛者相互之間發生爭執,無法融洽共處。
格勞孔:你說得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根據法律的規定,結婚時要放假,一對新人要舉行宴會,並向神明獻祭。詩人為了祝福他們,要寫下讚美的詩篇。由統治者來確定結婚者的多少,確定的依據有戰爭、疾病等。要盡可能讓城邦不至於太大,也不至於太小,這需要將公民的人數一直維持在恰當的水準。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我認為,要想讓不符合結婚條件的人每迴想要結婚而不被批準時,都無法歸咎於統治者,隻能歸咎於自己不夠幸運,必須在抽簽時想出一些精巧的方法才行。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我認為,若青年能在戰場上展現自己保家衛國的勇氣,立下汗馬功勞,那我們就必須給予他們榮耀、財富獎勵,以及更多跟女人結合的機會,盡可能生下更多孩子。
格勞孔: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由專門負責這些事的官員帶走這些孩子,撫育他們成人。這種官職男女都能擔當,因此這種官員有男有女。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我認為,他們會將才能出眾者的孩子帶到托兒所,由居住在城邦另外一個區的保姆照料。另外,他們會悄悄處理掉普通人或其餘人生來便存在不足的孩子,而任何人都不了解個中內情。
格勞孔:沒錯。要維持統治者純粹的品種,必須這麽做。
蘇格拉底:他們負責對撫育孩子的工作進行監督,帶領哺乳期的母親到托兒所喂孩子吃奶,同時盡量避免其認出自己的孩子是哪一個。他們會在母親沒有充足奶水的情況下,聘請乳娘。他們讓乳娘、保姆負責在夜裏陪伴孩子,處理其餘難以處理的事務,為母親喂孩子吃奶的時間做出限製。
格勞孔:在你的安排下,保衛者的妻子能毫不費力地撫養孩子!
蘇格拉底:理應如此。接下來說第二部分的計劃,父母年富力強,是生育子女的好時機,這點我們之前提到過。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女人差不多有二十年體力最好,男人差不多有三十年,這點你認同嗎?
格勞孔:你選的是哪個年齡段?
蘇格拉底:女人為國家撫育孩子,應始於二十歲,終於四十歲,男人則應始於跑得最快的年齡,終於五十五歲。
格勞孔:無論身體還是心靈,男人和女人在這兩個階段都生機勃勃。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認為,無論何人,隻要在這個年齡段以上或以下,為國家生育孩子都是一種冒犯,一種不正義。因為他們若瞞著其他人,生下了孩子,那孩子就相當於誕生於愚蠢、苟合之中,男祭司和女祭司以及整座城邦的祈禱都將與他們無緣,而所有正式的結婚儀式都能得到這樣的祈禱:祈禱有功於國家的出色人才生下更出色的孩子,超越他們的父母,為國家帶來更多利益。
格勞孔:你說得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若是兩個年富力強的男女在沒有得到統治者批準的情況下發生關係,也適用於該法律。因為我們會談到,他們將一個私生子扔給國家,既違反了法律,又冒犯了神明。
格勞孔:說得太對了。
蘇格拉底:可我認為,我們應準許生育年齡結束的男人跟其餘所有女人相處,但女兒、母親、外孫女、外祖母例外。生育年齡結束的女人也能跟其餘所有男人相處,但兒子、父親、祖父、孫子例外。務必要向他們發出這樣的警告,不應將這種孩子撫育長大,一定要在其出生前墮胎,否則就要在其出生後處理掉。
格勞孔:你說得全都有理有據。不過,他們該如何分辨各自的父親、女兒,以及你剛剛提到的種種親戚?
蘇格拉底:這件事對他們來說,的確頗具難度。可是有這樣一種方法:將自己結婚以後十個月或是七個月降生的男孩兒和女孩兒,全都當成自己的子女,這些子女將稱唿他為父親。這些子女的子女便是他的孫子孫女,孫子孫女稱跟他輩分相同的人為祖父母。跟自己同時期誕生的男孩兒和女孩兒,便是兄弟姐妹。在抽簽結果和特爾斐的神明啟示都認同的情況下,法律能允許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但不能進行我們剛剛提到的性交。
格勞孔:說得太對了。
蘇格拉底:所以格勞孔,在我們的城邦中,讓保衛者共同擁有女人和孩子的方法就是如此。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其跟我們政體的剩餘部分達成了統一。之後,我們務必要通過辯論證明這點,你覺得呢?
格勞孔:我也覺得是這樣。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是否需要先向自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以達成意見的統一:國家製度的至善與至惡,立法者在製定法律的過程中追逐的至善或至惡到底是什麽?然後,我們是否需要思考,剛剛的提議無法跟惡的腳步達成統一,卻能跟善的腳步達成統一,這點是否成立?
格勞孔:你說得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那對國家而言的至惡,難道不是將一個國家分裂成多個?對國家而言的至善,難道不是將多個國家統一成一個?
格勞孔:自然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那在維持凝聚力這件事上,所有公民盡可能一起為生命的誕生而慶祝,為生命的死亡而悲傷,患難與共,難道不相當於架起了一座橋梁嗎?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但這座橋梁卻會在以下情況下倒塌:同一個國家的公民,雖有相同的經曆,卻有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悲傷與歡樂。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公民在說“我的”“不是我的”“其他人的”時,無法達成統一,是不是就是出現上述狀況的原因?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那治理最好的國家便是,其中最大部分的人能對著相同的事物,異口同聲說出“我的”“不是我的”。
格勞孔:再沒有比這治理得更好的國家了。
蘇格拉底:國家能成為治理最好的國家,是在國家跟個人最相似時。舉個例子,我們之中的一個人手指受傷,所謂一個人對手指部位的疼痛感受,就是此人全身上下都以有機體的身份接受統一的指揮,感知到某個部位感知的疼痛,其餘部位同樣如此。這便是所謂一個人對痛苦的感受,或是一個人對快樂的感受。
格勞孔:而治理最好的國家就跟你說的一樣,跟與各個部位的感受相關聯的有機體最為相似。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所有公民都會有好的經曆和壞的經曆,治理最好的國家也許會說,大家應患難與共,不能任由某個部分一直忍受痛苦。
格勞孔:這種國家非這麽做不可。
蘇格拉底:眼下,我們應返迴我們的國家,了解其是否有別於其餘國家,擁有那些我們已經統一認同的品性。
格勞孔:理應如此。
蘇格拉底:那好,我們的國家是不是跟其餘國家類似,也存在統治者與民眾?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大家是不是稱彼此為公民?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其餘國家的民眾在稱唿其統治者公民之餘,還稱其為什麽?
格勞孔:在不少國家中是首相,而在平民國家中,就隻有統治者這一種稱唿。
蘇格拉底:在我們的國家中,在公民這種稱唿以外,統治者還有什麽稱唿?
格勞孔:保衛者和協助者。
蘇格拉底:那他們是如何稱唿民眾的?
格勞孔:納稅人和供給者。
蘇格拉底:其餘國家的統治者又是如何稱唿民眾的?
格勞孔:奴隸。
蘇格拉底:統治者是如何稱唿彼此的?
格勞孔:同僚。
蘇格拉底:我們國家的統治者呢?
格勞孔:保衛者同僚。
蘇格拉底:在其餘國家中,有些統治者同僚稱彼此為朋友,有些卻不這麽稱唿,是這樣嗎?
格勞孔:沒錯,這種情況很常見。
蘇格拉底:在他們看來,同僚之中的朋友便是自己人,除此之外的同僚便是外人,是這樣嗎?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那你們的保衛者會不會將同僚視為或稱為外人?
格勞孔:自然不會。不管遇到什麽人,在他看來都是跟自己有關的,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雙親,兒子女兒,祖父祖母或孫子孫女。
蘇格拉底:你的迴答真是太好了。請你再迴答一個問題,這些親戚的名稱是一定要有行為相匹配,還是徒有虛名?是否要遵從慣例,敬重一切父輩成員,照料、依從他們,因為與之相反的做法是對上天的背棄,無論神明還是人類都會為之感到憤慨?是要讓大家在父親以及其餘種種親戚麵前,都表現出這種態度,將其視為神明的指示,且得到了所有民眾的認同,還是讓孩子們自幼便接受其他教誨?
格勞孔:一定要有行為與親戚的名稱相匹配,否則會很荒誕。
蘇格拉底:那在這個國家中,人們會更加同聲同氣讚美我們剛剛提到的“我的”一詞,這點有別於其餘所有國家。人們會在任何人處境很好時,表示“我的處境很好”,在任何人處境不好時,表示“我的處境很不好”。
格勞孔:你說得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這種認知與言辭能引發患難與共、相互交融的感受,這點我們之前提到過嗎?
格勞孔:提到過,事實也的確如此。
蘇格拉底:那跟其餘公民相比,保衛者共同擁有某種東西的程度更高,而且以“我的”作為對其的稱謂,這種共同擁有的關係讓他們感受到了相同的痛苦與快樂。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而他們之所以能有這種感受,除了因為國家政治製度,還因為他們共同擁有女人和孩子,難道不是嗎?
格勞孔: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此,毋庸置疑。
蘇格拉底:這是國家的至善,在這種說法上,我們已達成了統一。另外,我們之前還將治理良好的國家比喻成一個人的身體,各個部位緊密關聯,並能感受相同的痛苦與快樂。
格勞孔:沒錯,這種說法很正確。
蘇格拉底:我們也能說,對國家而言,讓協助者共同擁有女人和孩子,同樣屬於至善,且引發了至善。
格勞孔:這種說法肯定是成立的。
蘇格拉底:其跟我們之前的說法達成了統一。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我們提到過,房屋、土地等私人財產,都不能為我們的保衛者所擁有。真正的保衛者要從其餘公民處獲得自己的服務酬勞,即每天的薪水,然後跟其餘保衛者一起花這些錢。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那我們之前和現在談到的這些計劃,能否避免他們分裂國家,將各種公共財產稱為“我的”,竭盡所能把公共財產帶迴自己家,將女人和孩子視為自己的私人財產,而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痛苦與快樂,能否保證他們的保衛者身份貨真價實?最佳做法是,他們應統一對“我的”的認知,統一行為的目標,為做到齊心協力,同甘共苦,傾盡全力。
格勞孔:你說得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那他們是不是就不會相互控告起訴了?因為財富、子女、親人的私有,是人類所有矛盾的源頭,而他們的一切都是共有的,除了自己,什麽都沒有,所以不會產生矛盾。
格勞孔:他們不會相互控告起訴。
蘇格拉底:他們打架鬥毆的概率也相當低,幾乎不可能因此起訴。因為我們會向大家宣布,年紀差不多的人相互自衛,是善且正義的,以此迫使他們強身健體。
格勞孔:說得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這項法律還能讓憤怒的人通過自衛宣泄自己的怒火,從而避免爭執發展到極點,這點同樣很好。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一切較為年輕的人都要接受上了年紀的人的管理與監督,應賜予後一種人權力。
格勞孔:這點顯而易見。
蘇格拉底:而且若不是收到了統治者的命令,青年應該也不會對上了年紀的人動用暴力。至於其餘野蠻的行為,我覺得應該也不會出現。青年受膽怯和羞恥這兩種心理束縛:在羞恥心理的束縛下,他不會去得罪所有可能跟父親同輩的人;在膽怯心理的束縛下,他唯恐後輩、平輩或是長輩出現,幫助自己傷害的對象。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的法律是不是就要從方方麵麵入手,維護保衛者之間的和平關係?
格勞孔:要讓這種關係非常和平才行!
蘇格拉底:若保衛者彼此之間沒有矛盾衝突,那麽就算城邦中的其餘人彼此衝突,或是跟保衛者衝突,也不用擔心了。
格勞孔:的確不用擔心了。
蘇格拉底:有些非常小而乏味的事,便不會再打攪他們。我幾乎不想提這些事,為它們心煩意亂,實在沒有必要。這些事包括討好有錢人,費盡心機養活全家人,不斷借錢還錢,為了滿足妻子,雇傭仆人,拚命賺錢等。我們都明白,這些全都是毫無價值的小事。
格勞孔:哎,就算雙目失明的人,也能清楚了解這一點。
蘇格拉底:如此一來,他們就能早登極樂,跟這些事完全斷絕關係。到時就連過得最快樂的奧林匹克競賽的獲勝者,都沒有他們快樂。
格勞孔:為什麽?
蘇格拉底:因為跟奧林匹克競賽的獲勝者相比,他們獲得了更多,包括更加榮耀的勝利和更加廣泛的公共供養。整個國家出錢幫助他們,便是他們取得的勝利。他們及其子女都由國家養活,便是他們得到的酬勞。國家滿足他們的所有需求。他們在世時,全體民眾都尊敬他們。他們去世後,人們還會為他們舉行盛大的葬禮。
格勞孔:這種待遇簡直太好了。
蘇格拉底:之前,有人在辯論中指責我們,保衛者掌控一切,本身卻一無所有,無法得享幸福,對此你還有印象嗎?我們承諾過,到了合適的時機,會再迴過頭來研究該問題,這點你應該還有印象。那時候,我們關注的問題是,讓保衛者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保衛者,不能隻顧及國家的某個階級,使其獲得幸福,而要盡量將國家視為整體,使其獲得幸福。
格勞孔:我還有印象。
蘇格拉底:如此說來,我們的統治者和協助者的生活,已經超越了奧林匹克競賽的獲勝者,再拿他們的生活跟鞋匠等工匠和農民的生活相比,還有必要嗎?
格勞孔:我認為沒有必要。
蘇格拉底:而且我完全可以在此複述一下,我在其餘地方發表的某些觀點。若保衛者隻想追逐真正的保衛者不應得到的幸福生活,受困於某種天真、愚昧的快樂思想,被其掌控,不惜借助權力謀取個人私利,損害其餘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而覺得我們心目中的最佳生活,即一種恰如其分的穩定生活,還有所欠缺,那終有一日,他將意識到“一半從某個角度看,比全部更多”,這句出自赫西俄德之口的話,的確非常有道理!
格勞孔:他將繼續原先這種生活方式,除非他不肯聽我的勸說。
蘇格拉底:那女人按照我們描繪的這種方式生活,你又是否認同?你是否認同,女人和男人必須采取以下做法,才能在不違背男女各自的自然特征和與生俱來的合作關係的前提下,把事情做到最好:女人和男人接受相同的教育,擁有共同的孩子,一起為其餘公民提供保護,像獵狗一樣在本國和外國的戰場上共同保衛,共同追趕,竭盡所能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將所有東西變成共有的?
格勞孔:我認同。
蘇格拉底:我們還要考察,這種共同關係能不能在人們之間真正建立起來,就像其在動物之間建立起來一樣?若答案是能,有什麽前提條件?
格勞孔:你把我準備問的都問出來了。
蘇格拉底:我覺得,她們即將在戰場上采取的做法是顯而易見的。
格勞孔:什麽做法?
蘇格拉底:她們會加入男人的軍隊,跟他們一起啟程。跟從事其餘工作的人會帶自己的子女參觀一樣,她們也會帶上身體比較強壯的子女參觀其成年後會從事的工作。孩子們不光要參觀,還要在軍隊中做後勤工作,減輕父母的負擔,而且要照顧父母。技術工人,比如陶器工人的子女要做很久的旁觀者和幫工,然後才能正式親自工作,這種情況你留意過嗎?
格勞孔:留意過。
蘇格拉底:莫非跟保衛者相比,陶器工人更應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為了讓子女以後能好好工作,安排子女跟隨自己學習、實踐?
格勞孔:這是種滑稽的觀點。
蘇格拉底:而且當著子女的麵,人在跟仇敵對抗時,會表現更勇敢,跟動物沒有區別。
格勞孔:的確。但是這要承擔很大的風險,蘇格拉底!打仗有可能勝利,也有可能失敗。失敗會導致他們損失慘重,他們的子女也是一樣,如此一來,就無法東山再起了。
蘇格拉底:話雖如此,但你希望把他們跟所有風險永久性隔離嗎?
格勞孔:我絕對沒有這樣的想法。
蘇格拉底:若風險不可避免,那麽通過這種磨煉,險中取勝的人就能更上一層樓,不是嗎?
格勞孔:是的,這很明顯。
蘇格拉底:你覺得,成年後要從軍的人覺得不必在少年時期冒險,去參加戰爭演習,或是覺得去不去並無太大差異,是一種正確的觀念嗎?
格勞孔:不是。對要從軍的人來說,冒不冒這種險差異很大。
蘇格拉底:那我們要想二者兼顧,是不是必須讓孩子自幼便親自上戰場演習,與此同時也要為規避風險,采取必不可少的舉措?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那他們的父輩應該不會對戰爭毫無經驗,連危險和不危險的戰爭都分不出來吧?
格勞孔:應該不會。
蘇格拉底:所以他們可以避開危險的戰爭,隻帶孩子參加不危險的戰爭。
格勞孔: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他們沒有把孩子交給魚目混珠的長官,而是把孩子交給了從年紀、經驗上說,都能領導、教育孩子的人。
格勞孔:他們做得恰如其分。
蘇格拉底:但人類經常會遇到意外,這點不能忽視。
格勞孔:確實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所以我覺得,我們應從一開頭便為孩子安上一對翅膀,讓他們能展翅飛翔,以避免意外的發生。
格勞孔:你在說什麽?
蘇格拉底:務必要讓孩子自幼學會騎馬,讓他們騎著馬上戰場,參觀戰爭進行的過程。不過,他們騎的馬應該是那種馴馬,操縱起來沒什麽難度,且速度迅猛,而不能選擇那種烈馬,爭強好勝。如此安排,能讓孩子們把日後要做的工作看個清楚,並能跟隨輩分更高的長官,在危險降臨時火速撤退。
格勞孔:我覺得你說得沒錯。
蘇格拉底:那我們應製定怎樣的軍隊紀律呢?作為戰士,應怎樣對待自己和敵人?我有一種觀點,但無法確定是否正確。
格勞孔:請說說看。
蘇格拉底:臨陣脫逃,丟棄兵器,或因膽小怕事做出其餘同類錯事,這樣的戰士是否應被降格,轉而從事工匠、農夫的工作?
格勞孔:肯定應該這樣。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讚同,將所有被敵軍生擒的戰士送給敵軍,就當是一份禮物,對方想怎樣處置都可以?
格勞孔:非常讚同。
蘇格拉底:你是否讚同,在戰場上表現得異常勇猛,因此聲名遠播的士兵,在得到少年和孩童的敬意之前,先要得到與其同上戰場的戰友的敬意?
格勞孔:我讚同。
蘇格拉底:戰友們是否應伸出右手,向他表達喜愛之情?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可我之後這句話,你應該不會讚同了。
格勞孔:這句話是什麽?
蘇格拉底:你是否讚同,他應親吻所有人,所有人也應親吻他?
格勞孔:我非常讚同。我還要針對你這項法律做一下補充,那就是任何人都不能在這場戰爭期間拒絕他的示愛。因為愛會讓他對榮耀產生更強烈的欲望,不管他愛的對象是男是女。
蘇格拉底:說得非常好。為了讓才能出眾的人生下盡量多的子女,應賜予其盡可能多的結婚機會,這點我們之前提到過。
格勞孔:的確提到過。
蘇格拉底:不過,荷馬史詩中說,還有一種合理的方法,能用來向勇敢的青年致敬。荷馬這樣跟我們說,在戰場身上,埃阿斯表現得非常勇猛,因此在酒宴中獲得獎勵——一副完整的裏脊肉。對勇敢的青年來說,這種榮耀還能讓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強壯。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我們在此最低限度能效仿荷馬。我們在祭祀儀式和其餘相似的情況下,對有勇有謀、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才表示讚賞,吟唱讚頌的詩歌,讓他們坐在最好的位子上,享受羔羊肉和好酒,也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特別而優厚的待遇。如此一來,這些勇敢的男人和女人便能在獲得榮耀的同時,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強壯了。
格勞孔:說得太好了。
蘇格拉底:那好,可是在戰爭中犧牲的人呢?我們是否需要先行確定,壯烈犧牲的人是有聲望的家族的黃金種子?
格勞孔:肯定需要。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能相信離開人世後,赫西俄德詩中提到的金種子便會變成“山川河流中的精靈,底層民眾的庇護者”?
格勞孔:自然要相信這點。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需要問問阿波羅的意見,之後再根據他的指令,為這些勇敢、神奇的人舉行盛大莊嚴的葬禮?
格勞孔: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做些什麽?
蘇格拉底:我們還要在之後的日子裏,將死去的人敬若神明,定期為他們掃墓。而度過了正常的人生,最終死於年邁或其餘原因的傑出人才,是否也應得到我們賜予的相同的榮耀?
格勞孔:這是必然的。
蘇格拉底:那我們的戰士應如何對待敵人?
格勞孔:你指哪個方麵?
蘇格拉底:第一是把失敗之人變成奴隸。你覺得希臘人征服希臘的其餘城邦,降低同族人的身份,將其變成奴隸,是否算是正義的?或者正義的做法是本城邦拒不采取這種做法,並盡量阻撓其餘城邦采取這種做法,讓希臘人在意識到被野蠻民族征服的危機後,不再彼此進攻,而是團結一致,並成為一種良好的風氣?
格勞孔:後一種做法更好。
蘇格拉底:就是自己不去征服希臘人,將其變為奴隸,並勸說其餘希臘人也不要這麽做?
格勞孔:沒錯。這樣一來,希臘人內部便能團結一致,甘願對外抵抗野蠻民族了。
蘇格拉底:戰勝方隻拿走被自己殺死的敵人的兵器,不觸及其餘財物,會不會更好?將搜掠死去敵人的財物當成一件好像非做不可的事,會讓那些膽小怕事者借機停止對活著的敵人追逐進攻,難道不是嗎?這種埋頭搶掠,不理其他的做法,已經毀滅了很多支軍隊,不是嗎?
格勞孔:確實。
蘇格拉底:搶掠死去之人的財物是非常肮髒的,難道你不這麽認為嗎?隻有心胸狹窄的女人才會讓活著的敵人拋棄兵器,順利逃走,卻以死去之人作為自己的敵人,難道不是嗎?這跟狗的以下做法有何區別:不去咬朝自己丟石頭的人,隻對著砸中自己的石頭亂吠?
格勞孔:沒有任何區別。
蘇格拉底:所以必須要埋葬死去的人,嚴禁對他們實施搶掠。
格勞孔:的確非這麽做不可。
蘇格拉底:另外不要將繳獲的兵器當成獻祭,送進神廟,繳獲的其餘希臘人的兵器尤其如此,這樣有助於跟其餘希臘人維持良好的關係。若非收到神明的指令,不能把同族的兵器送進神廟中獻祭,否則很有可能會冒犯神明。
格勞孔: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那你的戰士在踐踏希臘敵軍的土地,燒毀希臘敵軍的住房這件事上,到底應該做些什麽?
格勞孔:你若能說說你的看法,就再好不過了。
蘇格拉底:我認為,無論是踐踏土地還是燒毀住房,都不是他們應該做的。他們應該做的是,將當年的收成全部拿走。至於原因,你想聽我說嗎?
格勞孔:想。
蘇格拉底:我認為,我們有兩種不同的事務,就像我們有“戰爭”和“內戰”這兩種說法。兩種不同的事務分別是自己人對內跟自己人的,以及自己人對外跟敵人的。我們能將內部鬥爭稱為“內戰”,外部鬥爭稱為“戰爭”。
格勞孔:這是種非常客觀的說法。
蘇格拉底:你覺得以下說法客觀嗎:希臘人跟希臘人的關係全都是自己人對內的,希臘人跟野蠻民族的關係卻是自己對外跟敵人的?
格勞孔:非常客觀。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那希臘人和野蠻民族,其中一方侵犯另一方,雙方作為天生的仇敵,其鬥爭必然要被稱為“戰爭”。而希臘人跟希臘人鬥爭,雙方作為天生的朋友,便隻是希臘人內部出現了兄弟鬩於牆的毛病,其鬥爭必然要被稱為“內戰”。
格勞孔:我沒有任何異議。
蘇格拉底:那我們再來考察當前探討的“內戰”。國家在內戰中分裂成兩部分,雙方都踐踏對方的土地,燒毀對方的住房,如此荒誕透頂。若雙方真正熱愛自己的祖國,怎麽可能對滿足自己吃穿需求的祖國做出如此惡行,無情至此?可若是獲勝一方僅僅是把對方的收成拿走,那在我們看來,這種做法說明,他們還是希望日後能結束無窮無盡的內戰,重新修補雙方的關係,如此說來,他們的做法便是能夠理解的,並未超出限度。
格勞孔:沒錯,後者更文明且合理。
蘇格拉底:是的。你想建立的是希臘城邦嗎?
格勞孔:這是必然的。
蘇格拉底:城邦裏的公民全都是文明的正人君子,難道不是嗎?
格勞孔:毋庸置疑。
蘇格拉底:他們會不會愛他們的希臘同胞,希臘原本的土地,以及希臘人共有的宗教?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他們是否會以“內戰”稱唿希臘同胞的衝突,將其視為內部分歧,而不希望將其稱為“戰爭”?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在爭執之餘,他們是否一直在期待日後能修補雙方的關係?
格勞孔:是的,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那他們便沒有奴役與消滅這種惡劣的目標,而隻有警告這種善良的目標。他們斷然不能算是敵人,而是提供指引的人。
格勞孔:非常正確。
蘇格拉底:作為希臘人,他們便不會踐踏希臘的土地,燒毀希臘的住房,不會將各座希臘城邦的所有人都當成敵人,隻有為數不多的罪大惡極者是例外。正因為這樣,對方大部分人都是他們的朋友,他們斷然不會踐踏對方的土地,毀掉對方的住房。他們並沒有罪過,是為了向對方施壓才發起戰爭,而戰爭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對方悔過,向他們道歉。
格勞孔:我很讚同。我們城邦中的公民麵對站在自己對立麵的希臘人,就應采取這種做法。他們還應采取希臘人現在對付自己同胞的方式,去對付那些野蠻民族。
蘇格拉底:那我們是否應把對踐踏土地、燒毀住房的禁令,作為法律確定下來,讓我們的保衛者遵從?
格勞孔:沒錯。這番話和之前那番話,我們都覺得是正確的。
可是我親愛的蘇格拉底,我很憂心,若任由你沒完沒了地往下說,你根本無法說迴你應迴答的那個問題。那個問題是這樣的,我們描繪的這種國家能否真正建立起來?如何建立起來?若你的國家能建立起來,我要說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國家。我還能幫你把你漏掉沒說的內容補充完整。戰爭期間,我見證了整個國家的公民都對待彼此如對待自己的兄弟、父親或兒子,不願放棄對方,就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如此強大。若女人也能參軍,跟他們齊心協力,共同戰鬥,甚至隻是震懾敵方,也能讓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平日裏國內的各種利益,你並未談及,這點我也留意到了。我對以上內容全都表示讚同。你用不著詳細描述這種國家建立起來後,還能帶來哪些不計其數的利益。現在我們隻談一點,這種國家能不能建立?如何建立?不涉及除此之外的任何問題。
蘇格拉底:你絲毫不能諒解我表現出的少許遲疑,就這樣對我的討論發動了突襲。為了躲避前兩道浪,我費盡心機,現在你又緊隨其後,向我掀起了最大、最兇猛的第三道浪,但你可能並不清楚這一點。由於這道浪,我們要開始一種非常奇怪的討論,因此你若能看見、聽見這道浪,便一定能體諒我的憂心,以及我表現出的少許遲疑,認為其都是很合理的。
格勞孔:我們聽到你這種推脫的理由,更不會讓你離開了。要如何才能建立這種政治製度,請你務必跟我們說清楚。別再拖延了,繼續往下說吧。
蘇格拉底:那好,我們能來到這裏,始於對“何謂正義”“何謂不正義”的研究,這點要先強調一下。
格勞孔:沒錯,但是又如何呢?
蘇格拉底:啊,不如何。問題是,若真的解答了何謂正義,那我們是否需要正義之人和正義自身在方方麵麵都完全相同,一點兒區別都沒有?或者我們隻會滿足於正義之人可以盡可能貼近正義自身,展現出比其餘人更多的正義?
格勞孔:我們會滿足於盡可能貼近標準。
蘇格拉底:那我們先前隻是為得到一種模板,才會考察何謂正義自身與不正義自身,何謂絕對正義之人與絕對不正義之人。我們將根據這些模板展現出來的標準,判定我們是否幸福,程度如何。我們觀察這些模板的目的就在於此,跟展現這些模板能變成真實存在的事物無關。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一位畫家畫了一個理想中的英俊男人,除了無法證明這種男人是真實存在的,其餘各部分都已畫得非常好了,在這種情況下,能說這是一位水準再低劣不過的畫家嗎?
格勞孔:天哪!不能,自然不能!
蘇格拉底:那我們可以說,我們並非在用字詞建立善的國家嗎?
格勞孔:肯定可以。
蘇格拉底:若我們無法證實真實存在的國家,能達到我們描繪的高管理水準,那麽是否能說我們描繪的理論是最低劣的?
格勞孔:自然不能。
蘇格拉底:這便是所謂依據。可我會想辦法讓你了解我描繪的事物在何種情況,何種方麵最有可能變為現實,以此取悅你。請你複述一下,你之前表示認同的話。
格勞孔:哪句話?
蘇格拉底:有沒有可能說到就一定能做到?或者跟說的相比,做的往往少一些,這便是真理?我這樣說,有些人可能並不認同,那你認同嗎?
格勞孔:我認同。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我用語言描繪的事物,便未必能全部做到,你就不能一直要求我證明它們全都能做到。你應該在我們發現了一個管理水準跟我們的描繪相當接近的國家時,承認自己的要求已變為現實,為此感到心滿意足。反正我是心滿意足了,你呢?
格勞孔:我也心滿意足了。
蘇格拉底:接下來,我們應想辦法尋覓當前各座城邦的法律製度有何種具體的缺陷,對他們造成了阻礙,將這種缺陷點明,並加以整治,整治依據便是我們描繪的法律製度。在讓他們的要求跟我們提議實施的法律達成統一這件事上,要盡可能將改變降至最低。改變越少越好,最好是隻改變一處,要不就隻改變兩處。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我們要求的改革,可由一種雖不簡單,但有可能的改變引發,這點不妨明言。
格勞孔:這種改變是什麽?
蘇格拉底:啊!我認為,在我們的比喻中,那道奇怪的最大浪頭已近在眼前。即便如此,我還是要繼續往下說,哪怕會因此在嘲諷和輕蔑的大浪中溺亡。請聽我說下去吧。
格勞孔:請說。
蘇格拉底:親愛的格勞孔,除非我們能做到以下兩點,否則我認為,國家乃至整個人類都將遭遇無窮無盡的災難,我們之前描繪的法律製度也永遠無法實現:第一點是哲學家能在我們的國家當上國王,或我們現在所謂國王和統治者能真正努力地追逐智慧,將政治權力和智慧融為一體;第二點是務必要摒棄那些無能之人,他們無法兼顧全局,抓住了這個,就抓不住那個。我猶豫再三,不願說明這些,原因就在於此。因為普通人很難了解,要讓個人和大眾得到幸福,隻能借助這一種方法,其餘方法根本行不通。可我明白我說的這種方法,在大家看來很荒誕。
格勞孔:蘇格拉底,你對著我們隨口說出了這麽多道理。大家可能會脫掉衣服,赤裸上身,隨手拿起兵器,向你發起激烈的進攻。你若僅僅是丟盔棄甲,落荒而逃,而無法通過論述,將你的城堡加固,便會淪為大家的笑柄。
蘇格拉底:我的處境如此窘迫,責任全都在你。
格勞孔:我的做法沒錯。不過,我會盡力為你提供幫助,不會置身事外。我會讓你感受到我的好意與激勵。迴答你的提問時,我的表現應該也會比其餘人更加恰如其分。所以請你嚐試依靠我這個後盾,勸說那幫質疑你的人相信你確實掌握了真理。
蘇格拉底:我有你這個朋友做強大的後盾,肯定會嚐試這麽做。我認為,若想避開你提到的進攻,我們務必要清楚定義那種哲學家——我們勇敢地承認其應成為我們的統治者。之後,我們就不用再害怕任何事了,因為到時我們就能跟大家說,熱愛智慧的哲學家兼政治家,天生就應負責哲學和政治藝術的研究工作,其他人隻需跟隨其領導,不必了解哲學研究。
格勞孔:應該馬上給出清晰的定義。
蘇格拉底:相關意思我們應該可以說清,請跟隨我的思路。
格勞孔:請繼續往下說。
蘇格拉底:若我們談到某人喜歡一種東西,且實情就是如此,很明顯表示他不是隻喜愛這種東西的一部分,不喜愛其他部分,而是他喜愛這種東西的各個部分。對此你肯定還有印象,用不著我提醒。
格勞孔:可我真的搞不清你的意思,你還是提醒一下我吧。
蘇格拉底:格勞孔,你那種迴複不適合你,隻適合其他人。作為愛人者,你理應明白人會被任何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年打動,認為其很討人喜歡。你若對此失去了記憶,是很不應該的。麵對英俊的少年,難道你不應有這種表現嗎?你看到對方長了扁鼻子,便會說他容貌秀美。你看到對方長了鷹鉤鼻,便會說他容貌帥氣。你看到對方的鼻子在扁鼻子和鷹鉤鼻之間,便會說他長得恰如其分。你看到對方膚色很黑,便會說他顯得很英勇。你看到對方膚色很白,便會說他顯得很清秀。愛人者為描繪清瘦、膚白之人的臉,創造了一個詞“白如蜜”。簡而言之,你能夠包容出色的後輩身上所有的缺陷,讚美其所有的優點,不會落下任何一個。
格勞孔:若你為方便論述,非要我代表具備這類傾向的愛人者,我可以這麽做。
蘇格拉底:那喜愛喝酒的人呢?他們的情況也是一樣,你留意過嗎?不管是什麽酒,他們都喜歡喝,還都能說出自己的道理。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我覺得,你應該也在喜愛榮耀的人身上看到過這種情況。這種人無論如何不能缺少榮耀,不能做將軍,就做連長,不能得到重要人物的讚美,得到普通人的讚美也可以。
格勞孔:沒錯,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那你願意重新迴答我,我們談到某個人喜歡任何一種東西,是說其喜歡這種東西的部分還是全部?
格勞孔:全部。
蘇格拉底:這種說法同樣適用於哲學家,不是嗎?作為喜愛智慧之人,哲學家喜愛的是智慧的全部,而非部分。
格勞孔:沒錯,喜愛的是智慧的全部。
蘇格拉底:那我們便不會說不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或智慧,尤其是在他年紀輕輕,尚無法判定何謂有好處和沒有好處時。這就好比我們不會說因為沒有饑餓感,所以不想吃飯的人喜愛食物,胃口很好。
格勞孔: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那我們稱以下這種人為喜愛智慧之人或是哲學家,是否恰當:無論哪種學科,這種人都想涉足,不懂得何謂滿足?
格勞孔:若好奇心也能被稱為喜愛智慧,那很多荒誕之人便都能被稱為哲學家了。其中必定包含一切喜歡看的人,以及大批無論何時都喜歡聽的人,因為這種人全都很喜歡學習。在各種嚴肅的討論與研究中,都看不到這種人。但他們會在酒神節期間四處亂跑,欣賞城市、鄉村的每一場合唱,好像他們已經為欣賞合唱,出租了自己的耳朵。這種人和擁有相似喜好的人,以及很不重要的藝術門類的喜好者,都可以被稱為哲學家嗎?
蘇格拉底:絕對不可以,這些人跟哲學家隻是有少許相似而已。
格勞孔:那真正的哲學家是什麽樣的?
蘇格拉底:他們隻關注真理。
格勞孔:沒錯,但你到底是指什麽?
蘇格拉底:要向其餘人解釋清楚,會相當困難。不過,我認為若是跟你說,你會對我的以下觀點表示認同。
格勞孔:你的觀點是什麽?
蘇格拉底:美與醜是二,彼此對立。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
蘇格拉底:作為二,當它們各自分開時,卻分別都是一。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對於正義與不正義、善與惡等彼此對立的事物,這種說法也是適用的。此外還能這樣表達,它們本身各自是一,可它們跟行為、事物的結合,卻處處彰顯出多。
格勞孔: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在此,我必須在以下兩種人之間劃出一道分界線:一種人是你提到的對戲劇、藝術、實際事務癡迷的人;另一種人便是我們討論的對象。有資格被稱為哲學家的,唯有後者。
格勞孔:你在說什麽?
蘇格拉底:第一種人喜歡美好的聲音、顏色、形狀,還有所有由這些組合而成的藝術品。至於美自身,卻不是他們的智慧所能了解、喜歡的。
格勞孔:的確。
蘇格拉底:第二種人卻能了解美自身,並由此對美自身產生領悟。這種人並不多見,是這樣嗎?
格勞孔:沒錯,十分罕見。
蘇格拉底:有能力了解很多美的事物,卻沒有能力了解美自身,且無法跟上引領自己去了解美自身之人的腳步。在你看來,這樣一種人的人生是夢是醒?不管清醒還是做夢,將類似事物跟事物自身混淆,這種人不就等同於在做夢嗎?請你思考一下。
格勞孔:這種人的人生自然好像在做夢。
蘇格拉底:我們再來說與之相反的人,這種人了解美自身,不會混淆美自身和很多包含美的特殊事物,有能力將這二者區分開來,那你說這種人的人生是夢是醒?
格勞孔:是絕對的清醒。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可以說,第二種有這種認知的人,其智慧中包含了“知識”,而第一種人的智慧卻隻包含“觀點”,因為其隻具備那種“觀點”?
格勞孔:我們自然可以這麽說。
蘇格拉底:若像我們所言,沒有知識,僅有觀點的人表示我們騙了他,拒絕接受我們的意見,並勃然大怒,那我們是否需要說好話安慰他,並委婉地表示他的神誌有些失常?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那我們應該怎樣跟他說呢?我們來思考一下。以下說法可以嗎?我們會非常欣慰,他們能擁有知識,絕不會因此嫉妒他們。之後,我們再詢問他們是否願意迴答:“有知識的人是什麽都不知道,還是往往會知道少許?”請你試著代替他們,迴答這個問題吧。
格勞孔:“往往會知道少許”,這就是我的答案。
蘇格拉底:此處的“少許”,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呢?
格勞孔:是“存在”。若是“不存在”,如何能算是知道?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在思考該問題時,就算從方方麵麵著手,也絕對能得出以下結論:完全存在的事物,完全能被知道;完全不存在的事物,完全不能被知道。
格勞孔:沒錯,我們絕對能得出這種結論。
蘇格拉底:那好,假設有一種兼具存在和不存在的事物,那該事物能否處於完全存在和完全不存在中間?
格勞孔:能。
蘇格拉底:知識關係到存在,無知關係到不存在,既然如此,隻要存在跟無知和知識的中間情況對應的事物,我們就一定要將其找出來。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是不是存在一種事物,我們稱其為“觀點”?
格勞孔:是。
蘇格拉底:它跟知識屬於相同類型的能力嗎?
格勞孔:不屬於。
蘇格拉底:既然不屬於相同類型的能力,那觀點和知識關聯的對象肯定也不相同。
格勞孔:肯定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所以知識跟存在的關聯與生俱來,了解存在和存在的事物情況如何,這便是知識。但我覺得,此處還有一種差異,務必要對其做出闡釋。
格勞孔:這種差異是什麽?
蘇格拉底:歸納我們自身和其餘所有事物的功能,得出能讓我們從事種種能夠從事的工作“能力”這種類型。若你對這種類型的理解,跟我並沒有什麽不同,那這所謂能力,便包括諸如看、聽之類。
格勞孔:我跟你的理解是一樣的。
蘇格拉底:既然這樣,我便跟你說說,我是怎麽看這些能力的。我在這些能力身上,看不見顏色、形狀等特性,而這些是我在其餘很多情況下,區分種種不同事物的依據。能力的關聯對象與成效,是我僅有的關注對象。我將各種能力都稱為一項能力,依據就在於此。我們把跟相同的事相關聯,完成相同的事的能力,當成相同的能力,把跟不同的事相關聯,完成不同的事的能力,當成不同的能力。對於這種情況,你有何看法?你是否也會采取相同的做法?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親愛的朋友,我們再說迴正題。在你看來,“知識”是不是一種能力?還是你有其餘方法,來歸納其類型?
格勞孔:沒有了,在各種功能中,能力是最強大的。
蘇格拉底:那“觀點”呢?我們是否應將其歸納到其餘類型,而非能力?
格勞孔:不應該這樣。因為除了產生觀點的能力,其餘能力都不能讓我們擁有觀點的力量。
蘇格拉底:可你剛剛還認同,知識和觀點是不一樣的。
格勞孔:沒錯,因為將必然不會出錯的事物和很容易出錯的事物混雜,這種事任何聰明的人都做不出來。
蘇格拉底:很明顯,我們都認同觀點跟知識是不一樣的,這真是太好了。
格勞孔:這二者是不一樣。
蘇格拉底:所以二者分別擁有不同的能力,也就分別擁有不同的關聯。
格勞孔:這是肯定的。
蘇格拉底:我認為,知識跟“存在”關聯,了解“存在”的情況,便是知識的目標所在。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而在我們看來,觀點隻是造就了觀點。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知識和觀點有相同的對象,那能夠知道的事物跟對其持有觀點的事物,是相同還是肯定不同呢?
格勞孔:肯定不同,這是以我們已達成統一原則為依據得出的結論。若不同的能力天生就有不同的對象,若觀點和知識屬於不同的能力,一如我們認為的那樣,那知識和觀點有不同的對象,也是理所應當的。
蘇格拉底:若知識的對象是“存在”,那觀點的對象是不是必然是存在以外的某種事物?
格勞孔:沒錯,肯定是這樣。
蘇格拉底:那麽請思考一下,觀點的對象是不是“不存在”,或是任何“觀點”都不能跟“不存在”關聯?擁有觀點之人難道不是針對某種事物,擁有自己的觀點嗎?或是人有可能針對不存在,擁有自己的觀點嗎?
格勞孔:不能,肯定不能。
蘇格拉底:所以擁有觀點的人,其觀點便是針對某種事物的?
格勞孔: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那我們便隻能以無知稱唿跟“不存在”相關聯的事物,以知識稱唿跟“存在”相關的事物。
格勞孔: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如此說來,人們擁有自己的觀點,便不是針對存在與不存在了。
格勞孔:確實不是針對這二者。
蘇格拉底:因此,觀點就不是無知或知識了。
格勞孔:應該不是。
蘇格拉底:觀點是否比知識更加光明,比無知更加黑暗,已經超越了這二者?
格勞孔:也不是。
蘇格拉底:所以觀點比知識黑暗,比無知光明,這就是你的觀點嗎?
格勞孔:是的,一點兒沒錯。
蘇格拉底:其在這二者中間?
格勞孔:沒錯。
蘇格拉底:所以觀點便介於知識與無知中間。
格勞孔:完全正確。
蘇格拉底:之前,我們是否提到過,看起來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事物,便介於完全存在與完全不存在中間,對應著一種介於知識與無知之間的能力,而非知識或無知本身?
格勞孔:是提到過。
蘇格拉底:剛剛我們在知識和無知中間發現了一樣東西,我們以觀點作為對其的稱謂。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我們接下來就要去尋找這樣一種東西:其既存在,又不存在,說其隻是存在或隻是不存在,而沒有任何理由,是不行的。若能找到這種東西,我們便能稱其為觀點的對象,且有充足的依據。然後,我們便能在兩頭的東西和兩頭之間,在中間的東西和中間之間,分別建立關係了。你是否認同我這種說法?
格勞孔:認同。
蘇格拉底:我們已確定了這些原則。接下來,我要讓那個喜歡欣賞風景的人針對我的提問,說出他想說的話。他隻相信存在很多美的事物,而不相信存在美自身或是美的觀念,且恆久不變。無論其餘人說什麽,他都拒絕相信,他不相信美、正義和其餘事物自身都是“一”。我們向他提問,親愛的朋友,莫非這大量美的事物中不存在半點兒醜的事物?莫非這大量正義的事物中不存在半點兒不正義的事物?莫非這大量忠誠的事物中不存在半點兒不忠誠的事物?
格勞孔:肯定是存在的。借助某一方式,這大量美的事物便能同時展現出美與醜,這點同樣適用於你的問題中提及的其餘所有事物。
蘇格拉底:另有大量事物是其餘某些事物的兩倍,不是嗎?而既然它們是某種事物的兩倍,便會是另外某種事物的二分之一,不是嗎?
格勞孔:是的。
蘇格拉底:我們表示,其餘很多事物或大或小,或輕或重。同理,我們也能將大的事物看成小的,小的事物看成大的,輕的事物看成重的,重的事物看成輕的,不是嗎?
格勞孔:是的,道理全都是相通的。
蘇格拉底:既然如此,是否隻可以說這多種多樣的事物是這樣的,不可以說其是那樣的——就跟某些人建議的那樣?
格勞孔:這非常類似於酒宴上的一種伎倆,說些含混不清的話語,讓對方摸不著頭腦,或是孩子們猜的一個謎語,閹人用一樣東西擊打停在某處的蝙蝠[ 這個謎語就是,有個男人,又不是男人,他看見,又沒有看見一根樹枝,又不是樹枝上麵停了一隻鳥,又不是鳥,於是衝它丟了一塊石頭,又不是石頭。謎底是,有個閹人斜眼看見一根蘆葦上麵停了一隻蝙蝠,於是衝它丟了一片薄薄的石頭。——譯者注
],其意思同樣模糊不清。人們不能根據這些太過模棱兩可的事物,確定到底是它或不是它,或是它又不是它,或不是它又並非不是它。
蘇格拉底:你是否有法子應對它們?你能不能在“是”與“不是”中間找到一處更好的所在,讓它們安身?要找到一處所在,比不存在更黑暗,以增加它的不真實,或比存在更光明,以增加它的真實,都不現實。
格勞孔:說得再正確不過了。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好像已經發現,普通人針對美的事物和其餘事物的一般觀點,介於絕對存在與絕對不存在之間,左右徘徊。
格勞孔:確實。
蘇格拉底:然而,之前我們已經達成統一,若能找到這種事物,不應稱其為知識的對象,而應稱其為觀點的對象,中間的能力或者功能可以明白這種在中間地帶徘徊的事物。
格勞孔:沒錯,我們在這一點上達成了統一。
蘇格拉底:所以在其餘人的引導下,隻能看見很多美的事物、正義的事物和其餘事物的人,將無法看到美、正義等事物自身,且會一直如此。我們評價他們對所有事物都隻能擁有觀點,卻無法對自己的觀點針對的事物擁有知識。
格勞孔:肯定是這樣的。
蘇格拉底:反過來,我們應如何評價能看見所有事物自身,乃至恆久存在的事物的人?這些人擁有的不是觀點,而是知識,這樣說難道不對嗎?
格勞孔:肯定對。
蘇格拉底:他們專注於知識的對象,另外那種人卻專注於觀點的對象,難道不是嗎?後者根本無法想象世間會有真實存在的美自身,隻將精力集中於美好的聲音、顏色等,這點我之前談到過,你還有印象嗎?
格勞孔:還有印象。
蘇格拉底:所以我們對他們的稱謂不是喜愛智慧之人,而是喜愛觀點之人,不算是對他們不禮貌吧?他們會不會因此對我們感到憤慨?
格勞孔:對真理感到憤慨,是種錯誤的做法,所以隻要我能說服他們,他們就不會為之憤慨。
蘇格拉底:我們是否一定要將專注於所有事物的存在自身的人,稱為喜愛智慧之人,而非喜愛觀點之人?
格勞孔:這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