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作為電影公司的老板,林子軒做出了決定,這件事就算定下了。【小說 更新快 無彈窗 請搜索】


    眾人都很興奮,一部電影投資20萬,這絕對是中國電影行業的一項記錄了。


    20萬大洋在軍閥手中不算什麽,在外國洋行也就那麽迴事。


    13年,匯豐銀行在上海建一座辦公樓花了一千萬兩白銀,可見其財大氣粗。


    但相比較這個時代百姓的生活,這個數目就太大了。


    上海普通工人的月薪平均不到30塊錢,一名工人一輩子都掙不到20萬銀元。


    在中國的電影行業,一部默片的投資不過數千塊,有聲電影大多是上萬塊,一部電影投資超過五萬的都很少,也隻有明星電影公司敢於嚐試。


    這個消息傳出去肯定會引起轟動。


    林子軒很清楚中國電影的現狀。


    20萬拍攝一部電影,他會被人認為瘋掉了,或者被人認為是敗家子。


    但這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噱頭。


    反正他隻是號稱投資20萬,到時候錢沒花完,還是在他的口袋裏。


    他是被《亂世佳人》刺激到了,想嚐試拍攝中國式的大片,中國演員的片酬並不高,可以花費巨資拍攝海戰的場麵,一部大型的戰爭史詩電影。


    這將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標杆。


    而且,他還能通過這部電影展現日本對中國侵略的野心,就算是不賺錢,也值得。


    劇本的創作自然由林子軒負責,不過他隻會寫一個大綱。


    在後世那部《甲午大海戰》中是以鄧世昌的經曆為線索,講述了中國海軍創建的過程。


    1877年,一批少年學子懷著強國之夢登上海輪遠赴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


    在那裏他們登上了最新式的軍艦,學習到最先進的知識,並親自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的鐵甲巨艦駛迴祖國。


    在那裏同樣有一批日本留學生。帶著強國之誌,同樣駕著日本政府的軍艦向遙遠的東方駛去。年輕的日本天皇正等待著他們。


    兩個國家的較量就從這裏開始。


    清政府腐朽不堪,光緒雖然想變法圖強,但掌權的卻是慈禧,變法失敗。


    日本天皇推行明治維新,建立君主立憲,讓日本強大起來。


    侵略擴張的野心終於使日本發動了戰爭,是為甲午戰爭,日軍大舉入侵中國。並在旅順進行了滅絕全城的大屠殺。


    而此時的北京頤和園裏卻是一片歡歌,慈禧太後的六十壽典進行得如火如荼。


    具體的故事情節由公司的編劇負責,還要查閱不少的史料記載。


    林子軒在乎的不是故事情節,也不是激烈的海戰,或者民族英雄鄧世昌,他要在電影中通過日本天皇說出日本侵略中國的真相。


    日本國土狹小,資源不足,想要壯大自己就必須侵略鄰國。


    這就是甲午海戰,以及日後日本侵略中國的真相。


    很簡單的道理,可惜很多人看不明白。特別是那些從日本留學歸來的留學生,認為日本是友好鄰邦,不會侵略中國。


    或者說他們心裏不願意相信這一點。


    林子軒想用這部電影提醒中國人。一個強大的日本看著衰弱的中國,它會不動心麽?


    當然,他不會把這段劇情寫進劇本,而是要放到最後再加進去,他不想日本人從中阻撓。


    可以預見,隻要明星電影公司公布了拍攝《甲午風雲》的計劃,就會引起日本人的高度關注,用各種手段阻止電影的拍攝。


    在這種情況下,電影劇本不可避免的會外泄。日本的間諜機構甚至會滲透進公司內部。


    日本在中國的間諜活動早已有之。


    1914年,日本人宗方小太郎在上海設立日本第一家在華通訊社東方通訊社。


    這家通訊社名義上是日本民間人士所創建。其實是日本負責搜集中國情報的機構。


    宗方小太郎於1884年來到中國,以漢口樂善堂藥鋪為基地。曆遊北方九省,收集情報。


    1890年,他協助荒尾精在上海設立日清貿易研究所,任學生監督,同時受日本海軍省委托,在華從事情報工作。


    甲午戰爭時充任日軍翻譯,冒死潛入威海衛軍港偵察中國海軍情報。


    並在暴露行蹤後成功脫逃,立功甚偉,為此得到過日本天皇的破格接見。


    如果林子軒把不利於日本的劇情寫在劇本上,日本人一定會竭盡全力的阻止電影的拍攝,甚至不惜采用暴力手段,所以他才暫時放在腦子裏。


    他會公布一份不那麽激烈的劇本,故事內容在日本人能夠接受的範圍。


    在中國,拍攝中國的曆史,謳歌中國的民族英雄,這怎麽都說的過去,日本人不好阻止。


    但真正拍攝的時候就不一定按照劇本來了。


    比如說旅順大屠殺,日本為了掩蓋事實真相做了周密的部署。


    1894年6月,日本陸軍省偕海軍省聯合頒令,嚴禁本國所有報刊登載軍事新聞,以免泄漏日軍對中國的侵略企圖。


    旅順大屠殺之後,英國的中央通訊社和路透社先後被日本人收買,不發送相關的消息。


    隻有英國的《泰晤士報》和美國的《世界報》刊發了少量新聞。


    林子軒要把這段暴行在電影上呈現出現,需要冒著極大的風險,但隻要能讓中國人看到日本人的真麵目,就足夠了。


    他找到鄭證秋和洪慎兩人,說了自己的想法。


    他的意圖沒辦法瞞過導演,還需要導演來執行,先拍攝電影的其他部分,旅順大屠殺和日本天皇演講的鏡頭要找信得過的人秘密拍攝。


    他們需要商量出一個妥善的辦法來。


    等到電影上映之後,日本人再鬧也晚了。


    聽了林子軒的話,鄭證秋和洪慎嚴肅起來,他們意識到這部電影不是單純的海戰,也不是為了讚頌民族英雄,而是為了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暴行。


    林子軒和兩人相交多年,知道他們都有國之情,值得信賴。


    鄭證秋認為那就采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拍攝兩部電影,一部用來應付日本人,一部用來最終放映。


    他在明,拍攝海戰的部分;洪慎在暗,拍攝旅順大屠殺的場景。


    用鄭證秋來吸引日本人的注意力,確保洪慎的拍攝不受到影響。


    三人商議良久,製訂了一套策略,調動公司的一切資源保證影片的順利進行。


    事後,林子軒頗為感慨,拍攝電影搞得像是諜戰片一樣,這就是此時的中國啊。


    既然要鬧,那就鬧得人盡皆知吧。


    第二日,上海明星電影公司投資20萬拍攝甲午海戰的消息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