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6年,想要從上海乘坐火車到北平大抵需要如下的過程。


    先從上海火車站坐火車沿著滬寧鐵路到南京火車站,這條鐵路是英國人出資修建,1908年正式通車,需要大概四個小時。


    來到南京火車站後,還要購買一張船票,坐船前往長江北岸的浦口火車站。


    這個時代沒有長江大橋,滬寧鐵路在長江南岸,津浦鐵路在長江北岸。


    乘船過長江,來到浦口火車站,乘坐前往天津的火車沿著津浦鐵路北上到達天津火車站。


    這條鐵路1912年通車,算是清朝末年修建的最長鐵路了。


    由於當時沒有技術突破長江天塹,隻能修到長江北岸的浦口,無法修到南京,導致津浦鐵路和長江南岸的滬寧鐵路不能接軌,否則就有天津直通上海的列車了。


    正因為如此,這條鐵路不怎麽用於貨運,以載人為主,貨運的話用貨輪走水路更為方便。


    從南京到天津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


    來到天津火車站,還要轉乘京奉列車前往北平,京奉鐵路從北平修到奉天,也就是沈陽。


    從北平到奉天本來不該經過天津,但是因為天津是戰略要地,所以清政府修路的時候特意讓這條鐵路拐了個彎,從北平先修到天津,然後再從天津調頭伸向東北。


    這條鐵路1912年正式通車,從天津到北平需要六個小時左右。


    也就是說,林子軒想要到達北平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中途轉車耗時不少。


    其實,這個年代中國修建的鐵路不少,但因為軍閥割據。大多是自行其是,各地鐵路不能接軌,造成了交通不便的現象。


    像上次林子軒和宋家三小姐趕往北平。就遭了不少罪。


    另一條路是從上海乘坐客輪從海上到達天津的大沽口。


    如此花費的時間更多,大概需要五六天的時間。


    因為北方戰亂。天津大沽口附近停靠著各國的軍艦,乘坐客輪並不安全。


    林子軒於3月3日傍晚來到天津,天津正在打仗。


    馮羽祥率領的國民軍和張座霖的奉軍交戰正酣。


    1926年1月11日,張座霖通電全國,宣布東三省與北平政府斷絕一切行政關係,以鎮威上將軍名義主持東三省軍政事務。


    正式宣告東北三省獨立。


    他就算不通電東北三省也是他的地盤,但這樣表明了東北三省和北平政府決裂的態度。


    這是他想爭奪中原霸業的信號。


    在這一時期,廣東是國民政府的地盤。江浙一帶由直係軍閥孫傳方把控,吳佩浮在武漢,閻錫單在山西,馮羽祥占據天津和北平等地,張座霖獨霸東北三省。


    全國一盤亂局。


    試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自從馮羽祥叛變後,吳佩浮實力大減,已經失去爭奪天下的資格,隻能四處流竄。


    閻錫單是山西的土皇帝。隻想著獨霸一方,沒有染指天下的念頭。


    孫傳方驕縱狂傲,雖然占了江南一地。富饒天下,卻難成大器。


    馮羽祥掌控北平政府,扶持段祺睿上台,有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味,隻是他根基不足,名聲不好,難以服眾。


    真正有實力和雄心的隻有廣東的國民政府和東北的張座霖了。


    廣東國民政府背後是蘇聯在支持,張座霖背後是日本做後台。


    一南一北,爭鋒天下。


    馮羽祥的國民軍原本屬於直係軍閥。他脫離直係軍閥後自稱為國民軍,背後同樣有蘇聯人在支持。如此才能夠在北平站穩腳跟。


    林子軒在天津待了幾日,見到了三叔林伯仁。


    林伯仁對眼下的局勢頗為擔憂。


    他是天津本地的官員。負責商業事務,和租界的外國人聯係緊密,聽到不少風聲。


    林子軒對此愛莫能助,在這個大時代中,一個小官僚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隻能隨波逐流,期望能夠站在勝利者的一邊。


    一旦站錯隊伍,輕則丟官,重則性命不保。


    他言語間暗示看好廣東的國民政府,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希望三叔趁早投靠過去。


    但林伯仁猶豫不決,他覺得張座霖的機會更大一些,還處在觀望態度。


    這或許是大多數小官僚的共同態度,他們都在觀望著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到底誰才能入主中原,獨霸天下。


    林子軒剛剛離開天津,天津就發生了大沽口事件。


    原因是日本軍艦為了掩護奉軍軍艦駛進天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守軍死傷十餘名。


    國民軍堅決還擊,將日艦驅逐出大沽口。


    日本聯合英美等八國向段祺睿政府發出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國防設施的無理要求。


    這裏牽扯到西方列強和清政府在1901年簽訂的《辛醜條約》。


    其中有一條是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這是直接把國防力量拱手讓人,中國從此淪為了半殖民地國家。


    林子軒來到北平的時候,北平的報紙正在熱議此事,一致反對日本等國的無理要求,抗議日本等國幹涉中國的內政。


    有人提出廢除和西方列強之間的不平等條約,段祺睿政府則采取妥協的態度。


    林子軒隻有一聲歎息,*可欺是西方列強蠻橫霸道的根由之一。


    他來北平一個是陪著馮程程故地重遊,見一見往日朋友,還有聯係一些作家。


    推向西方社會的第二套新文學叢書以出版詩集和散文為主。


    新月社是一個以詩人為主的文學團體,徐至摩和聞易多都是這個時代詩人中的佼佼者。


    這件事交給徐至摩處理,選出兩本個人詩集和一本新詩精選集。


    按照林子軒的意見,個人詩集要具有個人特色,也就是說詩人自身要有特點,而精選集則要具有時代特色,選取的詩歌最好能反應這個時代的聲音。


    他傾向於徐至摩和聞易多的詩集,一個是自由主義詩人,一個是革命主義詩人。


    至於郭沫偌的《女神》,太過自由奔放,恐怕西方人不容易理解,還是算了吧。


    在散文這方麵,他有幾個人選。


    周作仁的小品文不可或缺,朱自青和鬱達浮都是散文大家,他希望沈叢文寫一些有關湘西的散文遊記,帶著奇特的地域色彩。


    這些人的散文各有特色,有文化、有曆史、有情懷、有感悟,包羅萬象,熔於一爐。(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