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寫完,郵輪還沒有靠岸。


    這些西方人覺得這一趟不虛此行,他們參與了一本小說的創作。


    雖然有些人不認同這部小說的情節,認為太過黑暗,但不可否認這會是一部不錯的小說。


    這些人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文學鑒賞能力,其中更有在中國從事教育工作的學者,他們對這部小說的評價頗高。


    至少這部小說有著深刻的寓意,可以供人思考,不是那種消遣類的文學作品。


    有些人隱約的覺得這部小說的寫作手法和目前西方文學的小說不大相同。


    在19世紀,西方文學經曆了從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的發展過程,而象征主義文學和唯美主義文學開始起步。


    到了二十世紀,寫作技巧呈現多元化的發展,現代派小說開始大行其道。


    現代派小說包括表現主義、意識流小說、荒誕派戲劇、魔幻現實主義等流派。


    這部《蠅王》看起來是現實主義小說,可其中運用了大量現代派的寫作手法,比如采用了象征、荒誕、反諷和戲仿等藝術手段。


    而且,它還顛覆了以往的“荒島文學”。


    作為荒島文學的開山之作,莎士比亞的《暴風雨》是人文主義的縮影。


    它歌頌了人性的力量,蘊含著烏托邦式的幻想。


    笛福的《魯賓遜漂流記》表達了“人定勝天”的思想。


    巴蘭坦的《珊瑚島》和史蒂文森的《金銀島》代表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極端自信和對英國青少年群體文明價值的樂觀肯定。


    總之,《蠅王》之前的荒島文學是積極樂觀的。


    然而,這部《蠅王》和以前的主題傳統逆向而行,它深刻揭示了人性之惡,徹底顛覆了傳統荒島文學的主題。


    這是一種文學題材上的突破。


    特別是對於經曆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西方國家來說,民眾們沒有了以往的樂觀精神。認為他們可以征服世界。


    他們在精神上陷入了空虛和迷惘,對從前信奉的價值觀產生了懷疑。


    他們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用叛逆思想和行為來表達他們對現實的不滿。


    這類的文學作品被稱為創傷文學。


    郵輪上的乘客雖然很看好《蠅王》這部小說。但他們畢竟不是專業的文學評論家,無法看出這本小說的獨特之處。


    這是一種介於現實主義文學和現代派文學之間的小說形式。並且有著存在主義的烙印。


    即便還算不上具有開創性,能夠形成獨立的文學流派,卻也有著獨特的研究價值。


    在郵輪中途靠岸的時候,有記者已經迫不及待的下船把這件事寫成稿子用電報發給美國國內的報社了。


    也就是說,這部小說還沒有出版就提前出名了。


    這位記者問了林子軒一個問題,假如荒島上的孩子換成中國兒童,結果會有不同麽?


    林子軒沉思片刻,給出了一個答案。


    “我想應該沒有不同。”


    《蠅王》這部小說講的是一群英國小孩。可以說這裏麵存在著殖民印記,這群孩子是殖民者的後代,骨子裏有著冒險和占有的因子。


    所以他們在荒島上才會爭權奪利,才會企圖霸占荒島。


    但若是換成中國孩子呢?


    林子軒很想說中國是禮儀之邦,我們有儒家文化,有基本的道德觀念,講究仁義禮智信,我們的孩子不會在荒島上爭權奪利,不會互相殘殺。


    可中國國內軍閥混戰的局勢會讓他的這番辯解顯得愚蠢可笑。


    如果把中國比作一座孤島,把國內的軍閥比作拉爾夫和傑克。也沒什麽不妥,那些殘酷的戰爭,不過是兩個孩子在爭奪荒島的控製權罷了。


    縱觀中國的曆史。過不了多少年就會發生一次戰爭,朝代輪換,外族入侵。


    說到底就是《蠅王》這部小說的翻版。


    所以,林子軒不會認為中國的孩子就能在荒島上和平相處,這是人類的普遍狀況。


    西方記者對這個迴答頗為滿意,他認為林子軒非常直率,不像他以前接觸的東方人那麽的虛偽,總會找諸多的借口進行掩飾。


    作為記者,他敏銳的察覺到這部小說的廣闊前景。


    正如他剛剛問的那個問題一樣。《蠅王》反映了整個世界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就是說這本小說能夠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所接受。


    他知道林子軒寫了《亂世佳人》。


    《亂世佳人》講的是美國曆史。在美國受到追捧在情理之中,在其他國家或許就不會那麽暢銷。這就是文學作品因為題材造成的地域限製。


    可《蠅王》不存在地域限製,能夠得到西方社會的普遍認可。


    在這群人中,最為鬱悶的要算是賽珍珠了。


    其他人聽過故事就算了,偶爾會迴味一下,她卻要繼續研讀和翻譯,力求最為準確的表達原著的主題,特別是這種帶有寓意的小說,更需要慎重對待。


    一旦某個隱喻沒有表達清楚,很可能會讓讀者誤解。


    所以說,翻譯從來都是個技術活。


    不是說學了英文就能翻譯小說,那樣往往造成詞不達意,主題混亂等等問題。


    雖然從文學的角度講這是一本好小說,不過賽珍珠實在是不喜歡這本小說的主題。


    她在中國生活,見識過苦難和戰亂,不會天真的認為人性就是善良的,可這本小說把人性惡的一麵展現的徹底通透,使人悲觀。


    林子軒告訴她,隻有徹底的認識到惡的存在,人們才會向往善,這是在警示世人。


    這話他並非是忽悠賽珍珠,而是他正在這麽做。


    他這次帶著《高堡奇人》來到美國,正是抱著這個目的。


    在《高堡奇人》中,美國被德國和日本瓜分,美國成為殖民地,美國人成為二等公民,過著被德國和日本奴役的生活。


    他把這個可怕的未來展現出來,正是在警示美國,如果美國在未來的戰爭中不作為的話,就會淪落到這種下場。


    如果在《蠅王》這部小說中,作為穿越者的林子軒就是那位先知西蒙。


    在小說中,西蒙被殺死了。


    林子軒不知道自己的結局會如何,但他還是要把《高堡奇人》郵寄出去,給這個世界發出一個警告。


    從這個角度來說,林子軒正生活在這座叫做地球的孤島上,扮演著先知的角色。


    用不了多久,一場席卷整座孤島的戰爭就要開始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