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站在甲板上,望著漸漸遠離的中國,心中感慨萬千。


    這是他第三次前往美國了。


    一次去留學,那時候他還沒有穿越,一次去打官司,那時候他躊躇滿誌,這一次他要以一己之力來改變世界。


    一個人和整個世界的抗爭……


    林子軒自嘲的笑了笑,他自己都覺得過於玄幻,說出去也沒有人相信。


    他覺得自己就像是塞萬提斯筆下的那位堂吉訶德,沉迷在騎士小說裏,幻想著能夠行俠仗義,拯救百姓,最終不過是一場笑談。


    但穿越到這個時代,他總要做點什麽。


    他有自知之明。


    在後世,他不過是一個學校畢業,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混日子的小人物罷了,別說是殺人,就是看到犯罪現場都會繞道而行。


    所以他不敢上戰場,更不會去當將軍和統帥,因為他沒有那個決斷力。


    將軍和統帥都需要意誌堅定的梟雄人物,他們的一個決定可能牽涉到上萬人的存亡,哪些人要去犧牲,哪些人能夠幸存,都在這些人的一念之間。


    林子軒自問做不到這一點,他無法殺伐果斷。


    就算在商業上,他也非常寬容,無非是多賺一點和少賺一點的區別,他又不缺錢。


    這是他在後世就養成的性格,想要改變並不容易,說到底他隻是一個小人物,偶然的穿越到了這個時代,僅此而已。


    他知道自己做不來那些大事,和那些政治人物勾心鬥角的結果或許就是被犧牲掉。


    他想獨善其身,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可身處這個風雲變幻的大時代,看著這個國家被列強欺壓。看著那些政客在爭權奪利,看著無數青年在流血犧牲,這些都給他很大的觸動。


    他終究要做些什麽。


    他要以自己的方式來改變這個世界。以穿越者的方式來改變世界。


    或許這隻是他的一廂情願,其實什麽都改變不了。用一本書來改變世界,說起來那麽的不靠譜,就像是堂吉訶德和風車的戰爭一樣,隻是一種幻想。


    但林子軒還是決定實施這個計劃,進行這場冒險。


    他不是為了自己成為騎士或者英雄,受人敬仰,就算是改變了世界,也不會有人知道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他隻是熱愛著自己的國家。有了這個理由就已足夠。


    在上船之前,他和賽珍珠夫婦商量過,因為他的行李中有電影膠片,容易損壞,不想被人拆開檢查,就把行李放到賽珍珠夫婦那裏,避免遭到盤查。


    由於近期在中國發生的排外事件,中國和美國的關係較為緊張,美國人對華人絕不會友好,甚至會故意刁難。


    林子軒的請求合情合理。


    這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布克夫婦沒有多想,就答應下來,他們不認為以林子軒的身份需要到美國從事不法活動。


    這艘郵輪上以外國人居多。大多數外國人認為在中國的處境非常危險,要迴國住上一段時間,等待中國的局勢平穩。


    就像是西班牙人雷瑪斯一樣,他已經在和林子軒商量轉手旗下影戲院的事情了。


    他覺得未來的中國會爆發全麵的戰爭,南北軍閥將有一場大戰。


    這裏指的是廣州國民政府發起的北伐戰爭,所以他打算告老還鄉,返迴西班牙。


    隻是雷瑪斯經營的影戲院估價在數百萬銀元,林子軒要籌齊資金,需要引進外來資本。


    這些事情等他返迴中國後再做考慮。


    賽珍珠經過兩年多的寫作。感覺到自身的不足,這次迴到美國準備進修英國文學專業。


    她在美國文壇已經小有名氣。又畢業於弗吉尼亞州的梅康女子學院,很容易進入康奈爾大學攻讀研究生。


    林子軒都覺得自己的學曆太低。從西方留學歸來的人大多都有博士頭銜。


    就是不知道這些人的博士頭銜有多少是出自野雞大學,但在中國的教育界並不清楚這些,一看是西方留洋歸來的博士,就會受到重用。


    其實不過是一群不學無術的家夥而已。


    林子軒雖然也沒學到什麽知識,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好歹牌子夠硬,校友夠多,在中國的知名度夠高,所以上學還是要選名牌大學。


    他準備有時間進修一下文學專業,畢竟都是大文學家了,學曆也該提升一下了。


    賽珍珠的社交能力很強,這或許和她出身傳教士家庭有關。


    她時常和一些外國人在甲板上或者頭等艙的廳房內聚會,喝酒聊天,林子軒無聊的時候也會參與其中,聽聽美國最新的新聞。


    有一次,他們聊到了英雄的話題。


    賽珍珠對於中國曆史有所了解,提到了不少中國古代的英雄,但並不被美國人認可。


    中國人和外國人在對於英雄的認知上存在著差異。


    中國人的英雄充滿著責任感,按照儒家的標準就是要“兼濟天下”,按照武俠小說的套路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就從出發點上為中國式英雄打下了拋卻個人榮辱得失,一心為國為民的烙印。


    西方人的英雄則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和享樂主義,他們崇尚冒險和個人奮鬥。


    比如說前期的騎士文學和後來的超級英雄係列。


    林子軒認同這個觀點,以中國的傳統英雄孫悟空為例,剛開始的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敢於大鬧天宮,這個階段的孫悟空符合西方人認知的英雄形象。


    但後來孫悟空陪著唐僧到西天取經,並大徹大悟皈依佛門,這就是中國式的英雄了。


    中國式的英雄永遠要以大局為重,所以嶽飛才會被朝廷殺死,《水滸傳》才要招安成功。


    林子軒也擺脫不了這個模式,他並不想做英雄,卻還是要到美國嚐試去改變曆史,這或許就是儒家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


    他是一個中國人,這是一個中國人選擇。


    在這次有關英雄的討論中,他們還提到了《魯濱孫漂流記》這部小說。


    在外國人看來魯濱遜這種孤筏重洋、英雄夢想、敢於行動、自立於世的冒險精神就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最好詮釋。


    魯濱遜代表著西方人冒險和征服的精神。


    林子軒的關注點不在這裏,他想的是如果這艘郵輪擱淺了,船上的人被迫在一座荒島上生活上幾十年,最終會成為什麽樣子。(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