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社會各界不斷的唿籲和平,戰爭還是打響了。


    1924年9月3日,江蘇宜興打響了第一槍,蘇軍首先挑起了戰火。


    蘇軍原想一鼓作氣攻占浙江長興,不料卻遭到浙軍的頑強抵抗,進攻受阻。


    江浙戰爭爆發後,雙方主要在宜興、滬寧線、嘉定、瀏河、青浦五個方向展開激戰。


    上海周邊到處都是戰場,唯有上海暫時安全,各地的難民紛紛朝著上海湧來,租界內的難民人數與日俱增。


    上海總商會召集糧業公會,律師公會等數百人開會,商議妥善安置難民,平息糧價。


    公共租界工部局布告禁止江、浙兩軍進入公共租界,上海各國的海軍陸戰隊上千人登陸。


    公共租界萬國商團總部因蘇軍進逼南翔緊急出防,北四川路一帶由日本海軍登陸巡道,楊樹浦一帶由美艦兵士擔防,靜安寺大西路至華界法華鎮一帶由英軍士兵擔防。


    法租界義勇隊出防,保護租界安全,形勢陡然緊張起來。


    林子軒參加了不少商會的會議,安置難民和平息糧價是最為緊要的事務,林家在上海有麵粉廠,自然要出一份力。


    租界內還算好的,華界亂得不得了。


    華界的難民有關係的早就進了租界避難,沒關係的隻能在外等著,沒有租界的通行證敢硬闖,那些外國士兵真的會開槍。


    這是林子軒第一次遭遇真實的戰爭,聽說和真的遇到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


    他並沒有走出法租界,連槍炮聲都沒有聽到,但看著租界外的那些難民就知道戰爭的殘酷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捐款,並在報紙上唿籲租界當局盡可能的接收難民。


    整個九月份都在戰爭的陰霾中度過。


    浙江軍閥盧永翔認識到浙江保不住了。決定放棄浙江退保上海。


    他認為隻要保住了上海,憑借上海的物力與財力,今後還能東山再起。


    為此。9月18日,盧永翔攜帶大批金銀細軟逃入上海。浙軍群龍無首,蘇軍趁勢進攻,相繼占領嘉興、長興等地。


    9月底,浙江戰火熄滅。


    占領浙江後,蘇、閩兩支大軍齊向上海殺來,並分別於10月4日、8日、10日和13日相繼占領金山衛、鬆江、青浦、龍華,逼近上海。


    戰火在上海華界燃起,槍炮聲在租界都能聽到。整個上海人心惶惶。


    林子軒雖然認為軍隊不會進攻租界,但也做好了一旦發生戰亂的準備。


    馮敬堯手下的人會保護林家的安全。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在10月13日,盧永翔發表通電,自解兵權,並逃入租界避難。


    浙軍剩餘的部隊推舉皖係徐術錚為總司令,想繼續作戰,在10月15日,徐術錚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軟禁。


    至此。江浙戰爭以蘇軍勝浙軍敗而告終。


    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強勢插手說明西方人不會允許在租界內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那樣對他們來說損失太大,得不償失。


    隻是。江蘇和浙江兩地卻遭到了重創。


    江蘇省農會在致國務院的電文中說:“江浙戰事,軍隊所過,村鎮為墟,人民奔走遷移,顛連失業,富而貧、貧而死者,不知凡幾,而江南戰區如宜興、昆山、嘉定、太倉、鬆江、青浦等縣則尤甚。”


    這不過是中國這場亂局的一場局部戰爭。


    在北方,張座霖為了配合盧永翔發兵入關。爆發了第二次直奉戰爭。


    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戰爭的主角既不是張座霖,也不是吳佩浮。而是馮羽祥。


    1924年10月,馮羽祥任直方第三軍總司令。趁直、奉兩軍在石門寨、山海關等地激戰,接受張學梁50萬銀元的賄賂,率軍返迴北平,發動政變。


    他囚禁了總統曹昆,推翻直係曹昆的政府,驅逐清朝廢帝溥義出宮,占領了北平城。


    這絕對是一次精彩的逆襲。


    最有意思的是在9月8日的美國《時代周刊》上刊登了吳佩浮的封麵照,稱他為“中國的最強者”,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男人。


    一個月後,他就遭到了馮羽祥的背叛。


    從此,吳佩浮一直走下坡路,最終兵敗下野,寓居於北平,成為這個大時代的匆匆過客。


    這有點打臉的感覺,反正西方媒體永遠弄不懂中國的政局。


    馮羽祥占領北平後,向孫仲山發電,邀請孫仲山到北平共商國是,但同時又向奉係的張座霖和皖係的段祺睿妥協。


    孫仲山接受邀請,並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召開國民會議作為解決時局的辦法。


    11月10日,孫仲山在廣州發表《北上宣言》。


    他提出召集有現代實業團體、商會、教育、大學、各省學生聯合會、工會、農會、共同反對曹吳各軍及政黨等九種團體代表與會的國民會議預備會和正式的國民會議,以謀祖國的和平統一和建設。


    11月13日,孫仲山偕宋傾齡等乘永豐艦離廣東北上。


    14日抵香港,17日抵上海,受到上海市民的熱烈歡迎。


    19日孫仲山在寓所招待新聞記者,發表對時局的主張。


    他說“我們中國以前13年,徒有民國之名,毫無民國之實,實在是一個假民國。”


    “中國現在禍亂的根本,就是在軍閥和那援助軍閥的帝國主義者。我們這次來解決中國問題,在國民會議席上,第一點就要打破軍閥,第二點就要打破援助軍閥的帝國主義者。打破了這兩個東西,中國才可以和平統一,才可以長治久安。”


    林子軒和孫仲山見了一麵,孫仲山邀請他一起到北平,代表上海的商界和學界商議國事。


    以林子軒目前的身份和地位,的確是夠資格了,但他婉言謝絕了。


    他記得孫仲山正是這一次到北平,然後就一病不起,而北洋政府則由皖係的段祺睿掌握了大權,一切都沒有改變。


    他張了張嘴,想要勸阻孫仲山不要北上,這一去不過是徒勞而已。


    隻是林子軒清楚,孫仲山不會聽他的勸告,有一絲改變國家的機會他都不會放棄。


    “先生,請保重身體。”臨別時,林子軒深深的鞠躬,懇切的說道。


    這個鞠躬是為了感謝,感謝這位將近六十歲的老人為中國所做的一切。


    他走出香山路7號的別墅,心情頗為沉重,他知道這一麵就是永別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