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家,最喜愛這位林智健小朋友的非他的姑姑林曉玲莫屬。


    這位姑姑感覺上像是找到了一個新玩具,讓馮程程擔心不已。


    好在這種日子沒有持續多久,六月二十三日,林徽茵和梁思城來到了上海,同行的還有不少前往美國留學的學生。


    這些人大多是北大和清華的畢業生,北大以文科著名,清華則多是理科精英。


    在這個年代,能夠出國留學的學生要麽才華出眾,要麽有家庭背景。


    這麽多人同行,讓林子軒略微放心一些。


    隻要能抵達美國,他做了不少安排,可以保障妹妹的安全。


    通過這幾年的相處,他接受了這個家族,也接受了這個妹妹,雖然有些不舍,但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到國外去看一看,開闊眼界,要比女校畢業後嫁給一個陌生男人更好一些。


    民國風氣漸開,青年提倡自由戀愛,林子軒支持妹妹去尋找自己的幸福,隻要不是外國人就行了,他還沒有做好有一個洋妹夫的準備。


    在這方麵來說,他算是保守了。


    在後世,不少女人都想嫁給外國人,擁有外國國籍,林子軒對此並不認可。


    由此可見,保守是相對的,他在民國時期算是新式人物,而在後世則是標準的保守派。


    在碼頭上,林子軒把妹妹送走,返迴家中,心裏有種淡淡的惆悵。


    這種感覺叫做牽絆,他在這個世界的牽絆越來越深了。


    有同樣感覺的還有阮玲鈺,送走了林曉玲,她覺得更為孤單了。


    在懷念林曉玲的同時。她也在擔心自己的將來。


    在女校她是林曉玲的跟班,和女校的學生一起玩,有林曉玲罩著她。自然沒什麽人敢欺負她,但現在她很擔心以後女校的生活。


    中西女校中存在著校園冷暴力。學生都是上海灘各大家族的女兒,互相較勁,明爭暗鬥的事情並不少見。


    背後的家族勢力是她們在女校生存的基礎,雖然女校管理嚴格,卻無法絕對禁止。


    想想看,上百名女孩子整天生活在一起,怎麽可能沒有矛盾,還會拉幫結派。孤立對手。


    她們雖然不會大打出手,也不會破口大罵,但輕視冷漠帶來的傷害有時候比打罵更為傷人,所以能從女校畢業的學生都擁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這也是她們進入社會後需要具備的心理素質。


    林子軒看到一個人坐在花園秋千上的阮玲鈺,身影頗為落寞。


    他發覺阮玲鈺其實是個很喜歡玩鬧的女生,不是像她以後在電影中扮演的那種悲情女主角,在和林曉玲一起的時候兩人會偷偷的跑到外邊舞廳裏跳舞。


    還會看一些鴛鴦蝴蝶派的言情小說,甚至是學著外國電影裏女人的樣子走路和說話。


    林曉玲離開之前,還拜托他照顧阮玲鈺。


    或許應該給她找點事情來做,就不會覺得孤單了。


    林子軒看著阮玲鈺此時的模樣。不由得想起了一部電影。


    隨著江蘇軍閥和浙江軍閥之間的戰爭即將打響,進入租界的人越來越多,雖然工廠的生意受到影響。但娛樂行業卻意外的紅火起來。


    特別是電影行業,進戲院看電影消磨時間的人逐日增加。


    這其實很好理解,這些在租界避難的人整日無所事事,聽戲看電影無疑是最好的消遣。


    明星電影公司推出了新的西遊記係列,《射雕英雄傳》放映了第二部,還有鄭證秋拍攝的《孤兒救祖記》等都獲得了成功。


    孟曉冬的名聲如日中天,她在電影中把黃蓉演的活靈活現,成為黃蓉的代名詞。


    郭靖這個角色在電影中並不出彩,比較木訥和笨拙。遠沒有黃蓉受到歡迎。


    或許是知道林子軒和孟曉冬的關係,拍攝《射雕英雄傳》的導演自然知道應該傾向於誰。隻要多給幾個正麵特寫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鄭證秋自編自導的《孤兒救祖記》使用了童星但二春,是一部反映現實的電影。


    他認為電影應擔負起改良社會。教化民風的使命,因而他編劇的電影強調道德教化,關注現實問題,注重社會的內涵。


    這類的電影一般被稱為社會片。


    當初在話劇界的時候就是如此,張時川是怎麽賺錢怎麽來,鄭證秋則是想兼顧商業和藝術,自然不是張時川的對手。


    林子軒支持鄭證秋,反正他有很多能賺錢的電影,鄭證秋負責電影公司的好口碑就行了。


    他不擔心明星電影公司在國內的狀況,他想的是如何打開歐美市場。


    被他寄予厚望的《大鬧天宮》在美國的放映並不算成功。


    電影非常受美國華人的歡迎,而美國人卻隻是看個稀奇,並不怎麽懂的這個故事。


    按照美國的習慣,林子軒把片名改成“一隻猴子挑戰眾神的故事”,但電影中的神明和美國人心目中的神反差太大,他們接受不了。


    中國的神太過於人性化了,和人間的區別不大,沒有神秘感和恐懼感。


    美國人心目中的神是長著翅膀的天使和在地獄中的撒旦,這兩者都不會舉行蟠桃宴會,而是收割人的靈魂,這樣才是神秘而強大的神靈。


    他們不認為被一隻猴子隨便欺負的閻王爺是撒旦大魔王,反差太大了。


    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至於明星電影公司的其他電影,效果差不多,美國人隻是抱著獵奇的心態看中國電影,卻沒有文化上的認同感。


    雖然賺了不少美元,但沒有達到林子軒的預期,他主要是想傳播中國文化。


    按照彼得遜律師的說法,電影想要在美國獲得成功,就要尋找兩個國家文化的共同點。


    他特意提到《上海假日》那部電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作為美國人的他也能看懂,還被深深的感動,這才是真正好的電影。


    林子軒對此哭笑不得。


    《上海假日》本來就是來自《羅馬假日》,是按照美國人的思維習慣寫的故事,自然能得到美國人的認同,看來還是要抄襲西方的經典電影才行。


    他準備先打開歐美的電影市場,再來講傳播中國文化的事情。


    他看到阮玲鈺落寞的小模樣,就想拍攝一部電影。


    講述一位名做李昂的上海灘職業殺手和一位叫做馬蒂娜的十二歲女孩之間發生的故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