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明星電影公司的年度壓軸之作,《大鬧天宮》的宣傳可謂是不遺餘力。


    因為這是重要的事情,所以每天在電台廣播中都要廣播三遍。


    林子軒還用筆名寫了一篇評論性文章《一隻猴子的逆天之路》,指出了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的戰鬥精神,它敢於反抗天庭的暴政,敢於進行戰鬥。


    他把孫悟空塑造成一名鬥士的形象,結合當下中國的現狀,矛頭直指北洋軍閥政府。


    並在最後寫了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諸君仍需努力。


    為了宣傳電影,他也算是蠻拚了。


    當然,他沒有在這個時候抄襲《悟空傳》,在民國時期寫《悟空傳》撲街的可能性極大。


    這篇文章非常的應景。


    此時,在廣東叛變的粵係軍閥陳炯名被驅逐,孫仲山準備結束在上海的生活,返迴廣州重建陸海軍,繼續北伐。


    他在一次談話中提到了這篇文章,頗為讚賞。


    從文化意義上來說,對於傳統文學中人物的重新解讀,賦予其新時代的意義,這也是對傳統文學的一種繼承和發展。


    其實,這同樣是林子軒拍攝《大鬧天宮》的意圖。


    除了追尋童年的記憶外,他想要塑造一個狂傲不羈的形象,孫悟空那種大無畏的戰鬥精神應該能讓這個時代的人有所觸動。


    《津門大俠霍元甲》講的是愛國情懷,《大鬧天宮》講的是為了自由而戰鬥的精神。


    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想,不屈的戰鬥,這正是這個時代需要的東西,孫悟空無疑是最好的代言人。


    在電影放映之後,林子軒還準備用筆名寫幾篇解讀孫悟空的文章。


    現在是他欣賞電影的時候了,就算是看過了一遍,他仍然不會厭倦,這本來就是一部百看不厭的電影。


    影片的開頭是一段風景,旁白在介紹這個全新的世界。


    這裏是東勝神州傲來國的花果山,在開天辟地之時,一塊仙石恰巧落在這裏,經曆了無數歲月,最終孕育出了一隻石猴。


    電影的外景都是在崇明島拍攝的。


    民國時期的崇明島還沒有被開發,隻有一座小鎮子,頗為荒涼,非常符合花果山的設定,而且周邊就是入海口,能夠展現海中仙島的景象。


    特別是起霧的時候,更為飄渺。


    接下來,石頭炸開,一隻猴子從裏麵跳了出來。


    鄭發祥拋棄了京劇臉譜和華麗的裝扮,在臉上粘上金色的猴毛,身上套上一層由金色毛發構成的衣服,這件衣服可是特製的。


    這樣更為生活化,他的動作同樣靈巧,像猴子一樣在山野間爬行和跳躍。


    在這裏,你根本找不到京劇猴戲的影子,隻看到一隻靈巧的猴子,這就是電影和京劇的區別,他不僅做到了形似,還做到了神似。


    石猴和其他猴子打賭,闖入水簾洞,從而成為了猴王。


    如果是京劇,這裏會有大段的武打場麵,但在電影中,隻是用來表現猴子的日常生活和石猴勇敢的性格。


    但正是這種日常生活才考驗演員的功底,如果不是真的了解猴子,很難演的惟妙惟肖。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石猴看到其他猴子生老病死,心中感慨,便想要去外界拜師學藝,尋找一個長生的法子。


    於是,它離開花果山,劃著竹筏,朝著茫茫大海而去。


    拜師學藝這一段是重點,這可是第一次展現神奇的法術。


    孫悟空學會法術之後,開始在同門麵前顯擺。


    他一會變成一棵樹,一會變成一隻鳥,一會鑽進地底,一會飛上天空……


    這就需要各種道具了,無論是樹還是地底,都設有機關,看著孫悟空是鑽了進去,不過裏麵是中空的,攝影技巧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舉個例子,比如破鏡重圓,你可以拍攝一張好鏡子的照片,再拍攝一張碎鏡子的照片。


    如果你把好鏡子的照片放在碎鏡子的照片前麵,觀眾會認為這個鏡子摔碎了。


    如果你把碎鏡子的照片放在好鏡子的照片前麵,觀眾主觀上會認為這個碎鏡子複原了。


    在電影拍攝上,這叫做蒙太奇。


    也就是當不同鏡頭拚接在一起時,往往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特定含義。


    因為觀眾對於這種情況會自行進行腦補,也可以說是導演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了觀眾,讓觀眾按照導演的暗示進行聯想。


    這類神奇的法術在京劇裏,在魔術中很難見到,特別是孫悟空騰雲駕霧的場景。


    孫悟空在雲中飛行,還能看到下麵的高山和大河,這就是剛才所說的蒙太奇了。


    先是孫悟空飛行著朝下看的鏡頭,接下來是高山的鏡頭,觀眾就會認為兩者存在著聯係,孫悟空的確在空中飛行。


    這就是電影和現場表演的區別。


    戲院裏,觀眾對這段法術演示震驚不已,這些人不是沒見過世麵,他們看過機關布景戲,看過西方的魔術表演,也知道這都是假的。


    但電影畫麵在他們腦海中形成了一種錯覺,讓他們在這一刻覺得真的很神奇。


    孫悟空因為鬧事被師傅趕了出來,迴到花果山,成為了妖王。


    因為沒有順手的兵器,它便闖入龍宮,討要兵器。


    在《大鬧天宮》中,龍宮、地府和天庭是重要的場景,也是耗費資金最多的地方。


    林子軒借鑒了後世水族館的結構,用玻璃把水隔開,水中還有各種魚類遊來遊去,看起來就像是在海底一樣。


    其實,真正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端倪,真正的海底哪裏有這些魚類。


    但這是龍宮,是神話故事,龍宮裏什麽沒有。


    拍攝的時候要注意玻璃反光,不能讓人看出來穿幫。


    把龍宮的定海神針變成如意金箍棒就是魔術了,這裏有一段特別精彩的武打動作,孫悟空拿著金箍棒大鬧龍宮。


    京劇中猴戲裏耍棍是演員的基本功,隻有耍的精彩,耍的眩目,才能獲得觀眾的掌聲。


    鄭發祥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棍子在他手裏像是活了一般,翻飛起舞,有著諸多的變化,讓觀眾看的喝彩不已。


    就這樣,孫悟空得到了兵器,穿戴上的盔甲,成為了花果山的美猴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