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者看金勇的武俠小說,看到鬱悶的情節隻能朝著報社寄抗議信,因為他們不知道金勇是誰,但現在他們有了更為直接的抗議目標。


    那就是林子軒。


    所以,他收到了不少讀者來信。


    其中有懇請他修改情節的,有發泄不滿的,有言語威脅的,甚至還有闊少願意出錢讓阿朱複活的。


    此人還替林子軒想好了後續的情節。


    阿朱其實身懷一門神功,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後的那個月圓之夜從地底下爬了出來,成為了絕世高手。


    林子軒極為無語,我寫的是武俠小說,不是僵屍流。


    這也從側麵說明了《天龍八部》受歡迎的程度和讀者的怨念。


    和《笑傲江湖》的不溫不火不同,《天龍八部》在上海灘引發了又一輪武俠小說的熱潮。


    《快活林》的銷量比《通俗小說周報》的銷量高很多,讀者的基數差距太大,引起的反響自然不一樣。


    有讀者和嚴獨賀一樣,認為林子軒在生活中遭受到了打擊,才寫出這種天怒人怨的情節。


    這種說法很有市場,一度影響到了林子軒的日常生活,就連家裏人都關心起來。


    因為林子軒和馮程程就要結婚了,這時候你寫這種情節難免不被人多想,讓男主角親手打死女主角,你這是有多恨女主角,你和程程之間沒有什麽矛盾吧?


    就連馮程程都露出懷疑的神情,你這是在射影什麽嗎?


    林子軒終於體會到自作自受的苦楚了,他一再強調這隻是小說,和現實沒有任何聯係。


    我絕對沒有其他想法,這真的隻是小說而已。


    很可惜,他越是這樣解釋,越是引起猜疑。


    家裏人甚至認為他在外邊是不是找了其他女人,其實在這個時代的上海灘,大戶人家養外室是普遍現象,但你不能主次不分,要以家庭為重。


    為此,他的父親林伯清還和他長談了一次。


    自作孽,不可活!


    林子軒隻能一再的做出保證,我是清白的,那真的隻是小說,我以後再也不把女主角寫死了,這總可以了吧。


    別說是他,連茶館的說書先生都被這段情節給鬱悶了。


    他們說書是為了賺點小錢,可你搞出這麽悲慘的情節,要是說出來,下麵的客人聽得不爽,還不把茶館給砸了,他們擔當不起啊。


    於是,這些說書先生在說這一段之前都會事先聲明,有事你找作者去,和我沒關係。


    阿朱死掉這件事鬧了半個月才算是平息。


    讓林子軒慶幸的是他沒有寫《神雕俠侶》,那個才更為要命,你到底有多恨小龍女才會寫她和尹誌平的那些事啊。


    這段焦頭爛額的日子讓他深切體會到筆名的好處,隻要用了筆名,再也不用擔心讀者會到家門口堵人了。


    林子軒在上海大學每周有兩節課,分別在周一和周四中午。


    他上課不點名,一般來的學生都會超出中國文學係學生的數量,他也不在乎,甚至有些都不是上海大學的學生,隻是慕名來聽課的。


    他講如何寫作,又不僅講寫作,還會扯到其他地方去,比較的隨性,不古板。


    他經常會當場背誦一段傳統文學或者外國小說,如果被學生問到不懂的問題,他直接承認這個我沒看過,等看過了再告訴你。


    他給學生的感覺就是知識淵博,為人坦率,言語風趣,富有個人魅力。


    既然是寫作課程,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也就是寫作,林子軒一般讓他們隨便寫,心中想什麽就寫什麽,不要為賦新詞強說愁,要有感而發。


    他的觀點是隻有發自內心的文章,才能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你連自己都感動不了,如何能感動讀者。


    “蔣偉是哪位?”這一次上課,林子軒第一次點名了。


    因為他從收上來的作業中發現了一篇散文,寫的是自己的家鄉,文筆清新,帶著點小活潑,和其他人較為死板的敘事方式不同,讓人眼前一亮。


    而且,看起來不像是抄襲的,有著很濃鬱的地方特色。


    這是一個寫作的好苗子。


    班上的學生們愣住了,他們知道林子軒不怎麽記人,這個蔣偉犯錯了麽?


    大家都在用眼神四處尋找,大多是在看男同學。


    可是沒想到在教室最後的角落裏站起來一位女學生,這名女學生年紀不大,一臉茫然的看著林子軒。


    “沒關係,你坐下吧,我想說你上次寫的文章不錯。”林子軒誇讚道,“以後要多寫作,好的作品我可以給你推薦發表。”


    以林子軒的名聲,說是推薦,那就是鐵定會發表了。


    其實,他也沒想到這個蔣偉是位女學生,他還以為是個男生呢,那樣可以重點培養一下,女學生的話不太方便。


    特別是在他就要結婚的時候,萬一傳出什麽不好的傳聞就鬱悶了。


    這個女學生讓班裏的學生們非常詫異,他們對視了一下,發現誰都不認識這個人。


    “我不是這裏的學生。”女學生朗聲說道,“隻是聽說是先生的課,這才過來聽講的。”


    “哦,你是哪所大學的?”林子軒好奇的問道。


    “我在女子工讀學校讀書。”蔣偉迴答道。


    林子軒想了想,這才想起這所女子工讀學校,其實應該叫做平民女校。


    平民女校是1922年2月10日由陳獨繡等人創辦的,對外稱是女子工讀學校,有意區別於外國教會辦的女校。


    1921年12月25日,平民女校在《民國日報》刊登招生廣告。


    1922年3月5日出刊的《婦女聲》第5期專門推出了“平民女校特刊號”。


    “說平民,是別於貴族的意思,換一句說,何以稱作平民女學校,因為第一,這是平民求學的地方;第二,這是有平民精神的女子養成所。”


    這件事情曾經引起過熱議,報紙上把貴族女校和平民女校做對比。


    貴族女校培養的是上流社會的交際人才,平民女校培養的大多是進步女青年。


    “那你想不想來上海大學中國文學係上課?如今隻能作為旁聽生了,下學期可以入學。”林子軒頗為愛惜這個寫作人才,提議道。


    “我可以麽?”蔣偉驚訝道。


    “可以,我來替你介紹。”林子軒允諾道。


    “多謝先生。”蔣偉一臉興奮,躬身道謝。


    “好了,下麵開始上課。”


    此時,林子軒還不知道,這位剛剛18歲的女學生來自湖南,以後她將用筆名寫文章,她的筆名叫做丁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