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裏,徐至摩迴憶了他和林子軒在紐約的生活。


    哥倫比亞大學位於紐約的曼哈頓區,是紐約最為繁華的城區,不僅有金融中心華爾街,還有藝術街區百老匯,其他商業建築更是比比皆是。


    可以說,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留學生很容易陷入那種紙醉金迷的環境中。


    林子軒在那段時間到劇院看話劇、看電影、出入娛樂場所,過著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崇尚西方的文化和製度。


    在當時或許是一種迷失,但從現在看來,這應當是林子軒文學創作的源泉。


    徐至摩認為正是那段時間的生活,讓林子軒深入的了解了美國的文化,從而創作出了西方式的小說,也正是在那段時候看了大量的話劇,才能寫出如《日出》這樣的劇本。


    百老匯是美國的藝術中心,林子軒在其中吸收了養分,這是他創作的基礎。


    所以說,如果沒有在那段時間迷失的林子軒,也就沒有後來在新文學領域大放光彩的林子軒,那是林子軒不可割離的一部分。


    當然,在敘述了和林子軒的深厚友誼後,接下來,徐至摩也順便提了一下自己在美國和英國的經曆,以及他結交的那些社會名流。


    林子軒看過之後非常滿意,他自己都沒想到還能這麽洗白。


    如此一來,那段黑曆史成了他寫作的源動力,是他驕傲的資本。


    有學問的人就是不一樣,這一點值得學習。


    而且,有幫搖旗呐喊的小弟感覺很不錯,怪不得魯訊和胡拾身邊都有一撥人呢。


    一旦有論戰,自己先不出麵,讓小弟們衝鋒在前,在緊要關頭,自己再發出致命一擊,這才是做大哥的風範。


    林子軒甚至有把新月社做大做強的衝動。


    什麽文學研究會,什麽創造社,什麽語絲社,一路碾壓過去,唯我新月,武林稱王。


    好吧,這隻是他在心裏的胡思亂想而已。


    對於經營一個文學團體,他的興趣不大。


    何況新月社的成員身份複雜,以詩人為主,其中不少人都是文學研究會的成員,無論是在文學主張上,還是政治傾向都相差太大,能夠堅持下去也算是個奇跡了。


    不得不說,徐至摩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後來,隨著徐至摩的突然離世,新月社不久就解散了。


    林子軒沒有插手新月社的意圖,這樣就挺好,平時不過問,有事的時候還有幫小弟加油助威,就讓徐至摩忙活去吧。


    1922年11月29日,林子軒開車前往上海中西女校,他要把林曉玲和阮玲鈺接迴家。


    中西女校實行住宿製度,每月月底放假一天。


    這是為了培養這些大小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女校裏可沒有傭人,疊被子和清掃衛生都要自己來做。


    吃飯的時間固定,不能睡懶覺,否則就要被訓斥,甚至被開除。


    一旦被中西女校開除,那名聲就不好聽了。


    學校上課的內容除了語文、政治、數學、體育,外語學法語與英語,還有一些選修課,如鋼琴、油畫、家政、刺繡等。


    女校的宗旨就是全麵培養女性獨立生活和交際的能力,讓其能適應上流社會的生活。


    林子軒開車來到校門口,發現門口停著一長排的轎車,還有不少黃包車在較遠處。


    這算是中西女校每個月的一道風景了,這裏的學生非富即貴,個個出身不凡。


    “當年班上三十幾名同學全是上海灘顯赫家族的女子,每逢學生一月一次的迴家日,校門口便排起汽車長隊;至於班上張愛靈那樣家世的學生,還是比較卑微的,她很瘦,也不好看,人很文氣,穿著很樸素,學習極用功,老師很喜歡張愛靈。”


    這是一位曾就讀於上海聖瑪利亞女校的大戶人家小姐的迴憶。


    以張愛靈那種家庭的出身,在這所學校的學生中還用“卑微”來形容。


    張愛靈出身名門,祖父張佩論是清末名臣,祖母李橘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任天津津浦鐵路局英文秘書,母親同樣門庭顯赫。


    不過在張愛靈出生的時候家庭沒落了,她雖然上了貴族女校,但仍然被人瞧不起。


    由此可見,上海的貴族女校是什麽樣的存在。


    林曉玲對貴族女校毫無好感,她正處在貪玩的年紀,如果不是被關在女校裏,她早就跑出去瘋玩了,終於等到一月一次的放假日,她已經迫不及待了。


    不過,在學校裏她還不敢放肆,否則會被嬤嬤們責罰。


    這些女生們規規矩矩的收拾東西,繃著臉,不能笑出聲來,非常淑女的模樣,一個個排著隊伍來到校門口,等著校門打開。


    下午五點鍾,守門人拿著鑰匙過來,打開校門。


    原本裝淑女的女生們開始加快速度,臉上洋溢出了笑容,像是從牢籠裏放出來一樣。


    林曉玲拉著阮玲鈺的手朝著林子軒的方向跑去,一邊跑一邊大聲喊著,引得其他女生側目,這個曉玲連這一會功夫都懶得裝了,下個月一定會被嬤嬤們批評的。


    林曉玲這麽興奮是有原因的。


    林子軒曾經告訴過她,今晚廣播電台就能向著整個上海市廣播了,哥哥給了她一個機會,讓她在電台進行第一次廣播。


    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廣播電台,她林曉玲將說出第一句話,想想都興奮的睡不著。


    上了車子,林曉玲催促起來,旁邊的阮玲鈺頗為羨慕。


    半個小時後,他們來到了萬象書局,在書局的一個房間裏,聚集著不少人,有調試設備的外國人,也有報社的員工和記者。


    他們在這間播音室裏等待著,一起見證這個曆史性的時刻。


    一切準備就緒,林曉玲不由得有些緊張,看著手上的稿子,感覺嘴裏的舌頭有點發僵,林子軒給了她一個安慰的笑容。


    六點整,機器打開,設備運轉正常。


    林曉玲平複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深吸一口氣,拿著稿子念了起來。


    “上海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上海萬象廣播電台開始向大家廣播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