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碧克馥邀請林子軒前往她位於洛杉磯西部比弗利山莊的家中做客。


    在後世,比弗利山莊是有著全世界最尊貴住宅區稱號的地方,是洛杉磯著名的城中城。


    這裏有著全球最高檔的商業街、購物區,也雲集了好萊塢影星們的眾多豪宅,是城市極富人群的聚居地。


    但是,現在它才剛剛發展起來。


    1900年,洛杉磯隻有10萬人口,十年後,這裏卻擁有10家電影公司。


    到1921年,美國將近百分之八十的電影產業都集中於此。


    最初,比弗利山莊並未吸引太多買家,1914年,比弗利山莊合並為市,五年之後才有電影明星來此居住。


    最先來到這裏的電影明星是瑪麗碧克馥和道格拉斯範朋克,他們結婚後居住在這裏。


    幾年後,這裏聚集了眾多好萊塢的一線明星。


    一百年後,這裏成為世界影壇的聖地,每年都會吸引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好奇地在大街小巷探索。


    這裏的一棟豪宅都會賣出上千萬美元。


    如果林子軒不是華人,在美國不能擁有房產,他一定會在這裏購置大批土地,等待多年後的升值。


    或許可以提醒一下彼得遜律師,這是一條發財致富的好路子,而且穩賺不賠。


    此時的比弗利山莊規模並不大,也沒有遍地的豪宅,更為吸引人的是它的田園風光,雖然靠近好萊塢的製片廠,但地價應該還沒有被抬高。


    林子軒懷著這樣的心情走進了瑪麗碧克馥邀的家中。


    他和瑪麗碧克馥聊的是《羅馬假日》中的一些場景,因為中國國內的保守氛圍和拍攝資金的限製,很多《羅馬假日》中的經典劇情並沒有放到《上海假日》裏麵。


    在美國就沒有這麽多顧慮,以瑪麗碧克馥的名氣也不會缺少投資,隻需要一個好故事。


    林子軒在紐約生活過,結合紐約的標誌性建築,可以創造很多有趣的故事。


    瑪麗碧克馥對林子軒所說的劇情很感興趣,甚至有了邀請林子軒寫劇本的想法,但後來想想又放棄了。


    她是個聰明的女人,不想讓人覺得自己親近華人,那樣的話在政治上存在風險。


    不過,她並沒有拒絕林子軒想要和好萊塢大電影公司負責人見麵的要求,她會在家裏舉辦一場聚會,邀請好萊塢的名人前來。


    這種聚會在好萊塢很常見,是一種交流歡聚的場所。


    瑪麗碧克馥的意思很明顯,她會給林子軒創造機會,至於林子軒能不能把握的住那就不關她的事情了。


    以瑪麗碧克馥在好萊塢如日中天的名氣,加上她丈夫也是好萊塢的大明星,兩人的號召力可想而知。


    這場聚會幾乎聚集了大半個好萊塢的名流。


    各大電影公司的負責人,大導演,一流的明星,還有尋找機會的小演員等等。


    奢華的酒會,歡快的樂曲,男人衣冠楚楚,女人妖嬈迷人,他們或者輕歌曼舞,低聲交談,或者開懷大笑,舉杯暢飲。


    這就是處在浮華之中的好萊塢。


    在這個時代,好萊塢最大的電影公司分別是派拉蒙、福克斯和環球。


    米高梅和雷電華還沒有成立,華納四兄弟還在經營他們的小影院,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前身cbc電影行銷公司正在起步,聯美電影公司還很弱小。


    幾年後,這就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八大電影公司。


    這八家公司控製著好萊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電影份額,是名副其實的電影巨頭。


    林子軒站在人群中,望著這些好萊塢的精英們,頗為感慨,也很無奈。


    他和鄭證秋以及周劍允三人在酒會裏的處境並不好,你可以上前介紹自己,對方也不是不理睬,而是一種漠然的禮貌。


    這些人或許很好奇你的來曆,但不會和你深入交流,僅僅是泛泛而談。


    在這場繁華的酒會中,林子軒感覺自己好像在深山曠野中一樣孤獨。


    這就是種族和文化的隔閡。


    “記住這些人的麵孔,記住他們的冷漠,總有一天,我們能拍攝出讓他們震撼的電影。”林子軒用中文對鄭證秋說道。


    是的,這就是社會的現實。


    你要讓別人重視你,就需要拿出值得他們重視的東西。


    就像當初他要出版《老人與海》一樣,跑遍整個紐約都沒有出版社願意理睬,而現在的《亂世佳人》,他可以拿到高額的稿酬和版稅。


    正如那首歌中所唱的。


    “冷漠的人,謝謝你們曾經看輕我,讓我不低頭,更精采的活。”


    林子軒對這些好萊塢精英並沒有什麽怨恨,而是他自己走的太急了,想要把中國電影打入美國市場不是靠一部《上海假日》就可以的。


    而是需要很多部高質量,有中國特色的電影才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他現在要做的不是和好萊塢大電影公司打好關係,而是努力提高中國電影的質量。


    有聲電影是他超越好萊塢的首要選擇。


    在酒會上,林子軒向一些人打聽有聲電影的消息,雖然有不少嘲笑,但也獲得了一些消息,據說有技術公司曾向各大電影公司推薦過有聲電影。


    那家技術公司叫做西方電氣公司。


    西方電氣公司屬於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擁有有聲電影機的專利權。


    他們研究了四年時間,掌握了一種叫做“維他風”的唱片伴音技術。


    也就是蠟盤發聲,把聲音錄製在單獨的唱片上,再和膠片對位播放。


    但由於唱片和影片是分開的,在影院放映時,常常出現聲畫不同步的現象。甚至有時畫麵早已放完,唱片上的聲音還在繼續。


    西方電氣公司對此做了改善,維他風技術已經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了。


    他們曾向美國的各大電影公司提議用它的錄音方法,不過這些公司對這種危及好萊塢霸權的有聲電影不願接受。


    有聲電影的推廣工作可謂是困難重重。


    林子軒對這種情況喜聞樂見,他決定去找西方電氣公司購買這種技術,雪中送炭要比錦上添花更受到歡迎。


    酒會結束,林子軒三人告辭離開。


    這時有好萊塢明星詢問瑪麗碧克馥,邀請的這三個東方人是什麽人。


    “他是個喜歡做夢的人。”瑪麗碧克馥如此迴答道。她不相信來自中國的電影能在好萊塢獲得成功,不過她喜歡林子軒的一些奇思妙想,所以才說出這句模棱兩可的話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