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這話頗有霸道總裁的風範,讓孟曉冬腹誹不已。


    別看她年紀不大,卻有著自己的主見。


    她是家中的長女,在家裏除了父親孟洪群外就是她在當家,其餘人都不敢反對。


    孟洪群是武淨兼職文武老生。


    所謂武淨又叫摔打花臉,這種花臉隻重武打,不重視唱和念。


    上台的任務就是打,想要在台上出彩,就要下死力氣,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


    這需要有真功夫,而且容易受傷。


    隨著年紀的增長,年輕時候拚命造成的後遺症逐漸顯現。


    孟洪群的身體出了問題,生了病,演出逐漸減少,家裏的負擔日益加重,要依靠孟曉冬不斷的演出來補貼家用。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孟家不算窮人,相反還有富餘,隻是在漸漸衰落,家庭的重擔壓在了孟曉冬的身上,也增加了她在家裏的話語權。


    然而這件事情太大。


    孟家一直是唱戲的,轉行唱歌的跨度不小,關係到以後的出路和生計,她不可能自己做主,要迴家商量。


    不過在此之前,她想要盡力爭取自己的利益,試探林子軒的誠意。


    “我還想繼續唱戲。”孟曉冬堅持道。


    “好啊,你想唱的時候可以去唱,唱歌和唱戲又不衝突。”林子軒無所謂的說道。


    這讓孟曉冬鬆了口氣,她練了這麽多年戲,不想就這麽放下。


    對於唱戲,她還是很有感情的,畢竟是梨園世家出身,戲曲的因子已經融進了她的骨子裏,這輩子是擺脫不掉了。


    “我隻唱歌,不做其他的。”孟曉冬要求道。


    “什麽其他的?”林子軒不解的問道。


    “就是陪客人吃飯喝酒,還有……”孟曉冬支吾道。


    “等等!”林子軒打斷了她的話,“我剛才白說了,既然加入了音樂培訓班,以後有人找你麻煩就告訴我,我替你解決。”


    我是怕你找我麻煩。


    孟曉冬在心裏說道。


    在戲班討生活難免碰到各種應酬,特別是到達官貴人家裏唱堂會,更是免不了。


    在民國時期的上海灘,堂會成為十裏洋場新貴權豪們追求享樂生活和炫耀財勢的重要形式,在上海的官商巨子、海上聞人、封建遺老、下野官僚的寓所,堂會演劇此起彼落,愈演愈烈。


    孟曉冬對此深有感觸。


    她年紀尚小,沒有碰到麻煩,等過兩年豆蔻年華之時,恐怕就會成為被騷擾的對象。


    “我知道了。”孟曉冬沉聲道,提出了最後一個要求,“我父親病了,需要錢治病,還有弟弟妹妹……”


    “放心吧,不會虧待你的,至少比你唱戲多賺好幾倍。”林子軒承諾道。


    自己很像是周扒皮麽?


    林子軒看著孟曉冬一副格外認真的模樣,頗為無語。


    他是沒有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對他而言,隻是在招收一名員工,可對孟曉冬來說,這是她人生中的一次巨大改變,涉及到她一家人的未來,不能不謹慎對待。


    幾日後,黎錦揮拿出了音樂培訓班的方案,凡是來學習的學生,每月有兩塊錢的補助。


    你沒有看錯,學習音樂不用交錢,還有補助可以拿。


    黎錦揮很有商業頭腦,他並不打算創辦一所正規的音樂學校,而是要組建一支經過短期培訓就可以四處演出的歌舞團。


    等到孟曉冬的唱片上市,流行歌曲開始席卷大江南北,他就帶著歌舞團到處演出。


    有了孟曉冬這塊金字招牌,不怕賺不來錢。


    他拿著演出得來的資金再去擴大培訓班,歌舞團的人手多了,就繼續演出,直到規模越來越大,形成良性循環。


    如此一來,前期不用投資太多,就能獲得巨大的收益。


    所以,他所列出的課程都是能夠速成的,演員經過兩三個月的培訓就能登台演出。


    他現在招收的學生相當於學徒,所以才會給予生活補助,等到能夠演出之後,這些演員還會拿到工資。


    這個方案給林子軒的感覺像是後世到處走穴的野團,當然這隻是前期規劃。


    在積累到足夠資金之後,黎錦揮才準備辦一所正規的歌舞學校,從而推廣新音樂。


    這個音樂訓練班就是歌舞學校的前身。


    林子軒對這個方案沒有意見,他隻要提供啟動資金就好了。


    孟曉冬也答應下來,作為音樂訓練班的台柱子,她不用拿補助,而是直接拿分成,以後演出的酬勞她要拿五分之一。


    接下來,她要跟著黎錦揮學習聲樂,附帶著訓練新收的學生。


    這些學生都是貧苦人家的女孩子,稍微能夠生活的人家都不會把孩子送來學唱歌,更別說男孩子了。


    孟曉冬自幼學戲,吃了不少苦,如今終於有機會訓練別人了,積極性很高。


    誰也沒有想到,以後紅遍全國的明月歌舞團就這樣在一所簡陋的院子裏開始了訓練課程,第一批學員隻有八個女孩子。


    其中一個是黎錦揮的女兒,叫做黎茗暉,剛剛十二歲。


    林子軒看著這八個從十歲到十六歲不等的女孩子,頗為感慨,這就是流行音樂的未來。


    孟曉冬的唱片還沒上市,馮程程從北平迴來了。


    她中學畢業了,準備上大學,還沒選好學校。


    在眾多學者和女子團體的唿籲下,去年的時候,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開始招收女學生,實行男女同校,開創了曆史先河。


    北京大學去年招錄了九名女生,東南大學是八名,其中六名為外語係,兩名是教育係。


    雖說人數很少,可給了女子上大學的希望,這也是馮程程要在北平讀大學的原因。


    今年一些大學逐漸放開了政策,準許女子入學,上海滬江大學就準備招收女學生。


    上海滬江大學是一所美國人創辦的基督教大學,在1917年之後,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證書,在外國通用。


    也就是後世的上海理工大學。


    馮敬堯為了把女兒留在上海煞費苦心,通過法國人找到關係給了馮程程麵試的機會。


    馮程程這次迴來並不是一個人,還有個男人跟她一起迴來,這個男人是歐陽予仟,他是來找林子軒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