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同人文的創作中,林子軒也沒有閑著。


    他用筆名寫了一篇《郭靖和黃蓉真的是一見鍾情麽?》的考據文章,這也是後世網絡上比較有名的帖子,他拿來湊湊熱鬧。


    文章分析了郭靖和黃蓉第一次見麵的情景。


    從吃飯的消費,到送貂皮大衣,還有四錠黃金的盤纏,以及最後的汗血寶馬,論證了郭靖是個真土豪的事實。


    無論在哪個時代,這麽用錢砸下去,沒有女人不動心。


    這不是一個傻小子逆襲富家女的愛情故事,而是闊少爺拿金子泡妞的現實寫照。


    平禁亞看罷此文,目瞪口呆,有點毀三觀。


    他還不習慣後世網絡上肆無忌憚的調侃和解構,隻是覺得這種寫法一定能吸引讀者,甚至引起不小的爭議。


    老板就是老板,對自己的小說也毫不留情的下手,不得不寫一個“服”字。


    《通俗小說周報》出了一份增刊,專門刊登和《射雕英雄傳》有關的文章,全麵解讀小說的方方麵麵,取得了不錯的銷量。


    平禁亞嚐到甜頭,準備在《射雕英雄傳》完結的時候,再出一份紀念版特刊。


    這其實已經觸及到了《新聞報》的利益,畢竟現在是《快活林》在連載《射雕英雄傳》,《通俗小說周報》是利用《新聞報》給自己造勢,增加影響力。


    就算林子軒是小說的作者,有版權在手,這麽做也不怎麽厚道。


    可誰讓《通俗小說周報》是小報社呢,想要發展壯大就不能走尋常路。


    好在《快活林》的主編嚴獨賀並沒有在意,君子有成人之美,他和周瘦絹的私交不錯,知道林子軒的情況,不願為了這點事情和林大少爺結怨。


    何況《射雕英雄傳》即將連載完畢,他還想要林子軒的下一部小說呢。


    對此林子軒頗為猶豫,他暫時沒有寫《神雕俠侶》的打算。


    在這個年代,《神雕俠侶》比較容易引起爭議,這不是說小龍女和尹誌平的事情,而是師生戀的問題。


    這個師生戀也不是特指學校裏的老師和學生,而是真正的師徒關係。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這種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如果林子軒敢於在《神雕俠侶》中宣揚師生戀,那等待他的將是輿論的無盡抨擊。


    他不想惹這個麻煩,或許再等幾年看看。


    不過嚴獨賀給了他麵子,他也要迴報一二,這是做人的問題。


    林子軒準備給《快活林》一部中篇武俠小說,《白馬嘯西風》。


    這是他極為喜歡的一部小說,與其說是武俠小說,不如說是言情小說,書中寫了幾段複雜的愛情,總結起來就是單相思。


    “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什麽法子?”


    這將是人類永恆的悲哀,無論你有多麽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是無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你有錢、你有權、你可以去殺人,但是人家就是不喜歡你,你有什麽辦法?


    在愛與被愛之間,我們該如何選擇。


    少女李文秀做出了選擇,她選擇了獨自離開。


    當李文秀最後牽著白馬離開大漠,返迴中原的時候,書中這樣寫到。


    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一句“我偏不喜歡”道出了少女那一點執拗和倔強,憂愁和哀傷。


    這是一個讓人心疼的結局,正是因為這個結局讓原本略顯平淡的故事充滿了餘韻。


    林子軒把《白馬嘯西風》納入了他的寫作計劃,隨著《上海假日》的開拍,他也會逐漸忙碌起來。


    上海法租界徐家匯路七百九十九號,這裏是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的製造廠。


    林子軒開車前來,一起的還有黎錦揮、孟曉冬和殷明竹,殷明竹是來湊熱鬧的。


    百代公司對於這一次的合作非常重視,經理張常福親自迎接,他們還專門邀請了上海最好的樂團前來演奏。


    上海百代公司的創始者為法國人,中文譯為樂浜生。


    19世紀90年代,他遠渡重洋來到上海,起初境況頗為潦倒。


    屢經周折後,樂浜生最終找到了自己的謀生之道——沿街設攤播放唱片。


    數年內,樂浜生不僅藉此安身立命,還積聚了一筆資金。


    1908年,樂浜生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最初稱為“柏德洋行”。


    柏德洋行從創立之初起即為法國百代公司的在華代理商,銷售該公司出品的各式留聲機、唱片、電影機械、影片等,批發或零售均可。


    為了發展,樂浜生從法國買來設備,準備自己灌製唱片。


    他們首選的是京劇名家,灌音後,運迴法國由百代公司製成唱片,再返迴上海銷售。


    也就是從這時起,柏德洋行正式改稱法商東方百代公司。


    百代首次灌錄的唱片問世後,風靡一時,百代由此而名聲大噪,一躍而成為中國唱片業界最有實力的企業。


    1917年,東方百代公司在上海建成了自己的唱片製造廠,從此可以獨自製作唱片了。


    不過直到現在,他們灌製的唱片還是以各地戲曲為主,甚至包括佛經詠唱,內容單一,不夠多元,翻不出新鮮花樣,唱片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這是百代公司對林子軒一行重視的原因。


    當他們從黎錦揮手中拿過《夜上海》等曲子的時候,非常驚訝和意外,百代公司裏有懂音樂的人,意識到這可能是唱片業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灌錄室內,樂隊準備就緒,孟曉冬依舊安安靜靜的模樣。


    女孩沒有緊張,她十二歲登台唱戲,麵對觀眾,早已有了大家風範,鎮定的很。


    這幾日,她跟著林子軒做了歌唱訓練。


    畢竟唱戲和唱流行歌曲,不是一個調子,何況她在戲台上用男人的聲音演唱,此時要展現出女人的柔媚來。


    她有一副好嗓子,就看能不能適應唱片灌錄了。


    音樂響起,孟曉冬在心裏給自己打著拍子,像往常唱戲一樣,跟著鼓點張口開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歌聲傳出灌錄室,飄蕩在20年代的上海。


    一個法國人微笑著朝林子軒豎起大拇指,林子軒也頗為激動,這歌聲穿越了時光,而他則見證了曆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