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然而這些,晏世輪是不便說出口的,他不能對眾人說,”不要擔心買不起這,買不起那,咱金鄉軍多印點鈔票不就行了?!“這未免太驚世駭俗。現在“戰船幣“的全球化受到金鄉軍影響力的問題,還沒有進一步的擴大,隻有金鄉軍軍例進一步擴張時,才能完成剛才所述的四步當中的後兩步。


    就算是如此,輕鬆搞垮後金的薄弱的金融體係,還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完全可以用“戰船幣“,壓垮他們!明麵上卻不能這麽講,隻能從裝備上跟大家講——


    “諸君,以史為鑒,通過薩爾滸一役當中,秦鎮的表現,可以看出,冷兵器時期,強弩是唯一可以在正麵對陣時,打敗強弓的武器。因為弩有三個特點,首先,弩可以用全身之力,漢人的體質不如後金,弩就解決了漢人發力不足的問題。其次,弩的唯一不足就是射速不如弓,但是漢人唯一的優勢就是人多,而且,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個農民,簡單的訓練之後就可以使用弩.真是這個特點中原王朝本來就可以有效的用強弩訓練農民對抗後金.但問題來了一個農民簡單訓練後就能有如此戰力,哪麽他們反了怎辦.中原王朝正式這個原因沒有全麵使用弩。在弩漸漸的淡出人們視線後,那些拿著強弓,“以騎射為根本”的野蠻人,那幫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征服了各項發展超過任何封建帝國的大明,所以說我們其實是敗在自己身上。”


    晏世輪這樣說,眾人都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然而,史可法和馮從吾卻沒能那麽灑脫,他們還是執拗的認為,並不是裝備影響了一切。


    晏世輪心如明鏡,他立刻的補充道:“憲之,你可能認為,薩爾滸之役,大明並不是輸在裝備上?”


    史可法當即越眾而出。俯首道:“大人,薩爾滸乃全大明人心中之痛,可法怎敢小事?隻是,這原因嘛……學生認為。是否為我大明軍事文弱,不敵建奴騎射?”


    晏世輪認為連史可法都這麽看,底下應該大部分人都是這種想法,不得不進行矯正,但是如何說。晏世輪還需斟酌。


    首先要分析這個敵人的曆史!在前世,人們說到滿洲八旗,都會想到北京茶館裏的那些紈絝子弟,但在十七世紀的東亞,滿洲八旗確實是一支橫行天下的無敵之師,鬥明朝,平朝鮮,戰沙俄,一統中華,這支軍隊可以說是古代中**事裏最後的輝煌。這支軍隊的裝備是相對低劣的。但他的尚武精神和士氣都是最出色的。嚴格的軍事編製,險惡的生活條件,強大的生存能力,使這支軍隊最終能擊敗明朝統一華夏。但是這支軍隊最終還是重複了蒙古大軍的悲劇,在占領中原以後迅速蛻化,蛻化速度甚至是蒙古軍的幾倍,到17世紀下半葉,這支軍隊就基本已經變成了一群無用的草包,戰台灣和平蒙古葛爾丹的戰役基本都是由漢綠營軍承擔,八旗鐵騎僅僅用了20年時間就成為了絕唱。隻能寄生在北京的茶樓裏按月領取鐵杆莊稼過活,可謂是曇花一現。


    滿洲的八旗兵沒什麽強大的,他們並沒突破過寧錦防線,隻有兩次繞到寧錦防線的北方從蒙古借道襲擊過北京。而在寧錦防線的部隊和其他地方的增援部隊到達後,立即就得走人,走慢了要被包了餃子了。


    而明末漢族軍隊最能打的是李自成,但滅了李自成的是吳三桂。清軍入關後,清軍八旗兵總共才八到十萬人,打仗的主力是投降的明兵。因為他們要去消滅李自成為明皇帝報仇。大清的入關也是打著為明帝報仇的幌子進來的,不過來了就不走了。當吳三桂、耿精忠等人的漢軍打下整個長江以北地區後,清朝就立國了,這些漢王爺被分到各地,不聽吧,各自的勢力不夠,沒有一個核心人物,誰也不服誰。聽吧,就等於是反了大明。很為難。而這時在南京建國的南明王朝又與大清聯合了,追擊李自成的殘部。在追擊李的殘部時,順手把南明也滅了。明朝的軍隊此時四分五裂,沒有領導核心,最後都被大清收買,最終清朝實現了統一。這不得不說是一部窩囊的史說合集,


    晏世輪捋順想法,道:“諸君,無論是八旗還是蒙古,依靠的主要是騎兵,憑借很高的機動能力和相對簡單的後勤保障需求,加之正確的戰略戰術、將士用命,這才創造出令人驚歎的戰果。那秦代的軍隊做比的話,元蒙和八旗在金鄉軍或漢軍麵前不會有便宜。因為八旗也好、蒙古也罷,和秦漢時期的主要外患--匈奴一樣,依靠騎兵。即便八旗和蒙古軍隊裝備有馬蹄鐵、高橋馬鞍和鋼鐵兵器,但同樣需要平整的地形、衝擊的距離,這與有無馬鞍馬蹄鐵沒有太大區別,而秦漢軍隊的主要裝備是弩,標準化生產的意義對戈矛劍的意義是不大,但對弩這種帶有機械裝置的兵器而言就大不相同了。弩的威力大於弓,對目標的殺傷距離也大於弓,是對付騎兵的利器。隻不過唐宋以後,弩的發展走向大型化,不再以單兵使用為主了。弓箭的使用普及是由於弓箭的製造比弩要簡單,射速也快於弩,加上弓箭不屬於朝廷的管製兵器,民間可以大量擁有並時時練習,所以使得弩(單兵使用的弩)逐步退出了戰爭舞台,而火藥兵器的出現又加速了弩的滅亡。所以,諸君,我金鄉軍裝備的盡皆是當時最犀利的火器,何愁裝備不讓如人?


    後金軍並不是強在軍隊有多強,而是其有一個堅強並非常智慧的領導核心上,他們都是一等一的人才,都是秦皇漢武之類的英雄。這幫人(努爾哈赤、皇太極),就是給他們一群羊,也會征服天下的。如果他們有大明軍隊在手,早就平定了天下了。而就算如此,他們也利用了明朝內部的動亂而將這些明朝的正規大軍一支一支地收編在自己的門下(如孔有德等人),最終成為了統一全國的中堅力量。如果單從戰法和裝備上,八旗兵是很差的,擺不到桌麵上來,與秦漢時期的正規軍團或者金鄉軍乙級衛戍部隊相比,就是民兵的水平。諸君,可還有顧慮?”


    這一番話,講的是振聾發聵,眾人久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因為,大明被建奴欺淩日久,如果真如晏大人所說,那麽後金可滅也!但是,要真這麽易如反掌,怎麽那麽多仁人誌士,還是無功而返呢?


    晏世輪好像看出了大家的顧慮,為了證明金鄉軍體製的強大性,晏世輪對著史可法道:“憲之,我曾推廣一本叫做《國富論》的書籍,爾等可曾翻閱?”


    笑話,晏大人的推薦,誰人不把他當迴事兒?


    史可法立即躬身道:“大人,學生不敢怠慢,日夜兼讀,以熟讀三遍”


    “哦?!那我且問你,《國富論》對我金鄉軍影響幾何?”


    此時,史可法像是做錯了事兒的小學生,立即低頭不語,額頭上的汗珠宛如下雨一樣滴落。


    晏世輪微笑著道:“憲之,我不怪你,我隻是想讓諸君明白,遠征遼東,絕對不是一日之妄想。金鄉軍為了這一天,做了太多的準備了。諸君,這本國富論,對整個紅夷世界的影響不亞於咱們的四書五經。總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作用於我們金鄉軍的生活!


    每一個人行動的動機,主要是在於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類一切經濟行為的推動力。利己心這並不是值得反對或摒棄的;個人自私可以有助於整個社會福利。不要產生懷疑,這和我們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個道理。隻是紅夷的話過於直白了些。


    而且,國富論當中,給金鄉軍的啟發是:分工是提高生產率的關鍵。經由分工,將整個製造程序分為若幹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雇用技藝熟練的好手,分工的發展以及勞動劃分為越來越精細的專業化作業,這是正在出現的工廠製度的主要結果。有了分工,同樣數量的勞動者就能完成比過去多得多的工作量。諸君,這就是為什麽,金鄉軍的作坊、匠器局,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別人數倍工作量的原因!


    最後,通過這套理論,金鄉軍將分工完全確立以來,個人所需要發物品,僅有極少部分依靠自己的勞動,而大部分卻需依靠別人的勞動。所以,他是貧是富,要看他能支配多少勞動。換言之,要看他能夠購買多少勞動。一個人占有某物品,但不願自己消費,而願意以它來交換他物,對他來說,這物品的價值等於他能購買或能支配的勞動量。因此,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


    這一番話講出後,台下眾人或是凝思,或是反應不過來,總之,大家都陷入到了沉默當中。這讓晏世輪有些失望,《國富論》對於歐洲的影響實在太大了,自己自打穿越以來,一直都是盡量依靠“看不見的手”管理經濟、盡量減少政府幹預的思想,這對金鄉軍的經濟、民生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但是,為什麽大家沒有共鳴呢?


    其實,晏世輪誤解大家了,目前作為理解力最出眾的史可法,尚停留在意識層麵的第二個維度,意識上升到了第五層緯度的晏世輪的想法,眾人怎麽能夠隨意附和呢?除了感覺到,這又是晏大人的“驚天之語”,並出聲附和外,皆是不知所以然。(未完待續。)xh.73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海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閔予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閔予小子並收藏大明海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