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通過料羅灣一戰,大大堅定了晏世輪的信心,最起碼,金鄉軍已經能夠自保,可以在台灣站穩腳跟了。現在金鄉軍上下,最不怕的就是荷蘭紅夷了,如果是西班牙人來,照樣收拾他。雖然現在打到歐洲去就如同開玩笑,但是在歐洲,用寧鳳晨這把刀,好好修理一下他們還是能做到的。而且晏世輪有信心,給自己二十年時間,絕對可以和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叫板,問題就是,現在的自己還有這麽多時間嗎?
雖然福建知府衙門方麵已經送去了報捷文書,首級、賄賂一樣都不能少,但是關於此戰卻聽不到任何下文,難道自己玩兒大了?據說崇禎帝也知道了這件事,被別人欺負到頭上了,能給大明出口惡氣,也是晏世輪願意看到的,隻是,朝廷方麵未收到消息不提也就罷了,福建知府衙門怎麽也一點動靜都沒有?已經過去五日了,捷報早該送到,晏世輪此刻也不願意想太多,好在鄭芝龍倒十分爽快,在台南、台北的交融問題上,很是“識大體”,又拿出“廿芝”同氣連枝那一套,直接要求晏世輪接管全台灣,然後今後在海上,再也沒有鄭家旗,會是清一色的“碧海浪濤戰船”旗。但是晏世輪認為,有些事情,還是“廿芝”他們出頭做的比較好,也算是埋下一枚暗子,可以在自己不方便的場合按照自己的意願出手!
暫時這邊就這麽定了。擁有全部台灣,也是晏世輪一直憋在心中的一個想法。因為在全球範圍內派遣細作,運營商館之後,晏世輪又發現,此刻人手不夠了。雖然現在基隆、淡水、蒼南、琉球南部諸島,已經有了十一萬人口(主要是蒼南縣人口居多),但是參軍、入學堂、開墾荒地、進工廠等等一番活動下來,晏世輪發現,竟然人手缺口大到驚人,現在還沒有完全接管蒼南縣一地。一旦同時接管蒼南、台灣全境,光靠自己辛苦培養出來的這點兒人,根本就不夠看得。
同時隨著領地人口的進一步增長,糧食問題又擺在了麵前。到哪裏去弄到糧食。是晏世輪最最頭疼的問題。他站起身來,踱步到了一張超大的海圖麵前,端詳許久,終於,把目光放在了一處——朝鮮。朝鮮當地盛產稻米。此時的朝鮮,已經經曆了“丁卯胡亂”。軍事強勢的後金分別在1627年與1636年兩次征服朝鮮,朝鮮被迫向後金稱臣納貢,朝鮮史稱“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兩次“胡亂”不但對當時朝鮮經濟社會造成嚴重破壞,而且對朝鮮國的自尊心是極大摧殘,認為這是民族曆史上的奇恥大辱。因為朝鮮曆來以“小中華”自居,鄙視漢族王朝以外的其他北方民族,始終視女真人為野蠻民族,特別是女真族曾長期向朝鮮王朝稱臣納貢,所以朝鮮從心理及文化上根本不認同被屈辱的事實。於是。朝鮮內部掀起“反清複明”的思潮,並欲尋機雪恥。特別是在朝鮮孝宗時期,將崇明反清確定為國策,整個17世紀一直存在反擊清朝的“北伐派”,有時還使用明朝年號或衣冠製表示對正統大明的崇尚和懷念。但隨著18世紀韃子社會經濟的隆盛和中華文明的複興,朝鮮的反清複明意識逐步消失,代之以仰慕韃子國、努力向辮子軍學習的北學思想。
在傳統時代,中國與周邊各王國的交聘關係主要以朝貢冊封關係維係,特別是朝鮮半島各國、琉球王國、古代越南與中國中原王朝關係尤為密切。日本時而朝貢和被冊封,時而隻貢不被封。但大多數時期“脫離”了與中國王朝的這種朝貢冊封體製,這主要出於日本的自主意識較強,因海浪、造大船等風險和成本太大所致。
朝貢冊封關係,在政治和禮儀上是一種不平等的主從關係。如朝貢國必須定期朝賀上國,向上國交納“歲幣”和“方物”,送“人質”,使用上國的年號,接受賜印和官服等,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沒有必要再繼續討論這種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朝貢冊封體製並不損害朝貢國基本的主權地位,上國對朝貢國一般不存在強製性要求和對內政的橫加幹涉。
目前來看,朝鮮還是對大明進行朝貢的,隻不過大部分都是什麽高麗參、中草藥這些沒實際意義的東西,能不能利用此時朝鮮對大明天威的拜服,利用自己“上國命官”的身份,去朝鮮敲詐一筆呢?晏世輪覺得很有必要!
而且更加有必要的是,直到此刻,自己最大的敵人後金,帶給自己的創傷還沒有泯滅!遼東商館事件的陰影,一直縈繞在所有金鄉軍軍民心中!
不如趁著現在兵鋒正盛,一鼓作氣拿下朝鮮?然後再建立朝鮮分基地,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發展起自己的陸軍力量,晏世輪相信,即使不用騎兵,而是用自己的四輪戰車的戰術,一樣可以完虐一切以“騎射為根本”的野蠻人。晏世輪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趕在荒謬至極的“清”這個國號出現之前,將其抹殺,最差,也要讓後金該做其他國號,聽著就煩。戰國時期齊人鄒衍曾宣揚“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苦茲”(《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的“五德終始說”,提出做天子者必須具備“五德”中的一德,當此德衰落時,便會有“五德”中的另一德取而代之。“五德”源於遠古先民的“五行”說,即金、木、水、火、土。鄒衍的“五德說”,在曆史上曾被秦始皇如獲至寶似地采用。秦始皇當年自命“祖龍”的原因是附會“五德終始說”,其真實用心是為繼承大統戴上一頂“君權神授”的高帽子。按照鄒衍的學說,周王朝被視為擁有“火德”,故按照“五行”相生相克、循環往複的推理,取代周王朝“火德”的應該是“水德”。秦始皇掃滅六國後,便有禦用文人順著秦始皇的意願,挖空心思地編造出一個“符應”:五百年前秦文公外出狩獵時,曾獲得一條“黑龍”,“黑龍”代表陰柔,象征“水”,說明五百年前就已經出現“符應”,即秦必然取代周。秦始皇登基後,大肆宣揚秦取代周是“水德”代替“火德”,是“受命於天”。其用心無非是為改朝換代尋找一個“理論依據”,使之成為秦王朝統治百姓、鞏固政權的思想工具。而“據說”問話水平不高但卻非常豔羨中華文明的皇太極,曾經向身邊精通漢學的謀臣們請教。於是,這個“五德輪迴”就開始在皇太極的心中縈繞,“五德終始說”也備受推崇,或許正是以秦取代周為鑒,讓“滿清”的“水德”去取代“朱明”的“火德”。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崇德”年號與明朝的“崇禎”年號相近似,而與明朝的“崇尚禎祥”相對,皇太極的“崇尚道德”,似乎是將自己置於高出明朝的地位,這個陰謀家!
一想到還未謀麵的敵人,晏世輪心中竟然一凜,這個敵人可不好對付,這是終結古代漢文化的始作俑者,除了自己在史書上了解之外,關於此人的印象頗深。金庸在《袁崇煥評傳》提及皇太極:皇太極的智謀武略,實是中國曆代帝皇中不可多見的人物,本身的才幹見識,不在劉邦、劉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中國曆史家大概因他是滿清皇帝,由於種族偏見,向來沒有給他以應得的極高評價。其實以他的知人善任、豁達大度、高瞻遠矚、明斷果決,自唐太宗以後,中國曆朝帝皇沒有幾個能及得上。皇太極的軍事天才雖不及父親,政治才能卻猶有過之。閻崇年作品是這樣描述皇太極的: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稱為四貝勒。皇太極12歲喪母,20歲帶兵打仗,35歲登極,在位17年,52歲去世,是清朝繼努爾哈赤之後又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閻崇年在《正說清朝十二帝》中評價道:皇太極的一生就是四麵開拓的一生,用“鷹揚天下”來形容是恰如其分的。其謀略包括精心謀劃,繼承汗位;一後四妃,籠絡蒙古;鬆錦用兵,精於謀略;設反間計,除袁崇煥等,皇太極心計之深、謀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歎為觀止。
不管是正史野史,還是眾說紛紜,這個皇太極絕對是一個自己目前無法比擬的存在。所以,晏世輪打定了主意,就像當年侵華的日軍一樣,以朝鮮為跳板和前鋒基地,不斷的攀升實力,再抽絲剝繭的去除後金的根本,要不了十年,肯定將其打敗。而且他的自信還來自於現在的實戰結果。因為滿清一遇到日本,就連吃敗仗。而倭寇一遇到自己,也是連吃敗仗,所以晏世輪雖然在戰術層級需要尊重後金,但是在戰略上麵,他還是有足夠的理由去蔑視後金的。(未完待續。)xh:.147.247.73
通過料羅灣一戰,大大堅定了晏世輪的信心,最起碼,金鄉軍已經能夠自保,可以在台灣站穩腳跟了。現在金鄉軍上下,最不怕的就是荷蘭紅夷了,如果是西班牙人來,照樣收拾他。雖然現在打到歐洲去就如同開玩笑,但是在歐洲,用寧鳳晨這把刀,好好修理一下他們還是能做到的。而且晏世輪有信心,給自己二十年時間,絕對可以和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叫板,問題就是,現在的自己還有這麽多時間嗎?
雖然福建知府衙門方麵已經送去了報捷文書,首級、賄賂一樣都不能少,但是關於此戰卻聽不到任何下文,難道自己玩兒大了?據說崇禎帝也知道了這件事,被別人欺負到頭上了,能給大明出口惡氣,也是晏世輪願意看到的,隻是,朝廷方麵未收到消息不提也就罷了,福建知府衙門怎麽也一點動靜都沒有?已經過去五日了,捷報早該送到,晏世輪此刻也不願意想太多,好在鄭芝龍倒十分爽快,在台南、台北的交融問題上,很是“識大體”,又拿出“廿芝”同氣連枝那一套,直接要求晏世輪接管全台灣,然後今後在海上,再也沒有鄭家旗,會是清一色的“碧海浪濤戰船”旗。但是晏世輪認為,有些事情,還是“廿芝”他們出頭做的比較好,也算是埋下一枚暗子,可以在自己不方便的場合按照自己的意願出手!
暫時這邊就這麽定了。擁有全部台灣,也是晏世輪一直憋在心中的一個想法。因為在全球範圍內派遣細作,運營商館之後,晏世輪又發現,此刻人手不夠了。雖然現在基隆、淡水、蒼南、琉球南部諸島,已經有了十一萬人口(主要是蒼南縣人口居多),但是參軍、入學堂、開墾荒地、進工廠等等一番活動下來,晏世輪發現,竟然人手缺口大到驚人,現在還沒有完全接管蒼南縣一地。一旦同時接管蒼南、台灣全境,光靠自己辛苦培養出來的這點兒人,根本就不夠看得。
同時隨著領地人口的進一步增長,糧食問題又擺在了麵前。到哪裏去弄到糧食。是晏世輪最最頭疼的問題。他站起身來,踱步到了一張超大的海圖麵前,端詳許久,終於,把目光放在了一處——朝鮮。朝鮮當地盛產稻米。此時的朝鮮,已經經曆了“丁卯胡亂”。軍事強勢的後金分別在1627年與1636年兩次征服朝鮮,朝鮮被迫向後金稱臣納貢,朝鮮史稱“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兩次“胡亂”不但對當時朝鮮經濟社會造成嚴重破壞,而且對朝鮮國的自尊心是極大摧殘,認為這是民族曆史上的奇恥大辱。因為朝鮮曆來以“小中華”自居,鄙視漢族王朝以外的其他北方民族,始終視女真人為野蠻民族,特別是女真族曾長期向朝鮮王朝稱臣納貢,所以朝鮮從心理及文化上根本不認同被屈辱的事實。於是。朝鮮內部掀起“反清複明”的思潮,並欲尋機雪恥。特別是在朝鮮孝宗時期,將崇明反清確定為國策,整個17世紀一直存在反擊清朝的“北伐派”,有時還使用明朝年號或衣冠製表示對正統大明的崇尚和懷念。但隨著18世紀韃子社會經濟的隆盛和中華文明的複興,朝鮮的反清複明意識逐步消失,代之以仰慕韃子國、努力向辮子軍學習的北學思想。
在傳統時代,中國與周邊各王國的交聘關係主要以朝貢冊封關係維係,特別是朝鮮半島各國、琉球王國、古代越南與中國中原王朝關係尤為密切。日本時而朝貢和被冊封,時而隻貢不被封。但大多數時期“脫離”了與中國王朝的這種朝貢冊封體製,這主要出於日本的自主意識較強,因海浪、造大船等風險和成本太大所致。
朝貢冊封關係,在政治和禮儀上是一種不平等的主從關係。如朝貢國必須定期朝賀上國,向上國交納“歲幣”和“方物”,送“人質”,使用上國的年號,接受賜印和官服等,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沒有必要再繼續討論這種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朝貢冊封體製並不損害朝貢國基本的主權地位,上國對朝貢國一般不存在強製性要求和對內政的橫加幹涉。
目前來看,朝鮮還是對大明進行朝貢的,隻不過大部分都是什麽高麗參、中草藥這些沒實際意義的東西,能不能利用此時朝鮮對大明天威的拜服,利用自己“上國命官”的身份,去朝鮮敲詐一筆呢?晏世輪覺得很有必要!
而且更加有必要的是,直到此刻,自己最大的敵人後金,帶給自己的創傷還沒有泯滅!遼東商館事件的陰影,一直縈繞在所有金鄉軍軍民心中!
不如趁著現在兵鋒正盛,一鼓作氣拿下朝鮮?然後再建立朝鮮分基地,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發展起自己的陸軍力量,晏世輪相信,即使不用騎兵,而是用自己的四輪戰車的戰術,一樣可以完虐一切以“騎射為根本”的野蠻人。晏世輪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趕在荒謬至極的“清”這個國號出現之前,將其抹殺,最差,也要讓後金該做其他國號,聽著就煩。戰國時期齊人鄒衍曾宣揚“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苦茲”(《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的“五德終始說”,提出做天子者必須具備“五德”中的一德,當此德衰落時,便會有“五德”中的另一德取而代之。“五德”源於遠古先民的“五行”說,即金、木、水、火、土。鄒衍的“五德說”,在曆史上曾被秦始皇如獲至寶似地采用。秦始皇當年自命“祖龍”的原因是附會“五德終始說”,其真實用心是為繼承大統戴上一頂“君權神授”的高帽子。按照鄒衍的學說,周王朝被視為擁有“火德”,故按照“五行”相生相克、循環往複的推理,取代周王朝“火德”的應該是“水德”。秦始皇掃滅六國後,便有禦用文人順著秦始皇的意願,挖空心思地編造出一個“符應”:五百年前秦文公外出狩獵時,曾獲得一條“黑龍”,“黑龍”代表陰柔,象征“水”,說明五百年前就已經出現“符應”,即秦必然取代周。秦始皇登基後,大肆宣揚秦取代周是“水德”代替“火德”,是“受命於天”。其用心無非是為改朝換代尋找一個“理論依據”,使之成為秦王朝統治百姓、鞏固政權的思想工具。而“據說”問話水平不高但卻非常豔羨中華文明的皇太極,曾經向身邊精通漢學的謀臣們請教。於是,這個“五德輪迴”就開始在皇太極的心中縈繞,“五德終始說”也備受推崇,或許正是以秦取代周為鑒,讓“滿清”的“水德”去取代“朱明”的“火德”。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崇德”年號與明朝的“崇禎”年號相近似,而與明朝的“崇尚禎祥”相對,皇太極的“崇尚道德”,似乎是將自己置於高出明朝的地位,這個陰謀家!
一想到還未謀麵的敵人,晏世輪心中竟然一凜,這個敵人可不好對付,這是終結古代漢文化的始作俑者,除了自己在史書上了解之外,關於此人的印象頗深。金庸在《袁崇煥評傳》提及皇太極:皇太極的智謀武略,實是中國曆代帝皇中不可多見的人物,本身的才幹見識,不在劉邦、劉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中國曆史家大概因他是滿清皇帝,由於種族偏見,向來沒有給他以應得的極高評價。其實以他的知人善任、豁達大度、高瞻遠矚、明斷果決,自唐太宗以後,中國曆朝帝皇沒有幾個能及得上。皇太極的軍事天才雖不及父親,政治才能卻猶有過之。閻崇年作品是這樣描述皇太極的: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稱為四貝勒。皇太極12歲喪母,20歲帶兵打仗,35歲登極,在位17年,52歲去世,是清朝繼努爾哈赤之後又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閻崇年在《正說清朝十二帝》中評價道:皇太極的一生就是四麵開拓的一生,用“鷹揚天下”來形容是恰如其分的。其謀略包括精心謀劃,繼承汗位;一後四妃,籠絡蒙古;鬆錦用兵,精於謀略;設反間計,除袁崇煥等,皇太極心計之深、謀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歎為觀止。
不管是正史野史,還是眾說紛紜,這個皇太極絕對是一個自己目前無法比擬的存在。所以,晏世輪打定了主意,就像當年侵華的日軍一樣,以朝鮮為跳板和前鋒基地,不斷的攀升實力,再抽絲剝繭的去除後金的根本,要不了十年,肯定將其打敗。而且他的自信還來自於現在的實戰結果。因為滿清一遇到日本,就連吃敗仗。而倭寇一遇到自己,也是連吃敗仗,所以晏世輪雖然在戰術層級需要尊重後金,但是在戰略上麵,他還是有足夠的理由去蔑視後金的。(未完待續。)xh:.147.24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