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團的重新崛起是一個充滿著巧合,同時水到渠成的過程。
它沒有名字,喊它鮮卑教、神樹教的人都有,不過雖然名字沒有統一的叫法,眾人卻都有一個出奇一致的共識:隻有圍繞在鮮卑聖女周圍教團才存在,而聖地隻不過是聖女的故鄉,離了聖女,就不會有第二個人可以傳達神樹的預言。
也是因為這樣,一旦離開聖女,任何信徒都無法自證自己的身份,也無法單靠自己認出其他信徒,這從根本上斷絕了傳教的可能性。
然而教團並沒有因此被壓抑,由聖女慕容嫣開始的教團世俗化運動,沒有人會想到最初的契機竟然是因為一朵“小黃花”,這將會成為教團興盛的基礎。
在慕容嫣第二次離開聖地踏上新旅途後,她便開始以一位殉道者的形象被更多人所熟知。
將自己囚禁在牛車上的牢籠裏,衣著破落,身上的傷痕依稀可見,陰柔體格下仿佛有一顆極具韌勁的內心,這便是更多人所熟知的聖女慕容嫣。
這個牢籠鎖著全天下所有的罪孽,無論你曾經做過什麽都會被原諒,接下來,隻需要跟著這輛牛車繼續向前走,預言中的美好未來就會降臨。
這就是教團唯一的教義,非常簡陋,不成體係,以至於他們的經文也都是些隻有旋律沒有文字承載的歌,這種東西隻有情緒,無法傳達思想。可是僅僅靠這兩樣東西,聖女慕容嫣一路南下,至少受到過一萬多人拜謁供奉。
最後願意跟著一起走的隻剩下零散的五千人,其中雖然民族各異,卻大都是北鎮人士。
不依靠任何政策輔助和獎懲機製,在短短的一個冬天內集結超過一萬多人,這是相當偉大的成就,而且沒有付出過多少成本。看著這麽多人從關外陸續遷徙至此,高昂與群馬關守將楊筠都感到難以置信,畢竟教團的存在是他們認知以外的事物。
所幸這一路上教團的所有經曆都由鍾子期記錄在畫卷內,包括之後上巳節聖女祭祀之事,據說當鍾子期的畫作傳到禦夷鎮內時便迅速遭到百姓瘋搶,一時洛陽紙貴。
果然上巳節過後不久,陸陸續續便有普通百姓來到神女河前取水飲用、沐浴,他們重新拾起忘記許久的信仰和習俗,沉浸在聖女為他們編織的祝福中,不少人像是一朝得道似的,忽然間便下定好決心要去追逐關於聖女的傳說。
此前對白鳳與慕容嫣多有質疑的高昂看見越來越多的北鎮人入關成為中原的邊軍,開始參加築城、屯田,不得不暗暗讚歎,即使軍中反對的聲音頗多,因為白鳳與慕容嫣對世人的影響已經超越教團本身應有的力量,極盛之時,甚至手握邊軍的軍政大權。
高家軍上下皆以為白鳳和慕容嫣是不可一世的暴君,他們從不讓教眾上戰場廝殺,明明手握重兵,卻隻是去做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另一邊的高家軍和邊軍困守長城,人員折損日夜不斷,一種微妙的平衡正在逐漸被打破。
人們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夠在聖女的帶領下與趙括和柔然大軍進行一次決戰,組織一次真正的反擊!而不是守著長城直到老死、戰死……
楊筠也這樣認為,在他眼中,聖女詠唱的歌謠隻會讓人軟弱,變得越來越厭戰,而教團本身,本就不是俗世的東西。
這夜是教團的祈禱日,所有信徒都會離開自己的崗位來到聖女周圍聆聽聖詠,楊筠借此良機私下找到高昂麵前,再度重申自己的主張。
“高將軍知道嗎?我們正在用一千年前的方式打仗。”楊筠道:“讓巫女占卜行軍,讓巫女決定軍政大事,這簡直太荒謬了!在士兵眼中,他們就是一群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混賬,我們犧牲這麽多人是為了什麽?難道不是為了勝利嗎?!”
高昂端坐在中軍帳內,若有所思:“你也覺得白鳳和慕容嫣是‘暴君’?”
“他們跟曆史上的暴君有何分別?手握權利卻不履行義務,每日沉迷卜筮,眼睜睜看著前線將士不斷死去卻不作任何迴應。再這樣下去,所有人都不會再想打仗了!”
高昂沉靜地說:“我常常在想,不想打仗,難道不是好事嗎?”
“對於現在的我等而言,此乃將死之兆!”楊筠鄭重地作揖道:“請大將軍下令讓教團出戰!”
高昂自然非常認可這種主張,他從軍數十年,不可能不懂得這種道理,但是……
“我相信白鳳,他依然是高家軍的一員。”高昂意味深長地說罷,抓起楊筠的手臂,續道:“我們再去找他們商量商量。”
二人便裝出行,來到群馬關外的五裏坡上,千百名信眾舉起火把將山坡團團圍住,有的人是便服,有的人沒來得及換掉軍裝,此刻,他們都是聖女慕容嫣的追隨者。
整個山坡被火光照得恍若天明,坡頂處的簡單祭壇上,淡藍色的幽光環繞在慕容嫣的四周,仿佛是被遠古的靈魂召喚至此,慕容嫣的歌聲刺穿了蒼穹,尖銳而悲傷,淡藍色的幽光飄忽不定,隨著歌聲停歇而熄滅。
信眾們都覺得自己看到了神跡。
高昂和楊筠從坡底慢慢爬到上麵,中途被賀拔鈺兒攔了下來,二人接著表明身份,隻說有軍情相告。
賀拔鈺兒默然放行。
在慕容嫣四周的火炬台裏,那靈魂似的藍色幽光還淡淡的燃燒著,美麗高潔的聖女因為體力消耗過度沉沉睡去了,白鳳坐在旁邊,早已備好茶水和席位。
“方才的神跡,二位將軍覺得如何?”白鳳拿出一朵藍色的花朵,打趣道:“其實那是一種名叫‘汜水’的花兒燃燒後發出的光芒,傳說這種花能夠傳遞思念,讓人看見自己想見的人。”
楊筠沒有喝茶,拍拍自己的大腿,不耐煩地說:“白鳳將軍,現在我們沒空聽你說這巫卜之事。”
“我知道。”白鳳幾乎是馬上迴答道:“小子白鳳,懇求二位將軍和眾將士再撐幾日。”
他深深作揖道:“現在時機還未成熟,教團不能出戰。”
高昂領過茶,一飲而盡:“好,我們再撐七日。”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楊筠站了起來,指著高昂和白鳳,毫不客氣地說:“你們高家軍權權相護,就沒把我們普通人的性命放在眼裏過!前些日子冒險讓你們教團借上巳節之口去勸和不成,現在又有托詞?!再要不戰,不如原地解散算了!”
慕容嫣被這滿是戾氣的情緒驚擾醒來,呆呆地坐在草坪上:“不必七日,三日足矣。”
“三日後,教團將領命出征。”
包括白鳳在內,時人皆各有懼色。
“隻有教團?”楊筠問道。
“慕容嫣,什麽時候出征應該由我說了算。”高昂略顯嚴厲地問候道:“你身子不好,我隻需要你把信眾交給我……”
慕容嫣淡然一笑:“教團領天命,出征伐無道,並不是為了高家軍,也不是為了大齊和大周,而是為了腳下這片土地,北鎮生民百姓世世代代生活的這片土地。”
白鳳隨即和道:“我們不會讓高家軍再損失一兵一卒。高將軍,師父他的願望是把高家軍帶迴家鄉,看來我們的願望比他的願望還天真。”
白慕二人麵麵相覷,互相攙扶著站起來。
楊筠連連搖頭表示不解:“你們這是要送死。”
“等待吧。”慕容嫣的聲音有些沙啞,最後一個字沒有說得很清晰便隨風消散了。
三日後,懷荒鎮突然出現一股義軍打著教團的名號,他的領頭人名字叫良平,沒有任何從軍經曆,也不是貴族,緊接著不過數日之內,北鎮各地均出現大小不等的教團勢力,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發芽。
教團的旗幟第一次豎起在群馬關的練兵場,那是一朵花,絢爛的紅與慘烈的白交織在一起,仿佛象征著鮮血與哀悼。
教團的重新崛起是一個充滿著巧合,同時水到渠成的過程。
它沒有名字,喊它鮮卑教、神樹教的人都有,不過雖然名字沒有統一的叫法,眾人卻都有一個出奇一致的共識:隻有圍繞在鮮卑聖女周圍教團才存在,而聖地隻不過是聖女的故鄉,離了聖女,就不會有第二個人可以傳達神樹的預言。
也是因為這樣,一旦離開聖女,任何信徒都無法自證自己的身份,也無法單靠自己認出其他信徒,這從根本上斷絕了傳教的可能性。
然而教團並沒有因此被壓抑,由聖女慕容嫣開始的教團世俗化運動,沒有人會想到最初的契機竟然是因為一朵“小黃花”,這將會成為教團興盛的基礎。
在慕容嫣第二次離開聖地踏上新旅途後,她便開始以一位殉道者的形象被更多人所熟知。
將自己囚禁在牛車上的牢籠裏,衣著破落,身上的傷痕依稀可見,陰柔體格下仿佛有一顆極具韌勁的內心,這便是更多人所熟知的聖女慕容嫣。
這個牢籠鎖著全天下所有的罪孽,無論你曾經做過什麽都會被原諒,接下來,隻需要跟著這輛牛車繼續向前走,預言中的美好未來就會降臨。
這就是教團唯一的教義,非常簡陋,不成體係,以至於他們的經文也都是些隻有旋律沒有文字承載的歌,這種東西隻有情緒,無法傳達思想。可是僅僅靠這兩樣東西,聖女慕容嫣一路南下,至少受到過一萬多人拜謁供奉。
最後願意跟著一起走的隻剩下零散的五千人,其中雖然民族各異,卻大都是北鎮人士。
不依靠任何政策輔助和獎懲機製,在短短的一個冬天內集結超過一萬多人,這是相當偉大的成就,而且沒有付出過多少成本。看著這麽多人從關外陸續遷徙至此,高昂與群馬關守將楊筠都感到難以置信,畢竟教團的存在是他們認知以外的事物。
所幸這一路上教團的所有經曆都由鍾子期記錄在畫卷內,包括之後上巳節聖女祭祀之事,據說當鍾子期的畫作傳到禦夷鎮內時便迅速遭到百姓瘋搶,一時洛陽紙貴。
果然上巳節過後不久,陸陸續續便有普通百姓來到神女河前取水飲用、沐浴,他們重新拾起忘記許久的信仰和習俗,沉浸在聖女為他們編織的祝福中,不少人像是一朝得道似的,忽然間便下定好決心要去追逐關於聖女的傳說。
此前對白鳳與慕容嫣多有質疑的高昂看見越來越多的北鎮人入關成為中原的邊軍,開始參加築城、屯田,不得不暗暗讚歎,即使軍中反對的聲音頗多,因為白鳳與慕容嫣對世人的影響已經超越教團本身應有的力量,極盛之時,甚至手握邊軍的軍政大權。
高家軍上下皆以為白鳳和慕容嫣是不可一世的暴君,他們從不讓教眾上戰場廝殺,明明手握重兵,卻隻是去做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另一邊的高家軍和邊軍困守長城,人員折損日夜不斷,一種微妙的平衡正在逐漸被打破。
人們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夠在聖女的帶領下與趙括和柔然大軍進行一次決戰,組織一次真正的反擊!而不是守著長城直到老死、戰死……
楊筠也這樣認為,在他眼中,聖女詠唱的歌謠隻會讓人軟弱,變得越來越厭戰,而教團本身,本就不是俗世的東西。
這夜是教團的祈禱日,所有信徒都會離開自己的崗位來到聖女周圍聆聽聖詠,楊筠借此良機私下找到高昂麵前,再度重申自己的主張。
“高將軍知道嗎?我們正在用一千年前的方式打仗。”楊筠道:“讓巫女占卜行軍,讓巫女決定軍政大事,這簡直太荒謬了!在士兵眼中,他們就是一群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混賬,我們犧牲這麽多人是為了什麽?難道不是為了勝利嗎?!”
高昂端坐在中軍帳內,若有所思:“你也覺得白鳳和慕容嫣是‘暴君’?”
“他們跟曆史上的暴君有何分別?手握權利卻不履行義務,每日沉迷卜筮,眼睜睜看著前線將士不斷死去卻不作任何迴應。再這樣下去,所有人都不會再想打仗了!”
高昂沉靜地說:“我常常在想,不想打仗,難道不是好事嗎?”
“對於現在的我等而言,此乃將死之兆!”楊筠鄭重地作揖道:“請大將軍下令讓教團出戰!”
高昂自然非常認可這種主張,他從軍數十年,不可能不懂得這種道理,但是……
“我相信白鳳,他依然是高家軍的一員。”高昂意味深長地說罷,抓起楊筠的手臂,續道:“我們再去找他們商量商量。”
二人便裝出行,來到群馬關外的五裏坡上,千百名信眾舉起火把將山坡團團圍住,有的人是便服,有的人沒來得及換掉軍裝,此刻,他們都是聖女慕容嫣的追隨者。
整個山坡被火光照得恍若天明,坡頂處的簡單祭壇上,淡藍色的幽光環繞在慕容嫣的四周,仿佛是被遠古的靈魂召喚至此,慕容嫣的歌聲刺穿了蒼穹,尖銳而悲傷,淡藍色的幽光飄忽不定,隨著歌聲停歇而熄滅。
信眾們都覺得自己看到了神跡。
高昂和楊筠從坡底慢慢爬到上麵,中途被賀拔鈺兒攔了下來,二人接著表明身份,隻說有軍情相告。
賀拔鈺兒默然放行。
在慕容嫣四周的火炬台裏,那靈魂似的藍色幽光還淡淡的燃燒著,美麗高潔的聖女因為體力消耗過度沉沉睡去了,白鳳坐在旁邊,早已備好茶水和席位。
“方才的神跡,二位將軍覺得如何?”白鳳拿出一朵藍色的花朵,打趣道:“其實那是一種名叫‘汜水’的花兒燃燒後發出的光芒,傳說這種花能夠傳遞思念,讓人看見自己想見的人。”
楊筠沒有喝茶,拍拍自己的大腿,不耐煩地說:“白鳳將軍,現在我們沒空聽你說這巫卜之事。”
“我知道。”白鳳幾乎是馬上迴答道:“小子白鳳,懇求二位將軍和眾將士再撐幾日。”
他深深作揖道:“現在時機還未成熟,教團不能出戰。”
高昂領過茶,一飲而盡:“好,我們再撐七日。”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楊筠站了起來,指著高昂和白鳳,毫不客氣地說:“你們高家軍權權相護,就沒把我們普通人的性命放在眼裏過!前些日子冒險讓你們教團借上巳節之口去勸和不成,現在又有托詞?!再要不戰,不如原地解散算了!”
慕容嫣被這滿是戾氣的情緒驚擾醒來,呆呆地坐在草坪上:“不必七日,三日足矣。”
“三日後,教團將領命出征。”
包括白鳳在內,時人皆各有懼色。
“隻有教團?”楊筠問道。
“慕容嫣,什麽時候出征應該由我說了算。”高昂略顯嚴厲地問候道:“你身子不好,我隻需要你把信眾交給我……”
慕容嫣淡然一笑:“教團領天命,出征伐無道,並不是為了高家軍,也不是為了大齊和大周,而是為了腳下這片土地,北鎮生民百姓世世代代生活的這片土地。”
白鳳隨即和道:“我們不會讓高家軍再損失一兵一卒。高將軍,師父他的願望是把高家軍帶迴家鄉,看來我們的願望比他的願望還天真。”
白慕二人麵麵相覷,互相攙扶著站起來。
楊筠連連搖頭表示不解:“你們這是要送死。”
“等待吧。”慕容嫣的聲音有些沙啞,最後一個字沒有說得很清晰便隨風消散了。
三日後,懷荒鎮突然出現一股義軍打著教團的名號,他的領頭人名字叫良平,沒有任何從軍經曆,也不是貴族,緊接著不過數日之內,北鎮各地均出現大小不等的教團勢力,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發芽。
教團的旗幟第一次豎起在群馬關的練兵場,那是一朵花,絢爛的紅與慘烈的白交織在一起,仿佛象征著鮮血與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