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十畝水田的穀子擺在地壩,堆了幾尺來高。收穀子累人,曬穀子亦累人,關鍵還是沒地方晾曬。家家戶戶都有穀子,還要曬沒幹的花生、豆子,哪有空位置給別人用。等大家的地壩騰出來,節令一過,沒了大太陽,再大的地方都不能把穀子曬幹。
穀滿倉這幾個字聽起來很爽,很喜人,但前提是那是幹穀子滿倉。一不留神,到嘴邊的穀子就會因為沒有得到充分的晾曬而發芽生蟲甚至發黴。有的人吃著香噴噴的大白米飯,卻不知道得米飯的過程是何其的艱辛!
濕穀子堆了一地,但找不著地方曬,世界上沒有比這更悲催的事了。
劉三看著幾尺高的穀子,愁得不整晚整睡不著覺。
淩晨起來,拿了木刮板,一遍又一遍地把穀子翻晾。沒有太陽,這樣基本上是做無用功,至多把穀子的水汽晾走了些許。
春花一早起來,看見老爹睜著一又黑漆漆的熊貓眼,嚇了一嚇。
春花娘發愁,道:“這幾天太陽倒還好,就怕突然下起綿綿雨來,隻好生火炒穀子了!”
春花感興趣地問,“炒穀子?怎麽炒,不糊嗎?不黑嗎?煮的飯是不是有焦味兒?”
春花娘不由笑道:“你爹想出的歪主意呢。那時節還沒春月春雪呢,頭年收不好,第二年二三月分就斷糧了。青黃不接,到處借糧食續命。熬到七八月。除了井水,家裏再也找不到一口吃的。還好那時候穀子黃了。我們倆等不急打穀子了,直接拿了鐮刀割了一簍子穀穗兒迴來。準備搓了粒兒舂米吃。穀子沒曬幹,舂出來隻是米漿。可穀子曬幹至少也得兩三吧,要真過個兩三日,我們就要餓成人幹兒了。”
幾個小的都聽得入神,連陳夫子都聽住了,從泛黃的書頁中抬起頭來看了春花娘一眼。
春月等不急,道:“娘。莫出神呀,快說說後來怎麽辦的。”
劉三臉上顯出得意的神情來。春花娘看了就笑道:“還是讓你爹來說吧。”劉三複又握了刮板刮穀子。
春花娘便繼續道:“你爹說。‘嘿,活人難道給尿憋死了,讓我來搞!’我是一點都不相信你爹能想出什麽好法子,心裏想。看你能怎麽搞,你能用手把一顆顆穀子剝開挑也米來不成。結果呀,你爹把穀粒全倒時鐵鍋裏,叫我燒火,他來炒穀子。結果還真把穀子炒幹了!舂出的米和曬幹的還真沒啥區別!”
春花笑道:“老爹盡能想出歪主意,結果歪打正著,迴迴都能把事情給做好了。”
劉三聽得嘴巴不由自主地裂開,合都合不攏來。
“其實我那時也就是試一試……”
鄰居過來了,打斷了劉三炫耀的話。“老三,我家穀子曬得差不多了,騰了半邊地壩出來。你用唄!”
劉三喜得一躍而起,顧不得說話,挑了兩籮穀子風風火火地跟著鄰居走開。
這樣下可真不是個事兒!鄰居家的半邊地壩能有多大點,對於成山的濕穀堆,不過是杯水車薪。
春花四處一轉悠,就有了主意。
收割過的稻田很平坦。經過一個大夏天,田裏的水被蒸發得一幹二淨。一些地勢高一點的田都幹得龜裂了。把稻草鋪在田裏,再灑上薄薄的一層穀子,不是就能幹了嗎!雖然難免會灑落一些穀子,但總比堆在那裏發黴好吧。唉,又要想起現代的農產品幹燥設備了。春花搖了搖頭,果斷迴家!
把幹了的水田盡可能地打理幹淨,再墊上稻草,劉三家就這樣曬起穀子來。
人們已經不對劉三一家時不時的抽風表示驚奇了。隻說這辦法還可好,就是麻煩,還很累人。
再麻煩再累隻要能解決問題就行!
等我家修了大房子,一定要修一塊超級無敵大的地壩,可以曬一萬斤穀子那麽大。
春花揮霍著汗水,累得咬牙切齒。
難道就這樣順順利利把穀子曬幹了嗎?,世界上沒有那麽便宜的事!
劉三家成堆成堆的穀子碼得那叫一個高,路過的人誰見了不會眼紅啊!要不是怕得罪了天上的神靈,大家都想學學春生娘順手牽羊了。
因為穀子多,曬得寬,家裏人少,非常地不好看顧。現在又不是路不拾遺的年代,總要防著那些小偷小摸的。
村裏總是有無賴一流的人物存在的。
小雲氣衝衝地攆著劉板凳,口裏罵道:“你這個狗屎,偷我家穀子要遭天打雷劈的!偷稻娘子家的東西,也不怕鬼神半夜來找你!”
小雲在劉三家呆久了,也學著了春花娘的王霸脾氣,遇事就嗓門老大地嚷嚷。
劉板凳哪怕她,端著半撮箕穀子,調笑道:“小姑奶奶恁大聲,又不是你的穀子,莫多管閑事。等夜來了哥哥找你呀。”
阿生扛著刮板看見,氣得揚起手中的東西就朝劉板凳衝來。
劉板凳根本不怕他,一邊走一邊還羞他,“弱雞兒似的人兒,也敢學咱們舞槍弄棒……”
還是二壯聞聲,操了把鋤頭跑出來,才嚇走了劉板凳。
對這種無賴,打罵都那樣,人家光腳不怕穿鞋的,你打了罵了不過是跟自己生閑氣。隻好增加看場的人次,把春月春雪也加進看場的大隊伍中。連生產了沒多久的春花娘都抱著奶娃娃上陣了。最後一個人在家的夫子都幫著看迴地壩。
劉老頭很著緊大孫子,怕太陽大曬壞了,撐著傘過來遮孩子。
這天,有福有壽(大小雙)哭得著實厲害,春花娘又想去看場又要帶孩子,左右為難時,劉老頭出現了。讓春花娘在家帶孩子,他過去看場。
劉老頭搬了把椅子,擱在樹蔭下,躺在上麵昏昏欲睡。
曬穀場的視線死角傳來悉悉索索的聲音。劉老頭眼睛猛地一睜,輕腳輕手地摸過去,看見春生娘正提著老大一個麻布口袋裝穀子呢。
劉老頭不聲不響,居高臨下,拿兩雙老眼靜靜地看著。
春生娘忽然有一種芒刺在背的惡感,悄悄抬眼兒一看,嚇得一屁股蹲兒坐在地上,臉驀地漲得通紅。
劉老頭靜靜地看著春生娘的手。
春生娘飛快地將雙手背在身後。
劉老頭靜靜地看著大麻袋。
春生娘又伸出手抖抖顫顫把麻袋翻了個底兒。
劉老頭靜靜地看著路。
春生娘垂頭喪氣地提著麻袋走了。
這場默劇除了當事人之外誰都不知道。
不過十天,秋雨就淅淅瀝瀝地落了下來。接下來的天氣就是時而雨時而晴的,要麽就是陰,反正是不適合曬穀子了。
這十幾天,劉三累得像條狗,心裏惦記著坡上的稻草,卻實在是沒有力氣去收了。
劉三發下話來,山上的稻草,幫了他收穀子的,誰願意要誰就去背。
稻草也是一種財富啊。
村人一窩蜂地去背稻草,不過半日,鬆山的稻草就被一搶而空。
劉老頭心裏還不高興,也去搶了幾捆稻草,路過劉三家,還罵,“勤儉持家,勤儉持家,就是那大地主也沒有你這樣大方的!鋪張浪費,發再大財,甩手就拋撒幹淨!哼!”
劉三訕笑道:“爹你家裏沒穀草了嗎?去水田裏拿幾個便是了,何苦大老遠去鬆山拿。”
“這是我自己去撿那沒人要的穀草,不算在孝敬的分例裏。”
“是是是,趕明兒我去挑些給你送家去。”
“這還差不多!山坡上的穀草不要了,水田的穀草也不要了嗎?”
“要要,不要這個冬天燒什麽。太忙啦,沒時間收鬆山的穀草啊,就算收迴來,我們也用不完啊。”
“你用不完,你爹用得完!穀子都曬幹了嗎?多曬曬,那麽多穀子堆倉裏要生蟲呢。”說著,劉老頭又想去看看穀滿倉的盛況,丟下挑的穀草,抬腳就往劉三家走。
劉三禁不住得意地笑,“天天都有人來看我們家的穀堆,嗬嗬,都說隻有地主家一年才收得到這麽多穀子!”
劉老頭盯著快碼到屋頂的穀倉,雙眼放光,臉上是從未有光的喜悅和欣慰。
“我想賣些糧食,換成錢,好修房子。家裏太多穀子,怕爛掉,又怕吃不完,等明年收穀,就是陳穀子不好吃了。”
劉老頭饑慌年間生的人,最聽不得賣糧食,火大道,“賣什麽糧,你不吃陳穀子我吃陳穀子,沒飯吃的時候,觀音土都要吃呢,還嫌陳糧。”
劉三雙手一攤,“明年還打算開梯田,比今年的穀子收得還多,往哪裏放?不賣了,隻有放黴了。”
“人家大地主家修偌大糧庫,隻有進沒有出,從來沒有聽說賣過穀子的!就算要賣也要等到來年青黃不接價高時,現在急著賣什麽!先存個十年八載的口糧,再來說賣糧!”
十年八年?年年吃蟲穀子嗎?果斷轉移話題。
“爹,家裏穀子都曬幹了,我打算明天稱糧,你看是用我家的秤呢還是用你自己的?”
不同的秤稍微有點出入,大秤稱重的,小秤稱輕的,越小的秤越精確。還有人在秤杆上秤砣上做手腳的。所以一般人隻相信自己的秤,不信任別人的秤。
“用你家的吧,大秤一秤就稱了。反正年年你都稱了多的給我。”
“我稱新穀子與你。你要不要換點新穀子吃?老穀子留著喂鴨生蛋吃!”
劉老頭斜了劉三一眼,“好,你明兒來。”(未完待續)
穀滿倉這幾個字聽起來很爽,很喜人,但前提是那是幹穀子滿倉。一不留神,到嘴邊的穀子就會因為沒有得到充分的晾曬而發芽生蟲甚至發黴。有的人吃著香噴噴的大白米飯,卻不知道得米飯的過程是何其的艱辛!
濕穀子堆了一地,但找不著地方曬,世界上沒有比這更悲催的事了。
劉三看著幾尺高的穀子,愁得不整晚整睡不著覺。
淩晨起來,拿了木刮板,一遍又一遍地把穀子翻晾。沒有太陽,這樣基本上是做無用功,至多把穀子的水汽晾走了些許。
春花一早起來,看見老爹睜著一又黑漆漆的熊貓眼,嚇了一嚇。
春花娘發愁,道:“這幾天太陽倒還好,就怕突然下起綿綿雨來,隻好生火炒穀子了!”
春花感興趣地問,“炒穀子?怎麽炒,不糊嗎?不黑嗎?煮的飯是不是有焦味兒?”
春花娘不由笑道:“你爹想出的歪主意呢。那時節還沒春月春雪呢,頭年收不好,第二年二三月分就斷糧了。青黃不接,到處借糧食續命。熬到七八月。除了井水,家裏再也找不到一口吃的。還好那時候穀子黃了。我們倆等不急打穀子了,直接拿了鐮刀割了一簍子穀穗兒迴來。準備搓了粒兒舂米吃。穀子沒曬幹,舂出來隻是米漿。可穀子曬幹至少也得兩三吧,要真過個兩三日,我們就要餓成人幹兒了。”
幾個小的都聽得入神,連陳夫子都聽住了,從泛黃的書頁中抬起頭來看了春花娘一眼。
春月等不急,道:“娘。莫出神呀,快說說後來怎麽辦的。”
劉三臉上顯出得意的神情來。春花娘看了就笑道:“還是讓你爹來說吧。”劉三複又握了刮板刮穀子。
春花娘便繼續道:“你爹說。‘嘿,活人難道給尿憋死了,讓我來搞!’我是一點都不相信你爹能想出什麽好法子,心裏想。看你能怎麽搞,你能用手把一顆顆穀子剝開挑也米來不成。結果呀,你爹把穀粒全倒時鐵鍋裏,叫我燒火,他來炒穀子。結果還真把穀子炒幹了!舂出的米和曬幹的還真沒啥區別!”
春花笑道:“老爹盡能想出歪主意,結果歪打正著,迴迴都能把事情給做好了。”
劉三聽得嘴巴不由自主地裂開,合都合不攏來。
“其實我那時也就是試一試……”
鄰居過來了,打斷了劉三炫耀的話。“老三,我家穀子曬得差不多了,騰了半邊地壩出來。你用唄!”
劉三喜得一躍而起,顧不得說話,挑了兩籮穀子風風火火地跟著鄰居走開。
這樣下可真不是個事兒!鄰居家的半邊地壩能有多大點,對於成山的濕穀堆,不過是杯水車薪。
春花四處一轉悠,就有了主意。
收割過的稻田很平坦。經過一個大夏天,田裏的水被蒸發得一幹二淨。一些地勢高一點的田都幹得龜裂了。把稻草鋪在田裏,再灑上薄薄的一層穀子,不是就能幹了嗎!雖然難免會灑落一些穀子,但總比堆在那裏發黴好吧。唉,又要想起現代的農產品幹燥設備了。春花搖了搖頭,果斷迴家!
把幹了的水田盡可能地打理幹淨,再墊上稻草,劉三家就這樣曬起穀子來。
人們已經不對劉三一家時不時的抽風表示驚奇了。隻說這辦法還可好,就是麻煩,還很累人。
再麻煩再累隻要能解決問題就行!
等我家修了大房子,一定要修一塊超級無敵大的地壩,可以曬一萬斤穀子那麽大。
春花揮霍著汗水,累得咬牙切齒。
難道就這樣順順利利把穀子曬幹了嗎?,世界上沒有那麽便宜的事!
劉三家成堆成堆的穀子碼得那叫一個高,路過的人誰見了不會眼紅啊!要不是怕得罪了天上的神靈,大家都想學學春生娘順手牽羊了。
因為穀子多,曬得寬,家裏人少,非常地不好看顧。現在又不是路不拾遺的年代,總要防著那些小偷小摸的。
村裏總是有無賴一流的人物存在的。
小雲氣衝衝地攆著劉板凳,口裏罵道:“你這個狗屎,偷我家穀子要遭天打雷劈的!偷稻娘子家的東西,也不怕鬼神半夜來找你!”
小雲在劉三家呆久了,也學著了春花娘的王霸脾氣,遇事就嗓門老大地嚷嚷。
劉板凳哪怕她,端著半撮箕穀子,調笑道:“小姑奶奶恁大聲,又不是你的穀子,莫多管閑事。等夜來了哥哥找你呀。”
阿生扛著刮板看見,氣得揚起手中的東西就朝劉板凳衝來。
劉板凳根本不怕他,一邊走一邊還羞他,“弱雞兒似的人兒,也敢學咱們舞槍弄棒……”
還是二壯聞聲,操了把鋤頭跑出來,才嚇走了劉板凳。
對這種無賴,打罵都那樣,人家光腳不怕穿鞋的,你打了罵了不過是跟自己生閑氣。隻好增加看場的人次,把春月春雪也加進看場的大隊伍中。連生產了沒多久的春花娘都抱著奶娃娃上陣了。最後一個人在家的夫子都幫著看迴地壩。
劉老頭很著緊大孫子,怕太陽大曬壞了,撐著傘過來遮孩子。
這天,有福有壽(大小雙)哭得著實厲害,春花娘又想去看場又要帶孩子,左右為難時,劉老頭出現了。讓春花娘在家帶孩子,他過去看場。
劉老頭搬了把椅子,擱在樹蔭下,躺在上麵昏昏欲睡。
曬穀場的視線死角傳來悉悉索索的聲音。劉老頭眼睛猛地一睜,輕腳輕手地摸過去,看見春生娘正提著老大一個麻布口袋裝穀子呢。
劉老頭不聲不響,居高臨下,拿兩雙老眼靜靜地看著。
春生娘忽然有一種芒刺在背的惡感,悄悄抬眼兒一看,嚇得一屁股蹲兒坐在地上,臉驀地漲得通紅。
劉老頭靜靜地看著春生娘的手。
春生娘飛快地將雙手背在身後。
劉老頭靜靜地看著大麻袋。
春生娘又伸出手抖抖顫顫把麻袋翻了個底兒。
劉老頭靜靜地看著路。
春生娘垂頭喪氣地提著麻袋走了。
這場默劇除了當事人之外誰都不知道。
不過十天,秋雨就淅淅瀝瀝地落了下來。接下來的天氣就是時而雨時而晴的,要麽就是陰,反正是不適合曬穀子了。
這十幾天,劉三累得像條狗,心裏惦記著坡上的稻草,卻實在是沒有力氣去收了。
劉三發下話來,山上的稻草,幫了他收穀子的,誰願意要誰就去背。
稻草也是一種財富啊。
村人一窩蜂地去背稻草,不過半日,鬆山的稻草就被一搶而空。
劉老頭心裏還不高興,也去搶了幾捆稻草,路過劉三家,還罵,“勤儉持家,勤儉持家,就是那大地主也沒有你這樣大方的!鋪張浪費,發再大財,甩手就拋撒幹淨!哼!”
劉三訕笑道:“爹你家裏沒穀草了嗎?去水田裏拿幾個便是了,何苦大老遠去鬆山拿。”
“這是我自己去撿那沒人要的穀草,不算在孝敬的分例裏。”
“是是是,趕明兒我去挑些給你送家去。”
“這還差不多!山坡上的穀草不要了,水田的穀草也不要了嗎?”
“要要,不要這個冬天燒什麽。太忙啦,沒時間收鬆山的穀草啊,就算收迴來,我們也用不完啊。”
“你用不完,你爹用得完!穀子都曬幹了嗎?多曬曬,那麽多穀子堆倉裏要生蟲呢。”說著,劉老頭又想去看看穀滿倉的盛況,丟下挑的穀草,抬腳就往劉三家走。
劉三禁不住得意地笑,“天天都有人來看我們家的穀堆,嗬嗬,都說隻有地主家一年才收得到這麽多穀子!”
劉老頭盯著快碼到屋頂的穀倉,雙眼放光,臉上是從未有光的喜悅和欣慰。
“我想賣些糧食,換成錢,好修房子。家裏太多穀子,怕爛掉,又怕吃不完,等明年收穀,就是陳穀子不好吃了。”
劉老頭饑慌年間生的人,最聽不得賣糧食,火大道,“賣什麽糧,你不吃陳穀子我吃陳穀子,沒飯吃的時候,觀音土都要吃呢,還嫌陳糧。”
劉三雙手一攤,“明年還打算開梯田,比今年的穀子收得還多,往哪裏放?不賣了,隻有放黴了。”
“人家大地主家修偌大糧庫,隻有進沒有出,從來沒有聽說賣過穀子的!就算要賣也要等到來年青黃不接價高時,現在急著賣什麽!先存個十年八載的口糧,再來說賣糧!”
十年八年?年年吃蟲穀子嗎?果斷轉移話題。
“爹,家裏穀子都曬幹了,我打算明天稱糧,你看是用我家的秤呢還是用你自己的?”
不同的秤稍微有點出入,大秤稱重的,小秤稱輕的,越小的秤越精確。還有人在秤杆上秤砣上做手腳的。所以一般人隻相信自己的秤,不信任別人的秤。
“用你家的吧,大秤一秤就稱了。反正年年你都稱了多的給我。”
“我稱新穀子與你。你要不要換點新穀子吃?老穀子留著喂鴨生蛋吃!”
劉老頭斜了劉三一眼,“好,你明兒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