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等沈太守帶著隨行的衙役又出了鋪子, 沈曼柔才從後頭出來。滿麵沉鬱之色, 迎著蘇一在鋪子裏站著。兩人相對而立,卻說不出什麽話來。誰也沒料到的, 這個節骨眼上發生這種事。石青也知道這事兒不好,半句話寬慰的言辭也說不出。
蘇一繞過沈曼柔,去炕上坐下,端起茶杯子吃茶。目光落在櫃子上,空洞無物。在沈太守上門之前, 她還是歡歡喜喜的, 一門心思想著怎麽準備自己和王爺的婚事。可眼下不成了,這事兒沒了可能。
沈曼柔轉了身也去炕上坐下, 看著蘇一猶猶豫豫問了句,“這什麽意思呢?特特點了你的名,叫你進宮去。”
蘇一把杯沿口兒壓在下唇上,說不出話來。她也不知道, 這事兒怎麽是這樣。她知道的, 她爺爺就這兩天就會通過媒人應下王府上的婚事。下麵便是問名合日子,成婚過日子。本來好好的事兒, 叫沈太守上門給攪和了。
他說什麽呢, 隻說宮裏給他任上派了任務, 叫搜羅些手藝好的手工匠人往宮裏送去。這本也沒什麽, 宮裏慣常是要添人的。三百六十行, 手藝頂尖兒的多是在宮裏。可怪事出在, 宮裏特特點了她的名, 叫沈太守給送過去。她有什麽多了不得的手藝?比起陶師傅還差些呢!
她把杯子擱迴到炕幾上,指尖微微打顫,喑著嗓子說了句,“你們在這裏看著,我迴去歇會子。”說罷不再跟沈曼柔和石青說半句話,便起身出去了。那背影纖弱,在屏風後晃成一道細影。
一路上腳跟不著地,身形也難見出多穩。這副形容,心跌進了冰窟裏,迴家給蘇太公看去麽?是以便不迴家去了。走著上了碧波橋,在橋麵上憑欄看下麵的湖心亭。迎湖有風,吹拂在麵上勁道極強,眼睛也要眯幾分。她在心底揣度這事,有些想跳腳有些想罵娘,最後都不得不一口咽下去。
為什麽特特叫她往宮裏去?經風一吹,腦子清醒了,自然也就想了通透。王爺等宮裏鬆口答應他們的婚事,等了這麽些日子,沒個結果。現下終是有結果了,要把她弄進宮裏去。王爺說過,皇上親口答應過他,婚事由他自己做主。人家確實也沒正麵幹涉,不過是小小施了個手段罷了。皇上的態度十分明了,就是不答應這樁婚事。
蘇一下碧波橋,心裏已沒了波瀾。想著沈太守才剛跟自己說的話,除了傳達宮裏下達的旨意,還有就是勸她不要跟王爺去說。這事兒沒張揚,除了沈太守沒有旁人知道。且皇上特意下了聖旨,送到沈太守手裏,就是跟王爺說又有什麽用呢?還能抗旨不成?人家也說了,時間緊迫,耽擱不得,明兒就得動身入京。她幹幹脆脆地走,那是最好的。
人生第一次,蘇一嚐到了身不由己的滋味。
她抬腳下碧波橋,不知要往哪裏去。然心裏是有去處的,那腿也知道,便還是走去了王府。離府門百八十米的距離遠遠瞧著,不知道該不該往裏去。似乎她一直是這樣的,每每來王府,多半都是貓在一個角落,遠遠瞧著。好容易覺得近了些,現下又是這樣了。她也沒往王府裏去,看了一陣折了身子自顧又在四處走串去了。
等到了暮色朦朧的時候迴了家,抬腳進門揚聲一句“我迴來了”。沈曼柔從正堂裏出來,迎她到院子裏,小聲說了句,“王爺來了,在屋裏等你呢。”
蘇一愣了一下,想著莫不是沈曼柔和石青往王府上說去了不是?事都已經這樣了,說不說又有什麽打緊。她這一進宮,怕是連出來的日子都瞧不見。本也不打算與他告別了,不給他為難,也不給自己希望。可這會兒又來了,總不能不見,因抬步往正堂裏去,想著隨意搭搭閑話吧。
她進了屋,蘇太公和石青便識趣地和沈曼柔退了出來。到院角上的小矮杌上坐著,隻管歎氣。蘇太公掏出煙鬥來點,鼻孔裏哼哼出氣,麵色十分難看。把煙鬥點著了,吐出一口煙氣,語氣埋怨道:“我早說,這種人招惹不起,怎樣?”
沈曼柔掀了一下眼瞼,雙手交握慢慢搓著。這事兒原還有她在裏頭鼓勁的“功勞”。可原本想著,不成也就是分開兩下各自過活而已。哪知道,會將蘇一的一輩子搭進去。叫大慶殿裏坐著的那位盯上了,還點名給弄進宮裏去,還能想什麽以後?沒有比這樣突然的事情更讓人神傷憋屈難受的了。
蘇一呢,在外頭溜逛這麽久,心頭的悶氣散了不少,大半算是認下了。這會兒跟許硯在正堂裏坐著,微微掛著微笑,與他閑說許多話,隻不提被點名叫進宮的話。說了又有什麽用,他就算是王爺,也不能跟聖旨抗衡,也不能去阻撓沈太守辦公事。這事兒大家都心知肚明,是皇上故意要拆了他們兩個。所以轍是沒得想了,隻能認下。
話說了許多,彎彎繞繞,沒個重點。最後倒是許硯挑開了,看著她說了句,“相信我,我會帶你迴來的。”
蘇一表情微傷,嘴唇輕抿住,半晌提嘴角又笑了一下,“迴不迴來也沒什麽打緊,到京城到皇宮去看看,還不枉此生了呢……”說著聲音打哽,“你也不必為我費神了,聽上頭的話,該娶誰就娶誰吧。這麽耗著,一大把年紀了,別人總要說閑話的。我麽,跟過你一程子,足夠了……”
這話說得灑脫,可難以描摹的心情兩個都知道。許硯把她攬進懷裏,手輕撫她的頭發,說的還是那句,“你信我。”
眼淚從眼眶裏冒出來,收臉壓在他胸膛上,沒一會兒就濕了大塊衣衫。淚意控製不住了,環住他的腰,隻顧哭了一氣。她不知道入京以後會發生什麽事,以後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信他,不信他,都沒什麽所謂。從此沒有自由身,一輩子都得叫人在手心兒裏捏著。
可人生總該要存著一絲希望的,因選擇,信他吧。
這事兒辦得十分急,次日知州府上就來了人,領了蘇一上車帶走。親人辭別,淚眼漣漣。蘇太公白發蒼蒼,臉上紋路深深,也汪了滿眼的淚水。他妻兒都去了,就剩這麽個孫女,卻也要離他遠去。有生之年,不知還能不能見到。他老了,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不知還能不能等到她迴來。
蘇一在馬車上閉眼咽淚,可卻是越發洶湧。許硯也來送她,滿目陰沉,夾雜傷愁。卻不能送她進京,也隻能在城門外瞧著馬車遠去。這一程很遠,路上得顛簸三月左右的時間。而這一去,卻不知得多久再能得見。
蘇一先怏怏傷神幾天,看著車外景色變換。後來心頭鬆了幾分弦,有時便與衙役閑說幾句,問到了什麽地方,問還有多久到宮裏。後來話說得多了,便說起各州的風土人情,講京城如何如何繁盛。要說宮裏麽,那沒人去過,不知是一番怎樣的景況。
蘇一搭著馬車床沿兒歎氣,瞧著西側大片的火燒雲,心裏想著不是京城的繁盛和皇宮的金碧輝煌,仍還是她的爺爺,沈三、石青,和在朝陽下從韓肅府上出來的王爺。
陸路轉水路,飄一程子,再換馬車。這麽倒騰到京城,已到了秋日。四下都蕭索起來,未入城就見得滿山郊的黃葉枯草。蘇一挑著馬車窗簾子往外瞧,隻見城外也是民舍密聚,街道四橫,比之渭州城的南大街也不差什麽。再到城門前,城門巍峨,四環城壕,旁側皆栽種密密的楊柳。這會兒卷了葉子,風一吹落了滿河麵的黃葉。
眼見著馬車軲轆轆進了城門,手心攥出汗來。這城裏她誰也不識得,宮裏更是半個人不識,總有些不踏實。沈太守的話,她是被招進宮裏做手藝匠人的,不知是怎麽幾道程序。宮裏不比別處,怕不是那麽好呆的。走前沈曼柔與她說了許多,她也記下了。心裏打好了主意,進了宮自當收斂性子,少說話多做事。旁的不指望,隻承望能平平順順活著。興許真有那麽一天,大慶殿裏那位發起慈悲來,放了她出來呢。
馬車沿著禦道一直往北,直達皇宮大門。在皇宮前打了個彎繞,從掖門進宮去。到底是打好招唿的,什麽都順遂,沒有太多繁瑣的事。馬車將蘇一拉到翠花坊,停車下來,自有太監打扮的人接引她,帶著她去見翠花坊管事的。
管事的也是個太監,瞧著年歲不小了。蘇一也不敢拿眼直剌剌瞧人家,不過都是餘光下的一瞥。她便是不懂規矩,也得事事小心謹慎。低眉哈腰的,聽著那太監說,“規矩還是要學的,往後主子麵前兒伺候有的是時候。”
蘇一應聲“是”,看著眼前晃動的深絳袍擺,心慢慢平下去。
蘇一繞過沈曼柔,去炕上坐下,端起茶杯子吃茶。目光落在櫃子上,空洞無物。在沈太守上門之前, 她還是歡歡喜喜的, 一門心思想著怎麽準備自己和王爺的婚事。可眼下不成了,這事兒沒了可能。
沈曼柔轉了身也去炕上坐下, 看著蘇一猶猶豫豫問了句,“這什麽意思呢?特特點了你的名,叫你進宮去。”
蘇一把杯沿口兒壓在下唇上,說不出話來。她也不知道, 這事兒怎麽是這樣。她知道的, 她爺爺就這兩天就會通過媒人應下王府上的婚事。下麵便是問名合日子,成婚過日子。本來好好的事兒, 叫沈太守上門給攪和了。
他說什麽呢, 隻說宮裏給他任上派了任務, 叫搜羅些手藝好的手工匠人往宮裏送去。這本也沒什麽, 宮裏慣常是要添人的。三百六十行, 手藝頂尖兒的多是在宮裏。可怪事出在, 宮裏特特點了她的名, 叫沈太守給送過去。她有什麽多了不得的手藝?比起陶師傅還差些呢!
她把杯子擱迴到炕幾上,指尖微微打顫,喑著嗓子說了句,“你們在這裏看著,我迴去歇會子。”說罷不再跟沈曼柔和石青說半句話,便起身出去了。那背影纖弱,在屏風後晃成一道細影。
一路上腳跟不著地,身形也難見出多穩。這副形容,心跌進了冰窟裏,迴家給蘇太公看去麽?是以便不迴家去了。走著上了碧波橋,在橋麵上憑欄看下麵的湖心亭。迎湖有風,吹拂在麵上勁道極強,眼睛也要眯幾分。她在心底揣度這事,有些想跳腳有些想罵娘,最後都不得不一口咽下去。
為什麽特特叫她往宮裏去?經風一吹,腦子清醒了,自然也就想了通透。王爺等宮裏鬆口答應他們的婚事,等了這麽些日子,沒個結果。現下終是有結果了,要把她弄進宮裏去。王爺說過,皇上親口答應過他,婚事由他自己做主。人家確實也沒正麵幹涉,不過是小小施了個手段罷了。皇上的態度十分明了,就是不答應這樁婚事。
蘇一下碧波橋,心裏已沒了波瀾。想著沈太守才剛跟自己說的話,除了傳達宮裏下達的旨意,還有就是勸她不要跟王爺去說。這事兒沒張揚,除了沈太守沒有旁人知道。且皇上特意下了聖旨,送到沈太守手裏,就是跟王爺說又有什麽用呢?還能抗旨不成?人家也說了,時間緊迫,耽擱不得,明兒就得動身入京。她幹幹脆脆地走,那是最好的。
人生第一次,蘇一嚐到了身不由己的滋味。
她抬腳下碧波橋,不知要往哪裏去。然心裏是有去處的,那腿也知道,便還是走去了王府。離府門百八十米的距離遠遠瞧著,不知道該不該往裏去。似乎她一直是這樣的,每每來王府,多半都是貓在一個角落,遠遠瞧著。好容易覺得近了些,現下又是這樣了。她也沒往王府裏去,看了一陣折了身子自顧又在四處走串去了。
等到了暮色朦朧的時候迴了家,抬腳進門揚聲一句“我迴來了”。沈曼柔從正堂裏出來,迎她到院子裏,小聲說了句,“王爺來了,在屋裏等你呢。”
蘇一愣了一下,想著莫不是沈曼柔和石青往王府上說去了不是?事都已經這樣了,說不說又有什麽打緊。她這一進宮,怕是連出來的日子都瞧不見。本也不打算與他告別了,不給他為難,也不給自己希望。可這會兒又來了,總不能不見,因抬步往正堂裏去,想著隨意搭搭閑話吧。
她進了屋,蘇太公和石青便識趣地和沈曼柔退了出來。到院角上的小矮杌上坐著,隻管歎氣。蘇太公掏出煙鬥來點,鼻孔裏哼哼出氣,麵色十分難看。把煙鬥點著了,吐出一口煙氣,語氣埋怨道:“我早說,這種人招惹不起,怎樣?”
沈曼柔掀了一下眼瞼,雙手交握慢慢搓著。這事兒原還有她在裏頭鼓勁的“功勞”。可原本想著,不成也就是分開兩下各自過活而已。哪知道,會將蘇一的一輩子搭進去。叫大慶殿裏坐著的那位盯上了,還點名給弄進宮裏去,還能想什麽以後?沒有比這樣突然的事情更讓人神傷憋屈難受的了。
蘇一呢,在外頭溜逛這麽久,心頭的悶氣散了不少,大半算是認下了。這會兒跟許硯在正堂裏坐著,微微掛著微笑,與他閑說許多話,隻不提被點名叫進宮的話。說了又有什麽用,他就算是王爺,也不能跟聖旨抗衡,也不能去阻撓沈太守辦公事。這事兒大家都心知肚明,是皇上故意要拆了他們兩個。所以轍是沒得想了,隻能認下。
話說了許多,彎彎繞繞,沒個重點。最後倒是許硯挑開了,看著她說了句,“相信我,我會帶你迴來的。”
蘇一表情微傷,嘴唇輕抿住,半晌提嘴角又笑了一下,“迴不迴來也沒什麽打緊,到京城到皇宮去看看,還不枉此生了呢……”說著聲音打哽,“你也不必為我費神了,聽上頭的話,該娶誰就娶誰吧。這麽耗著,一大把年紀了,別人總要說閑話的。我麽,跟過你一程子,足夠了……”
這話說得灑脫,可難以描摹的心情兩個都知道。許硯把她攬進懷裏,手輕撫她的頭發,說的還是那句,“你信我。”
眼淚從眼眶裏冒出來,收臉壓在他胸膛上,沒一會兒就濕了大塊衣衫。淚意控製不住了,環住他的腰,隻顧哭了一氣。她不知道入京以後會發生什麽事,以後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信他,不信他,都沒什麽所謂。從此沒有自由身,一輩子都得叫人在手心兒裏捏著。
可人生總該要存著一絲希望的,因選擇,信他吧。
這事兒辦得十分急,次日知州府上就來了人,領了蘇一上車帶走。親人辭別,淚眼漣漣。蘇太公白發蒼蒼,臉上紋路深深,也汪了滿眼的淚水。他妻兒都去了,就剩這麽個孫女,卻也要離他遠去。有生之年,不知還能不能見到。他老了,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不知還能不能等到她迴來。
蘇一在馬車上閉眼咽淚,可卻是越發洶湧。許硯也來送她,滿目陰沉,夾雜傷愁。卻不能送她進京,也隻能在城門外瞧著馬車遠去。這一程很遠,路上得顛簸三月左右的時間。而這一去,卻不知得多久再能得見。
蘇一先怏怏傷神幾天,看著車外景色變換。後來心頭鬆了幾分弦,有時便與衙役閑說幾句,問到了什麽地方,問還有多久到宮裏。後來話說得多了,便說起各州的風土人情,講京城如何如何繁盛。要說宮裏麽,那沒人去過,不知是一番怎樣的景況。
蘇一搭著馬車床沿兒歎氣,瞧著西側大片的火燒雲,心裏想著不是京城的繁盛和皇宮的金碧輝煌,仍還是她的爺爺,沈三、石青,和在朝陽下從韓肅府上出來的王爺。
陸路轉水路,飄一程子,再換馬車。這麽倒騰到京城,已到了秋日。四下都蕭索起來,未入城就見得滿山郊的黃葉枯草。蘇一挑著馬車窗簾子往外瞧,隻見城外也是民舍密聚,街道四橫,比之渭州城的南大街也不差什麽。再到城門前,城門巍峨,四環城壕,旁側皆栽種密密的楊柳。這會兒卷了葉子,風一吹落了滿河麵的黃葉。
眼見著馬車軲轆轆進了城門,手心攥出汗來。這城裏她誰也不識得,宮裏更是半個人不識,總有些不踏實。沈太守的話,她是被招進宮裏做手藝匠人的,不知是怎麽幾道程序。宮裏不比別處,怕不是那麽好呆的。走前沈曼柔與她說了許多,她也記下了。心裏打好了主意,進了宮自當收斂性子,少說話多做事。旁的不指望,隻承望能平平順順活著。興許真有那麽一天,大慶殿裏那位發起慈悲來,放了她出來呢。
馬車沿著禦道一直往北,直達皇宮大門。在皇宮前打了個彎繞,從掖門進宮去。到底是打好招唿的,什麽都順遂,沒有太多繁瑣的事。馬車將蘇一拉到翠花坊,停車下來,自有太監打扮的人接引她,帶著她去見翠花坊管事的。
管事的也是個太監,瞧著年歲不小了。蘇一也不敢拿眼直剌剌瞧人家,不過都是餘光下的一瞥。她便是不懂規矩,也得事事小心謹慎。低眉哈腰的,聽著那太監說,“規矩還是要學的,往後主子麵前兒伺候有的是時候。”
蘇一應聲“是”,看著眼前晃動的深絳袍擺,心慢慢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