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趙誌國的人似乎聽不懂趙誌國的話,但他怎麽可能聽不懂。聽懂了又能怎麽樣?若是不加班加點,蘑菇彈能早一天炸響嗎?
“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有計算機,將來很多數據將會在計算機上模擬。”趙誌國說。
“啊?計算機不是用來算數據的嗎?”
“不止能測算數據,將來計算機能做很多事情,比如寫小說。”
趙誌國當然沒辦法給他們描繪計算機是什麽樣子的,但他確信未來用不著再選蘑菇彈試驗基地,完全可以在計算機上模擬。
用不著再吃著風沙,咽著霜雪,幹世界上最偉大事業。
負責接引趙誌國的人員,並沒有迴應趙誌國,而是帶著趙誌國來到了氣象觀測站。
氣象觀測站並沒有機密可言,他們一共有五組人員,除了有一組留守之外,其餘四個小組都要前往外敵,觀測周圍的氣象。
趙誌國看著桌子上記錄的數據,每一項數據後方都有名字,標明這個人在為數據負責。
“我們在這片區域有多少個氣象觀測站?”趙誌國問。
“報告首長,一共二十五個,散布在方圓一百公裏範圍之內。”
“出去做觀測和數據記錄的小組能在一天之內迴來嗎?”趙誌國問。
方圓一百公裏是區域範圍,但觀測小組跋涉的距離可不止一百公裏,他們四個小組要走遍二十五個觀測站,將所有數據都記錄下來。
“有兩個小組要去比較遠的觀測站,往往需要三十個小時左右才能夠迴來。”
“有應急預案嗎?”趙誌國問,“若是三十個小時迴不來怎麽辦?若是遇上強沙塵暴迷失了方向怎麽辦?”
茫茫戈壁,一場大風改變中的很多地形,指北針再失靈,寒冷的天氣在外邊一個晚上,就可能凍傷甚至凍死人。
“三十五個小時是極限,一旦三十五個小時沒有迴來的消息,我們會立刻通知搜索隊出發。”
趙誌國滿意地點點頭,華夏如今家底太薄,還在發展工業。等有一天,沙漠中也會出現康莊大道。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就不用拿著生命去冒險了。
“做的不錯。”趙誌國說,“你們這兒有公告欄嗎?”
“什麽叫公告欄?”
“就是布告,就是把你們對天氣的預測告訴基地內的所有人,萬一遇到惡劣天氣,大家提前有個準備。”趙誌國說。
“數據要公布出來嗎?”
“對,公布出來,你們是怕自己沒信心,推斷地不準確?”趙誌國問。
“是有點,萬一預測不準,豈不是……”
“自信點,而且天氣往往是沒準的事情,早上還晴天呢,下午說不準就下大雨,公布出來的數據供大家參考嘛。”趙誌國說。
這兒是蘑菇彈試驗基地的核心位置,離開基地,周邊又是荒無人煙。這些數據倒是不怕泄密。
“從明天開始,我們就在公示處張貼。”
“別隻用數據,用一些簡單的圖形代替數據,這樣大家看起來更通俗易懂,而不是跟你們一起研究數據。”趙誌國提醒。
“明白了,首長!”
“趙司令,莫非你也懂天氣?”
接待的人可真就好奇了,趙誌國的老師到底是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知蘑菇彈,這可不是一個普通老師能教出來的學生。
“略懂一些,我不像你們,一件事情鑽研明白,我是樣樣通,樣樣稀鬆。”趙誌國說。
趙誌國在蘑菇彈領域懂一點天氣,在天氣領域懂一點軍事,在軍事方麵懂一點工業,在工業方麵懂一點經濟,在經濟方麵又懂一點核彈。
“趙司令真的是謙虛,全能型的人才可不多見呢。”
“別扯了,我要是真的什麽都精通,現在就不是在帶兵打仗了。”趙誌國說,“以前在滹沱河周邊打小鬼子的時候,我們的部隊就組織負責觀測氣象的。”
趙誌國何嚐不想在一個方麵做到頂尖,做到極致。
“趙司令還懂什麽?我帶您去其他地方看看?”
負責接待的人見趙誌國懂得不少,心想帶著趙誌國過看幾個地方,說不定趙誌國還真能夠給他們提出不少好建議。
趙誌國說:“看看可以,但是你別趕鴨子上架。”
核心基地很大,大到離譜,一天的時間肯定是逛不完的。
當天晚上,這些科研人員組織了個晚會,一是大家好久沒有放鬆了,每天緊繃著神經,對他們都不好,聚在一起,每個小組出一個節目,一起跟著娛樂,二是趙誌國也在。
趙誌國在華夏軍隊中的地位不說是首屈一指,但也是威望極高。如此年輕的一位位高權重者,將來肩膀上必然會擔負著更重的責任。
所以讓這些人跟趙誌國見一麵並不是壞處。
這一夜比在王司令那兒聽狂風一夜鬼哭狼嚎要開心的多,趙誌國也認識了幾個重要的帶頭人,在趙誌國眼中,他們宛若這浩瀚夜空中的繁星,再黑的黑夜都遮蓋不住他們的光芒。
群星閃耀於暗夜之中,他們自身必然是光芒萬丈之輩。
“在普通人看來,你們都是神仙呢,華夏無數後輩,都得慶幸,在這個曆史時期有你們的存在。”
狂歡接近尾聲,趙誌國當然不能夜宿街頭,如今戈壁夜晚的溫度,能把室外的人給活活凍死。
趙誌國選擇在天氣觀測站度過這個夜晚,淩晨兩點左右,最後一個小組才返迴觀測站。觀測站內,整個夜晚都在熱著薑茶,都是為他們準備的。
聽到他們迴來的聲音,趙誌國也連忙起床詢問情況。他們身上裹著厚厚的羊皮大衣,他們背著的行囊裏有帳篷,帳篷是牛皮和馬皮做的,還有酒精,打火棒,萬一晚上無法返迴,或者在野外受傷,這些東西都是救命的。
“行李有糖嗎?”趙誌國檢查著他們的背包。
“首長,糖是稀缺資源,我們……”
糖在戰爭年代就是緊俏物資。
“如今國內的物資已經逐漸充盈,迴去之後,我馬上讓人運一批糖過來,這東西放不壞,你們出去的時候,無論背包裏空間多麽有限,必須放一包糖。關鍵時刻,能救你們的命。”
趙誌國繼續檢查著他們的物資。
“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有計算機,將來很多數據將會在計算機上模擬。”趙誌國說。
“啊?計算機不是用來算數據的嗎?”
“不止能測算數據,將來計算機能做很多事情,比如寫小說。”
趙誌國當然沒辦法給他們描繪計算機是什麽樣子的,但他確信未來用不著再選蘑菇彈試驗基地,完全可以在計算機上模擬。
用不著再吃著風沙,咽著霜雪,幹世界上最偉大事業。
負責接引趙誌國的人員,並沒有迴應趙誌國,而是帶著趙誌國來到了氣象觀測站。
氣象觀測站並沒有機密可言,他們一共有五組人員,除了有一組留守之外,其餘四個小組都要前往外敵,觀測周圍的氣象。
趙誌國看著桌子上記錄的數據,每一項數據後方都有名字,標明這個人在為數據負責。
“我們在這片區域有多少個氣象觀測站?”趙誌國問。
“報告首長,一共二十五個,散布在方圓一百公裏範圍之內。”
“出去做觀測和數據記錄的小組能在一天之內迴來嗎?”趙誌國問。
方圓一百公裏是區域範圍,但觀測小組跋涉的距離可不止一百公裏,他們四個小組要走遍二十五個觀測站,將所有數據都記錄下來。
“有兩個小組要去比較遠的觀測站,往往需要三十個小時左右才能夠迴來。”
“有應急預案嗎?”趙誌國問,“若是三十個小時迴不來怎麽辦?若是遇上強沙塵暴迷失了方向怎麽辦?”
茫茫戈壁,一場大風改變中的很多地形,指北針再失靈,寒冷的天氣在外邊一個晚上,就可能凍傷甚至凍死人。
“三十五個小時是極限,一旦三十五個小時沒有迴來的消息,我們會立刻通知搜索隊出發。”
趙誌國滿意地點點頭,華夏如今家底太薄,還在發展工業。等有一天,沙漠中也會出現康莊大道。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就不用拿著生命去冒險了。
“做的不錯。”趙誌國說,“你們這兒有公告欄嗎?”
“什麽叫公告欄?”
“就是布告,就是把你們對天氣的預測告訴基地內的所有人,萬一遇到惡劣天氣,大家提前有個準備。”趙誌國說。
“數據要公布出來嗎?”
“對,公布出來,你們是怕自己沒信心,推斷地不準確?”趙誌國問。
“是有點,萬一預測不準,豈不是……”
“自信點,而且天氣往往是沒準的事情,早上還晴天呢,下午說不準就下大雨,公布出來的數據供大家參考嘛。”趙誌國說。
這兒是蘑菇彈試驗基地的核心位置,離開基地,周邊又是荒無人煙。這些數據倒是不怕泄密。
“從明天開始,我們就在公示處張貼。”
“別隻用數據,用一些簡單的圖形代替數據,這樣大家看起來更通俗易懂,而不是跟你們一起研究數據。”趙誌國提醒。
“明白了,首長!”
“趙司令,莫非你也懂天氣?”
接待的人可真就好奇了,趙誌國的老師到底是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知蘑菇彈,這可不是一個普通老師能教出來的學生。
“略懂一些,我不像你們,一件事情鑽研明白,我是樣樣通,樣樣稀鬆。”趙誌國說。
趙誌國在蘑菇彈領域懂一點天氣,在天氣領域懂一點軍事,在軍事方麵懂一點工業,在工業方麵懂一點經濟,在經濟方麵又懂一點核彈。
“趙司令真的是謙虛,全能型的人才可不多見呢。”
“別扯了,我要是真的什麽都精通,現在就不是在帶兵打仗了。”趙誌國說,“以前在滹沱河周邊打小鬼子的時候,我們的部隊就組織負責觀測氣象的。”
趙誌國何嚐不想在一個方麵做到頂尖,做到極致。
“趙司令還懂什麽?我帶您去其他地方看看?”
負責接待的人見趙誌國懂得不少,心想帶著趙誌國過看幾個地方,說不定趙誌國還真能夠給他們提出不少好建議。
趙誌國說:“看看可以,但是你別趕鴨子上架。”
核心基地很大,大到離譜,一天的時間肯定是逛不完的。
當天晚上,這些科研人員組織了個晚會,一是大家好久沒有放鬆了,每天緊繃著神經,對他們都不好,聚在一起,每個小組出一個節目,一起跟著娛樂,二是趙誌國也在。
趙誌國在華夏軍隊中的地位不說是首屈一指,但也是威望極高。如此年輕的一位位高權重者,將來肩膀上必然會擔負著更重的責任。
所以讓這些人跟趙誌國見一麵並不是壞處。
這一夜比在王司令那兒聽狂風一夜鬼哭狼嚎要開心的多,趙誌國也認識了幾個重要的帶頭人,在趙誌國眼中,他們宛若這浩瀚夜空中的繁星,再黑的黑夜都遮蓋不住他們的光芒。
群星閃耀於暗夜之中,他們自身必然是光芒萬丈之輩。
“在普通人看來,你們都是神仙呢,華夏無數後輩,都得慶幸,在這個曆史時期有你們的存在。”
狂歡接近尾聲,趙誌國當然不能夜宿街頭,如今戈壁夜晚的溫度,能把室外的人給活活凍死。
趙誌國選擇在天氣觀測站度過這個夜晚,淩晨兩點左右,最後一個小組才返迴觀測站。觀測站內,整個夜晚都在熱著薑茶,都是為他們準備的。
聽到他們迴來的聲音,趙誌國也連忙起床詢問情況。他們身上裹著厚厚的羊皮大衣,他們背著的行囊裏有帳篷,帳篷是牛皮和馬皮做的,還有酒精,打火棒,萬一晚上無法返迴,或者在野外受傷,這些東西都是救命的。
“行李有糖嗎?”趙誌國檢查著他們的背包。
“首長,糖是稀缺資源,我們……”
糖在戰爭年代就是緊俏物資。
“如今國內的物資已經逐漸充盈,迴去之後,我馬上讓人運一批糖過來,這東西放不壞,你們出去的時候,無論背包裏空間多麽有限,必須放一包糖。關鍵時刻,能救你們的命。”
趙誌國繼續檢查著他們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