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簡樸的院子內,五步一崗十步一哨!一座二進的院子,院子內有竹林,有拱形的院門,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花草。
前院的堂內,已經有十幾個穿著一身呢子軍裝的軍官,腳上登著皮靴,右腰間掛著統一的配槍,左邊統一的中正劍,說明在場的每一個人大部分畢業於黃埔軍校,中正劍是他們榮耀的象征。
趙誌國看到了正堂中央,一個穿著中山裝的人正襟危坐,腳上的皮鞋擦地鋥亮。
在看到大領導的身影時,趙誌國停下了腳步,然後看了一眼身邊的劉主任。
劉主任也疑惑,為何趙誌國停下了腳步,試探性的抬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但趙誌國仍舊沒有動。
此時院子裏十幾雙眼鏡也齊刷刷地盯著趙誌國,劉主任連忙小聲招唿趙誌國:“趙司令?”
趙誌國摸了摸下巴:“閻總來了嗎?”
劉主任再次小聲地告訴趙誌國:“閻總不在邀請之列。”
趙誌國歪著頭,仔細看著劉主任。劉主任心中被看的有些發毛,不知道趙誌國這是什麽意思。
“閻總知道他來嗎?”趙誌國用眼神示意。
“應該知道,縱使晉綏軍現在很拉胯,也不至於一點消息都沒有。”
趙誌國摸了摸下巴,然後轉過身去,劉主任也隻能跟著他轉身:“能派人給閻總帶句話?”
“趙司令……這……我不負責這方麵的事情。”
劉主任早就聽說過趙誌國做事從來不按照常理,他有一些猶豫,生怕這種節外生枝會給趙誌國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就一句話,派個人發給電報,或者是快馬加鞭給他送過去也行。”
趙誌國眼神中充滿了戲謔之意,讓劉主任更加不安:“趙司令,我覺得當下還是以求安穩為主。”
“放心,我不會自找麻煩的,你讓人給邱子安帶句話,讓邱子安用電報給閻總發過去,就說……他們老大來我這兒了,沒你帶玩!”
說完之後,趙誌國放聲大笑。
“哈哈哈……”
大笑之聲迴蕩在整個院子裏,讓十幾個一本正經的中央軍軍官都愣住了,他們還在想誰的笑聲如此放肆。
劉主任留在原地一臉懵,他沒想到趙誌國竟然有如此惡趣,在這種時候還要惡心一下閻總。
院子裏爽朗的笑聲很快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此時有人疑惑,有人鄙夷,有人生氣,有人就像對待小鬼子入侵華夏一樣漠不關心……
不管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隨著大步流星的趙誌國移動著,劉主任也連忙跟上了趙誌國的腳步。
在上台階的時候,一個穿著少將軍裝的中央軍軍官攔住了趙誌國去路,很明顯他們當中大部分人並不認得趙誌國,他們也不允許陌生人靠近他們老大,以免發生意外。
劉主任小步快跑地跟上來,連忙介紹:“這位是趙誌國趙司令!”
一群中央軍軍官頓時一片唏噓聲,趙誌國的年輕顯然出乎了他們的意料,就是這個年輕人改變了格局嗎?
“不好意思,讓你們失望了,沒有長出三頭六臂來。”
趙誌國能夠感受到周圍熾熱的眼神,好像能夠做到他們做不的事情的人都是怪物一般,也有人喜歡比作是神仙下凡。
大領導也快速走了過來,他臉上掛著微笑,能夠坐到這個位置的人,一般都不會喜形於色,他們善於用笑容來偽裝背後的所有情感。
“趙司令忠勇雙全,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我們自然好奇趙司令是否有翻江倒海之能。”大領導緩緩開口,還帶著一些口音,但每個字卻能夠讓人聽得清清楚楚。
聽到大領導開口,阻攔趙誌國的中央軍軍官才後退一步,給趙誌國讓路。
趙誌國也擠出笑容:“忠勇雙全倒是有點,說我一己之力,那您可就大錯特錯了,華夏能夠抗住日軍的侵略,每一個兵,每一個百姓,都有不世之功!華夏強大之功,從不是一人之功,那些喜歡把功勞攬在自己頭上的,那就是枉顧犧牲,忘記根本!”
“我看此言差矣,中央軍和陪都才是華夏的合法繼承者,我看你的忠摻了水分,是用來標榜自己的吧?”大領導說。
大領導果然沒有死心,還想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事情。
“哈哈哈,我說不來見你吧?我就知道你們喜歡玩這種見不得的文字遊戲,有意思嗎?”趙誌國冷哼一聲,“小孩子玩的手段,您多大了?”
趙誌國繼續說:“你說我忠就忠,你說我不忠就不忠,天下大義都是你家定的,你這麽有能耐,咋不跟小鬼子去講這些,為何被小鬼子追著跑了半個華夏?”
大領導沒想到趙誌國竟然毫不客氣,直接懟他,不給他一絲臉麵,尷尬地愣在原地。
趙誌國看著大領導尷尬,仍舊沒有放過他的意思:“有事你就說事兒,非得把我叫來,說這些放屁膈應嗓子的話,現在自己尷尬了,說不出話來,心裏就高興了?”
“你……你竟然如此粗俗!”
“是!你是很懂禮貌,不過把你懂得禮貌都給小鬼子了吧?從長城抗戰到淞滬地區,小鬼子打不動就和談,你一聽到小鬼子和談,馬上屁顛屁顛的派人去談判,素質真高!”趙誌國直接把大領導的臉麵踩在地上。
大領導漲紅了臉,他對這次與趙誌國的見麵,還有所期待,但沒想到趙誌國嘴上毫不留情麵。
劉主任在一邊,都感覺到了大領導的難受,連忙拽了拽趙誌國的衣角。
“我們中央軍也在前線浴血奮戰過。”大領導捏緊了拳頭。
“對,這確實值得歌頌,但這其中跟你有多少關係?好幾次你都是不想打,都是你的部下逼著打的,你的部下打贏了,然後把功勞歸於自己頭上,你有多少次主動跟日軍尋求過決戰?”趙誌國咄咄逼人。
趙誌國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大領導本來可以在這場戰爭中做的更好,但他卻沒有那麽做,這才是趙誌國氣憤的原因,否則華夏也不至於出現那麽大的傷亡。
前院的堂內,已經有十幾個穿著一身呢子軍裝的軍官,腳上登著皮靴,右腰間掛著統一的配槍,左邊統一的中正劍,說明在場的每一個人大部分畢業於黃埔軍校,中正劍是他們榮耀的象征。
趙誌國看到了正堂中央,一個穿著中山裝的人正襟危坐,腳上的皮鞋擦地鋥亮。
在看到大領導的身影時,趙誌國停下了腳步,然後看了一眼身邊的劉主任。
劉主任也疑惑,為何趙誌國停下了腳步,試探性的抬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但趙誌國仍舊沒有動。
此時院子裏十幾雙眼鏡也齊刷刷地盯著趙誌國,劉主任連忙小聲招唿趙誌國:“趙司令?”
趙誌國摸了摸下巴:“閻總來了嗎?”
劉主任再次小聲地告訴趙誌國:“閻總不在邀請之列。”
趙誌國歪著頭,仔細看著劉主任。劉主任心中被看的有些發毛,不知道趙誌國這是什麽意思。
“閻總知道他來嗎?”趙誌國用眼神示意。
“應該知道,縱使晉綏軍現在很拉胯,也不至於一點消息都沒有。”
趙誌國摸了摸下巴,然後轉過身去,劉主任也隻能跟著他轉身:“能派人給閻總帶句話?”
“趙司令……這……我不負責這方麵的事情。”
劉主任早就聽說過趙誌國做事從來不按照常理,他有一些猶豫,生怕這種節外生枝會給趙誌國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就一句話,派個人發給電報,或者是快馬加鞭給他送過去也行。”
趙誌國眼神中充滿了戲謔之意,讓劉主任更加不安:“趙司令,我覺得當下還是以求安穩為主。”
“放心,我不會自找麻煩的,你讓人給邱子安帶句話,讓邱子安用電報給閻總發過去,就說……他們老大來我這兒了,沒你帶玩!”
說完之後,趙誌國放聲大笑。
“哈哈哈……”
大笑之聲迴蕩在整個院子裏,讓十幾個一本正經的中央軍軍官都愣住了,他們還在想誰的笑聲如此放肆。
劉主任留在原地一臉懵,他沒想到趙誌國竟然有如此惡趣,在這種時候還要惡心一下閻總。
院子裏爽朗的笑聲很快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此時有人疑惑,有人鄙夷,有人生氣,有人就像對待小鬼子入侵華夏一樣漠不關心……
不管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隨著大步流星的趙誌國移動著,劉主任也連忙跟上了趙誌國的腳步。
在上台階的時候,一個穿著少將軍裝的中央軍軍官攔住了趙誌國去路,很明顯他們當中大部分人並不認得趙誌國,他們也不允許陌生人靠近他們老大,以免發生意外。
劉主任小步快跑地跟上來,連忙介紹:“這位是趙誌國趙司令!”
一群中央軍軍官頓時一片唏噓聲,趙誌國的年輕顯然出乎了他們的意料,就是這個年輕人改變了格局嗎?
“不好意思,讓你們失望了,沒有長出三頭六臂來。”
趙誌國能夠感受到周圍熾熱的眼神,好像能夠做到他們做不的事情的人都是怪物一般,也有人喜歡比作是神仙下凡。
大領導也快速走了過來,他臉上掛著微笑,能夠坐到這個位置的人,一般都不會喜形於色,他們善於用笑容來偽裝背後的所有情感。
“趙司令忠勇雙全,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我們自然好奇趙司令是否有翻江倒海之能。”大領導緩緩開口,還帶著一些口音,但每個字卻能夠讓人聽得清清楚楚。
聽到大領導開口,阻攔趙誌國的中央軍軍官才後退一步,給趙誌國讓路。
趙誌國也擠出笑容:“忠勇雙全倒是有點,說我一己之力,那您可就大錯特錯了,華夏能夠抗住日軍的侵略,每一個兵,每一個百姓,都有不世之功!華夏強大之功,從不是一人之功,那些喜歡把功勞攬在自己頭上的,那就是枉顧犧牲,忘記根本!”
“我看此言差矣,中央軍和陪都才是華夏的合法繼承者,我看你的忠摻了水分,是用來標榜自己的吧?”大領導說。
大領導果然沒有死心,還想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事情。
“哈哈哈,我說不來見你吧?我就知道你們喜歡玩這種見不得的文字遊戲,有意思嗎?”趙誌國冷哼一聲,“小孩子玩的手段,您多大了?”
趙誌國繼續說:“你說我忠就忠,你說我不忠就不忠,天下大義都是你家定的,你這麽有能耐,咋不跟小鬼子去講這些,為何被小鬼子追著跑了半個華夏?”
大領導沒想到趙誌國竟然毫不客氣,直接懟他,不給他一絲臉麵,尷尬地愣在原地。
趙誌國看著大領導尷尬,仍舊沒有放過他的意思:“有事你就說事兒,非得把我叫來,說這些放屁膈應嗓子的話,現在自己尷尬了,說不出話來,心裏就高興了?”
“你……你竟然如此粗俗!”
“是!你是很懂禮貌,不過把你懂得禮貌都給小鬼子了吧?從長城抗戰到淞滬地區,小鬼子打不動就和談,你一聽到小鬼子和談,馬上屁顛屁顛的派人去談判,素質真高!”趙誌國直接把大領導的臉麵踩在地上。
大領導漲紅了臉,他對這次與趙誌國的見麵,還有所期待,但沒想到趙誌國嘴上毫不留情麵。
劉主任在一邊,都感覺到了大領導的難受,連忙拽了拽趙誌國的衣角。
“我們中央軍也在前線浴血奮戰過。”大領導捏緊了拳頭。
“對,這確實值得歌頌,但這其中跟你有多少關係?好幾次你都是不想打,都是你的部下逼著打的,你的部下打贏了,然後把功勞歸於自己頭上,你有多少次主動跟日軍尋求過決戰?”趙誌國咄咄逼人。
趙誌國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大領導本來可以在這場戰爭中做的更好,但他卻沒有那麽做,這才是趙誌國氣憤的原因,否則華夏也不至於出現那麽大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