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誌國他們手中的海上力量遠不如小鬼子,但卻又一個巨大的優點,就是日軍根本不知道趙誌國有多少支艦隊,多少艘戰艦。
當敵人對你並不了解的時候,就隻有兩種結果,一是輕視,二是過度的重視。
不管小鬼子選那兩種結果,都讓趙誌國有機可乘!
“得聯係薑文正,讓他給我們準備運兵船了。”趙誌國對曹興華說,“隻要日軍後方空虛,你們必須要第一時間登陸小鬼子本土。”
日軍若是真的想在棒子半島準備一場大規模的會戰,那趙誌國不介意讓小鬼子嚐嚐家被偷的滋味。
如果有必要的情況下,趙誌國甚至還可以安排另外一支部隊從其他方向殺入日軍本土。
“得令!”曹興華迴應。
這場戰爭終於要燒到小鬼子本土了,那就讓小鬼子看看他們施行的罪孽加在他們頭上到底會不會心痛。
同事趙誌國給總部發了一封電報,他要借一支部隊,他們必須也要做好登陸棒子半島的準備。
這支部隊要起到奇效,同時也要做好全軍覆沒的準備。
趙誌國點名要的是趙自明,他的親哥哥,曾經第一軍分區為數不多的主力之一,戰鬥力強,經曆過數次大戰。
總部接到趙誌國的電報之後,也很清楚趙誌國要幹什麽。
“這小子就這麽冷血?要把自己的親哥哥送到絕路上去?”老總有些不滿。
他們如今已經有很多部隊,雖然不是每一支軍隊都驍勇善戰,但在打小鬼子的戰鬥上決不拉稀擺帶!
參謀長一眼就看出了趙誌國這麽做的心思:“他是不想虧欠,他寧願選擇虧欠他哥,也不想虧欠其他人。”
勝利已經近在眼前,軍中大多數士兵都是十幾歲到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華夏和平之後,他們至少還有半個世紀可以活,在半個世紀裏,他們能夠從戰爭的廢墟中看到華夏的強大與崛起。
參與這場戰爭的人最有資格看到一個強大的華夏屹立於東方。
“虧欠?這小子腦袋想的越來越多了,不是好事兒。”老總說,“他還年輕,比我們年輕,但腦袋裏想的比我們都多了。”
年輕,朝氣蓬勃,才是華夏應該有的。文化可以古老,但他們必須要年輕。
“趙誌國提出想登陸棒子半島,截斷日軍的退路,將小鬼子陸軍軍團與他們本土隔開。”總參謀長說。
“不能派趙自明去!搞得我們好像都是那種冷血之人似的。”老總拍板。
“這是一步險棋,大概率會有去無迴!”參謀長提醒,“隻有用自己最熟悉的人,趙誌國才敢行最險的招,換成他不熟悉的人,他可就沒有這個魄力了。”
“那也不行!”老總堅持己見,“他可以冷血來顯示自己的魄力,但我們不能,我們是他的首長,我們得維護自己手底下的兵和軍官。”
他們是軍人,但他們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情有義。
“我明白了,我們下一道命令就是,他沒有的魄力,我們用命令來解決,不過……我覺得還是派一個趙誌國熟悉的人,或者是熟悉趙誌國的人。”參謀長說。
若真的是一場非常難打的仗,在最絕望的時候他們必須要時刻有希望,要相信趙誌國一定會即時能夠給他們提供支援。
“讓祝浩帶隊吧?”老總說,“讓他的部隊立刻坐火車去趙誌國,然後告訴祝浩,來我這兒報到。我們把情況跟祝浩說清楚。”
“跟南方的談判進展要不要告訴趙誌國?”參謀長問。
“這小子已經知道結果是什麽,老爺們作威作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可以告訴他大方向,其中牽扯到的一些機密暫時還不能公布。”老總說。
與南方的談判本就是一場持久戰,對方仍舊控製著半壁江山,自然不會甘於屈居人下。
大量部隊坐著火車到達了沿海地區,唯獨不見其指揮官前報到。
“這是誰的部隊?指揮官是誰?”趙誌國問身邊的參謀。
“報告司令,已經確認過了,是祝浩祝司令的部隊,目前是一個縱隊的編製,大約有三萬人左右,都裝備了我軍最好的武器裝備。”參謀匯報。
趙誌國摸了摸頭,他本以為總部會同意把趙自明調過來的。
“他們司令人呢?”趙誌國問。
“祝司令前往了八路軍總部,大概後天早上就能夠到。”
“看來首長們駁迴了我的提議。”趙誌國說,“立刻找到他們縱隊副司令,我要知道他們不兌現現在的情況,尤其是武器裝備的情況。”
趙誌國早期建立起來的部隊,其實都已經達到了當前最合理化的規模。
旅一級都配屬了坦克營,裝甲車營,重炮營,防空營,工兵營,火箭炮營……旅一級在必要時刻還可以直接聯係空軍司令部,由田克誌協調空中各大隊和中隊,為地麵提供火力支援。
一切的改變都是為了更加高效率的作戰,三位一體的火力打擊,才能夠保障部隊戰則必勝!
分別了很長時間,祝浩手底下的部隊戰鬥力也提升了一大截,尤其是跟關東軍打過幾場戰鬥,部隊中的士兵戰鬥素養也越來越高。
“真的是日新月異!”趙誌國感慨一聲,“我們也該忙起來了,訓練,籌集船隻,部署兵力,策劃登陸的地方。”
登陸作戰,最重要的就是船隻,趙誌國他們沒有大型運輸船,但華夏有無數的捕魚船,雖然看上去不堪一擊,但隻要打小鬼子,將會有千萬艘船隻自發組織前來,為打擊小鬼子出一份力氣。
清晨,海麵在朝陽之下,金光閃爍,海鳥成群結隊,潮起潮落間,半個世紀前的一幕幕在迴放著。
“司令,祝司令來了!”
趙誌國迴頭看著祝浩正在一路小跑,他也連忙轉身,向祝浩打著招唿:“老祝!”
“司令!”祝浩興奮地唿喊著。
“海邊的空氣怎麽樣?”趙誌國臉上也帶著笑容。
這幾個月來,趙誌國幾乎是不苟言笑的,太多的擔子壓在他的肩膀上了。
“習慣了硝煙味兒,還真有點不適應。”祝浩托了托鼻梁上的眼鏡。
當敵人對你並不了解的時候,就隻有兩種結果,一是輕視,二是過度的重視。
不管小鬼子選那兩種結果,都讓趙誌國有機可乘!
“得聯係薑文正,讓他給我們準備運兵船了。”趙誌國對曹興華說,“隻要日軍後方空虛,你們必須要第一時間登陸小鬼子本土。”
日軍若是真的想在棒子半島準備一場大規模的會戰,那趙誌國不介意讓小鬼子嚐嚐家被偷的滋味。
如果有必要的情況下,趙誌國甚至還可以安排另外一支部隊從其他方向殺入日軍本土。
“得令!”曹興華迴應。
這場戰爭終於要燒到小鬼子本土了,那就讓小鬼子看看他們施行的罪孽加在他們頭上到底會不會心痛。
同事趙誌國給總部發了一封電報,他要借一支部隊,他們必須也要做好登陸棒子半島的準備。
這支部隊要起到奇效,同時也要做好全軍覆沒的準備。
趙誌國點名要的是趙自明,他的親哥哥,曾經第一軍分區為數不多的主力之一,戰鬥力強,經曆過數次大戰。
總部接到趙誌國的電報之後,也很清楚趙誌國要幹什麽。
“這小子就這麽冷血?要把自己的親哥哥送到絕路上去?”老總有些不滿。
他們如今已經有很多部隊,雖然不是每一支軍隊都驍勇善戰,但在打小鬼子的戰鬥上決不拉稀擺帶!
參謀長一眼就看出了趙誌國這麽做的心思:“他是不想虧欠,他寧願選擇虧欠他哥,也不想虧欠其他人。”
勝利已經近在眼前,軍中大多數士兵都是十幾歲到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華夏和平之後,他們至少還有半個世紀可以活,在半個世紀裏,他們能夠從戰爭的廢墟中看到華夏的強大與崛起。
參與這場戰爭的人最有資格看到一個強大的華夏屹立於東方。
“虧欠?這小子腦袋想的越來越多了,不是好事兒。”老總說,“他還年輕,比我們年輕,但腦袋裏想的比我們都多了。”
年輕,朝氣蓬勃,才是華夏應該有的。文化可以古老,但他們必須要年輕。
“趙誌國提出想登陸棒子半島,截斷日軍的退路,將小鬼子陸軍軍團與他們本土隔開。”總參謀長說。
“不能派趙自明去!搞得我們好像都是那種冷血之人似的。”老總拍板。
“這是一步險棋,大概率會有去無迴!”參謀長提醒,“隻有用自己最熟悉的人,趙誌國才敢行最險的招,換成他不熟悉的人,他可就沒有這個魄力了。”
“那也不行!”老總堅持己見,“他可以冷血來顯示自己的魄力,但我們不能,我們是他的首長,我們得維護自己手底下的兵和軍官。”
他們是軍人,但他們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情有義。
“我明白了,我們下一道命令就是,他沒有的魄力,我們用命令來解決,不過……我覺得還是派一個趙誌國熟悉的人,或者是熟悉趙誌國的人。”參謀長說。
若真的是一場非常難打的仗,在最絕望的時候他們必須要時刻有希望,要相信趙誌國一定會即時能夠給他們提供支援。
“讓祝浩帶隊吧?”老總說,“讓他的部隊立刻坐火車去趙誌國,然後告訴祝浩,來我這兒報到。我們把情況跟祝浩說清楚。”
“跟南方的談判進展要不要告訴趙誌國?”參謀長問。
“這小子已經知道結果是什麽,老爺們作威作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可以告訴他大方向,其中牽扯到的一些機密暫時還不能公布。”老總說。
與南方的談判本就是一場持久戰,對方仍舊控製著半壁江山,自然不會甘於屈居人下。
大量部隊坐著火車到達了沿海地區,唯獨不見其指揮官前報到。
“這是誰的部隊?指揮官是誰?”趙誌國問身邊的參謀。
“報告司令,已經確認過了,是祝浩祝司令的部隊,目前是一個縱隊的編製,大約有三萬人左右,都裝備了我軍最好的武器裝備。”參謀匯報。
趙誌國摸了摸頭,他本以為總部會同意把趙自明調過來的。
“他們司令人呢?”趙誌國問。
“祝司令前往了八路軍總部,大概後天早上就能夠到。”
“看來首長們駁迴了我的提議。”趙誌國說,“立刻找到他們縱隊副司令,我要知道他們不兌現現在的情況,尤其是武器裝備的情況。”
趙誌國早期建立起來的部隊,其實都已經達到了當前最合理化的規模。
旅一級都配屬了坦克營,裝甲車營,重炮營,防空營,工兵營,火箭炮營……旅一級在必要時刻還可以直接聯係空軍司令部,由田克誌協調空中各大隊和中隊,為地麵提供火力支援。
一切的改變都是為了更加高效率的作戰,三位一體的火力打擊,才能夠保障部隊戰則必勝!
分別了很長時間,祝浩手底下的部隊戰鬥力也提升了一大截,尤其是跟關東軍打過幾場戰鬥,部隊中的士兵戰鬥素養也越來越高。
“真的是日新月異!”趙誌國感慨一聲,“我們也該忙起來了,訓練,籌集船隻,部署兵力,策劃登陸的地方。”
登陸作戰,最重要的就是船隻,趙誌國他們沒有大型運輸船,但華夏有無數的捕魚船,雖然看上去不堪一擊,但隻要打小鬼子,將會有千萬艘船隻自發組織前來,為打擊小鬼子出一份力氣。
清晨,海麵在朝陽之下,金光閃爍,海鳥成群結隊,潮起潮落間,半個世紀前的一幕幕在迴放著。
“司令,祝司令來了!”
趙誌國迴頭看著祝浩正在一路小跑,他也連忙轉身,向祝浩打著招唿:“老祝!”
“司令!”祝浩興奮地唿喊著。
“海邊的空氣怎麽樣?”趙誌國臉上也帶著笑容。
這幾個月來,趙誌國幾乎是不苟言笑的,太多的擔子壓在他的肩膀上了。
“習慣了硝煙味兒,還真有點不適應。”祝浩托了托鼻梁上的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