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清楚的道理,樹大招風!
如今華北地區收入囊中已經是順水推舟之勢,不情願的自然不隻是小鬼子,還有南方的那群老爺們。
那群老爺們心安理得地把國土丟給侵略者,但是當八路軍把丟失的故土收複的時候,他們卻沒有了丟失國土時的心安理得。
趙誌國此時坐在地圖前,他無暇關心南方那群老爺們是如何對八路軍收複故土的不滿。
現如今,他帶著第一軍分區已經站到了另外一個高度上,已經有足夠的實力立於不敗之地。
而且第一軍分區後方的工業在崛起,雖趕不上世界一流,但能夠補充第一軍分區大部分的彈藥消耗。
當有足夠的底氣時,就不用再看他們的臉色。
還會反而來,他們對你忌憚,畏懼你的實力時,就會看你的臉色,你想給他好臉色就給他好臉色,想給他壞臉色就給他壞臉色。
趙誌國此時不想給誰臉色,碩大的地圖擺在眼前,他沒有精力去看別人的臉色,或者讓別人去猜他的心思。
“司令,關東軍被消滅之後,已經沒有再對我軍形成威脅的日軍主力了。”姚鵬舉帶著笑意。
華北收複在即,又有千千萬萬百姓擺脫日軍的蹂躪,讓第一軍分區司令部內多了一絲輕鬆的氣氛。
“各主力旅發來電報,他們正在清掃日軍殘兵,日軍毫無抵擋之勢。”馬修文說。
崗部失蹤,華北日軍副司令官接管指揮權,但華北日軍已經是在旦夕之間,不是換幾個指揮官就能夠擋住第一軍分區的鐵蹄。
“我們部隊前進的速度太快了。”趙誌國說。
“這還快啊?我們的部隊恨不得今天晚上就打到海邊去。”姚鵬舉說。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們的部隊一路往東,日軍就會做鳥獸散,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收複故土。
“沿途我們缺乏情報,有些地方並不缺乏能打的日軍軍官鎮守城池。”
部隊進軍過快,就算日軍不設伏,死守城池,一旦打不下來,必然折損部隊士氣。
還有就是跟不上的後勤,他們已經在抓緊時間鋪設鐵路,每天都有小鬼子俘虜死在趙誌國他們規劃的鐵路沿線上。
趙誌國不殺俘虜,但也不會讓這些日軍俘虜在後方戰俘營裏舒坦地等到戰爭結束,然後打包迴家。
修路,一天必須幹夠十二個小時,才能有飯吃,這是第一軍分區戰俘營的規矩。
至於修完鐵路,還有多少日軍能夠活下來不是趙誌國該關心的事情。
趙誌國現在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把小鬼子俘虜用完之前,先把鐵路修好。
路修好了,部隊東進就會有源源不斷地物資。
有源源不斷的物資,前線就會有更多的士兵活下來。
累死多少小鬼子,趙誌國不關心,但讓更多他們的士兵活著到戰爭結束,這是趙誌國關心的。
“那我要不要給他們下令,讓他們減緩進軍速度?”姚鵬舉問。
“先給顧組長發一封電報,我需要知道東西鐵路線聯通的具體時間。”趙誌國說,“在這個時間裏,讓各主力部隊派出偵察兵,先摸清楚日軍的情報。”
在功成名就的時候,趙誌國可不想發生功虧一簣的事情。
越接近成功的時候,越要謹慎一些。
“我們這麽謹慎,會不會給日軍部署撤退的時間?”馬修文問,“有些城池內的日軍此時肯定還沒有意識到前線支撐不住了。”
馬修文擔心的是放虎歸山。
現在消滅這些日軍,或許隻需要犧牲一個士兵,若是這些日軍逃走了,部署到其他地方,將來再消滅他們,就要犧牲兩個華夏士兵。
趁著日軍現在還沒有反應過來,直接殺過去,必然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起到奇效。
趙誌國扶著桌子站了起來,他輕輕搖頭:“我們的裝備會越來越好,日軍的士氣會越來越差。”
一次大敗,就會讓日軍底層士兵也意識到,這場戰爭除了消耗他們的生命之外,毫無意義。
“而且我們不需要急著結束這場戰爭。”趙誌國說。
這場戰爭結束,西方世界也不會享受到到手的和平,東方也會在西方世界的對立之中受到波及。
就算現在戰勝了小鬼子,西方世界也不會認同華夏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相反,西方世界會大肆宣傳他們做出的貢獻,讓華夏做出的貢獻泯然於世。
當然,趙誌國也不希望西方感激華夏什麽,他隻想讓華夏在這個世界上有更多的話語權。
“我們知道你想在這場戰爭結束前為華夏組建一支強大的海軍,但這時間有點太長了。”馬修文說。
趙誌國的想法是很好,但一支強大的海軍可不是一兩年就要成軍的。
就拿航母艦隊來說,從一艘航母下水,到整個艦隊形成戰鬥力,最少要四年的時間。
何況現在的華夏連一艘像樣的戰艦都沒有。
隻有強大的陸軍,這隻能說你有一個強大的拳頭。
想要有話語權,兩個拳頭都得硬,而且還要能夠打出去。
“我們可以買,如果他們不賣,我們可以租借!”趙誌國說,“我們有港口之後,三年之內組建一支能夠在近海打的海軍,五年之後,我們要有一支能夠遠洋的艦隊。”
華夏近代之辱之一,始於海洋。
姚鵬舉驚訝地看著趙誌國:“這……是不是有點太癡心妄想了?”
“事在人為,是不是癡心妄想,做過了之後才知道。”趙誌國說。
如果直接讓薑文正向華夏輸送軍艦,大洋彼岸的國家肯定會立法,禁止出售軍艦。
若是租借,會有更長期的打算。
“老趙,這種事情,我和姚鵬舉還真沒有啥長遠的想法,您得跟總部商量。”馬修文說。
這種決斷可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夠做出來的。
“所以,這次去總部,我打算跟首長討論一下。”趙誌國說。
聽到這句話,馬修文一愣,姚鵬舉倒是沒覺得什麽。
趙誌國還要去總部商討部隊北上的計劃,若是真的要組建艦隊,恐怕趙誌國必然是其中之一的重要人選。
若是第一軍分區要北上,大概率趙誌國不會同行。
姚鵬舉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馬修文意識到了,但更多的是不舍。
如今華北地區收入囊中已經是順水推舟之勢,不情願的自然不隻是小鬼子,還有南方的那群老爺們。
那群老爺們心安理得地把國土丟給侵略者,但是當八路軍把丟失的故土收複的時候,他們卻沒有了丟失國土時的心安理得。
趙誌國此時坐在地圖前,他無暇關心南方那群老爺們是如何對八路軍收複故土的不滿。
現如今,他帶著第一軍分區已經站到了另外一個高度上,已經有足夠的實力立於不敗之地。
而且第一軍分區後方的工業在崛起,雖趕不上世界一流,但能夠補充第一軍分區大部分的彈藥消耗。
當有足夠的底氣時,就不用再看他們的臉色。
還會反而來,他們對你忌憚,畏懼你的實力時,就會看你的臉色,你想給他好臉色就給他好臉色,想給他壞臉色就給他壞臉色。
趙誌國此時不想給誰臉色,碩大的地圖擺在眼前,他沒有精力去看別人的臉色,或者讓別人去猜他的心思。
“司令,關東軍被消滅之後,已經沒有再對我軍形成威脅的日軍主力了。”姚鵬舉帶著笑意。
華北收複在即,又有千千萬萬百姓擺脫日軍的蹂躪,讓第一軍分區司令部內多了一絲輕鬆的氣氛。
“各主力旅發來電報,他們正在清掃日軍殘兵,日軍毫無抵擋之勢。”馬修文說。
崗部失蹤,華北日軍副司令官接管指揮權,但華北日軍已經是在旦夕之間,不是換幾個指揮官就能夠擋住第一軍分區的鐵蹄。
“我們部隊前進的速度太快了。”趙誌國說。
“這還快啊?我們的部隊恨不得今天晚上就打到海邊去。”姚鵬舉說。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們的部隊一路往東,日軍就會做鳥獸散,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收複故土。
“沿途我們缺乏情報,有些地方並不缺乏能打的日軍軍官鎮守城池。”
部隊進軍過快,就算日軍不設伏,死守城池,一旦打不下來,必然折損部隊士氣。
還有就是跟不上的後勤,他們已經在抓緊時間鋪設鐵路,每天都有小鬼子俘虜死在趙誌國他們規劃的鐵路沿線上。
趙誌國不殺俘虜,但也不會讓這些日軍俘虜在後方戰俘營裏舒坦地等到戰爭結束,然後打包迴家。
修路,一天必須幹夠十二個小時,才能有飯吃,這是第一軍分區戰俘營的規矩。
至於修完鐵路,還有多少日軍能夠活下來不是趙誌國該關心的事情。
趙誌國現在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把小鬼子俘虜用完之前,先把鐵路修好。
路修好了,部隊東進就會有源源不斷地物資。
有源源不斷的物資,前線就會有更多的士兵活下來。
累死多少小鬼子,趙誌國不關心,但讓更多他們的士兵活著到戰爭結束,這是趙誌國關心的。
“那我要不要給他們下令,讓他們減緩進軍速度?”姚鵬舉問。
“先給顧組長發一封電報,我需要知道東西鐵路線聯通的具體時間。”趙誌國說,“在這個時間裏,讓各主力部隊派出偵察兵,先摸清楚日軍的情報。”
在功成名就的時候,趙誌國可不想發生功虧一簣的事情。
越接近成功的時候,越要謹慎一些。
“我們這麽謹慎,會不會給日軍部署撤退的時間?”馬修文問,“有些城池內的日軍此時肯定還沒有意識到前線支撐不住了。”
馬修文擔心的是放虎歸山。
現在消滅這些日軍,或許隻需要犧牲一個士兵,若是這些日軍逃走了,部署到其他地方,將來再消滅他們,就要犧牲兩個華夏士兵。
趁著日軍現在還沒有反應過來,直接殺過去,必然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起到奇效。
趙誌國扶著桌子站了起來,他輕輕搖頭:“我們的裝備會越來越好,日軍的士氣會越來越差。”
一次大敗,就會讓日軍底層士兵也意識到,這場戰爭除了消耗他們的生命之外,毫無意義。
“而且我們不需要急著結束這場戰爭。”趙誌國說。
這場戰爭結束,西方世界也不會享受到到手的和平,東方也會在西方世界的對立之中受到波及。
就算現在戰勝了小鬼子,西方世界也不會認同華夏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相反,西方世界會大肆宣傳他們做出的貢獻,讓華夏做出的貢獻泯然於世。
當然,趙誌國也不希望西方感激華夏什麽,他隻想讓華夏在這個世界上有更多的話語權。
“我們知道你想在這場戰爭結束前為華夏組建一支強大的海軍,但這時間有點太長了。”馬修文說。
趙誌國的想法是很好,但一支強大的海軍可不是一兩年就要成軍的。
就拿航母艦隊來說,從一艘航母下水,到整個艦隊形成戰鬥力,最少要四年的時間。
何況現在的華夏連一艘像樣的戰艦都沒有。
隻有強大的陸軍,這隻能說你有一個強大的拳頭。
想要有話語權,兩個拳頭都得硬,而且還要能夠打出去。
“我們可以買,如果他們不賣,我們可以租借!”趙誌國說,“我們有港口之後,三年之內組建一支能夠在近海打的海軍,五年之後,我們要有一支能夠遠洋的艦隊。”
華夏近代之辱之一,始於海洋。
姚鵬舉驚訝地看著趙誌國:“這……是不是有點太癡心妄想了?”
“事在人為,是不是癡心妄想,做過了之後才知道。”趙誌國說。
如果直接讓薑文正向華夏輸送軍艦,大洋彼岸的國家肯定會立法,禁止出售軍艦。
若是租借,會有更長期的打算。
“老趙,這種事情,我和姚鵬舉還真沒有啥長遠的想法,您得跟總部商量。”馬修文說。
這種決斷可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夠做出來的。
“所以,這次去總部,我打算跟首長討論一下。”趙誌國說。
聽到這句話,馬修文一愣,姚鵬舉倒是沒覺得什麽。
趙誌國還要去總部商討部隊北上的計劃,若是真的要組建艦隊,恐怕趙誌國必然是其中之一的重要人選。
若是第一軍分區要北上,大概率趙誌國不會同行。
姚鵬舉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馬修文意識到了,但更多的是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