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老爺子肯定羨慕年輕人的友誼。
“趙誌國還說,想跟您見一麵呢,就是沒時間,隔著也遠!”陶學一說。
陶老爺撐了撐自己的身體,然後又緩緩躺下:“不行,年紀大了,六十不過年,七十不過月,八十不過天,我要隨時做好被閻王爺召喚的準備。”
“爺爺,您身體硬朗著呢,我在想,等明年天氣暖和了,帶您去看看,到時候北麵肯定比今年要穩定很多,安全方麵就不用擔心了。”
陶學一很清楚,憑借他自己,肯定是無法勸說陶老爺子離開故土的。
能夠勸老爺子動身的,不在南邊,而是在北邊。
陶老爺子沒有將這個話題繼續下去:“你什麽時候迴去?”
“明天一早就得趕迴去,軍中不可一日無主帥,弟兄們把命交給了我,我就得負責。”陶學一說。
“注意什麽的話我就不說了,有時間多迴來看看,陶家你那幾個哥哥和弟弟,將來恐怕都不如你。”
陶家老爺子最怕的就是在他百年之後,陶家無人繼承。
雖然一個家族比不上皇子爭嫡,但一個家族,也很可能因為沒有了掌舵人,就會分崩離析。
讓陶老爺子怎麽也沒有想到的是,當年那個最想逃離陶家的人,卻成為了他心中最大的希望。
陶學一並沒有在陶家過夜,把十二個孩子的事情告訴陶老爺子,他就已經把自己該做的都做了。
身為陶家的子嗣,就算是他死了,也不能讓陶家在戰爭的衝突中滅門。
“陶師長迴部隊了!”
陪都的各方勢力都在默默地關注著陶學一迴陪都之後的一舉一動。
當然,陶學一在陪都掀不起大浪來,畢竟在這兒,一板磚下去就能夠砸倒幾個校官,將官也是多如牛毛。
但能夠跟趙誌國有關係的,卻隻有陶學一,他們想從陶學一身上得到他們想要的。
“他就不該迴來。”陳老大陰沉著臉。
“他若一直在軍中,豈不是更不好控製?”
“在他的師,至少是他的地盤,侍從室也好,軍統也罷,都不敢輕易去惹事兒,相反,我憑借他老丈人的身份,至少還能夠從他那兒得到一些消息,現在好了,我們都不知道軍統和侍從室手裏到底掌握著什麽。”
“據說,是老頭子下了命令,讓他迴陪都的。”
陳老大冷哼一聲:“侍從室的那幫人最喜歡假傳聖旨!陶學一還是太年輕了,官場可比戰場要複雜的多。”
“陶家是靠做生意起家的,陶家那幾個在官場上的子弟也沒有什麽起色,自然不懂,您應該多帶帶他才是。”
“我帶他?他姓陶又不是姓陳!”陳老大冷笑。
在陳老大眼中,沒有不能利用的人,哪怕是他的女婿。
決定跟陶家聯姻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陶學一隻是陳家一個可以利用的棋子而已。
迴去的路上,陶學一也接受了一個事實,憑借他現在擁有的地位根本改變不了任何東西。
除非像陶老爺子所說,陶家能夠掌握整個中央軍的武器供應,才會讓四大家族對陶家更加尊敬。
但事實就是,趙誌國不會輕易把海外軍火工廠的權力讓給他人的。
尤其是現在海外的軍火工廠,蒸蒸日上。
不過,趙誌國手中也確實掌握著能夠改變陶家境況的鑰匙,陶學一需要這把鑰匙。
陪都的某些勢力在關注陶學一,而第一軍分區周邊都在關注趙誌國。
所有人都在想趙誌國會如何打贏接下來的這場戰鬥,當然遠在南邊的陶學一也不例外。
盡管日軍還不斷在南方增兵,但陶學一仍舊還會拿出精力來跟自己的部下推演滹沱河一戰。
當然,在大多數時候,推演的進攻方是日軍,因為陶學一和他的部下認為,崗村手中有足夠的兵力來維持進攻。
“師長,以第一軍分區的實力,無論崗村有多少兵力,隻要不出意外,趙誌國的第一軍分區都可以將日軍給蓋到河裏去,把小鬼子給喂王八。”
“同樣,防守一方若是日軍,第一軍分區恐怕也難以渡過滹沱河,最後結果就是雙方,在滹沱河消耗了大量兵力之後,誰也無法奈何誰,然後隔河對峙。”
中央軍大部分軍官都認為,兩支軍隊隔著滹沱河對峙是最好的結果。
陶學一已經沒有了在陪都時的不悅,隻要迴到自己的部隊,他就感覺自己生龍活虎:“第一軍分區在發展,日軍也在華夏增加兵力,誰都不會閑著的。”
當兩個壯漢精力充沛的時候,他們中間必有一架要打!
日軍要打,趙誌國也要打,滹沱河注定不會成為雙方的軍事分界線。
“可趙司令的第一軍分區兵力就那麽多,他的精銳一旦損失殆盡,就無法抵禦日軍的進攻。”
精銳盡失,跟著趙誌國打出來的老兵損失殆盡,第一軍分區的根基就會動搖。
“師長,如果您是趙誌國,該如何進攻?”一個軍官問陶學一。
陶學一在地圖邊沉默了一會兒:“我看不到破局之策,反而我覺得日軍進攻倒是簡單。”
盡管陶學一相信趙誌國能打贏這場戰鬥,但也隻停留在了相信的層麵上。
“我們要是真的想出了辦法,陪都至少給我們每個人官升兩級。”一個參謀笑著說。
他們若是有趙誌國的能力,就輪不到他們在這兒給陶學一打下手了。
“據說八路軍裏邊出了不少有軍事指揮能力的指揮官,隻不過是所有人都在關注趙誌國,而忘記了其他八路軍部隊。”
“聽說八路軍部隊這幾年的時間已經擴充了幾倍有餘的兵力。”
“怪不得呢!”
陶學一終於明白,很多中央軍軍官看不起的八路軍已經成為唯一一個能夠跟中央軍分庭抗禮的人。
這也是為什麽那些人想急著處理掉趙誌國的原因。
因為處理掉趙誌國,日軍就有足夠的兵力繼續圍剿敵後的八路軍,進一步削弱八路軍的實力。
但現在,趙誌國吸引了大量日軍部隊的注意力,包括其他軍閥的注意力也都在趙誌國身上,所以他們忽視了其他八路軍部隊的發展。
“趙誌國還說,想跟您見一麵呢,就是沒時間,隔著也遠!”陶學一說。
陶老爺撐了撐自己的身體,然後又緩緩躺下:“不行,年紀大了,六十不過年,七十不過月,八十不過天,我要隨時做好被閻王爺召喚的準備。”
“爺爺,您身體硬朗著呢,我在想,等明年天氣暖和了,帶您去看看,到時候北麵肯定比今年要穩定很多,安全方麵就不用擔心了。”
陶學一很清楚,憑借他自己,肯定是無法勸說陶老爺子離開故土的。
能夠勸老爺子動身的,不在南邊,而是在北邊。
陶老爺子沒有將這個話題繼續下去:“你什麽時候迴去?”
“明天一早就得趕迴去,軍中不可一日無主帥,弟兄們把命交給了我,我就得負責。”陶學一說。
“注意什麽的話我就不說了,有時間多迴來看看,陶家你那幾個哥哥和弟弟,將來恐怕都不如你。”
陶家老爺子最怕的就是在他百年之後,陶家無人繼承。
雖然一個家族比不上皇子爭嫡,但一個家族,也很可能因為沒有了掌舵人,就會分崩離析。
讓陶老爺子怎麽也沒有想到的是,當年那個最想逃離陶家的人,卻成為了他心中最大的希望。
陶學一並沒有在陶家過夜,把十二個孩子的事情告訴陶老爺子,他就已經把自己該做的都做了。
身為陶家的子嗣,就算是他死了,也不能讓陶家在戰爭的衝突中滅門。
“陶師長迴部隊了!”
陪都的各方勢力都在默默地關注著陶學一迴陪都之後的一舉一動。
當然,陶學一在陪都掀不起大浪來,畢竟在這兒,一板磚下去就能夠砸倒幾個校官,將官也是多如牛毛。
但能夠跟趙誌國有關係的,卻隻有陶學一,他們想從陶學一身上得到他們想要的。
“他就不該迴來。”陳老大陰沉著臉。
“他若一直在軍中,豈不是更不好控製?”
“在他的師,至少是他的地盤,侍從室也好,軍統也罷,都不敢輕易去惹事兒,相反,我憑借他老丈人的身份,至少還能夠從他那兒得到一些消息,現在好了,我們都不知道軍統和侍從室手裏到底掌握著什麽。”
“據說,是老頭子下了命令,讓他迴陪都的。”
陳老大冷哼一聲:“侍從室的那幫人最喜歡假傳聖旨!陶學一還是太年輕了,官場可比戰場要複雜的多。”
“陶家是靠做生意起家的,陶家那幾個在官場上的子弟也沒有什麽起色,自然不懂,您應該多帶帶他才是。”
“我帶他?他姓陶又不是姓陳!”陳老大冷笑。
在陳老大眼中,沒有不能利用的人,哪怕是他的女婿。
決定跟陶家聯姻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陶學一隻是陳家一個可以利用的棋子而已。
迴去的路上,陶學一也接受了一個事實,憑借他現在擁有的地位根本改變不了任何東西。
除非像陶老爺子所說,陶家能夠掌握整個中央軍的武器供應,才會讓四大家族對陶家更加尊敬。
但事實就是,趙誌國不會輕易把海外軍火工廠的權力讓給他人的。
尤其是現在海外的軍火工廠,蒸蒸日上。
不過,趙誌國手中也確實掌握著能夠改變陶家境況的鑰匙,陶學一需要這把鑰匙。
陪都的某些勢力在關注陶學一,而第一軍分區周邊都在關注趙誌國。
所有人都在想趙誌國會如何打贏接下來的這場戰鬥,當然遠在南邊的陶學一也不例外。
盡管日軍還不斷在南方增兵,但陶學一仍舊還會拿出精力來跟自己的部下推演滹沱河一戰。
當然,在大多數時候,推演的進攻方是日軍,因為陶學一和他的部下認為,崗村手中有足夠的兵力來維持進攻。
“師長,以第一軍分區的實力,無論崗村有多少兵力,隻要不出意外,趙誌國的第一軍分區都可以將日軍給蓋到河裏去,把小鬼子給喂王八。”
“同樣,防守一方若是日軍,第一軍分區恐怕也難以渡過滹沱河,最後結果就是雙方,在滹沱河消耗了大量兵力之後,誰也無法奈何誰,然後隔河對峙。”
中央軍大部分軍官都認為,兩支軍隊隔著滹沱河對峙是最好的結果。
陶學一已經沒有了在陪都時的不悅,隻要迴到自己的部隊,他就感覺自己生龍活虎:“第一軍分區在發展,日軍也在華夏增加兵力,誰都不會閑著的。”
當兩個壯漢精力充沛的時候,他們中間必有一架要打!
日軍要打,趙誌國也要打,滹沱河注定不會成為雙方的軍事分界線。
“可趙司令的第一軍分區兵力就那麽多,他的精銳一旦損失殆盡,就無法抵禦日軍的進攻。”
精銳盡失,跟著趙誌國打出來的老兵損失殆盡,第一軍分區的根基就會動搖。
“師長,如果您是趙誌國,該如何進攻?”一個軍官問陶學一。
陶學一在地圖邊沉默了一會兒:“我看不到破局之策,反而我覺得日軍進攻倒是簡單。”
盡管陶學一相信趙誌國能打贏這場戰鬥,但也隻停留在了相信的層麵上。
“我們要是真的想出了辦法,陪都至少給我們每個人官升兩級。”一個參謀笑著說。
他們若是有趙誌國的能力,就輪不到他們在這兒給陶學一打下手了。
“據說八路軍裏邊出了不少有軍事指揮能力的指揮官,隻不過是所有人都在關注趙誌國,而忘記了其他八路軍部隊。”
“聽說八路軍部隊這幾年的時間已經擴充了幾倍有餘的兵力。”
“怪不得呢!”
陶學一終於明白,很多中央軍軍官看不起的八路軍已經成為唯一一個能夠跟中央軍分庭抗禮的人。
這也是為什麽那些人想急著處理掉趙誌國的原因。
因為處理掉趙誌國,日軍就有足夠的兵力繼續圍剿敵後的八路軍,進一步削弱八路軍的實力。
但現在,趙誌國吸引了大量日軍部隊的注意力,包括其他軍閥的注意力也都在趙誌國身上,所以他們忽視了其他八路軍部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