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小鬼子的偵察不是為了給他們的轟炸機提供目標,而是為地麵部隊推進提供目標。”趙誌國說,“我們的主要目標還是埋伏日軍後方前往並州的運輸飛機。”
日軍的空中力量是為了打擊重要的軍事目標和集團性質的軍隊。
對日軍有威脅的武器和軍事設施,趙誌國他們都做了很好的隱藏,比如還在山裏的軍工廠。
他們自始至終的目的就不是為了把小鬼子的轟炸機吸引過來,轟炸他們!
畢竟誰也不會閑的沒事兒,讓自己挨航空炸彈的炸!
趙誌國定下的最近的目標一直沒有發生改變,一切的安排都要圍繞著並州來運作。
用防空武器攔截日軍後方飛往並州的飛機,徹底斷絕並州與外界的聯係。
一個師團的日軍在並州,無論是地麵還是空中,都失去了聯係,這一個師團的小鬼子一個也別想活著迴去。
要麽留在並州地區的農田裏當做第二年莊稼的養料,要麽到趙誌國的煤炭廠當一輩子的黑礦工。
日軍當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完整的師團死在八路軍手中。
一個帝國的精銳師團在華夏全軍覆沒,而且還是被他們看不起的農民組成的武裝給打得全軍覆沒,這要是傳迴他們國內,小鬼子很快就開始懷疑他們軍隊的實力。
百姓懷疑軍隊的實力,高層懷疑指揮官的決策。
當兩方麵都不信任小鬼子的時候,小鬼子的軍隊就得不到支持,沒有高層支持,底層民眾再漸漸地反戰,小鬼子在華夏還能夠支撐多久?
田克誌也知道,他們先下平城,再奪晉陽,目標就是並州,建立一個連成一大片並有著足夠縱深的後方。
而且消滅日軍一個成建製的師團,影響巨大意義深遠。
不止是能夠打壓小鬼子,還能夠重鎮華夏百姓對軍隊的信心,尤其是對八路軍的信心。
一支為國為民,做為人民子弟兵出現的部隊必將得到千千萬萬人的擁護。
“如今江城已經在小鬼子手中,為何日軍還要從後方出動飛機,運輸物資呢?”田克誌問。
日軍的部隊已經進駐江城,江城有現成的飛機場,都不用小鬼子花幾個月的時間修建,拿來就可以用。
而且江城距離並州不算遠,日軍的運輸機也不用擔心中途沒有油。
“來,都過來看看!”趙誌國把指揮部內的參謀叫過來,“看到這片山區了嗎?”
在江城以南是三省交界,可陳兵百萬,進可威脅江城,退可自保!
“江城以東,襄陽,荊門,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劉備,曹操,孫權,哪個不盯著這塊地方?這一帶區域,中央軍部署了五十個師的兵力,向東可奪取江城,向西則是蜀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華夏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自西向東的縱深是一道道屏障。
也不知道老祖宗是早有預知,為華夏打下了這麽一大片土地,而且就算國力極弱,也可憑借這片土地有著一戰之力。
“道聽途說,我手中沒有情報,也沒有任何其他資料供你們參考,中央軍如果有一百個師,將如何反攻江城?你們都琢磨琢磨。”趙誌國說。
趙誌國當然不是真的讓他們帶著部隊去攻打江城,就當一場討論課。
或許他們將來真的有機會南下攻打江城,就當提前在地圖上做計劃了。
“這次討論,不用形成結果,更不用寫成報告,你們的想象力如何天馬行空都無所謂。”趙誌國說。
“司令,日軍有多少兵力,該如何部署?”一個參謀問。
“嗯……日軍兵力定為二十八萬,各兵種都有,包括江水裏的軍艦,討論吧。”趙誌國說。
反攻江城是一個巨大的計劃,單靠他們幾個人在這兒議論一個多小時,而且手中沒有任何情報和資料,推演一場戰鬥,結果自然是五花八門。
有的參謀扮成日軍防守江城,有的參謀則是扮成中央軍,雙方進行攻防對戰。
一場沒有硝煙的廝殺在地圖上展開,不管是誰輸了,都不服氣。
其實反攻江城的計劃還真有,隻不過……這場戰鬥要是敗了,華夏精銳和小鬼子的精銳都會拚得一幹二淨。
中央軍那邊自然不想自己的手中的精銳給拚沒了,這可是他們的家底兒。
趙誌國搬著椅子坐在了辦公室內的門口,嗑著瓜子,把指揮部讓給了他的參謀們。
沒有了約束的參謀們都快要將屋頂給掀了。
“打住,我插一句話,討論歸討論,別動手打架啊。”趙誌國提醒參謀們。
看著一個個吵得臉紅脖子粗的參謀,趙誌國還怕他們當中某個人脾氣暴躁,直接動起手來。
自從有了司令部之後,還從未這麽熱鬧過。
作為參謀長的田克誌也沒有想到自己手底下的參謀竟然還有這幅麵孔,他站在一邊,都插不下嘴。
幹脆,他也搬著一把椅子坐在了趙誌國身邊。
“哎,當初我這是選了一批啥人呢,當初一個個挺乖巧的,沒想到還有這幅麵孔。”
當時司令部挑選參謀,是趙誌國下令,田克誌負責選拔的。
期初麵試的時候,一個個斯斯文文的,可今天把自己的真麵目都給暴露出來了。
“軍人嘛,有點火爆脾氣很正常。”趙誌國似乎早已經預料到了這個結果。
“司令,其實我有件事情想讓您給我解個惑。”
“你說吧。”
“給並州日軍送糧食的是不是晉綏軍的人?”
“或許是吧,我想不到其他人。”
趙誌國手中沒有任何證據,但他能夠想到的,隻有閻總。
對並州最感興趣的人,隻有三個,一個是小鬼子,一個是趙誌國,再有一個就是閻總。
“您讓姚鵬舉去,不會是真的刺殺閻總吧?”田克誌問。
“哈哈哈,你想什麽呢,合作抗日,要盡最大的努力維護抗日統一戰線,什麽叫統一戰線呢,就是我們要打小鬼子,他們也要打,我派姚鵬舉出去,隻是為了讓閻總重新站在這條線上。”趙誌國說。
日軍的空中力量是為了打擊重要的軍事目標和集團性質的軍隊。
對日軍有威脅的武器和軍事設施,趙誌國他們都做了很好的隱藏,比如還在山裏的軍工廠。
他們自始至終的目的就不是為了把小鬼子的轟炸機吸引過來,轟炸他們!
畢竟誰也不會閑的沒事兒,讓自己挨航空炸彈的炸!
趙誌國定下的最近的目標一直沒有發生改變,一切的安排都要圍繞著並州來運作。
用防空武器攔截日軍後方飛往並州的飛機,徹底斷絕並州與外界的聯係。
一個師團的日軍在並州,無論是地麵還是空中,都失去了聯係,這一個師團的小鬼子一個也別想活著迴去。
要麽留在並州地區的農田裏當做第二年莊稼的養料,要麽到趙誌國的煤炭廠當一輩子的黑礦工。
日軍當然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完整的師團死在八路軍手中。
一個帝國的精銳師團在華夏全軍覆沒,而且還是被他們看不起的農民組成的武裝給打得全軍覆沒,這要是傳迴他們國內,小鬼子很快就開始懷疑他們軍隊的實力。
百姓懷疑軍隊的實力,高層懷疑指揮官的決策。
當兩方麵都不信任小鬼子的時候,小鬼子的軍隊就得不到支持,沒有高層支持,底層民眾再漸漸地反戰,小鬼子在華夏還能夠支撐多久?
田克誌也知道,他們先下平城,再奪晉陽,目標就是並州,建立一個連成一大片並有著足夠縱深的後方。
而且消滅日軍一個成建製的師團,影響巨大意義深遠。
不止是能夠打壓小鬼子,還能夠重鎮華夏百姓對軍隊的信心,尤其是對八路軍的信心。
一支為國為民,做為人民子弟兵出現的部隊必將得到千千萬萬人的擁護。
“如今江城已經在小鬼子手中,為何日軍還要從後方出動飛機,運輸物資呢?”田克誌問。
日軍的部隊已經進駐江城,江城有現成的飛機場,都不用小鬼子花幾個月的時間修建,拿來就可以用。
而且江城距離並州不算遠,日軍的運輸機也不用擔心中途沒有油。
“來,都過來看看!”趙誌國把指揮部內的參謀叫過來,“看到這片山區了嗎?”
在江城以南是三省交界,可陳兵百萬,進可威脅江城,退可自保!
“江城以東,襄陽,荊門,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劉備,曹操,孫權,哪個不盯著這塊地方?這一帶區域,中央軍部署了五十個師的兵力,向東可奪取江城,向西則是蜀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華夏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自西向東的縱深是一道道屏障。
也不知道老祖宗是早有預知,為華夏打下了這麽一大片土地,而且就算國力極弱,也可憑借這片土地有著一戰之力。
“道聽途說,我手中沒有情報,也沒有任何其他資料供你們參考,中央軍如果有一百個師,將如何反攻江城?你們都琢磨琢磨。”趙誌國說。
趙誌國當然不是真的讓他們帶著部隊去攻打江城,就當一場討論課。
或許他們將來真的有機會南下攻打江城,就當提前在地圖上做計劃了。
“這次討論,不用形成結果,更不用寫成報告,你們的想象力如何天馬行空都無所謂。”趙誌國說。
“司令,日軍有多少兵力,該如何部署?”一個參謀問。
“嗯……日軍兵力定為二十八萬,各兵種都有,包括江水裏的軍艦,討論吧。”趙誌國說。
反攻江城是一個巨大的計劃,單靠他們幾個人在這兒議論一個多小時,而且手中沒有任何情報和資料,推演一場戰鬥,結果自然是五花八門。
有的參謀扮成日軍防守江城,有的參謀則是扮成中央軍,雙方進行攻防對戰。
一場沒有硝煙的廝殺在地圖上展開,不管是誰輸了,都不服氣。
其實反攻江城的計劃還真有,隻不過……這場戰鬥要是敗了,華夏精銳和小鬼子的精銳都會拚得一幹二淨。
中央軍那邊自然不想自己的手中的精銳給拚沒了,這可是他們的家底兒。
趙誌國搬著椅子坐在了辦公室內的門口,嗑著瓜子,把指揮部讓給了他的參謀們。
沒有了約束的參謀們都快要將屋頂給掀了。
“打住,我插一句話,討論歸討論,別動手打架啊。”趙誌國提醒參謀們。
看著一個個吵得臉紅脖子粗的參謀,趙誌國還怕他們當中某個人脾氣暴躁,直接動起手來。
自從有了司令部之後,還從未這麽熱鬧過。
作為參謀長的田克誌也沒有想到自己手底下的參謀竟然還有這幅麵孔,他站在一邊,都插不下嘴。
幹脆,他也搬著一把椅子坐在了趙誌國身邊。
“哎,當初我這是選了一批啥人呢,當初一個個挺乖巧的,沒想到還有這幅麵孔。”
當時司令部挑選參謀,是趙誌國下令,田克誌負責選拔的。
期初麵試的時候,一個個斯斯文文的,可今天把自己的真麵目都給暴露出來了。
“軍人嘛,有點火爆脾氣很正常。”趙誌國似乎早已經預料到了這個結果。
“司令,其實我有件事情想讓您給我解個惑。”
“你說吧。”
“給並州日軍送糧食的是不是晉綏軍的人?”
“或許是吧,我想不到其他人。”
趙誌國手中沒有任何證據,但他能夠想到的,隻有閻總。
對並州最感興趣的人,隻有三個,一個是小鬼子,一個是趙誌國,再有一個就是閻總。
“您讓姚鵬舉去,不會是真的刺殺閻總吧?”田克誌問。
“哈哈哈,你想什麽呢,合作抗日,要盡最大的努力維護抗日統一戰線,什麽叫統一戰線呢,就是我們要打小鬼子,他們也要打,我派姚鵬舉出去,隻是為了讓閻總重新站在這條線上。”趙誌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