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處防禦陣地,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隻要保護好側翼,日軍想要拿下陣地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陣地上的火力也是梯次配置的,擲彈筒和迫擊炮陣地都布置在了反斜麵。
就算被日軍給圍困,彈藥供應不上,他們真是可以用石頭攻擊日軍。
公路上的這處陣地,地形給了防守部隊巨大的天然優勢。
如果是趙誌國來進攻,他隻有一個辦法,白天大張旗鼓的進行騷擾,晚上讓部隊利用繩索爬上懸崖,夜襲!
但是這個辦法風險仍舊非常大。
要是被放哨的士兵發現,夜襲的人員一個也活不下來。
而且經過上次趙誌國他們爆破之後,懸崖邊上的很多石頭已經鬆動。
當然日軍手中的火炮數量足夠多,也有足夠的炮彈,完全可以利用炮彈的衝擊波將碎石給震落。
“距離陣地多遠有哨兵?”趙誌國問。
哨兵肯定不隻是設在陣地周圍,那是防小鬼子還是防自己人?
“一共有兩處哨兵,第一處設在日戰區和我方控製區的交界地點,是流動哨,還有一處崗哨在陣地以西七裏地。”負責守備的營長說。
“靠什麽傳遞消息呢?”趙誌國再問。
如果日軍派出的全是機械化部隊,走的是公路,速度肯定不是兩條腿能夠比的。
他們的哨兵等發現敵人,再趕迴來報告情況,說不定小鬼子比哨兵先到。
“信號彈!沿途,有四處觀測點,隻要信號彈打出,我們的通訊兵得到消息之後,不用匯報,立刻向周圍其他部隊的傳遞消息。”守備的營長迴答。
趙誌國他們沒有那麽多電台。
也不可能靠指揮部下達命令來作戰。
隻能依靠各級指揮官隨機應變。
“隻要發現敵情,不管是營級還是連級,哪怕就是一個班,不用等待命令,隻要不是我們的部隊,先下手為強。”
如今要是搞突襲,指揮部的反應肯定比最前沿部隊的處理速度慢半拍。
前線部隊的應變能力非常重要。
“司令,我知道,我們營是我們第一軍分區的第一道防線,別的我不敢保證,但是有一點,我可以向您立下軍令狀,隻要沒有您的命令,我們營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也不會離開陣地。”
“好樣的,有你這態度,我們防區內的百姓和大軍都可以高枕無憂。”趙誌國說,“等我們這批發報員培訓出來之後,第一時間給你們前沿陣地的部隊配一部電台。”
趙誌國一直在改善部隊的作戰效率問題。
前線沒部隊沒有電台,這兒打起仗來了,恐怕平城要一天之後才會收到消息。
一天的時間,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等趙誌國下命令,調集部隊趕往前線,說不定黃花菜都涼了。
“老高,下邊的部隊,該給一些自主權就給他們一些自主權,比如附近的民兵,沒有必要聽從團部的指揮,可以把指揮權交給營或者連一級。”
有時候民兵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不小。
“行,迴去之後,我就安排!”高倉說。
“方圓二十公裏之內,有多少村子,有多少民兵?”趙誌國問。
“報告司令,方圓二十公裏之內,一共有四十六個村子,其中有五個村子已經荒廢!”營長報告,“現有民兵八百一十七人,目前數量還在增加中!”
“不錯嘛!”
聽到營長的報告,趙誌國誇讚。
“我的部下,能差了?”高倉也覺得長臉。
“他們武器彈藥情況怎麽樣?”趙誌國繼續問。
“民兵隊伍擴充的太厲害,隻有四分之一的兵力配屬了正規武器,其餘兵力,要麽是土槍土炮,威力有限,要麽是大刀長矛。”營長說。
民兵隊伍對士兵的各種要求都不高。
隻要願意打小鬼子,在思想上沒有向敵人靠攏,基本上經過審核之後,就可以加入民兵隊伍。
有戰事發生,民兵就要拿起槍上戰場。
如果沒有戰鬥,這些民兵該迴去種地的種地,該給人家理發的就給人家理發。
就像幾十年後的,民間救援隊,來自各行各業,沒有災難發生,他們就是普通人,有災難發生的時候,他們一唿百應,趕赴災區。
趙誌國他們已經在盡量滿足民兵對武器的需求了。
可是民兵規模龐大,想要全部裝備武器,就要把趙誌國的家底兒給掏空。
“武器的事情,我盡量想辦法解決。”趙誌國說,“先將大刀長矛給淘汰掉。”
民兵和正規部隊的職能雖然不同,但上了戰場,一樣是戰士,沒有什麽區別。
敵人不會因為你攜帶的武器不如他,他們就會對你手下留情的。
“司令,這個缺口太大了!”高倉提醒趙誌國。
趙誌國他們的武器可不隻是用於他們自己的防區部隊,還要給其他八路軍部隊提供武器。
其他八路軍部隊也在擴充部隊,武器缺口一天比一天大。
好的武器自然是優先裝備給正規軍的。
“總會有解決辦法的,有槍支了,就先裝備給最靠近敵占區的民兵隊伍。”趙誌國說。
趙誌國又了解了一下周圍部隊的機動能力。
最快的一個連能夠在半個小時左右趕到陣地進行支援。
“防備挺完善的。”趙誌國說,“我可是給你了很大的權力,你一定要把我們防區的家門口給守好。”
一個營長,能夠調動周圍所有部隊,包括民兵在內的話,總兵力高達兩千多人。
“團長,再給我們營裝備一些火箭筒吧,並州地區的日軍有裝甲部隊,那玩意不好對付。”營長說。
“這個,你找你們團長要,我們兵工廠生產出來的火箭筒都是按照作戰需求分配到團裏的,我手裏可一支都沒有。”趙誌國說。
至於下邊的各團怎麽分配和使用火箭筒,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兒,司令部不幹涉。
“這個沒問題,下一批火箭筒,一半送到你們營。”
守在前沿的部隊,任務重,責任大,確實需要更好的火力來作支撐。
“姚鵬舉,我們到公路上去看看,找找陣地上的防禦漏洞。”
既然來到前沿,趙誌國自然要做到事無巨細,這可是他們防區的大門,要是被小鬼子踹開,再想彌補,付出的代價就大了。
隻要保護好側翼,日軍想要拿下陣地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陣地上的火力也是梯次配置的,擲彈筒和迫擊炮陣地都布置在了反斜麵。
就算被日軍給圍困,彈藥供應不上,他們真是可以用石頭攻擊日軍。
公路上的這處陣地,地形給了防守部隊巨大的天然優勢。
如果是趙誌國來進攻,他隻有一個辦法,白天大張旗鼓的進行騷擾,晚上讓部隊利用繩索爬上懸崖,夜襲!
但是這個辦法風險仍舊非常大。
要是被放哨的士兵發現,夜襲的人員一個也活不下來。
而且經過上次趙誌國他們爆破之後,懸崖邊上的很多石頭已經鬆動。
當然日軍手中的火炮數量足夠多,也有足夠的炮彈,完全可以利用炮彈的衝擊波將碎石給震落。
“距離陣地多遠有哨兵?”趙誌國問。
哨兵肯定不隻是設在陣地周圍,那是防小鬼子還是防自己人?
“一共有兩處哨兵,第一處設在日戰區和我方控製區的交界地點,是流動哨,還有一處崗哨在陣地以西七裏地。”負責守備的營長說。
“靠什麽傳遞消息呢?”趙誌國再問。
如果日軍派出的全是機械化部隊,走的是公路,速度肯定不是兩條腿能夠比的。
他們的哨兵等發現敵人,再趕迴來報告情況,說不定小鬼子比哨兵先到。
“信號彈!沿途,有四處觀測點,隻要信號彈打出,我們的通訊兵得到消息之後,不用匯報,立刻向周圍其他部隊的傳遞消息。”守備的營長迴答。
趙誌國他們沒有那麽多電台。
也不可能靠指揮部下達命令來作戰。
隻能依靠各級指揮官隨機應變。
“隻要發現敵情,不管是營級還是連級,哪怕就是一個班,不用等待命令,隻要不是我們的部隊,先下手為強。”
如今要是搞突襲,指揮部的反應肯定比最前沿部隊的處理速度慢半拍。
前線部隊的應變能力非常重要。
“司令,我知道,我們營是我們第一軍分區的第一道防線,別的我不敢保證,但是有一點,我可以向您立下軍令狀,隻要沒有您的命令,我們營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也不會離開陣地。”
“好樣的,有你這態度,我們防區內的百姓和大軍都可以高枕無憂。”趙誌國說,“等我們這批發報員培訓出來之後,第一時間給你們前沿陣地的部隊配一部電台。”
趙誌國一直在改善部隊的作戰效率問題。
前線沒部隊沒有電台,這兒打起仗來了,恐怕平城要一天之後才會收到消息。
一天的時間,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等趙誌國下命令,調集部隊趕往前線,說不定黃花菜都涼了。
“老高,下邊的部隊,該給一些自主權就給他們一些自主權,比如附近的民兵,沒有必要聽從團部的指揮,可以把指揮權交給營或者連一級。”
有時候民兵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不小。
“行,迴去之後,我就安排!”高倉說。
“方圓二十公裏之內,有多少村子,有多少民兵?”趙誌國問。
“報告司令,方圓二十公裏之內,一共有四十六個村子,其中有五個村子已經荒廢!”營長報告,“現有民兵八百一十七人,目前數量還在增加中!”
“不錯嘛!”
聽到營長的報告,趙誌國誇讚。
“我的部下,能差了?”高倉也覺得長臉。
“他們武器彈藥情況怎麽樣?”趙誌國繼續問。
“民兵隊伍擴充的太厲害,隻有四分之一的兵力配屬了正規武器,其餘兵力,要麽是土槍土炮,威力有限,要麽是大刀長矛。”營長說。
民兵隊伍對士兵的各種要求都不高。
隻要願意打小鬼子,在思想上沒有向敵人靠攏,基本上經過審核之後,就可以加入民兵隊伍。
有戰事發生,民兵就要拿起槍上戰場。
如果沒有戰鬥,這些民兵該迴去種地的種地,該給人家理發的就給人家理發。
就像幾十年後的,民間救援隊,來自各行各業,沒有災難發生,他們就是普通人,有災難發生的時候,他們一唿百應,趕赴災區。
趙誌國他們已經在盡量滿足民兵對武器的需求了。
可是民兵規模龐大,想要全部裝備武器,就要把趙誌國的家底兒給掏空。
“武器的事情,我盡量想辦法解決。”趙誌國說,“先將大刀長矛給淘汰掉。”
民兵和正規部隊的職能雖然不同,但上了戰場,一樣是戰士,沒有什麽區別。
敵人不會因為你攜帶的武器不如他,他們就會對你手下留情的。
“司令,這個缺口太大了!”高倉提醒趙誌國。
趙誌國他們的武器可不隻是用於他們自己的防區部隊,還要給其他八路軍部隊提供武器。
其他八路軍部隊也在擴充部隊,武器缺口一天比一天大。
好的武器自然是優先裝備給正規軍的。
“總會有解決辦法的,有槍支了,就先裝備給最靠近敵占區的民兵隊伍。”趙誌國說。
趙誌國又了解了一下周圍部隊的機動能力。
最快的一個連能夠在半個小時左右趕到陣地進行支援。
“防備挺完善的。”趙誌國說,“我可是給你了很大的權力,你一定要把我們防區的家門口給守好。”
一個營長,能夠調動周圍所有部隊,包括民兵在內的話,總兵力高達兩千多人。
“團長,再給我們營裝備一些火箭筒吧,並州地區的日軍有裝甲部隊,那玩意不好對付。”營長說。
“這個,你找你們團長要,我們兵工廠生產出來的火箭筒都是按照作戰需求分配到團裏的,我手裏可一支都沒有。”趙誌國說。
至於下邊的各團怎麽分配和使用火箭筒,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兒,司令部不幹涉。
“這個沒問題,下一批火箭筒,一半送到你們營。”
守在前沿的部隊,任務重,責任大,確實需要更好的火力來作支撐。
“姚鵬舉,我們到公路上去看看,找找陣地上的防禦漏洞。”
既然來到前沿,趙誌國自然要做到事無巨細,這可是他們防區的大門,要是被小鬼子踹開,再想彌補,付出的代價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