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複國土,可不管重不重要,哪怕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山頭,那也是我們華夏的國土,收複了就是收複了。”
馬修文在這方麵可不跟趙誌國一樣。
趙誌國是淡泊名利,不把這些東西看得重要。
但一支部隊想要發展壯大,離不開宣傳!
小鬼子知道一二九師獨立團很能打,如果華夏百姓不知道這支部隊能打,又能夠支持他們抗日?
抗日可不隻是靠著戰士們的一腔熱血去跟日軍拚命。
國力本就積貧積弱,需要的是全民族的支持。
單靠趙誌國他們這一隅之地,說句不客氣的,或許能夠贏得短暫的勝利。
但從長期看,日軍兵多將廣,武器精良,士兵訓練有素,一旦集結起更多的兵力來對付趙誌國,他們這點部隊,用不了一夜就能夠迴到解放前。
“政委,我能不能提一個建議?”
趙誌國把報紙疊起來,放迴到馬修文麵前。
“團長對我們的宣傳部提出意見,不管有沒有問題,我們都會考慮。”馬修文高興地說。
“建議,不是意見!這報紙上,能不能用別人的名字,把我的名字換成你的,實在不行田克誌或者高倉的也行。”
自己的名字寫在報紙上,趙誌國怎麽看怎麽尷尬。
“那不行,你是獨立團的團長,寫我們的名字算什麽?出去報名號,趙誌國也是我們獨八路軍獨立團響當當的名號。”
就像土匪出去報名號,肯定報大當家的名號,不能報二當家的名號。
“那行,我再退讓一步,既然咱要宣傳,等在報紙上的話要句句屬實,你看怎麽樣?”
不能為了吸引別人來參加他們的隊伍,就故意誇大其詞。
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很珍貴,但也很難做到。
“老趙你放心就好了,報紙出來之後,我會親自過目,但凡有一點虛假宣傳,我絕不會讓他們發出去。”
“不如這樣,把我們的宣傳部隊搬到望縣去如何?”趙誌國說。
“搬到望縣?我們不是不打算防守望縣嗎?”
他們在望縣隻駐紮了一個連的兵力,這點兵力還不足以做完備的防禦。
馬修文也同意趙誌國不對望縣做大規模兵力駐守的計劃。
如果望縣縣城內有足夠多的兵力,必然要建設軍事設施。
小鬼子有飛機有大炮,如果他們要摧毀城內的軍事設施,必然會對城內的百姓造成傷亡。
在城內駐軍,第一不利於部隊的機動性,第二就是容易連累城內的百姓。
小鬼子也恨不得趙誌國把士兵都囤積在望縣縣城,隻要一輪轟炸結束,望縣縣城到處都是廢墟。
到時候望縣縣城就是名存實亡。
所以他們都認為趙誌國做的決策是正確的。
可現在趙誌國要把宣傳部門搬到望縣縣城去,讓馬修文有些不理解。
“報紙需要的受眾!受眾需要文化,雖然我們在報紙上盡量用圖畫表達一切,但這終究不是辦法。”
普通民眾文化水平低,這是不爭的事實。
報紙又以文字為主,普通的鄉村識字率太低,一個村子裏住著百十戶人家,識字的人數不超過十個。
他們就算是引上圖畫,再配上文字,很多人了解能力有限。
最後報紙都被用來糊牆了,根本達不到他們所說的宣傳效果。
縣城內,百姓識字率高,人口也密集,有一個識字的就能夠把消息傳出去。
而且貼告示起到的宣傳效果也大。
在村子裏,他們還需要派人敲著鑼,挨家挨戶的宣傳他們的政策。
宣傳部門的東西雖然多,但這些東西的價值都不高,也不涉及軍事機密。
小鬼子要是強攻望縣,這些東西丟了就丟了。
“行,那就把我們的宣傳部門派往望縣,望縣百姓也不了解我們部隊的政策,正好他們也去宣傳宣傳我們部隊。”
趙誌國雖然在望縣待過,但那時候他還屬於晉綏軍。
望縣原先是在晉綏軍的統治之下,受到晉綏軍影響比較大,對八路軍一點都不了解。
此時也正是需要宣傳部門向他們宣傳八路軍,不至於百姓把八路軍當成洪水猛獸。
“最近我打算去一趟望縣,望縣縣城我們可以不部署軍隊,但我們可以考慮在縣城外設防。”
望縣縣城是趙誌國他們防區內的唯一一座縣城。
在縣城內部署軍事設施,容易遭到打擊,但在縣城外部署基本防禦,還是可以提前為望縣做出預警的。
望縣,趙誌國都數不清自己來過多少次了。
整個縣城還是如他剛來時那般古樸。
不過經過小鬼子在縣城內的一番折騰,當地百姓的安穩生活也受到了影響。
戰爭來臨,就算躲在幾乎無人問津的縣城都避免不了戰爭的傷害。
“我們的部隊進縣城的時候,縣城內的大部分軍事設施都已經被日軍給破壞了。”趙自明說。
供電站,軍事倉庫等等重要設施都被小鬼子實施了爆破。
“這些東西將來都會有的,百姓沒有受到迫害就行。”
“估計小鬼子是急於撤走,沒來得及做那些禽獸不如的事情,不過他們把監獄裏的所有罪犯都放走了。”
進城的部隊接管縣城內的監獄時,整個監獄牢門打開,空無一人。
顯然小鬼子是想離開望縣後盡可能的把麻煩都留給趙誌國。
“我們沒有治理縣城的經驗,需要依靠當地人才,看來駐紮望縣的連長必須要十分能幹才行。”
趙誌國忙於軍事,肯定不能對望縣的事情事必躬親。
要不然顧此失彼,軍事和民生都照顧不好,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選誰合適呢?我們手底下的連長讓他們帶兵打仗沒問題,讓他們治理一個縣城,恐怕是趕鴨子上架。”
趙誌國手底下的人都是軍事主官,哪兒有什麽治理的能人。
“讓呂正來!”
“啊?一個江洋大盜變成一任縣官?這不胡鬧嘛!”
趙自明都覺得自己的弟弟太鬧小孩脾氣了。
他聽說過呂正的事情,以前就是做賊的,做賊的現在要當官,傳出去就是一個笑話。
“我可不是在開玩笑,以呂正當前的思想覺悟水平,比我們部隊很多人都要強。”
馬修文在這方麵可不跟趙誌國一樣。
趙誌國是淡泊名利,不把這些東西看得重要。
但一支部隊想要發展壯大,離不開宣傳!
小鬼子知道一二九師獨立團很能打,如果華夏百姓不知道這支部隊能打,又能夠支持他們抗日?
抗日可不隻是靠著戰士們的一腔熱血去跟日軍拚命。
國力本就積貧積弱,需要的是全民族的支持。
單靠趙誌國他們這一隅之地,說句不客氣的,或許能夠贏得短暫的勝利。
但從長期看,日軍兵多將廣,武器精良,士兵訓練有素,一旦集結起更多的兵力來對付趙誌國,他們這點部隊,用不了一夜就能夠迴到解放前。
“政委,我能不能提一個建議?”
趙誌國把報紙疊起來,放迴到馬修文麵前。
“團長對我們的宣傳部提出意見,不管有沒有問題,我們都會考慮。”馬修文高興地說。
“建議,不是意見!這報紙上,能不能用別人的名字,把我的名字換成你的,實在不行田克誌或者高倉的也行。”
自己的名字寫在報紙上,趙誌國怎麽看怎麽尷尬。
“那不行,你是獨立團的團長,寫我們的名字算什麽?出去報名號,趙誌國也是我們獨八路軍獨立團響當當的名號。”
就像土匪出去報名號,肯定報大當家的名號,不能報二當家的名號。
“那行,我再退讓一步,既然咱要宣傳,等在報紙上的話要句句屬實,你看怎麽樣?”
不能為了吸引別人來參加他們的隊伍,就故意誇大其詞。
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很珍貴,但也很難做到。
“老趙你放心就好了,報紙出來之後,我會親自過目,但凡有一點虛假宣傳,我絕不會讓他們發出去。”
“不如這樣,把我們的宣傳部隊搬到望縣去如何?”趙誌國說。
“搬到望縣?我們不是不打算防守望縣嗎?”
他們在望縣隻駐紮了一個連的兵力,這點兵力還不足以做完備的防禦。
馬修文也同意趙誌國不對望縣做大規模兵力駐守的計劃。
如果望縣縣城內有足夠多的兵力,必然要建設軍事設施。
小鬼子有飛機有大炮,如果他們要摧毀城內的軍事設施,必然會對城內的百姓造成傷亡。
在城內駐軍,第一不利於部隊的機動性,第二就是容易連累城內的百姓。
小鬼子也恨不得趙誌國把士兵都囤積在望縣縣城,隻要一輪轟炸結束,望縣縣城到處都是廢墟。
到時候望縣縣城就是名存實亡。
所以他們都認為趙誌國做的決策是正確的。
可現在趙誌國要把宣傳部門搬到望縣縣城去,讓馬修文有些不理解。
“報紙需要的受眾!受眾需要文化,雖然我們在報紙上盡量用圖畫表達一切,但這終究不是辦法。”
普通民眾文化水平低,這是不爭的事實。
報紙又以文字為主,普通的鄉村識字率太低,一個村子裏住著百十戶人家,識字的人數不超過十個。
他們就算是引上圖畫,再配上文字,很多人了解能力有限。
最後報紙都被用來糊牆了,根本達不到他們所說的宣傳效果。
縣城內,百姓識字率高,人口也密集,有一個識字的就能夠把消息傳出去。
而且貼告示起到的宣傳效果也大。
在村子裏,他們還需要派人敲著鑼,挨家挨戶的宣傳他們的政策。
宣傳部門的東西雖然多,但這些東西的價值都不高,也不涉及軍事機密。
小鬼子要是強攻望縣,這些東西丟了就丟了。
“行,那就把我們的宣傳部門派往望縣,望縣百姓也不了解我們部隊的政策,正好他們也去宣傳宣傳我們部隊。”
趙誌國雖然在望縣待過,但那時候他還屬於晉綏軍。
望縣原先是在晉綏軍的統治之下,受到晉綏軍影響比較大,對八路軍一點都不了解。
此時也正是需要宣傳部門向他們宣傳八路軍,不至於百姓把八路軍當成洪水猛獸。
“最近我打算去一趟望縣,望縣縣城我們可以不部署軍隊,但我們可以考慮在縣城外設防。”
望縣縣城是趙誌國他們防區內的唯一一座縣城。
在縣城內部署軍事設施,容易遭到打擊,但在縣城外部署基本防禦,還是可以提前為望縣做出預警的。
望縣,趙誌國都數不清自己來過多少次了。
整個縣城還是如他剛來時那般古樸。
不過經過小鬼子在縣城內的一番折騰,當地百姓的安穩生活也受到了影響。
戰爭來臨,就算躲在幾乎無人問津的縣城都避免不了戰爭的傷害。
“我們的部隊進縣城的時候,縣城內的大部分軍事設施都已經被日軍給破壞了。”趙自明說。
供電站,軍事倉庫等等重要設施都被小鬼子實施了爆破。
“這些東西將來都會有的,百姓沒有受到迫害就行。”
“估計小鬼子是急於撤走,沒來得及做那些禽獸不如的事情,不過他們把監獄裏的所有罪犯都放走了。”
進城的部隊接管縣城內的監獄時,整個監獄牢門打開,空無一人。
顯然小鬼子是想離開望縣後盡可能的把麻煩都留給趙誌國。
“我們沒有治理縣城的經驗,需要依靠當地人才,看來駐紮望縣的連長必須要十分能幹才行。”
趙誌國忙於軍事,肯定不能對望縣的事情事必躬親。
要不然顧此失彼,軍事和民生都照顧不好,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選誰合適呢?我們手底下的連長讓他們帶兵打仗沒問題,讓他們治理一個縣城,恐怕是趕鴨子上架。”
趙誌國手底下的人都是軍事主官,哪兒有什麽治理的能人。
“讓呂正來!”
“啊?一個江洋大盜變成一任縣官?這不胡鬧嘛!”
趙自明都覺得自己的弟弟太鬧小孩脾氣了。
他聽說過呂正的事情,以前就是做賊的,做賊的現在要當官,傳出去就是一個笑話。
“我可不是在開玩笑,以呂正當前的思想覺悟水平,比我們部隊很多人都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