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誌國在向望縣地區擴張的時候,日軍在並州地區也取得了進展。
曹繼雨在遠化縣城跟日軍有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交手。
作為晉綏軍的嫡係主力團,曹繼雨的部隊得到加強過,兵力多,裝備好。
但他們並沒有跟日軍有過真正交手的經驗,曹繼雨倒是從趙誌國這兒聽說過不少關於日軍部隊的事情。
隻要日軍攻占遠化縣城,他們的主力部隊就可以直逼並州城。
雙方在這一刻的火藥味變得更加濃重,日軍兵臨城下,閻總不打算輕易放棄並州城。
“估計用不了半個月的時間,並州地區將會出現一批又一批的潰軍。”
一場大規模的戰鬥,很多部隊會被打散的,很多士兵找不到自己的部隊,不得不變成潰兵向後方撤退。
潰兵在任何部隊眼中,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小鬼子的幾萬部隊加上閻總的七八萬部隊,十萬餘人在並州地區砍砍殺殺,我們這點人根本插手不下。”
趙誌國並不是因為對閻總的仇恨不幫晉綏軍,而是他們這兩千多人的隊伍,在十萬部隊麵前,難以起到作用。
而且他們並不了解日軍的排兵布陣,貿然參與進去,是兵家大忌。
“並州城是不是守不住了?”馬修文問。
“對,日軍地麵有重炮和坦克,天上有飛機,就是把中央軍的精銳調過來守城,也是大概率守不住的。”
主要是晉綏軍根本沒有多少機動兵力。
當閻總把所有部隊都擺在正麵跟日軍死磕的時候,就已經意味著晉綏軍沒有主動發起反擊的可能。
也不是閻總希望這樣,因為正麵守不住,手中就算有機動兵力,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並州地區激烈的戰鬥,倒是加速了一件中央軍對八路軍的整編。
中央軍的老大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日軍在收拾完晉綏軍之後,肯定會選擇下一個目標的。
桂軍?滇軍?粵軍?還是川軍?
這些當然不可能直接成為日軍攻擊的目標,他們最大的目標當然是最有實力的中央軍。
當矛盾成為不可避免的現實時,隻有通過一場戰爭來解決。
在國力上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中央軍能夠做的就是團結一切打擊日寇的力量,包括他們圍剿了十年的這支“匪”。
原本大半年才完成的改編協議,縮短了一半時間。
就在這個月底兒,趙誌國他們也接到了上級的消息,改編為八路軍抗日遊擊獨立大隊,趙誌國為大隊長,歸八路軍一二九師管理。
“由於我們的部隊一支處於抗日的前沿,劉師長說,我們的部隊不需要做任何變動,以適應抗日局麵為需要,部隊編製問題,由大隊長趙誌國,教導員馬修文,也就是我,按照需求來管理。”
馬修文對著趙誌國手底下的軍官們宣讀了最新的命令。
“我說兩句,從今天開始,我們都需要正視自己的身份,我們不是軍閥,更不是嘯聚山林的土匪,要服從上級的指揮。”趙誌國提前給自己的部隊打預防針,“我知道有些軍官,怕部隊改編之後,影響了自己的仕途,我勸你們趁早打消這個念頭,還是那句話,要想升官發財,我趙誌國請你們另謀高就。”
部隊的改編倒是給安陽鎮帶來多少影響,不過趙誌國他們終於可以打出八路軍的旗號來。
“八路軍,聽著這個名字就舒坦。”
趙誌國是盼星星盼月亮,畢竟他之前投身和信仰的軍隊的前身就是八路軍。
他這也算是迴歸正統了。
“隊長,就是換了個番號,一沒給你升職,二沒給你補充兵力和裝備,你咋還這麽高興呢?”
部隊改編的事情對趙誌國部隊的官兵來說是波瀾不驚。
“對你們來說,或許很平常,但對我來說,這是意義非凡的一天,因為有些東西已經刻在了我的骨頭裏。”
沒有人能比趙誌國更能體會這份曆史的沉重感。
“隊長,我最近可能要離開安陽鎮,前往師部一趟,你有什麽要求讓我跟師長提嗎?”
作為教導員,部隊剛剛改編,上邊肯定有很多指示工作。
趙誌國不方便離開,隻能由馬修文前往。
“嗯……也沒啥好提的,要不您跟師長說說,給我們派幾門大炮來?口徑嘛,最少也得九十五毫米的。”趙誌國說。
“我說隊長,這話您還是親自當著他的麵提,我可不敢說。”
“你有啥不敢說的,我們雖說是營級編製,但好歹手底下有兩千五百名兄弟,我們在小鬼子的肚臍眼上紮根,給點支援,是應該的,你可是我們抗日獨立遊擊大隊的教導員呢。”
小鬼子這一個月在望縣地區把據點修建了起來。
趙誌國在河雲縣城的時候了解過日軍修建的炮樓,那些炮樓牆壁薄的地方也有半米厚,他們的迫擊炮的炮彈打上去也就啃下一層皮來,對裏邊的日軍造不成多大影響。
要想拔掉日軍的據點,就得有重炮才行,最少也得七十毫米口徑的。
聽到趙誌國合理的借口,馬修文隻能答應下來,盡量試試。
“對了,你跟師長說,如果支援不了我們大炮,支援我們十幾個二十幾個油桶也行。”趙誌國說。
“油桶?這些東西是做什麽用的?”馬修文好奇。
“當然是做武器用的,把他們改造一下,能夠做出威力巨大的大炮,比小鬼子一五零口徑的榴彈炮都要厲害。”
趙誌國一直想有機會弄幾門沒良心炮試試火力。
可是跟小鬼子交手這麽久,他們還真沒繳獲過油桶,所以他也就一直沒有這個機會。
“你就別吹了,小心我到師長那兒一說,師長當真了。”
馬修文才不相信油桶做出來的大炮威力會這麽大。
“你盡管跟師長說,反正油桶這玩意又不值錢,我們師長不會這麽摳門的。”
“我怎麽感覺,你像跟咱師長認識許多年似的?咱還比我了解咱們師長呢?”
“你還別說,我還真認識他有二十年了,隻不過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而已。”
誰不認識開國元帥啊,趙誌國可是記得清清楚楚,小時候自己家裏還掛著有他畫像的掛曆呢。
曹繼雨在遠化縣城跟日軍有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交手。
作為晉綏軍的嫡係主力團,曹繼雨的部隊得到加強過,兵力多,裝備好。
但他們並沒有跟日軍有過真正交手的經驗,曹繼雨倒是從趙誌國這兒聽說過不少關於日軍部隊的事情。
隻要日軍攻占遠化縣城,他們的主力部隊就可以直逼並州城。
雙方在這一刻的火藥味變得更加濃重,日軍兵臨城下,閻總不打算輕易放棄並州城。
“估計用不了半個月的時間,並州地區將會出現一批又一批的潰軍。”
一場大規模的戰鬥,很多部隊會被打散的,很多士兵找不到自己的部隊,不得不變成潰兵向後方撤退。
潰兵在任何部隊眼中,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小鬼子的幾萬部隊加上閻總的七八萬部隊,十萬餘人在並州地區砍砍殺殺,我們這點人根本插手不下。”
趙誌國並不是因為對閻總的仇恨不幫晉綏軍,而是他們這兩千多人的隊伍,在十萬部隊麵前,難以起到作用。
而且他們並不了解日軍的排兵布陣,貿然參與進去,是兵家大忌。
“並州城是不是守不住了?”馬修文問。
“對,日軍地麵有重炮和坦克,天上有飛機,就是把中央軍的精銳調過來守城,也是大概率守不住的。”
主要是晉綏軍根本沒有多少機動兵力。
當閻總把所有部隊都擺在正麵跟日軍死磕的時候,就已經意味著晉綏軍沒有主動發起反擊的可能。
也不是閻總希望這樣,因為正麵守不住,手中就算有機動兵力,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並州地區激烈的戰鬥,倒是加速了一件中央軍對八路軍的整編。
中央軍的老大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日軍在收拾完晉綏軍之後,肯定會選擇下一個目標的。
桂軍?滇軍?粵軍?還是川軍?
這些當然不可能直接成為日軍攻擊的目標,他們最大的目標當然是最有實力的中央軍。
當矛盾成為不可避免的現實時,隻有通過一場戰爭來解決。
在國力上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中央軍能夠做的就是團結一切打擊日寇的力量,包括他們圍剿了十年的這支“匪”。
原本大半年才完成的改編協議,縮短了一半時間。
就在這個月底兒,趙誌國他們也接到了上級的消息,改編為八路軍抗日遊擊獨立大隊,趙誌國為大隊長,歸八路軍一二九師管理。
“由於我們的部隊一支處於抗日的前沿,劉師長說,我們的部隊不需要做任何變動,以適應抗日局麵為需要,部隊編製問題,由大隊長趙誌國,教導員馬修文,也就是我,按照需求來管理。”
馬修文對著趙誌國手底下的軍官們宣讀了最新的命令。
“我說兩句,從今天開始,我們都需要正視自己的身份,我們不是軍閥,更不是嘯聚山林的土匪,要服從上級的指揮。”趙誌國提前給自己的部隊打預防針,“我知道有些軍官,怕部隊改編之後,影響了自己的仕途,我勸你們趁早打消這個念頭,還是那句話,要想升官發財,我趙誌國請你們另謀高就。”
部隊的改編倒是給安陽鎮帶來多少影響,不過趙誌國他們終於可以打出八路軍的旗號來。
“八路軍,聽著這個名字就舒坦。”
趙誌國是盼星星盼月亮,畢竟他之前投身和信仰的軍隊的前身就是八路軍。
他這也算是迴歸正統了。
“隊長,就是換了個番號,一沒給你升職,二沒給你補充兵力和裝備,你咋還這麽高興呢?”
部隊改編的事情對趙誌國部隊的官兵來說是波瀾不驚。
“對你們來說,或許很平常,但對我來說,這是意義非凡的一天,因為有些東西已經刻在了我的骨頭裏。”
沒有人能比趙誌國更能體會這份曆史的沉重感。
“隊長,我最近可能要離開安陽鎮,前往師部一趟,你有什麽要求讓我跟師長提嗎?”
作為教導員,部隊剛剛改編,上邊肯定有很多指示工作。
趙誌國不方便離開,隻能由馬修文前往。
“嗯……也沒啥好提的,要不您跟師長說說,給我們派幾門大炮來?口徑嘛,最少也得九十五毫米的。”趙誌國說。
“我說隊長,這話您還是親自當著他的麵提,我可不敢說。”
“你有啥不敢說的,我們雖說是營級編製,但好歹手底下有兩千五百名兄弟,我們在小鬼子的肚臍眼上紮根,給點支援,是應該的,你可是我們抗日獨立遊擊大隊的教導員呢。”
小鬼子這一個月在望縣地區把據點修建了起來。
趙誌國在河雲縣城的時候了解過日軍修建的炮樓,那些炮樓牆壁薄的地方也有半米厚,他們的迫擊炮的炮彈打上去也就啃下一層皮來,對裏邊的日軍造不成多大影響。
要想拔掉日軍的據點,就得有重炮才行,最少也得七十毫米口徑的。
聽到趙誌國合理的借口,馬修文隻能答應下來,盡量試試。
“對了,你跟師長說,如果支援不了我們大炮,支援我們十幾個二十幾個油桶也行。”趙誌國說。
“油桶?這些東西是做什麽用的?”馬修文好奇。
“當然是做武器用的,把他們改造一下,能夠做出威力巨大的大炮,比小鬼子一五零口徑的榴彈炮都要厲害。”
趙誌國一直想有機會弄幾門沒良心炮試試火力。
可是跟小鬼子交手這麽久,他們還真沒繳獲過油桶,所以他也就一直沒有這個機會。
“你就別吹了,小心我到師長那兒一說,師長當真了。”
馬修文才不相信油桶做出來的大炮威力會這麽大。
“你盡管跟師長說,反正油桶這玩意又不值錢,我們師長不會這麽摳門的。”
“我怎麽感覺,你像跟咱師長認識許多年似的?咱還比我了解咱們師長呢?”
“你還別說,我還真認識他有二十年了,隻不過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而已。”
誰不認識開國元帥啊,趙誌國可是記得清清楚楚,小時候自己家裏還掛著有他畫像的掛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