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 侯明身邊的誘餌
致命邂逅:我的美女老板 作者:阿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家良說:“哪年買的?”
馬天田說:“我買的早,那時候房子遠沒現在這麽值錢,況且這裏也不讓蓋樓房,好多住戶視這裏的鴿子窩為雞肋,年輕人都搬進樓房了,剩下的老人都跟我媽一樣,故土難離,這樣,我就挨家挨戶做工作,讓他們把手裏的房子賣給我,我高於市場價把這個院裏的房子全部買下了,建了這個大宅院。”
薛家良很是讚賞馬天田有眼光,如今,這麽一大片宅子,不用說地上物,就是土地的價值也翻了不知多少倍。
馬天田看著這棟大宅院繼續說:“宅院建好後,問題又來了,我老媽不幹了,說我把街坊鄰居都攆走了,沒人跟她嘮嗑了,也沒地方串門了,無奈,我又重新改造了一下,建成現在這個模樣,既能吃住、又能娛樂,還能唱戲的這麽一個私人場所。”
“哦?還有唱戲?”薛家良問道。
馬天田說:“是的,後院專門有個小戲台,老人家就愛聽咱們地方的梆子戲,隔三差五,就得請人來家裏唱上一晚,她老人家一個人聽還不行,還要把以前的老住戶請來,跟她一塊看戲,管吃管喝管接管送不說,臨走的時候,還要給每人帶上一份禮品,不給禮品老人家不幹。”
侯明說:“還是你媽看得遠啊——”
侯明的意思是馬天田老母親這樣做是在為他收買人心,大家肯將手裏的房屋賣給他,也是有一份情誼在裏麵,但是侯明沒有明著說出來。
此時的薛家良也明白了他這話的含義,那個時候仨瓜倆棗就把這些住戶手裏的房改房買下來了,現在的價值早就不是當初的價了,請老鄰居聽聽戲、吃吃飯、送點禮品算什麽?對於他來說九牛一毛。
馬天田把這一切都歸到老母親的頭上,聽者就聽了,細想想,他未必是因為老母親才建的這個大宅院,隻不過這樣對外介紹好聽而已,不但囤積了這樣一大塊地方,建了私人會所,似乎還盡了孝道,無論誰聽了,都會對他豎大拇指誇獎他是孝子。
隻是薛家良不會這麽看,這些商人,他接觸得多了,形形色色的都見過,他們嘴上說的,永遠跟實際做的不一樣,他說什麽不要緊,要緊的是你千萬別信。
他們對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粉飾自己,有時還會編出美麗感人的故事,來掩蓋他們追逐利益時貪婪的嘴臉,甚至不惜破壞法律法規,無所不用其極,腐蝕當權者,拉官員下水,以此達到他們的終極目標——利益。
在省紀委工作的那幾年,薛家良的確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善於從事物中微小的反常來發現問題,這些問題有時就是致命的。
不知為什麽,他此時此刻的心情怎麽也無法融入到眼前這氣派的大宅院和火樹銀花的奢華中。
想起去年春晚,馬天田為了羞辱侯明,獨資讚助春晚,並高調登台和藝人同唱致使侯明中途拂袖而去的情景,這才多長時間,侯明對馬天田的態度就180度大轉彎?是什麽讓侯明這麽快就重新接受了馬天田?難道是金錢嗎?
想到這裏,薛家良立刻否定了這個猜測,侯明在青州,從副市長到市委書記,少說也有十年的時間了,難道這期間馬天田就不曾賄賂過他?侯明也是從省紀委出來的幹部,還是龔法成比較得意的門生,難道他就這麽容易被糖衣炮彈打中?
也許,是眼前這個會七十二變的女人。
這個女人的確會七十二變,工作能力一般,變易容學得倒好,那天還是珠光寶氣、衣著名牌,今天立刻就變迴職業女性的裝束了,沒帶任何飾物。
不知為什麽,從薛家良在平水縣見到孔思瑩的第一眼開始,薛家良的潛意識裏就有一種感覺,感覺這個女人是上帝專門派到侯明身邊的誘餌。
可是,這麽多年過去了,他還真從未聽到過關於兩個人不好的傳言,他一度認為自己是神經過敏,但自從孔思瑩出任西營區政府代理區長後,他就不這麽認為了,盡管他也理解侯明那句“小孔不是最好的眼下卻是最合適的”話的含義,但薛家良就是有種預感。
這時,馬天田說:“薛市長第一次來,您參觀參觀我這陋室吧。”
哼,還“陋室”?暴發戶裝寒酸就跟技女裝純潔一樣,讓人惡心。
這就是馬天田這種人的“險惡”,他一句話就爆出了除去他之外,所有人都來過這裏隻有薛家良是第一次來的事實。
不可否認,這種暴露是馬天田有意識的,因為就馬天田的身份和格局,他不可能這麽無知,結合剛才他第一個跟自己握手的舉動,不難看出,他是有意這麽做的,無非就是想告訴他,他跟侯明關係沒問題,之前隻是誤會。
這就更加證實了薛家良內心的某種猜測。
在青州建設大時代來臨之際,有哪個企業家、商人不挖空心思要搭上這趟快車?這本無可厚非,政府和企業家、商人的關係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千絲萬縷,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隻是,要想拿捏準其中分寸,於雙方來說都很難,一方以期用最小的利益如行賄官員破壞規則來達到目的,另一方明知不可為也要找出種種心裏安慰不知不覺就上了套。這些,在現實案例中,薛家良見得太多了。
參觀中,薛家良盡量表現得專心一些,他極力掩飾內心的反感,盡量給馬天田一個展示財富和實力的機會,滿足他富裕後的虛榮心。
這個宅子所有的屋子裏,都是一水的紅木家具,據馬天田介紹,光家具一項就花掉了幾千萬元。
薛家良看了一眼那些紅木家具,他的嘴角露出一絲譏笑,說道:“如果這些家具貨真價實的話,那還真買便宜了。”
馬天田說:“是啊,都是熟人,我又買了這麽多,的確沒少給我便宜。”
馬天田說:“我買的早,那時候房子遠沒現在這麽值錢,況且這裏也不讓蓋樓房,好多住戶視這裏的鴿子窩為雞肋,年輕人都搬進樓房了,剩下的老人都跟我媽一樣,故土難離,這樣,我就挨家挨戶做工作,讓他們把手裏的房子賣給我,我高於市場價把這個院裏的房子全部買下了,建了這個大宅院。”
薛家良很是讚賞馬天田有眼光,如今,這麽一大片宅子,不用說地上物,就是土地的價值也翻了不知多少倍。
馬天田看著這棟大宅院繼續說:“宅院建好後,問題又來了,我老媽不幹了,說我把街坊鄰居都攆走了,沒人跟她嘮嗑了,也沒地方串門了,無奈,我又重新改造了一下,建成現在這個模樣,既能吃住、又能娛樂,還能唱戲的這麽一個私人場所。”
“哦?還有唱戲?”薛家良問道。
馬天田說:“是的,後院專門有個小戲台,老人家就愛聽咱們地方的梆子戲,隔三差五,就得請人來家裏唱上一晚,她老人家一個人聽還不行,還要把以前的老住戶請來,跟她一塊看戲,管吃管喝管接管送不說,臨走的時候,還要給每人帶上一份禮品,不給禮品老人家不幹。”
侯明說:“還是你媽看得遠啊——”
侯明的意思是馬天田老母親這樣做是在為他收買人心,大家肯將手裏的房屋賣給他,也是有一份情誼在裏麵,但是侯明沒有明著說出來。
此時的薛家良也明白了他這話的含義,那個時候仨瓜倆棗就把這些住戶手裏的房改房買下來了,現在的價值早就不是當初的價了,請老鄰居聽聽戲、吃吃飯、送點禮品算什麽?對於他來說九牛一毛。
馬天田把這一切都歸到老母親的頭上,聽者就聽了,細想想,他未必是因為老母親才建的這個大宅院,隻不過這樣對外介紹好聽而已,不但囤積了這樣一大塊地方,建了私人會所,似乎還盡了孝道,無論誰聽了,都會對他豎大拇指誇獎他是孝子。
隻是薛家良不會這麽看,這些商人,他接觸得多了,形形色色的都見過,他們嘴上說的,永遠跟實際做的不一樣,他說什麽不要緊,要緊的是你千萬別信。
他們對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粉飾自己,有時還會編出美麗感人的故事,來掩蓋他們追逐利益時貪婪的嘴臉,甚至不惜破壞法律法規,無所不用其極,腐蝕當權者,拉官員下水,以此達到他們的終極目標——利益。
在省紀委工作的那幾年,薛家良的確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善於從事物中微小的反常來發現問題,這些問題有時就是致命的。
不知為什麽,他此時此刻的心情怎麽也無法融入到眼前這氣派的大宅院和火樹銀花的奢華中。
想起去年春晚,馬天田為了羞辱侯明,獨資讚助春晚,並高調登台和藝人同唱致使侯明中途拂袖而去的情景,這才多長時間,侯明對馬天田的態度就180度大轉彎?是什麽讓侯明這麽快就重新接受了馬天田?難道是金錢嗎?
想到這裏,薛家良立刻否定了這個猜測,侯明在青州,從副市長到市委書記,少說也有十年的時間了,難道這期間馬天田就不曾賄賂過他?侯明也是從省紀委出來的幹部,還是龔法成比較得意的門生,難道他就這麽容易被糖衣炮彈打中?
也許,是眼前這個會七十二變的女人。
這個女人的確會七十二變,工作能力一般,變易容學得倒好,那天還是珠光寶氣、衣著名牌,今天立刻就變迴職業女性的裝束了,沒帶任何飾物。
不知為什麽,從薛家良在平水縣見到孔思瑩的第一眼開始,薛家良的潛意識裏就有一種感覺,感覺這個女人是上帝專門派到侯明身邊的誘餌。
可是,這麽多年過去了,他還真從未聽到過關於兩個人不好的傳言,他一度認為自己是神經過敏,但自從孔思瑩出任西營區政府代理區長後,他就不這麽認為了,盡管他也理解侯明那句“小孔不是最好的眼下卻是最合適的”話的含義,但薛家良就是有種預感。
這時,馬天田說:“薛市長第一次來,您參觀參觀我這陋室吧。”
哼,還“陋室”?暴發戶裝寒酸就跟技女裝純潔一樣,讓人惡心。
這就是馬天田這種人的“險惡”,他一句話就爆出了除去他之外,所有人都來過這裏隻有薛家良是第一次來的事實。
不可否認,這種暴露是馬天田有意識的,因為就馬天田的身份和格局,他不可能這麽無知,結合剛才他第一個跟自己握手的舉動,不難看出,他是有意這麽做的,無非就是想告訴他,他跟侯明關係沒問題,之前隻是誤會。
這就更加證實了薛家良內心的某種猜測。
在青州建設大時代來臨之際,有哪個企業家、商人不挖空心思要搭上這趟快車?這本無可厚非,政府和企業家、商人的關係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千絲萬縷,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隻是,要想拿捏準其中分寸,於雙方來說都很難,一方以期用最小的利益如行賄官員破壞規則來達到目的,另一方明知不可為也要找出種種心裏安慰不知不覺就上了套。這些,在現實案例中,薛家良見得太多了。
參觀中,薛家良盡量表現得專心一些,他極力掩飾內心的反感,盡量給馬天田一個展示財富和實力的機會,滿足他富裕後的虛榮心。
這個宅子所有的屋子裏,都是一水的紅木家具,據馬天田介紹,光家具一項就花掉了幾千萬元。
薛家良看了一眼那些紅木家具,他的嘴角露出一絲譏笑,說道:“如果這些家具貨真價實的話,那還真買便宜了。”
馬天田說:“是啊,都是熟人,我又買了這麽多,的確沒少給我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