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茅屋時, 老者問可不可以買幾粒藥丸。


    這裏說的藥丸, 就是前些日子, 倪葉怡製作的藥丸。老者在朝中為官數十載,城府頗深, 早已經習慣不動聲色, 饒是如此, 每每想起曾服用過的一粒藥丸,總能震驚的無法言語, 片刻才能迴神。委實神奇啊!堪稱仙丹呐!


    倪葉怡應允了這事, 卻並未收老者的錢財, 反贈予了他三粒藥丸, 次日上午過來取。


    前陣做好的藥丸,她手裏沒有留,全都給了江村長。


    次日,老者親自過來取藥丸,並承諾過些日子, 他會讓幼子送些鳥獸過來,算是點小小心意, 望倪大夫莫拒絕。


    漂亮的小少爺很不願意離開, 在茅屋裏磨磨蹭蹭,待到傍晚,日落西山時,才不情不願的起身,邊走邊迴頭嚷嚷著, 他很快就會迴來的,可得記得他呀,不能忘了他呀,有什麽好吃的要留點給他呀。


    短尾灰站在葡萄架上,咕咕咕咕的直叫著,還有小鳥啾啾啾啾,小鬆鼠吱吱吱吱,連黑小貓都喵了兩聲,可見這少年還挺有小動物緣。


    老者走了,清晨天蒙蒙亮,他帶著少年離開了仁裏村,借給各個村子的武師也跟著一並離開。


    好在學了些基礎,勤加練習,能強身健體也能應付幾下拳腳,還是很有作用的。又不是真的在江湖行走,農家小戶的,學了點皮毛也是夠用。


    老者離開的第四天,北北帶著它的小弟返迴了悠南山,就是見瘦了點,精神勁頭還不錯,最最重要的是,它們真的引來了兩頭野水牛,也不知是有意呢還是湊巧,竟然正好是一公一母,母的還懷著小崽子呢。


    倪葉怡很是高興,整治出三大盆燉肉,北北和它的小弟分二大盆。麵對香噴噴的燉肉,北北顛顛兒的推了盆給老大,尾巴搖得那叫一個歡實。狼白看了它一眼,心安理得的吃著麵前的燉肉。北北就好歡喜的退迴了小弟身邊,埋頭大塊的啃著燉肉。


    麵對這種事,倪葉怡是從不插手的,她就在旁邊看著,還剩下盆燉肉,分了半給狼白,分了小半給北北它們幾隻,剩下的小半她和太婆吃,還有幾個小家夥,燉肉配著素菜包子,還有饅頭,她喜歡拿饅頭沾著肉汁吃,特別的美味,好吃的不得了。


    兩頭野水牛是北北帶迴來的,自然就安家在了北邊,由北北管著。


    村裏聽說悠南山來了兩頭野水牛,都很是新奇,野水牛呀,年輕些的甚至都沒見過哩,興衝衝的往北邊跑去。梨樹屋的村民,狼群多數都熟悉著,進了地盤內,狼群也沒驅趕他們,還挺親呢的跟他們嘻鬧玩耍。


    母水牛正懷著崽子,倪葉怡檢查了下,近四個月,讓北北平素注意點,可千萬不能嚇著這倆頭水牛。


    水牛很壯實,全是肉啊,不清清楚楚的叮囑著,就怕哪隻饞肉的闖了禍。


    為著能讓水牛們更好的適應這裏,倪葉怡還稍稍的改了下北邊的環境,水牛棲息的地方,整了個沼澤地出來,移栽了不少蘆葦在旁邊。


    觀察了十來天,倪葉怡發現兩頭水牛適應良好,算是鬆了口氣。


    六月底進七月,鄉親們擼起袖子,開始為農忙做準備,今年雨水充足,且陽光也好,田地裏的莊稼長得很好,產量還是很可觀的。經過去年的大旱,今年這年景,能稱上豐收倆字,村民們整天都樂樂嗬嗬的,連睡夢裏都帶著開心的笑。


    薑芸的肚子挺大,算算也有六個月了,她吃好喝好睡好,精神勁頭也很好,家裏家外都讓丈夫抓著,沒她什麽事兒,她就隔三差五的過來茅屋裏說話,道些家長裏短的瑣瑣碎碎。


    “桃次媳婦說,想把樂樂送大塘村的學堂讀書,成安媳婦聽著,就說不如搭個伴,讓曉進和秋明一道,左右不用交束脩,也就是費點兒筆墨紙硯,讓孩子們識點字也不錯。”薑芸拿著瓜子邊嗑邊說著話。“我覺得也挺好,這事還是倪大夫你出的力呢。”


    李婆子來茅屋裏,也時常會說說學堂裏的事,倪葉怡還算清楚,笑著接話。“聽說學堂裏的夫子不錯,孩子們學得都挺好,剛開始才幾個,現在都快滿五十個了吧。”


    “對啊,好在屋子寬敞著,現在還不算擠呢,我琢磨著,我家這小子四五歲的時候,如果看著和人沒什麽兩樣,也把往學堂裏送,讓他多學點知識。”說起兒子,薑芸就滿臉的柔情。


    朱太婆眉開眼笑的道。“我看呐,這孩子準是個好孩子。”


    “村裏上上下下的就數太婆這嘴最會說話。”薑芸哈哈哈的笑了起來,心裏頭美極了。


    七月農忙,日頭毒辣,一個人兩隻手就恨不得變成兩雙手來忙活,倪葉怡準備好涼茶包,讓鄉親們過來拿,防止中暑生病。


    天氣這般炎熱,孩子們就愛往山裏玩,山裏清清涼涼的,還能尋著各種野果子,逮野味掏鳥蛋下河摸魚,好玩得多著呢。最最好玩的就數,逮野味和掏鳥蛋,山裏的小動物精怪精怪的,往往孩子們累了半天,總是一無所獲,越是這樣他們就越興奮,勁頭就越大。


    在山裏成天的上跳下竄,都道半大的孩子吃窮老子,一個個吃得也多,長得也壯實,虎頭虎腦的特精神,連個咳嗽噴嚏都沒有,多難得呀,村民可高興了,倪葉怡莫名其妙的又攢了把功德漲了些修為,搞不懂鄉親們是怎麽想的。


    山裏的小溪澗,總用法術遮著也不妥當,倪葉怡便和狼白商量著,每迴下雨時,就稍稍的露點兒出來,讓村民們一點點的看到溪澗的改變,有著時間作緩和,村民們便是覺的奇怪,也不會想太多。


    現在是七月,小河已經完全不要用法術來遮著,村民們都知曉,山裏的小溪澗變成了小河流,有點兒訥悶更多的卻是高興。


    正是中午時分,日頭最烈,再怎麽忙碌,村民們也會避開這個時間,寧願起早點,天蒙蒙亮就起來忙農活,幹會兒農活才家去吃早飯。村裏頭安安靜靜的,都在睡午覺呢,保證下午能有勁頭幹活。山裏卻熱鬧的很,熊孩子們一個個都精力充沛著,和山裏的小動物們鬥誌鬥勇。


    倪葉怡瞅了眼沙漏,見進了未時,就出了茅屋,朝著山裏走去,沒幾步就能看到村裏的孩子。


    “倪大夫。”孩子們紛紛喊著,咧嘴笑得見牙不見眼,山裏清涼著呢,卻都滿頭大汗臉皮子紅通通的,玩得可真夠瘋的。


    “到茅屋裏歇會兒,喝點涼茶饅頭。”倪葉怡得了大把功德,覺得有必要做點什麽。


    孩子們就知道倪大夫過來是喊他們去吃東西,一個個你追我打的往茅屋裏跑去。


    饅頭裏夾著片片醬肉,香的很,嚼著特別的夠勁好吃。一海碗饅頭,被十來個孩子掃了個幹淨。


    孩子們有吃,家裏的幾隻自然也有,狼白不愛啃幹巴巴的饅頭,給它的全是醬肉,這是頭野豬肉,是狼群們送過來的,給狼群們分食了三分之二,留下的份今個晚上再吃一頓就沒了。


    山裏都是小動物居多,沒什麽肉,最大的兩頭,就是野水牛,卻偏偏隻能看著不能動,狼群們很多時候還是會往外尋食,偶爾才會清清山裏的口糧,把最肥的吃掉。


    梨樹屋的村民早就從孩子們嘴裏得知,倪大夫下午會讓他們去茅屋裏吃東西,有時候是餅幹,有時候是包子,有時候是饅頭,有時候是發糕或點心,每天都不帶重樣的,好!好!吃!呀!


    村民們心裏頭很是感激,前腳剛拾掇完地裏的農活,糧食入了倉,後腳就拎著大包小包的往山裏來,自家的孩子都清楚的很,那就是個小飯桶,一連半個月下午都會到倪大夫家吃東西,不去送點心意,真是臊的慌呀。


    倪葉怡很無奈,她好不容易把雜物間清空,這不,又給堆滿了!糧倉滿當當的,已經放不進糧食啦。


    江村長得知這信兒,帶著揚三樹衝進了茅屋裏。“倪大夫,依我看,找個時間把茅屋重建過?我看鎮子裏的那些宅院都挺好的。”


    “不用不用,我住茅屋就好,我覺的茅屋舒服,挺好的。”倪葉怡趕緊拒絕,建宅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很燒錢的,她出錢村民們又不收,還是住茅屋,住著又愜意又自在。“宅院真的不需要,我覺的,可以再搭個屋子出來,把糧倉擴大點。”


    雜物間裏本來是用來放雜物的,現在,放的全是糧食。鄉親們太熱情,她沒法拒絕。


    “明兒我帶人過來張羅著。”揚三樹二話沒說就應了。不過,他還是覺的倪大夫就應該住宅院裏,總覺的這茅屋有點委屈了她,破破爛爛的,可惜倪大夫不願意。


    倪葉怡不怎麽懂農事,卻也略略有些了解,田地裏的莊稼剛收,事情卻還有很多呢,得忙著耕種。“現在天熱,我看,不如待十月底再說。”


    “好。”


    江村長和揚三樹走了,倪葉怡看著滿滿的雜物間和糧倉,有點兒哭笑不得,心口熱熱燙燙。


    “村民們多好,越是這樣,我就越看不得他們受苦受難。”倪葉怡想,她這假聖母要變成真聖母了,唉。


    狼白看著她,看了會兒,突然道。“你也很好。”說完,它就輕甩了下尾巴出了堂屋。


    倪葉怡愣在原地,人還沒反應過來,嘴角先揚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神聖母守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兮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兮知並收藏山神聖母守則最新章節